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eonet

[教育技能] 中国云教育产业园 用互联网思维探索教育的未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 让教育更关注“人的维度”

如果说,去年年底国内最大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完成1500万美元A轮融资的消息还尚未让人们意识到“互联网+教育”的巨大潜力,那么,连日来在整体表现平淡的美国股市,中概股,尤其是“互联网+”概念股大涨逾10%的抢眼表现再一次证明,“互联网+”的概念已真真切切地飓风来袭。

是的,在教育领域,有关“互联网+教育”的讨论,已经成为近一段时间当仁不让的焦点。人们津津乐道于在“互联网+”概念风起云涌的今天,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究竟为传统教育模式与理念带来怎样的改变。

曾有人将其理解为将教学过程从线下移至线上,还有人将其理解为教学打破时空与人数的限制,理解为授课、作业、考试的方式的更为便捷……但这些或许都还不是“互联网+教育”的本质。

“互联网+”究竟能给教育带来什么?仔细品读一下由于互联网热引发的教育界内部的讨论热词,我们能寻到一丝线索:“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慕课”和“O2O”学习模式,让按需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的教学与评价”,让学习者的个性与差异性得到充分凸显与尊重。以上种种,让我们捕捉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人的维度”。

是的,“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让教育有了“人的维度”,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而这些,恰恰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相对不足的。曾有教育学家指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映射了工业化集中物流和批量生产的模式,铃声、教案、教材和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的场景,人才培养的标准是一致的。也曾有校长痛心疾首,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世界,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的分数,还应该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命健壮与精神成长。然而遗憾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如此系统地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关联模型,教育在很多时候,依然依靠零散的经验、刻板的方式和想当然的判断。

这一切,将基于互联网发生改变。基于互联网,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每一次评价与反馈、每一次提问与质疑,都可以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老师们会更加在意学生的深度需求,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因材施教才会扎根课堂,师生才会真正成为合作者,共同开发和创造恰切的课程。

当然,“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改变的可能,更给传统教育带来挑战,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的授课方法,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都将发生颠覆式的变化。“唯一办事聪明的是裁缝。他每次总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而其他的人,老抱着旧尺码不放。”萧伯纳昨日的嘲讽,不正提醒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革新吗?

有人说,当改革无法触动教育,技术会触动它。期待“互联网+”,为教育带来更多更好的改变。

来源:人民日报

http://edu.ifeng.com/a/20150416/41056173_0.s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市场前景展望和应用                                                                                                (2015年3月16日尧冬明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在北京表示,最近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行业关乎国计民生,是中国民众最希望得到“互联网+”助力的一个行业,国家也一直在试图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据称仅2015年教育部就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几个阶段。
早在1996年,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就率先提出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1997年,湖南大学首先与湖南电信合作,建成网上大学。清华大学则在1998年推出了网上研究生进修课程。
而在线教育真正开始风靡中国是在2010年前后,互联网公司如第九课堂、粉笔网等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其无论从形势还是内容上,在线教育都开始了多样化发展。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达897.0亿元,环比增长了18.6%,也预测2014年中国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096.2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光2014年,在线教育投融就已超过了60起,看来2015年全通教育11亿的加码,也只是在线教育又一年辉煌的开始。
在过去的2014年,K12在线教育、在线外语培训、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著名的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投身在线教育进行二次创业。龚海燕的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却在K12上折戟沉沙。
正值,李克强总理肯定“互联网+”之际,笔者认为在线教育并不仅仅是把教育搬到线上,“互联网+”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信息的数据化,否则与原本的远程教育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在较大的距离空间上通过视频进行教学,或者唯一的改变也就是更加个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笔者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有着这个行业最特殊的情况:中小幼学生从法律上来说大都是未成年人,没有行为决策能力;同时,不同年龄的学生心智、学习能力、自制力和自学能力等都不相同!所以龚海燕想像婚恋网站一样简单的把线下内容信息化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是无法取得成效的。
“互联网+教育”应该是一种融合,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下,对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和分配,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门槛、提升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应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O2O,即需要线下的服务,也需要线上的补充。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客户,他们的消费和学习带有更多的被动性质,所以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更负有引导、监督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地。
因此,笔者对于“互联网+教育”有这样的设想:老师上课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教育平台播放小故事/案例或者远程连线著名的专家(通过笔记本摄像头)和学生们交流,学生做题目的答案都会通过手机汇聚到老师手里,平台会自动识别和分析不同选项的数量,老师即能够根据正确率情况,选择是在课堂纠正学生们的错误,还是在课后录制正确的解题课程视频。而且上课的视频会自动上传到平台,老师可以将知识点编辑成碎片化的学习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除此以外,老师还可以把自己上课的内容直播,让无法到校的学生通过直播学习。同时,在线教育平台还将记录学生所有的做题记录和学习情况,老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点做1对1的网络辅导,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天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建议,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
各位读者不要以为这还很遥远,其实随着中国智慧教育的发展,中国的相关企业还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笔者在今年初已经见过类似的产品了。
在2014年,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凡龙微课云就有类似的功能。笔者应邀体验了一把。凡龙发明的第三代云录播系统,老师可以通过手机、PC和教室进行录课和直播,再将录好的课程编辑成3-10分钟的微课发布到学校的微课云平台上,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而且他们正在研发互动题库系统,将实现真正可以普及化的翻转式课堂。

综上所述,“互联网+”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将线下内容信息化,不是简简单单的数据化。“互联网+”是一种和传统行业的融合,我们首先得尊重传统行业,了解他们的痛点和热点,寻找需要优化的资源配置,让每一个老师即可以站在社会的肩膀上获取资源,也可以站在每一个学生的身边传道授业解惑。在此,我们也祝福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他们的创新精神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力量。
来源:驱动中国网
http://digi.163.com/15/0317/12/AKTL1Q7U001618JV.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K12培训的致命伤,就是这张图
王觉菊在线教育观察与实践06月20日
http://wangjueju.baijia.baidu.com/article/86677
    摘要 : 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因为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除了在学校上课的学习日和正常上学时间,业余时间其实是很有限的。

我想不要多说什么吧。

大爆炸是公平的,给大伙的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

做K12培训,不论是在线的,还是离线的,还是牛逼哄哄的o2o的,都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时间的有限性。

你能让学生成天不去学校打卡,专门来你们培训班呆着么?如果您,恭喜您,你有决胜的把握。

另外,从业务性质来说,业余提分班,讲的还是提分效果。家长送孩子去一个培训班,那提分的期望,可是杠杠的呀!辣么,那一部分本来自己学习能力就挺好的学生,是不要你去提的,他自己就可以提起来。所以,就要先刨去这部分生源吧。再来的,如果上学校的计划课程,业余来提分,那就要看你的效果咯。效果不好,家长最后就不会买单的。而业余提分,业余的时间是有限的,放学之后,周末双休,节假日,暑假,寒假。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你不是主要的时间占据者。

辣么,对于在线K12的机构来说,更悲剧的是,互联网是会分散注意力的,特别是,如果你做的是像YY那种客户端首页全部是美女主播的APP的话,你让家长怎么放心让孩子用你的系统来提分呢?只怕分没提成,孩子都给主播去充值送礼买花去了。而且,用各种app或者在线技术的互动直播或者点播课程的K12培训,学生还有掌握这个在线授课系统的一个学习成本。

恩,就说这么多吧。差不多可以说,K12不好玩啦。不然,好未来怎么会那么辣么给力的去投资新业务,还要火火的来做留学,谈一个1800万美元的A轮,2天就搞掂呢。这么着急上火,不还是觊觎留学业务这个相对利润和单价都高一些的红海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在线教育发展迅猛冲击这传统教育
http://www.sjjob88.com/zhuanti/i ... id=6001404899824633
导语

