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范泰洋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5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人教版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教学设计

已有 420 次阅读2018-6-26 21:47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在层级上,课标要求达到“说明”水平,即在明确有关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能够说出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运用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同学,考察本省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在资源上,本节课学习主要涉及中心地理论的运用,以及图表、文字、视频资源的配合使用。

二、教材分析

在纵向上,本节课主要包含了城市等级划分、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差异、城市等级的改变三个教学因子,三个因子间是一种因果的逻辑关系。在教学时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读图、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的掌握,注重运动变化、联系实际等观念态度的养成。在横向上,本节内容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时可以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为起点,促进新知建构。

三、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过城市内部空间差异,对于不同城市规模的服务功能尚不明确。在经验上,学生在生活上通过旅行、学习、购物等方式初步感知了不同规模的服务差异。在态度上,学生处于高一下半学期伊始,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也要注意引导部分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在兴趣上,本节内容相对较为宏观,学生学习兴趣不如必修1强烈,因此,应注意创设学习情景、教学案例、课堂鼓励等。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湖北省不同等级城市人口数据以及区域地图的呈现,让学生判断其城市等级。

2.结合武汉市城市区位图,通过讨论武汉城市群的服务功能差异,归纳中心地理论。

3.观看武汉市城市宣传片,讨论武汉市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推断其城市等级变化。

五、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中心地理分析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学会分析影响城市发展区位的区位因素。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七、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教材文本、图像案例、视频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简述武汉8+1城市圈的内容

设问:武汉8+1城市圈的城市有等级之分吗?

听教师讲解

并思考问题

引起学习兴趣,

促进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

呈现武汉8+1城市圈不同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

城市

人口数(万人)

武汉市

1076.2

黄冈市

750.3

大冶市

91.2

云梦县

48.4

阅读教材城市等级划分依据,判定上述城市属于哪一等级。

学生阅读教材

完成布置任务

本内容较为简单,可让学生自我构建,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合作探究

  读武汉8+1城市圈区位图,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任务

1.图中城市共分为几个等级

2.以下内容在哪里可以完成

(1)购买日用品、上小学、看感冒

(2)购买大家电、上高中、看比赛

(3)购买奢侈品、上大学、看歌剧

3.在上述基础上合作完成下表

 

小城市

大城市

特大城市

服务种类

 

 

 

服务级别

 

 

 

服务范围

 

 

 

4.不同城市等级分布有何规律?

学生讨论回答,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存在单一认识,可能会把不同层次的城市功能截然分开,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对于第四个问题学生可能初步得出了不同等级城市相互嵌套的结论,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鼓励学生观点、指出其不足。

预设学生可能出错的环节,谋划解决对策,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建构的实效。

注重评价学生的观点看法,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更好的构建。

师生小结

读中心地理论模式图,总结规律。

1.小结不同等级城市相互嵌套规律

2.小结上述六边形城市体系的原因

学生依据中心地理论模式图总结不同规律与原因,教师补充,在此过程,学生可能对城市分布的六边形体系难以理解,因此,要注重对学生的点拨。

进一步优化学生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迁移运用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是否符合中心地理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观看武汉城市宣传片,讨论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学生读图,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明确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同时创设学生质疑的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归纳总结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同时,在讨论中注意预留充分的讨论时间、注重引导和师生交流。

模拟多样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建构,指出讨论时注意事项,提升建构的实效。

教师总结

1.不同的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

2.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差异

3.中心地理论内涵及具体应用

4.影响城市发展的不同区位因素

学生深度思路,完善建构

教师总结是对知识的升华,也是对学生的引导,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九、板书设计

一、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三、中心地理论

  1.基本规律

2.形成原因

四、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十、教学反思

主要优点:本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设计,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习的建构性、互动性、情境性、主体性等内容。在建构性上,注重对学情、重难点分析,并例举出了讨论探究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提升建构的实效。在互动性上,设计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促进学生学习。在情景性上,采用了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尽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在主体性上,凸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思考等环节,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存在不足:本设计也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在教学的的情境性上课继续优化设计,例如,可采用角色扮演、决策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在学生主体性上可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学生参与力度,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课,教师真正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在建构性上,可进一步深入预设,对于质疑、鼓励、引导等环节都可以细致设计,从而提高建构的实效。同时,由于本设计未经实践的检验,其教学成效有待验证。

总而言之,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地理教学设计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把握,更需要从实践上加以检验。不断从建构性、互动性、情境性、主体性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提升地理教学设计的品质,推进地理课堂教学发展。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23:14 , Processed in 0.0546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