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芮妮6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32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乡愁之 地方饮食文化与地理学科素养

热度 2已有 1041 次阅读2017-3-1 09:11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饮食

小时候,乡愁是嘴角的一抹油渍,

离家后,乡愁是妈妈烧的家常菜,

长大了,乡愁是舌尖味蕾的思念.1

乡愁,是对故土的依恋和难舍的情怀。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故土生活的一种顾盼。现代社会分工使得大多数人远离乡土,然而在很多城市移民心中,作为人生情感归宿的乡愁却愈烧愈烈,也许只是一种熟悉的味道,就足以令人怦然心动、潸然泪下。近段时间在星韵网上教研听过一个入藏十多年的同学的《乡愁》报告,里面一段关于家乡衡阳的“爪菜”,味蕾中对乡愁的记忆,极具地方特色的各种坛子菜,鲜艳的图片加上报告者的浓浓的感情,引起广大的听众在垂涎欲滴的同时又深深感动。在故乡的风味中寄托着移民们淡淡的乡愁,饮食中体现的乡愁是其他元素无可比拟的。饮食看似简单,但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曾有人说过,中国的文明史,很大部分体现在饮食文化当中。通过饮食文化这个窗口,我们同样可以窥见地方文化的昨日、今昔。一道美食,一段故事,就代表着一个地方的饮食特色。而在地理教育中如何巧妙利用地方饮食文化,研究饮食并使之服务于教育,提高学科素养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一、地方饮食文化反映出相应的地理环境

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也常说“北方的面条,南方的米饭”,小麦的大范围种植造就北方人吃面食的饮食习惯,面条和馒头,成了北方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主食。我国的水稻主要产在我国的南方,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笔者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离开大米就感觉活不下去。南米北面这一习惯是从古老时候开始的,而这一习惯,归根到底就是地理差异而形成的。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它们对一个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大,这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

(一)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作物类别从而影响食物特色,气候的冷热干湿以及不同的土质影响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我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是因为那里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而吃辣椒,有去风去湿、散寒健胃之效。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大致概括了我国不同地域的饮食特点。据统计一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从能吃饭开始算起,一直到他寿终正寝那一天,最少也得吃掉150200公斤醋。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食物制作和烹调方法,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具有保护作用。所以人们择食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地取材。越是历史早期就越是如此。广东、浙江、云南等地居民大多爱吃甜食。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茬。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

(二)人文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环境。政治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政治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表现在当权者的好恶和施政方针,往往会左右民间食俗风尚的兴衰。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风格。宗教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宗教信仰对饮食文化具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教义的规定和有关宗教习俗方面。伊斯兰教民族肉食以牛、羊肉为主,不养猪,不吃猪肉,也不吃狗肉、驴肉和自死动物的肉、禽畜血和无鳞鱼等,并发展了自己的清真菜点和糕饼制作技艺。看过印度高票房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的朋友肯定对里面浓郁的宗教信仰和鲜明的饮食禁忌印象深刻。文化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表现在不同地域的饮食民俗及风味食品中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的信仰、心理、性格、审美意趣、历史文化等内涵。有时饮食特色与当地人的性格甚至似乎还一脉相承。

二、了解地域美食,传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让我见识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同时不得不感叹各地饮食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食材的不同,地域气候的不同,造就了花样繁多、独具地方特色的珍馐美味。比如我国的八大菜系,菜系,也称帮菜,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每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特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方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比如,杭州的菜做得就非常细腻,他们比上海菜要细得多,所不同的是,他们菜的味道没有上海菜的味道分得那么清楚,也就是说杭州人做事只是形式上细,而内容上却没有上海人细致。南京则不同,形式上比杭州要稍微粗糙一点,但内容上比杭州要细得多。这些都是与江南水乡的人文环境有关系的。并不是要讲吃法,而是借此表现他们的文化。很多轰轰烈烈的历史记录之后便是满目萧瑟的缘故就是忽略了文化细节的这种特性,华丽而宏大的装饰永远无法体现文化本身的独特内涵。因为它留给注视者的只是色彩斑斓,转眼就会成了过眼烟云,真正留存下来的是在一些不经意间的角落和瞬间,例如两棵树,一群人,一些日常坚持的行为,或者,只是一盘家乡的特色菜而已。

地域美食是人们在岁月长河中践行历练、奋勇向前的足迹。对地域之美的发现与欣赏始终需要立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时代背景这样的空间当中。这个发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对食物的自然属性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认识的过程,是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理解过程。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各地文化的差异性,但是也是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华夏文化。研究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地区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普及的中小学教育科目中,地理教育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三、巧借饮食文化现象,与地理能力素养培养相得益彰

最近在讨论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个讨论的焦点。对于地理学科素养而言,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地理技术素养三个部分。这种素养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园情怀。与三维目标培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关爱祖国、关爱乡土的素养如出一辙。对地方饮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达到了素养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尤其高中,重在学科素养的培养。大致有这么几种方式来应用:

()因地制宜编制乡土教材,生动介绍当地自然特色和风土人情,开设民俗、民艺和县志乡史知识普及和体验课程,增强特色文化、传统文化传习,构建家园感,延续国民集体乡愁。

(二)借助美食引起地理课堂方式的变更。前段时间重庆一小学的数学老师就巧妙的运用饮食来传授知识,让学生自己配火锅底来认识“奇妙的比”。从课堂一夜之间的蹿红可以得到启发,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正是体现地理素养的培养。地理与生活的结合性不亚于语、数,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实用性,这种方式对于我们的地理课堂变更值得借鉴。

(三)复习区域地理的趣味载体。地理又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生活实践的特点。通过将地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地理基础的知识,原理、规律结合起来运用到趣味中,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了地理,也把知识运用在了对地理内容的理解上,让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来自星韵网的郑钊东老师做过一个《舌尖上的高考》,统计了近几年高考中涉及到的有关饮食、餐馆、地方特产等的题目,从菜系到经济作物到海产品到农产品加工品,从产地分布到生长条件到农业对策。把枯燥的区域地理和自然地理变的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这对于我们的高中复习课堂来说避免僵化的模式,寻求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灵感。

每当稻田泛黄时,家家制作腌鱼腊肉,其意义已不再是食物,而是唤起被封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这些家乡的味道,朴实又亲切,不仅令人口中生津,更让不少游子的眼角泛起泪光。这,就是味觉引发的情感共鸣;而这,也正是美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永恒魅力。地域文化是地方美食的根植土壤。提炼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形成以“我”为核心的优秀文化积淀,通过人们对食物的体验收获和广泛认同,并得到长时间的传承与发扬,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热爱教育;分享生活,分享美食,分享理念。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兴将 2017-3-1 22:16
  
回复 一十一 2017-3-2 10:31
学习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06:00 , Processed in 0.0819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