近两年来,互联网在线教育发展迅猛,并呈持续升温趋势。另一方面,互联网在线教育火热与否,传统教育机构的网络教育数据更有说服力——近日,学而思网校用户数突破百万大关,凸显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对时代的把握,对互联网冲击力的适时掌控。由于直面学生的目光,很多老师在面授课堂中无法摆脱中国人固有的内敛和含蓄,而互联网在线教育则给了老师一个“表演”的舞台。
    近两年来,互联网在线教育发展迅猛,并呈持续升温趋势。BAT引领互联网巨头纷纷试水其中,从百度教育 到淘宝同学、腾讯大学,无一不彰显着互联网大佬们对教育的“企图之心”。
  另一方面,互联网在线教育火热与否,传统教育机构的网络教育数据更有说服力——近日,学而思网校用户数突破百万大关,凸显传统教育培训机构对时代的把握,对互联网冲击力的适时掌控。如今的百万数据, 更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向世人宣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时代来了。
   传统课堂中,学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学习既定课程。相比之下,互联网在线教育的非线性优势尤为 突出。通过互联网在线教育,任何学习者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课程的任何章节。互联网在线学习的随 时、随地、随意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轻而易举多次练习薄弱环节,掌握主动性,成为学习 的主人。
  网络的出现,使得资源的整合简单而快捷。互联网在线教育,依托网络平台,做到了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就当前倍受欢迎的几大互联网在线教育机构而言,在原有的线下课堂基础上,既囊括了各学科的精英老师,又在课程中涵盖了网络中的热点。如此一来,使得互联网在线课堂中的知识更加丰满和全面。
   除了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上,在互联网在线教育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瓶颈。在传统教育领域,老师的信息 输出,学生的接收,整个过程只停留在“单一”的层面, 缺少互动性,更无法实现教学的“因人而异” 。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出现扫清了这个难题。录播固然可以成为学生巩固某一知识点的最佳助手,而直播的交互性 优势也十分突出。老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心理距离,增加了交流机会。几 乎是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使老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反馈也给了老师一个“着重 讲解”的提示。师生互动性,完全不亚于真正的面授课堂。
  在教育的大市场中,越来越多的线下机构转型投入线上教育。可以直观展现热度的网校用户量数据, 更添了一把火,让分享这块蛋糕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在线教育之“火”,注定愈燃愈热。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7: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启“互联网+”教育立体化空间            2015-05-29 11:10:55 来源: 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http://kids.163.com/15/0529/11/AQPEPNHU00294LK8.html   
        

——“未来课堂互动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暨公司落户仪式在深圳举行
刚刚落幕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又一次明确揭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方向。
而在此前,自今年两会后,“互联网+”成为热词。
“互联网+”能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教育+互联网”是否等同于“互联网+教育”?
关于教育方式的重塑和课堂生态的建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未来课堂互动教学现场观摩”活动中,对此进行了诠释。
以赛引导,以学为道,在线教育新生态鹏城开启
5月28日上午,“未来课堂互动教学现场观摩”活动暨公司落户仪式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紫光信息港举行。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丁新,教育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名誉社长、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会长宋成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首席专家张际平,深圳市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维福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活动。同时,来自深圳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安徽、香港等地教育系统,以及出版业、传媒业、广电系统的领导与嘉宾也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体——深圳市亚太未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香港未来领航(深圳)有限公司和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已在教育信息化行业积淀多年,此次落户深圳后,将肩负全新的互联网在线教育使命继续前行。
董事长李维福介绍了公司的理念和产品——本着“以赛引导,以学为道”的理念,打造“互联网+”未来教育立体化空间组合,即:以未来教育云模式为核心,由 NOC 网、校园 NO.1、O 信移动教育 APP 和未来课堂四大核心系统组成,将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多平台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领导嘉宾合影
拳头产品立体化运维,构建“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教育生态圈

“从竞赛活动起步,到走进课堂教学”。这是公司领导团队对多年发展脉络的总结。
丁新副馆长在本次活动的讲话中指出,伴随着2000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创立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编辑出版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承办的“全国中小学/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学生、教师和家庭。正是凭借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累积的人脉,拥有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和庞大的数据资源,公司才形成了突出的行业特色与服务优势。
在核心产品中,NOC活动早已被全国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地区的师生所熟知。NOC网将依托 NOC 活动累计的 6 万多所学校、5000 多万名师生和家庭而搭建,把线下竞赛搬到线上进行,以评测与竞赛作为激励手段,实现互动学习、游戏教学、能力测评等完善的服务功能。
世界校园NO.1竞赛平台,以挖掘学生的独特潜能为宗旨,将为学生创造成就感和丰富的生命体验,培养学生向成功的方向和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让每个孩子都成为NO.1!
O信移动教育APP是一款专为师生研发的移动互动学习工具,可根据需要为师生建立互动沟通平台,实现服务多样化、资源共享化。
未来课堂高效教学解决方案由反馈评测、多屏互动教学、思维可视化教学、远程互动、教学资源、课堂互动教学六个核心系统组成。张际平教授在现场观摩活动的演示中表示,“未来课堂”将为网络学习、面授学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及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提供服务。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将不是梦
习近平主席在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开幕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本着“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核心精神,通过创新的O2O模式,公司产品的四大平台将以“未来教育云服务平台”为核心,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突破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瓶颈,跨平台应用到各种操作系统终端,把线下的学习、教学和创造力的竞赛搬到线上进行,形成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教育生态圈。同时,还将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大数据管理,为领导、教师、学生的决策与教学活动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已在脚下;“互联网+”理念下的教学和学习脉络,正清晰可见。未来,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将不再是梦;未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将不再是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热浪来袭,传统教育如何借力?                                                                        圣才学习网                                        2015-06-12 http://mt.sohu.com/20150612/n414937429.shtml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的“互联网+”概念,已然成为当下的一种符号和潮流。“互联网+”这一模式已广泛应用于第三产业,形成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形成一股发展热潮。
  “互联网+”中的“+”指的是传统行业中的各行各业,教育作为一个传承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公共服务行业,本该公平公正地普惠每一位社会成员,然而由于资源的稀缺和不对等,反而成了压在人们身上的“不能承受之重”,引发出入托难、择校难、上学难等社会问题。在承认传统教育这些积弊的前提下,在这股“互联网+”的热浪袭来时,传统教育行业该如何破壳自新、借力发展?
将互联网融入教育行业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形态、学习对象、学习目的等日渐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能给学习者带来更新的体验,可以解决传统教育高成本、难复制等弊端,真正满足学习者两大个性化需求:
  首先,互联网+教育能满足用户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获取方式更为灵活便捷。传统的线下教育要求学习者遵从集体的时间,不能按时参加就只有错过。互联网+教育就能解决这个需求。目前有两种主流的解决方式。一种是完整的课程在网上,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学习,什么时候想学,就登录上去学。第二种是课堂内容备份。你报名参加某个培训班,若有一天没来得及上课,现在老师会把这堂课的录像保存下来,你可以抽时间再去网上补课学习。这类课程可以是线下课堂的,也可以本身就是线上直播课。目前很多社会化培训机构,都已陆续提供这种基础服务。
  其次,互联网+教育能满足用户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化学习的需求,学习内容和方式更为多样。每个人的起点不一样,因而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虽然传统课程也提倡因材施教,但在学习者众多的课堂里,传统教育很难考虑到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老师讲课内容只能是考虑到大多数学习者的需求,忽视了一些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而互联网+教育则可弥补此短板,它会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而对于学习者而言,更便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且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学习。
如何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更好地融合
  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相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传统教育中注入新的活力。不少业内人士看准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融合的发展前景,开始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使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样化,便利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以北京圣才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才教育)的线上网络课程为例。圣才教育2002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编辑、出版各类考研考博、考证传统图书,后发现在线教育的前景,2007年开始涉足在线教育。公司聘请了500余位高校名师录制了10000余小时的高清视频课程,涉及1000多个专业/考试项目,2000多个考试科目194种经典教材(含英语、经济、管理、证券、金融等共16大类)。
  圣才教育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相融合的可借鉴经验主要有两点:
  一是始终注重产品质量,坚持内容为王。圣才教育特聘的授课老师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开大学等诸多名校长期从事相关课业研究的老师,同时聘专业考试教材编委和相关命题组成员担当考试研究顾问。这些专家授课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特精湛,尤其考前应试技巧,独特实用;善于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深入浅出,精确把握考试的要点及命题角度,深受业界一致好评。
  二是不断探索创新,站在用户角度,推出让用户满意的功能。圣才教育的视频课程一直在创新功能,力求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例如,学员在网上购买电脑版课程,即送手机版课程,且视频课程支持在windows系统(电脑),Android系统(安卓手机、安卓pad)、IOS系统(iPhone、iPad)和Mac系统(苹果笔记本)上离线观看,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利用任何设备观看视频课程。
结语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在线教育,其根本都在于教、在于学。“互联网+教育”,教育是核心,互联网是手段。要不断思考教育这个核心问题,同时不断在互联网手段上进行创新,才能达到两者的深度融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接棒电商,下一个万亿金矿是互联网教育http://www.colabug.com/thread-1290619-1-1.html
导语:
“未来我认为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新东方CEO俞敏洪2014年如此说道。

“未来我认为地面教育将会占到整个培训教育总量的60%左右,网上教育占到40%。”新东方CEO俞敏洪2014年如此说道。互联网教育,有望接棒电商,引领未来十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
1、前言:繁荣背后,路在何方
2014年,资本涌入互联网教育行业。资本与产业“躁动”背后,是互联网教育蕴藏的万亿金矿。13年互联网教育行业规模仅为1000亿元,占比教育产业不到10%。然而,教育是一个纷繁复杂的行业,需要我们深度解构寻路行业大潮。
2、互联网教育,下一个电商?
90年代末,传统的互联网教育便已萌芽。但此后产业进入“冰河期”。目前,传统教育龙头,线上业务收入目前占比仅为3%。据我们统计,中国单个实体的互联网教育业务收入不超过4亿元。过去的挫折,便是今天和明天巨大的发展空间。尚不考虑体制内经费拨款和大学生教育支出,其市场空间已接近万亿。而2013年电商行业规模为1.85万亿,并诞生了市值超过2000亿和万亿的京东和阿里巴巴。互联网教育大势所趋,而这又是一个能够诞生下一个“京东”、“阿里”的市场。我们认为,互联网教育有望接棒电商,引领未来十年的中国互联网产业。
3、从互联网发展瓶颈,寻找产业爆发点
需求端看,用户接受教育的动机并不强烈。供给端看,教育是一个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与服务。内容始终是教育产业的核心,资本的持续涌入有望加速内容的研发和推进。在智能终端渗透率超过90%背景下,我们判断,具备“寓教于乐”的革命性教育移动内容产品将引爆万亿市场。结合艾瑞和行业调研数据,互联网教育行业2018年规模有望超过3000亿元,未来四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2.5%。类比电商进程,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也已十分临近。天猫2009年首届双十一,宣告一个时代的到来。从渗透率的角度看,当前互联网教育用户20%的渗透率也已十分接近电商爆发前的水平。
4、这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平台仍将为王
互联网教育,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已成为传统教育产业内部共识,颠覆势在必行。资本持续涌入,革命性内容产品将成为万亿市场的引爆点。从行业格局来看,平台终将为王。那些具备潜在用户基础的平台型企业,更具长期成长性。基于此,我们强烈推荐新开普、全通教育 、汉得信息,建议关注拓维信息、新南洋、方直科技。
        
一、前言:繁荣背后,路在何方
1.1产业与资本密集布局互联网产业
资本涌入在线教育行业。2014年伊始,资本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关注度陡然提升。先是阿里巴巴领头国际互联网教育巨头Tutorgroup旗下的VIPABC。然后YY宣布成立100教育,大举进军互联网教育行业。其中,雷军将投资超过10亿元。随后,BAT纷纷或内部孵化,或外部并购平台和内容与工具类产品,加速互联网教育行业布局。
        
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机构也正积极向互联网靠拢。作为被颠覆的对象,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代表(原名学而思)的传统教育机构,正加速向互联网靠拢。传统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2014年也宣布与腾讯达成合作,以加快互联网教育业务发展。同时,成立直播平台,酷学网。而好未来,从去年起便加大了对于互联网教育业务投入。旗下网校学而思收入2014全年收入有望超过1亿元,较2012年接近5000万元的收入翻番。
1.2互联网教育万亿金矿,亟待挖掘
资本与产业“躁动”背后,是互联网教育蕴藏的万亿金矿。互联网巨头加速布局和传统教育机构积极靠拢背后,是互联网教育所蕴藏的万亿金矿。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家庭教育支出接近1万亿元。而据艾瑞统计,2013年互联网教育行业规模接近1000亿元。因此,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占比仅为一成左右。这还未考虑体制内超过万亿的拨款和成年人资质培训支出。考虑中国家庭投入占比和收入仍在快速提升,互联网教育市场上未来十年不存在成长的天花板。
        
        
二、互联网教育,下一个电商?
2.1互联网教育,其实我们并不陌生
90年代末,互联网教育就已经出现。教育部曾在90年代末开放68家高校,由其网络学院进行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初期以光盘播放、在线答疑为主,后期引入了视频点播等教学方式。这一领域受众主要为专升本和高升专的学生。另一方面是中小学互联网教育,即K12互联网教育。四中网校和101网校是该领域的领跑者。其同样以视频点播、在线答疑为教育媒介。从其媒介的传统性出发,我们将他们姑且定义为传统的互联网教育。考虑政策的管控,前者实际上为体制内下的教育产业。
2.2但互联网教育,被同时起步的电商远远抛在深后
此后产业进入“冰河期”,发展缓慢。2003年出现的非典,客观上促进了传统的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但此后,新东方在线逐步被边缘化,四中网校等K12互联网教育发展停滞。一面是冰,一面却是火。同时期发展的电子商务,则在此后迎来了井喷式发展。07年获得第一笔融资的京东商城,7年后上市总市值超过二千亿元。
        
即使在2014年,传统教育龙头线上收入占比也极低。即使我们从今天来看,传统教育龙头线上收入占比也普遍不超过3%,绝对值基本不超过3亿元。以分别位于英语培训和K12领域的龙头新东方和好未来为例,其2013财年收入分别约为2亿元和5800万元,比重均不到3%。
        
而据我们统计,中国单个实体的互联网教育业务收入不超过4亿元。我们几乎翻倍了所有企业财报和公开资料,基于没有找到2013年收入超过4亿元的单个实体或者某实体的业务部门。除了盈利模式和周期问题,这背后隐藏的更是互联网教育产业长时间的低水平发展现状。
        
2.3但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教育成为下一个“电商”的可能
现在的挫折,便是明天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始终认为,证券研究不是简单的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今天尴尬的发展现状和低互联网化程度,对应的却是行业万亿的市场空间。若考虑体制内拨款经费,这一市场还将翻番。这一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教育巨大的弹性空间。
移动互联浪潮,由互联网教育接棒。电商,是广告和游戏外PC、乃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盈利模式。互联网教育市场空间达到一万亿元,是一个与电商同量级的市场。在资本持续涌入下,随着用户渗透率、接受度逐渐提高,互联网教育有望接棒电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现阶段互联网教育占比不到一成,未来五年提升至20%~30%将是大概率事件。
        
不要低估现在的弱者,以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下一个“京东”。京东商城在2007年,才拿到第一笔融资,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而6年后,也就是2013财年营业收入已接近700亿元,复合增速为140%。现在的弱者,在行业的大潮下,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王者。这需要我们,以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京东”。
        
但是,巨大市场空间背后,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什么过去,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即其发展的瓶颈是什么?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其成长进程远远落后于电商行业必有其深刻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找到发展的瓶颈,有助于我们去寻找其爆发的时点,更好把握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浪潮。
三、从互联网教育长期发展瓶颈,寻找产业爆发时点
3.1瓶颈之需求端:教育产品,用户动机并不强烈
用户接受教育的动机,并不强烈。与游戏、购物相比,用户接受教育的动机并不强烈。从马斯洛夫需求金字塔来看,教育的动机位于最上方,属于内部自我实现需求。“教育,天生就是反人性的”,甚至有人以此来形容教育产业。
应试与资质获取,仍是教育行业主要动机所在。在教育整体需求并不强烈的背景下,应试与资质是较为强烈的需求。这也部分解释了,职业培训成为互联网教育第一大细分市场的合理性。而主打注会考试的中华会计网校,也是已知收入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实体。从具体实例来看,从教师学生互动社区,转型为应试为主的刷题软件后,猿题库才获得了一个巨大的发展。其创始人,正是很好的抓住了这一点。
        
缺乏学习组织制约,动机强度将影响线上教学效果。学习组织,可以起到约束学生行为,并产生激励的作用。除了互联网教育产品以视频等简单形式输出,即供给端产品非标程度高,互动不强导致教育效果有限外,需求端受众的动机程度也将影响线上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受众自制力弱的K12产业,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的部分原因。
3.2瓶颈之供给端:教育产品的非标性,与互联网的“天然”矛盾
教育,是一个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与服务。教育的受众存在较强的个性化需求。整体来看,互动在教育产业中要求较高。尤其是K12课外培训行业,强化和冲刺是主要需求。因而,目前K12课外培训地面教育也多以1V1、小班为主。
互联网,则是一个以产品复制,实现无边界扩张的行业。互联网内在机理,是实现产品标准化的大规模复制,最终实现无边界扩张。如腾讯的基础性产品QQ、百度的基础性产品搜索等。而相对于的是互联网教育产业,从内容上难以满足,平台层面也暂未实现个性化需求和供给的完美对接。
        
        
3.3革命性互联网教育内容产品,将成为万亿市场的引爆点
内容始终是教育产业的核心。由上述分析我们判断,基于移动终端,具备“寓教于乐”的革命性教育内容产品,将推动产业发展的长期瓶颈得到突破。当前职业培训与语言培训领域,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行业整体的跨越式增长,仍需由“弹性”巨大的K12在线教育驱动。平台为王,但内容始终是教育产业的基础与核心。从需求-供给的瓶颈分析出发,基于移动终端,具备“寓教于乐”性的互联网教育产品将成为这一革命性内容产品。
国外优质内容资源,曾经促使中国互联网教育“解冻”。国外优质内容资源,曾是2012年互联网教育行业“解冻“的重要原因。无疑,可以将网易公开课为代表的MOOC,即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比喻成19世纪入侵日本,打开日本大门的美国舰队——“黑船”。中国贫瘠的开放式教育内容为其发展提供了土壤。“黑船”,更倒逼了中国互联网教育产业真正走出萌芽。
        
四、资本持续涌入,万亿市场爆发时点已经临近
4.1互联网教育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2.5%
我们对互联网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的预测。当前,中小学家庭教育培训支出接近万亿元,我们假设其按照过去三年的速度稳定增长。由《大学生蓝皮书》给出的支出数据结合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学生培训市场空间达到440亿元,我们假设其增速接近通胀率。最后,基于我们对于3~5年后互联网教育占比的20%~30%的判断,我们认为互联网教育行业2018年规模超过3000亿元,占比达到22.6%,未来四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2.5%。
        
        
4.2资本持续涌入,加速革命性互联网教育内容诞生
资本涌入,有望加速1)需求端:用户习惯培养2)供给端:革命性内容产品研发和推广。资本的涌入,首先将促进用户习惯的培养,这是需求端。诸多互联网免费讲座和课程的推出,就是很好的证明。但只有供给端持续提供优质的内容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才能实现产业的长期增长。革命性内容产品研发和推广,而我们认为资本“泡沫”将加速这一进程。
        
4.3类比电商进程,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也已十分临近
革命性内容产品的推出,曾经使得电商进入爆发期。电商行业在2009年后,迎来了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除了物流的硬件基础的完善,双11等革命性“软”的内容产品/服务推出,更成为了这一市场的催化剂。我们认为,类比电商进程,资本涌入加速革命性内容的研发和推广,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也已十分临近。而同时,互联网教育“硬”的基础也已完善。
        
从渗透率的角度看,互联网教育爆发的时点也已接近。电商行业在2009年~2010年爆发,而在2007年其渗透率外围22.1%。而根据艾瑞的数据和我国人口10~30岁年龄人口数计算,2013年互联网教育用户渗透率已经达到18,8%,并保持快速上升趋势。因此,互联网教育用户渗透率,也已接近当初电商行业爆发时的数值。
        
        
五、细分市场看,K12的未来属于“一云多屏”
5.1以PC为基础的K12互联网教育,遭遇滑铁卢
K12当前并非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主要构成部分,且遭遇了暂时的挫折。根据艾瑞的数据,高等学历教育、在线英语培训和职业在线教育占比分别达到50%,18.7%和21.1%。相比而言,K12在线教育占比仍为单位数,市场规模较小,企业包括学而思网校、四中网校等。而今年,受制于盈利周期较长,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原因,K12互联网教育行业资本涌入的代表型企业那好网、梯子网更遭遇了裁员、关闭的风波。
        
5.2K12的未来不在PC,在“一云多屏”
教室:视频基本取代教师,移动终端大规模渗透。当前中小学生,从出生开始便已经接触了移动终端等设备。以PC为基础的互联网教育已经发展了近十年,未取得重大突破。因此,K12的未来不在PC,在“一云多屏”。在教室内,就是以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实现互联网教育,视频基本取代教师。
课堂外:客厅成为下一个应用场景,教育类游戏成为主流。根据奥维咨询的数据,互联网电视2014年渗透率已经超过60%。硬件基础已经具备,而客厅更具备独特的教学环境。我们认为,无论是学前,还是K12教育,客厅成为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六、这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我们还在等待什么?
6.1互联网,改变了什么?
成本结构决定,这是一个无边界扩张的行业。传统教育成本有一半集中于教师工资上,同时伴随着不断扩大的管理费用。除了拼人头,场地租金、市场推广也在不断增长。而上述成本,大多数属于可变成本。换句话来说,规模不经济,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而互联网教育最大的两项成本,即教师工资和市场推广均属于固定成本。前者较容易理解。后者即为互联网广告,其费用不依据流量而定。因此,规模越大,人均单位成本越低。互联网教育,一个“低成本,无边界扩张“的行业。
        
传统教育行业: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在教育行业内部,利润率与规模成反比几乎已经成为了一项共识。正如上所述,传统教育行业大多数成本属于固定成本,规模扩大并不意味着利润率上升。以新东方为例,其在2011和2012两年加速扩张,12财年新增了176个教育中心。另一方面,其利润率反而加速下降。在13年缩减规模,控制成本后,其利润率得到一定回升。
        
互联网教育:无边界扩张进行时。互联网教育,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资质认证等标准程度高的领域。以旗下拥有中华会计网校的正保远程为例,其在2008年上市后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净利率持续下滑。而初期投入后,规模变大的同时,其利润率迅速反弹。
        
未来属于互联网教育,无边界性决定这一行业也将形成新的赢家通吃格局。赢家通吃的格局,也将反映在互联网教育产业上。无论是搜索市场,还是电商市场,都呈现了极为明显的垄断格局。最为典型的代表,则是BAT。未来属于互联网教育,而行业的无边界性也决定这一行业将形成新的“BAT”。
6.2互联网教育,仍将是平台为王。
产品呈现方式:现阶段,仍以视频点播与直播为主。目前,互联网教育产品呈现方式主要仍为视频点播与直播。2013年以来,随着网络传输速度的提升和直播技术的优化,以YY为代表的在线直播广受热捧。同时,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具备个性化推送的题库类教育产品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在可以预见的三到五年内,互联网教育仍将以视频点播与直播为主。以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带动互联网教育体验的大幅提升,仍需等待。
        
产业链:直达用户者,方可获得产业链主导权。互联网教育产业链自上而下,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生产方和平台资源整合方。其中,内容与平台方之间还存在工具和技术类服务提供商。考虑规模较小,我们予以省略。同时,此处平台资源整合方特指渠道类型纯平台方。互联网时代,只有直达用户,方有能力营造生态系统。这一特点决定,未来仍为平台莫属。现阶段看,以百度为代表的传统BAT巨头,若能吸引有效用户,实现个性化需求与供给的对接,仍有望占据互联网教育行业制高点。但部分标准化程度低的细分领域,如K12仍有望出现新的“王者”。
        
七、投资机会
互联网教育爆发时点已经临近,颠覆势在必行。从行业格局来看,平台终将为王。类比电商行业,曾盛极一时的垂直型电商,如好乐买已经趋于消亡。我们认为,那些具备用户基础的平台型企业更具弹性。
7.1新开普:聚集海量校园优质用户,有望分享互联网教育盛宴
国内校园一卡通行业的绝对领军企业,校园用户优势明显。新开普专注于智能一卡通系统的软件及各种智能终端的研发、生产、集成、销售和服务,致力于为校园、企事业、城市等社区型客户提供智能一卡通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个性化定制服务。新开普广泛拓展校园一卡通市场,仅在高校中在渗透率已升至22.54%,覆盖高校学生近千万。
转型互联网平台运营商,有望分享互联网教育盛宴。公司作为校园支付入口级公司,围绕校园APP“玩校”和“校园司令”,不断加大力度转型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实现用户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坐拥海量校园用户,公司可以发挥其平台效应,通过广告投放、精准营销、收入分成等多种方式分享互联网教育蛋糕。
7.2全通教育:家校互动领军企业,互联网教育平台初露峥嵘
家校互动信息服务领军企业,顺势布局互联网教育。公司深耕家校互动信息服务领域,11年市场份额为7.3%,积累了海量优质客户。公司顺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坚持“平台服务+业务拓展+内容服务”发展战略,基于原有海量客户,建立全课网在线教育平台“全课网”,推出面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推出相应教育应用,并已成功实现货币化,付费用户上半年增长近30倍。
7.3汉得信息:三方优势互补,剑指在线教育信息化市场
汉得信息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IT咨询公司之一。汉得信息主营高端ERP项目实施,为超过1000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提供IT咨询与应用实施服务。涉及交通物流、自然资源、电力、制造、贸易、零售、互联网、金融、医药与食品等不同行业的国内领先企业与众多世界级的跨国公司,覆盖包括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与商务智能、ERP实施、IT战略规划等多个领域。根据赛迪顾问《中国ERP实施服务市场研究报告》数据,公司在国内高端ERP实施市场份额排名第四,位于本土企业第一。
三方优势互补,剑指在线教育信息化市场。汉得信息拟与KnowledgePlatform(KP)、天序科技设立合资公司,致力于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在线教育及知识管理解决方案。KP是亚太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序科技深耕上海地区中小学在线教育领域多年。借助KP所提供的KnowledgePlatform'sUltrabot云平台、天序科技的本地运作经验,结合公司在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方面的能力和经验,有望顺利将业务拓展至在线教育行业新市场,开启百亿蓝海市场。
7.4拓维信息:外延并购,优势互补打造K12一体化教育平台
拓维信息是一家集教育服务、手游、动漫、信息系统集成等多业务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面向中国广大企业和移动终端用户提供行业软件开发及无线增值服务,用户遍及各大电信运营商,以及烟草、金融、政府和制造行业。其中,无线增值服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12年公司营收达4.33亿元,无线增值相关业务收入占50.06%。从06年以来,无线增值服务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均达到50%以上。公司提出“重点打造面向K12的教育服务、手机游戏动漫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确定了向手游和教育服务行业转型的战略定位。
外延并购,优势互补打造K12一体化教育平台。校讯通是拓维信息互联网教育业务的最初形态。依托中国移动的数字校园战略,公司通过并购等形式将业务逐渐扩大到全国十余个省市,与众多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这是拓维互联网教育的起点。日前,拓维信息公告了在线教育领域三项布局:牵手深圳市菁优网络、设立高能100以及收购湖南天天向上,在内容、平台和用户转化效率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线下学习中心”为一体的K12教育平台,未来有望分享在线教育巨大的成长空间。
        
7.5方直科技:线上线下、智慧校园、学前教育三驾马车齐发力
公司是同步动漫教育软件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方直科技专业致力于多媒体教育软件以及网络教育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方直科技现拥有几十种软件著作权和自有知识产权,主导产品包括为学生提供的教材配套软件、学习辅导软件、网络在线教育服务以及为教师提供的教师用书配套软件、教学资源类产品。
互联网教育的两大命脉是流量和内容。公司具有天然的流浪优势。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面向中小学的同步教育软件提供商。每年为700万中小学学生用户提供同步教育软件。依托这样的软件优势,铺建安装在个人PC或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用户使用账号密码登陆。一旦完成更新,公司天然的拥有了几百万的客户端用户,流量优势聚集。公司内容资源丰富。从事同步教育软件多年,公司与众多出版社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版权资源丰富。
线上线下、智慧校园、学前教育三驾马车齐发力。公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战略,重点推进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产品,推进“金太阳英语口语专家”、“金太阳客户端”、“多平台产品项目”等新项目的建设。其中,“金太阳口语专家”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网上一对一辅导服务业务,拥有独特的网校商业模式,为积聚规模化的盈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2014开始尝试整合业内考试评测、在线教育和个性化服务的优质资源,立足教学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定位,形成资源-教学管理-考务评测-个性化教学等闭环服务体系。公司积极涉足学前教育市场,2014引入英国BBC幼教大片《布鲁精灵》,并签署合作协议,音箱产品将于秋季全国发行。
7.6新南洋:转型互联网教育,扬帆起航
昂立注入,华丽转身“A股教育第一股”。昂立注入后,公司成为A股唯一真正教育资产,拥有教师、学生、教研、教室等核心教育元素,专注K12教育培训,运营少儿、中学生培训、智立方等事业部,并有新课程、高学网等在线教育平台。公司已着手探索O2O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英语培训领域试水效果良好,未来有望应用于其他课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为转型互联网打下基础。目前K12互联网教育模式尚未清晰,但公司在品牌、线下师资及客户方面均有深度积累,加之线上互联网教育的积极探索,有望为日后迅速切入互联网教育领域保留丰富的想象空间。
        
八、风险提示
1)国家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2)软件产业支持政策发生变化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易观智库: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报告(2015版http://www.useit.com.cn/thread-9416-1-1.html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核心内容:
1 互联网教育市场概述
1.1宏观环境
1.2发展现状
2 K12互联网教育市场现状
2.1宏观环境
2.2市场规模与用户规模
2.3融资情况
2.4困境与阻碍
2.5发展阶段
2.6典型细分市场
3 细分市场一:找家教平台
3.1产业链
3.2商业模式解析
3.3用户规模
3.4存在的问题
4 细分市场二:题库
4.1产业链
4.2商业模式解析
4.3用户规模
4.4存在的问题
5 细分市场三:在线教学
5.1产业链
5.2商业模式解析
5.3用户规模
5.4存在的问题
6 细分市场四:作业答疑
6.1产业链
6.2商业模式解析
6.3用户规模
6.4存在的问题
7 K12互联网教育厂商实力矩阵
8 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发展趋势



报告截图与主要内容:

教育作为传统行业之一,在互联网红利时代发生变化


2015-2017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测,预计2017年达到1980亿元规模


2014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各细分市场份额

2014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在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中占2.7%。尽管占比不高,但由于中国K12教育的需求几乎都是针对中小学课程的培训辅导,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考的巨大压力,因此市场呈现刚性需求。考虑到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快速发展,未来K12互联网教育市场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市场环境向好,助力K12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


2015-2017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测

2010-2014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40.9%。2014年,市场规模为22.6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25.4%。经过2014年的市场整合与洗牌,行业的整体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部分领域开始出现清晰的盈利模式。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3.7亿元人民币,市场潜力巨大。


2014Q1-2015Q1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活跃用户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3年处于K12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约有1.62亿,未来几年数量还将继续增长。2015年第1季度,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280.13万人,仅占全国学龄人口的不到8%。庞大的学生基数奠定了该领域教育产业规模化的基础,在线教育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2014Q1-2015Q1中国K12移动互联网教育活跃用户规模

2015年第1季度,中国K12移动互联网教育活跃用户规模达到27.49万人,环比增长34.8%。由于K12用户群体的特殊性,其接触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频率远高于接触电脑的频率,加上经过2014年的整合与洗牌,K12移动教育用户规模的增长率将进一步提高。


2011-2015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融资情况,2011-2015年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融资轮次分布


尽管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仍存在很多困难

准入门槛较低,但对核心资源的要求程度较高
K12阶段的教育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甚至教育部门等多方群体,互联网教育企业需要解决他们各自的需求,而各方的评价体系又存在差异性,因此单从市场层面推广的难度较大,更好的推广手段是跟体制内的多方机构合作,而这对企业的核心资源以及整合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用户获取成本高
一方面,K12 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时间基本上已被校内课堂和校外辅导班等排满,即使有零碎的休息娱乐时间,他们对额外的网络学习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老师在传统教育制度下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一套教学方法,很多老师不愿意轻易去改变,并且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电脑、手机等存在抵抗心理。再加上家长也有类似的抵触心理,因此企业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用户,用户的获取成本较高。
没有明显解决教学痛点
目前大部分的K12互联网教育产品/服务在理论上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对教学本质的提升并不明显。尽管它们为教育带来了众多激动人心的创新,推动着教育质量的提升,但仍然缺乏牵一发而动全身、触及教育核心价值的技术和产品。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

以弘成教育成立101远程教育网为标志,K12领域从1996年开始踏上互联网教育旅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均纷纷涌入,创新模式不断出现,但同时也有大批项目倒闭。热潮过后资本和企业开始冷静,目前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处于市场探索期末,尽管仍有新进入者,但企业之间的整合和并购还将继续,成熟有效的商业模式还有待摸索。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典型细分市场

找家教平台
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客观的优质师资信息,平台真实记录和展现教师教学及用户评价内容,并采用LBS寻找师生、先试听再上课、线上担保支付等模式,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创建一个“高效、快捷、安全”的第三方家教O2O服务平台。
题库
根据学生目标科目的考点、考频、难度分布等,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智能出题服务,并根据其答题情况生成个人能力评估报告,准确评估学生当前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提供进一步的练习和测试建议。
在线教学
应用多媒体互动技术,通过实时在线的互动教学、图文并茂的随堂讲义、科学全面的学业测评,提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布置作业、在线评测、网络直播教室、学生个性学习中心等在线教育应用工具和服务,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在线学习体验。
作业答疑
利用图片语音识别与搜索、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学生实时提供作业精准答案及详尽解析、一对一答疑、众答等服务。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找家教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一方面家长能在线上与教师预约课程,轻松与名师建立直接联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接受优秀教师的一对一私人辅导,以确保补习效果的实现。
通过付费用户的真实评价体系,教师口碑一目了然,给予家长自主选择好老师的权力,同时也激励教师给予学生更多关注。找家教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传统线下培训机构/家教中介许多为人所诟病的弊端,让不对称的教育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同时也为个体老师提供了价值最大化的机会。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 图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解析

定位
一方面为家长提供客观透明的师资信息,并能以较低成本享受优质教师的个性化辅导教学;另一方面,为教师、培训机构等提供教学展示、品牌推广的平台,并以低佣金(甚至零佣金)的方式提高个体老师的教学收入,实现名利双赢。
核心资源
①用户: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是找家教平台的核心资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家教的质量和学生的体验评价;而学生和家长用户数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师资入驻。
②品牌:品牌是平台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平台师资力量、用户体验和粘性、售后保障等方面。
③内容:教师与家长双方对彼此的评价是平台的重要UGC内容,这些内容质量的提升能促进平台师资信息透明化、提高精准推荐成功率、约课成功率等,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
核心能力
①线下渠道整合能力:在K12教育过程中教师水平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成为教学平台/机构之间的主要竞争因素,因此找家教平台需要有较强的整合线下优质教师资源的能力。
②技术能力:教师水平再高,但如果与学生的特性不匹配,也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平台要对老师的教学特点、擅长科目、学生的学习习惯、需求特性等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因此平台要有较高的大数据挖掘与处理、智能算法等技术。


找家教平台商业模式解析

产品
找家教平台最终为用户提供家教预约平台和评价体系。对于部分涉及到线上教学的内容,还会提供线上视频/音频教学平台。
交付与收费方式
在支付过程中找家教平台作为第三方担保平台,预先向家长收取课时费代为保管,老师完成授课之后,一经家长确认,在扣除一定比例的佣金后立即转入老师账户。
客户
①找家教平台的师资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个体教师、名校大学生、培训机构。
②由于在找家教过程中家长占据主要决策地位,因此平台上的另一部分用户以家长为主,学生较少。


2014Q1-2015Q1找家教平台活跃用户规模,2015年第1季度找家教平台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


找家教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题库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题库的题目通常来源于网络收集、与学校或培训机构合作获取原创优秀资源。同时也会与教育相关的政府机构共同进行教学研发等合作。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题库企业能够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实时生成评估测试报告,并推送学生弱项知识点讲解和相关题目以加强巩固,做到个性化学习,提高做题效率。


题库商业模式 图


题库商业模式解析

定位
在线智能题库,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做题效率。
核心资源
①品牌: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题库规模、推送精准度、用户体验和粘性等方面。
②内容:海量、优质的试题能够保证学生的做题效率、提升个性化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从而增加用户粘性,因此是题库企业的核心资源。
核心能力
题库产品主要在练和测的环节提供服务,因此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来优化练和测的学习环节体验,包括教学研发、机器学习、智能算法、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技术。
产品
根据用户做题情况生成的个性化题库,并能智能调整出题范围和难度。


题库商业模式解析

交付与收费方式
面向个体学生和老师时基本上都采取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方式。增值服务包括收藏试题、下载试卷、论坛特权、礼品兑换等。
面向培训机构、教辅出版机构等企业时,则是通过产品/服务销售方式收费。
客户
除了中小学生外,题库企业也面向老师、培训机构和教辅出版机构等:老师可以通过题库进行智能组卷、获取学生的测评报告;培训机构和教辅出版机构则可以通过开放的题库API、教学系统等接入题库企业,享受海量优质题库资源。


2014Q1-2015Q1题库活跃用户规模,2015年第1季度题库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


题库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用户获取成本高。K12 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时间基本上已被校内课堂和校外辅导班等排满,即使有零碎的休息娱乐时间,他们对额外的网络学习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
  • 题库开发难度大。真正优质智能的题库从筛选题目、给题目贴标签,到搭建知识体系框架、梳理知识地图,再到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学生做题行为、智能推荐题目,都会给厂商的教学研发带来很大的压力。
  • 面向学生用户的题库目前基本上以免费为主,盈利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其他模式获取充足的现金流,如为学校、培训机构等企业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在线教学厂商主要由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传统教育信息化厂商和互联网企业构成。产品包括面向学生的直播课、点播课、在线作业、答疑、测评等;面向老师的网上班级、智能组卷、布置作业、教学评估等;面向家长的学习报告、家校沟通等。通过为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在线互动教学服务,统一三者的需求,逐渐向教育本质靠拢。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 图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解析(一)

定位
围绕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提供互动教学服务,打造个性化的智能教学平台,逐渐向教育本质靠拢。
核心资源
①品牌:品牌是在线教学平台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课程质量、互动教学的体验和用户粘性等方面。
②内容: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内容包括海量优质的课程和题库、科学的测评机制。
③用户:由于在线教学平台的目的是围绕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因此只有当这三方用户都在同一个平台上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用户的粘性才会增加。
核心能力
①技术能力:在线教学产品实际上包含了教、学、、练、测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来优化各环节的学习体验,包括教学研发、视频制作、智能算法、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技术。
②渠道整合能力:学校几乎是唯一能将老师、学生和家长统一连接起来的地方,在线教学平台如果能与学校进行合作,就能获取大规模、稳定的用户。同时,教育相关的政府部门、在线教学以外的K12厂商、其他互联网厂商等都有机会成为其合作伙伴。因此在线教学平台需要具备较强的渠道整合能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在线教学商业模式解析(二)

产品
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平台。
交付与收费方式
①在线直播/点播视频通常按课时来收费。
②对于转型互联网的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通常也会在线下收取学费,提供线下+线上教学服务。
客户
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观看直播/点播课视频、在线作业、答疑、测评等;老师则能组建网上班级、布置作业、智能组卷、获取教学评估报告等;家长则可以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报告、并及时与老师或学校沟通。


2015年第1季度在线教学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


在线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用户获取成本高。K12 阶段的学生(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时间基本上已被校内课堂和校外辅导班等排满,即使有零碎的休息娱乐时间,他们对额外的网络学习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性。
  • 1对多模式的直播和录播课程基本上都是单向输出,互动效果差,用户的完成率低。
  • 同时满足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需求需要与学校、教育部等政府机构合作,因此对平台的资金链、资源整合能力等要求非常高。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产业链 图

作业答疑厂商基本上都通过移动端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答疑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工答疑,即老师在线答疑或学生互相解答;一种是自动答疑,即利用图像识别、题库搜索等技术自动匹配题目和答案。除了答疑功能外,还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推荐相关学习视频,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 图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解析(一)

定位
通过老师在线答疑、学生互相解答、或利用图像识别等技术自动匹配题目和答案。除了答疑功能外,还会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推荐相关学习视频,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核心资源
①品牌:品牌是作业答疑平台的重要无形资产,表现在题库数量、响应速度、问题解决率等方面。
②内容:海量优质的题库是保证学生能迅速获取准确答案的前提条件,后续的相关学习视频则是增强用户粘性的有力武器。
③用户:对于采用UGC方式答疑的平台来说,老师和学生用户的数量会直接影响答疑效率,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核心能力
①技术能力:自动答疑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因此厂商需要在图像识别、题库搜索、机器挖掘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加大投入。
②渠道整合能力:纯粹的答疑工具仅仅能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答疑环节,但不能提供完整的学习提升解决方案。如果能够获得外部更多资源(如在线教学平台、教育部)的支持,将大大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教育难题。


作业答疑商业模式解析(二)

产品
以作业答疑为主、个性化教学方案为后续服务的平台。
交付与收费方式
大部分作业答疑产品都采取完全免费的策略,少部分产品根据提问次数和类型进行收费。
客户
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获取作业答案,同时复习巩固相关薄弱知识点,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提高学习效率;老师一方面能利用平台帮助学生解决作业难题,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平台进行辅助备课。


2015年第1季度作业答疑厂商活跃用户规模占比,2014Q1-2015Q1作业答疑活跃用户规模


作业答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简单的答疑功能很难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很容易遭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反对。
  • 答疑产品对题库的依赖非常大,无法及时覆盖新的知识点、考点等,很可能会成为这类产品进一步发展的壁垒。
  •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普及,厂商目前的技术壁垒会逐渐消失。未来厂商的竞争会从纯粹答疑功能的竞争上升为生态的竞争,这对创业型互联网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实力矩阵

2013至2014年是中国K12互联网教育市场飞速发展的两年,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和教育信息化厂商都已开始涉足线上教育。目前市场仍处于探索期,尽管有少数厂商位于领先者象限,但也被处于务实者和创新者象限的其他厂商紧紧跟随。竞争格局并未稳定下来,可以预见未来厂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领先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一起作业网

一起作业网于2011年正式上线,致力于为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在线互动教学服务。截止2015年3月,一起作业网的用户数突破1200万人,2015年第1季度活跃用户数接近100万人。未来,一起作业网将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创新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作业帮

作业帮是百度知道于2014年年初着力打造的一款作业答疑产品,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解决小初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2015年第1季度,作业帮活跃用户数接近10万人。接下来作业帮将进一步优化现有功能,建立技术壁垒和产品壁垒,通过拍照、答疑和圈子牢固作业帮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疏通产品链条,构建更优质的内容池。


务实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魔方格 魔方格SWOT分析

2015年第1季度,魔方格活跃用户数为367万,占K12互联网教育市场整体用户规模的28.7%,市场份额较高,这与其较早涉足K12互联网教育有关,先发优势较明显。但用户主要集中在PC端,移动端的活跃量较低。作为典型的题库类厂商,魔方格需要加强移动端的建设,满足学生用户随时随地做题的需求。目前魔方格暂无盈利,未来或将考虑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得营收。


补缺者象限典型厂商分析:365好老师

365好老师是2013年推出的家教O2O预约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一方面家长能在线上与教师预约课程,轻松与名师建立直接联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线下接受优秀教师的一对一私人辅导,以确保补习效果的实现。2015年第1季度,365好老师的活跃用户数为1万人左右。未来需要在精准推荐、互动点评等功能方面进行更多创新,同时在品牌推广方面加大投入,提高市场份额。


线上线下结合成为盈利的新机会

混合式教育学习新方式实现完整闭环:
从商业的角度看,教育业也是服务业,而服务业具备O2O的天然基因。
在K12教育领域,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传统教育信息化厂商以及纯互联网教育企业并不对立,而是存在更多的合作机会,最终将形成是一种混合式教育学习新方式,实现完整的学习闭环。这种闭环既可以是线上→线下→线上,如家教O2O平台;也可以是线下→线上→线下,如个性化一对一辅导。
技术提供商为线下机构提供互联网化服务:
当混合式教育学习成为趋势时,为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互联网化服务、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探索也成为涉足K12互联网教育的较好切入点。如从CRM+ERP 工具入手,帮线下机构从销售人员接触到学员时起就持续跟踪学生状态,包括上课次数、应付费用以及课堂表现等,从而让机构能更好地在财务上把控自身详细的资金进出情况,并在线上做好学生管理,进而服务好家长一方。



K12互联网教育生态圈

尽管互联网+教育的形式能够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革,促使其往真正的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K12互联网教育仍是功利教育,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围绕着应试教育展开。学生学业已非常繁重,单纯指望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学习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在K12领域,用户是学生,决策人是家长,评估涉及到老师。只有将老师、学生和家长放在一起,兼顾三者不同的需求,才能有效黏住用户。同时与学校、培训企业等教育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联手合作,将能有效提升社会认同感和参与度。


产品技术继续向深度发展

大数据技术:
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一直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通过专业的云计算技术将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可视化,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导出分析结果,将会是高度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如果其学习的动态轨迹可以清晰地被实时记录,就可以充分发挥大数据用户层分析、可视化展现方式等特点的最大效能,令规模化的个性化教育实现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技术:
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建立多种学习模型,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当前的评测数据(作业、考试等),通过系统中的已知模型,测算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模拟老师做出科学的诊断。这种个人学习诊断系统未来有助于解决人工教学的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同时,它也将颠覆性地重新定义老师的职责,让教育回归本质。
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与3D动画交互技术结合能够将实景影像与交互式3D动画进行很好的合成,通过模型来描述物体的结构、概念与原理,同时提供3D立体影像支持,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而不是单纯的课程传授来理解复杂抽象的问题。这种3D立体教学体验,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沉浸感,相对于普通教学方式显著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与观察力,有可能带来教学内容的颠覆式创新。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时间:2015-05-28 10:32来源:教育部网站 作者: 46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引发教育变革2013年12月11日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312/225001.html
    内容摘要:我们现以粉笔网和猿题库为例,看看在线教育是怎样给教育创造新的发展空间的:粉笔网是一个专属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定位于C2C社区,在粉笔网内可以关注全国各地的知名老师并与其互动,并分享学习资料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教育软件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在线教育让“教”与“学”不受时间、空间、方式和环境的限制,让学习无处不在。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个性化、公平性等优点,这些优势结合教育,将产生巨大的价值,或引导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学习模式的到来,颠覆传统的教与学模式。
    在线教育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资料的共享,师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有用的教学和学习资料;
    第二,碎片化学习,互联网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利于碎片时间学习知识;
    第三,数据留存和分析,计算机技术可以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状况,通过数据分析为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第四,娱乐性,在线教育产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为学习过程提供更多的娱乐性,例如,学习社交就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情感体验;
    第五,长尾聚合,有些技能很小众,在传统线下教育的商业模式里无法成行,但互联网时代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招生,形成长尾的聚合,这一点在兴趣教育中尤为突出。
    第六,在线教育将提高教育公平性,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困扰中国教育发展的一大弊端。在线教育可以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云”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互联网对教育的价值
    我们现以粉笔网和猿题库为例,看看在线教育是怎样给教育创造新的发展空间的:粉笔网是一个专属于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平台,定位于C2C社区,在粉笔网内可以关注全国各地的知名老师并与其互动,并分享学习资料。
粉笔网的学习社交和资料共享功能
    猿题库是智能在线题库产品,提供历年考试权威真题供考生练习,还拥有根据考生的水平一对一出题、对考生的答题能力进行数据分析提供智能能力测评、电脑和移动终端实时同步等功能,是在线教育数据分析、个性化、碎片时间的典型代表。
猿题库的数据分析、碎片时间学习功能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谁学”互联网+教育中国行·南京站日前在宁举行       
          2015-06-25 14:18 来源:中国日报网 http://culture.gmw.cn/2015-06/25/content_16085431.htm
                  2015-06-25 14:18:41来源:中国日报网作者:责任编辑:杨帆       
                    6月24日,“跟谁学”互联网+教育中国行·南京站在南京玄武饭店玄武厅举行,这是“跟谁学”5月入驻南京后首次在南京举办大型的互联网教育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也吸引了近500名南京本地的教育工作者、互联网从业者以及大批南京的学员和用户前来参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南京站的活动,跟谁学的创始团队、部分名师以及教育界的嘉宾也来到了南京,与南京的教育界人士、互联网从业者,以及广大用户一同分享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前景。
  在会议现场,主持人介绍了“跟谁学”的创办历程、发展成就、未来前景以及南京站目前的运营情况。“跟谁学”作为一个互联网教育平台,成立仅一年时间,但入驻老师却已达15万多人、教育机构1万多家、拥有近900个品类、16万多门课程、45家运营中心、在300多座城市开通了服务。师资力量相当于5个新东方、50所211工程大学。这正是互联网教育的力量和感召力。”
  在嘉宾的演讲环节中,资深教育人、原百度营销大学首任校长、现跟谁学副总裁任建斌先生首先做了“顺流而为—传统教育如何获取互联网招生机会”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他阐述了互联网作为流量入口对传统教育的改变和影响,并且分享了他对传统教育机构与老师如何获取互联网招生机会的想法。
  随后,资深教育人、原好记星口语中心创始人、现跟谁学副总裁吕伟胜先生做了“顺势而为—培训机构和教师的十大痛点及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主旨演讲。针对培训机构和教师在现阶段遇到的瓶颈和问题,提出了全新的互联网解决方案。给传统教育从业者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认可。
  本次的主讲嘉宾之一,拥有世界记忆大师、体验式全脑记忆法创始人、最强大脑明星选手等众多称号的卢菲菲老师,日前又获得了一个响亮的称呼:跟谁学百万名师。她用独特的思维模式打造了互联网在线教育百万营收课程体系,并创造了单日营收额突破20万的惊人业绩。那么,这些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这本次峰会上,卢菲菲老师也对自己的创业经历做出了无私的精彩的分享。大家从她的演讲中认识到了百万名师的背后是系统科学的规划。从平台选择、课程体系建设、品牌包装、客服体系建立,所有的环节都至关重要。卢菲菲老师还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她的营销策略,为现场的教育机构和个体老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现场的来宾纷纷为卢菲菲老师的方式方法点赞,表示要向其学习,相信经过科学的规划,在跟谁学上成为百万名师不是梦。
  峰会的现场还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全军励志教育第一人、跟谁学励志导师新安龙。作为入驻跟谁学的知名励志讲师,新安龙自2002年开始励志教育研究,2008年正式走上讲台开始演讲,是全军唯一一位专门从事励志演讲的军官。新安龙老师以自身的实际经历为例,向大家讲述了只要努力了就会看到希望,而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努力。演讲中,新安龙幽默生动的讲述令现场笑声和掌声不断。安龙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处于创业阶段的人能坚持自己的梦想,用努力不断使希望清晰。
  虽然成立仅一年时间,但在跟谁学的平台上,已经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明星教师。其中,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记忆冠军选手,跟谁学平台上收入超百万的教师芦菲菲也来到了南京站的现场,并且做了“只为更好的你—跟谁学如何打造百万名师”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她分享了部分学员通过“跟谁学”如何提高成绩的案例。并且就传统行业特别是教育行业如何拥抱互联网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了探讨。她用独特的思维模式打造了互联网在线教育百万营收课程体系,她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时代榜样的力量。
  在南京站的活动现场,不少观众表示,通过“跟谁学”南京站的活动,对互联网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希望自己也能通过“跟谁学”这个互联网教育平台学到知识,提高成绩。而众多南京本地的培训机构及教师也表示,过去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或宣传的机会比较少,今后会更多的利用“跟谁学”的平台开展互联网教育。
  此外,在演讲间隙,现场还举行了抽奖环节,抽取了幸运嘉宾,并送出了亚马逊Kindle阅读器、IPAD MINI 2,以及价值超过万元的神秘大礼。最后,活动在青藤社的颁奖中结束。
  如今,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通过“跟谁学”互联网+教育中国行·南京站的活动,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互联网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并且开始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而“跟谁学”正是其中的引领者之一。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推动中国教育迈向4.0时代
http://www.ceiea.com/html/201506/201506161411061307.shtml
                                                            
          核心提示:在6月14日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教育这个中心议题,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
          “互联+不会取代传统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在6月14日举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河北峰会上,业界权威专家学者围绕互联网+教育这个中心议题展开讨论,认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
       
          互联网+教育将消除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互联网的诞生、普及与成熟,是上帝送给穷人最好的礼物。”全友电脑创始人曾宪章直言。他认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可以借助互联网完全消除,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可以享受北京上海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学习不再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
          那么,互联网+教育了,是不是现实中的学校就可以完全被替代了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王其文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互联网+时代更需要教育。他解释说,教育不只是教授知识,还要教授能力,比如吸取知识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创新知识的能力,可以说,互联+时代更需要教育,老师也更需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更好地成才。
          河北英特诺生物制剂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金宝对此深有感触。“我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的人才不是书呆子,所以我们的教育要能在创新教育或创业教育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人才参与到导师和企业的课题实践中,这将利于加快人才向企业的输入。
          李京文:中国教育迈向4.0时代
          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表示,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
          过去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玩手机要没收,而在今天,学生是用互联网在进行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这种方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新创业潜能。李京文表示,互联网+教育是以思维方式培养为导向,真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开拓和训练,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
          下一步,李京文及其团队将进一步研究,用4G的方式来推动教育改革。“我们希望在五年之内将服务体系落地到1000县市,推动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让我们国家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跟北大学生一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教育?碎片化、大数据和O2O?
  当YY进入到教育系统开始挑战霸主位置的时候,市场一下就炸了,并且直指新东方,俞敏洪无奈之下应战,又从一个侧面推动了市场对互联网教育的关注和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性想象。这也证明YY的出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至于最终YY教育是不是能够挑战霸主位置,或者颠覆固有的教育模式包括体系的转换,目前来看都为时过早,10亿之说也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市场的预期和预想的效果已经达到了,下一步就是YY教育正式开讲的日子的继续造势了,傍大款地瞄上了新东方,这一次,新东方有点伤,但教育行业近期的热点远远不止这些,最近学大发布e学大让教育行业更加引人关注起来。
  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互联网教育,不应该集中在公共英语教育领域,还有更大的一块市场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市场,这才是真正的黄金之地。
  在这里,笔者先说一个例子。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快速流行,包括移动阅读终端的演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风靡,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传统的纸媒体、实体书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海尔从杂志撤离硬广投放,全球知名的纸媒体开始摒弃实体媒介,全面转向数字化、网络化。颇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一般的实体书店逐渐在衰败,但是能够进行教辅内容销售的书店活得还有滋有味,传统教育中的应试辅导还非常火爆。
  为什么会这样火?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因为我们目前的高考应试模式,虽然一直在强调改革,但目前的状态下,成绩依然是必须追逐的几乎唯一的落脚点。在众多竞争者中突破,就需要PK掉绝大多数的竞争者。因此一对一辅导一直很火,因为一对一的学习针对性非常强,在这方面,学大教育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传统的大班制已经渐渐不适应孩子的学习进度和难易程度,这时候的专项一对一辅导就成为提高学习成绩和效果的最好选择,虽然价格上要贵了许多。近日学大推出了e学大的智能教育模式,更加夯实了在这方面的优势。
  其中有几个优势是一般的互联网教育难以匹敌的。其一是K12年龄段的孩子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普遍偏弱,因为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他们需要一定的管理、督促、勉励、跟踪,这是完全的互联网教育难以匹敌的。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跟踪学习效果。其二是市场影响力和口碑传播是应试教育的重点。应试需要查遗补漏,也需要针对学习,培优和补差。传统的互联网教育对K12的把握没有优势和经验。其三是教育的O2O发展是重在管理跟踪。传统教育的短板和软肋是什么呢?缺乏针对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能重点关注,自主学习能力偏差,应试填鸭式教学偏多。不能定量分析,或者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定量分析,学生的学习有盲目性,并且面对困难的时候,难以找到突破口。这也就滋生了很多孩子又到课外辅导班寻求帮助。学大一对一教学,加上智能教育移动端的推出,更能精准定位学习的管理、成绩和效果。
  互联网教育的蓝海在哪里?一对一教学带来的应试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提升最终的诉求。
  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几方面是不可忽略的:一是教育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无论是幼儿教育、K12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每种教育体系之间均无太多内在联系,各自为战,自成体系。二是教育是被动的。被动性学习也导致了互联网教育很难呈现爆发增长的趋势。三是系统性,跟踪量化很难。一个成功的教育产品是有体系可寻的,例如托福考试,必然需要经历,写作、听力、阅读、口语等,建立在这一体系下必然需要学生是进行规律性的学习。文化课教育更是如此。只有线上线下补充,相互促进的这种O2O模式才能更好。尤其是对大数据的引入,可以带来更多的量化分析,据《大数据时代》介绍,在美国的Udacity和EDX正是通过跟踪学生的视频播放次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难点。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也有类似的量化跟踪产品,e学大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学大在应试教育市场的成功也在复制到互联网教育体系中,运用”e”学大打造个性化智能教育,这是学大利用线下一对一的优势,把一对一教育不断延伸的结果,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可以直接找到自己的短板和弱点。二是时间跟踪方便,家长可以直接看到量化的效果,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学大教育通过新兴的教学模式和碎片化学习,利用大数据跟踪量化学习效果,这一点是笔者很看好的。为什么?一是针对性强,线上线下的交替学习,运用O2O的教学模式,通过移动终端的考核、定位、做题,观看视频,寻找自己的知识差异点。并且学大的题库更新和视频教学更新很及时,这是很不错的。二是量化跟踪。学大是通过大数据应用,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是家长可以实时跟踪。可以预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使用这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将成为学习的主流。
  当越来越多的资本抢滩进入在线教育的时候,众多以线下教育起步的教育培训业巨头也在纷纷转型,试图在在线教育上找到新的增长点。虽然互联网的速度比线下要快,但跑在最前面的是线下,尤其是文化课教育。当自上而下的“教育”越来越多被自下而上的“学习”取代的时候,互联网教育的春天就会真正来临。此外,互联网对推动个性化教育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这是互联网的优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调整,比如利用数字化,碎片化学习等,当然,最终的效果是主导,成绩提升是直接诉求,跟得上时代脚步的才能得以生存下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2014中国互联网教育用户行为分析报告

                                                                                    
                           
                            2014年01月23日http://www.sootoo.com/content/476848.shtml                     

                     
                                                                                

  地域与年龄分布
  上海、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互联网教育氛围浓厚;江浙、两湖等地区互联网教育业逐渐渗透开来。

  伴随网络成长的80、90后群体是互联网教育的主力军。

  学历与职业分布
  本科学历是互联网教育的主流群体,其次是大专与硕士。

  学生与白领是互联网教育的主要人群,越来越多的其他职业群体也在加入这一热潮。

  学习优势
  互联网教育最具魅力的特性是时间与地点的自由。

  学习目的
  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教育满足应试需求、提升职业技能和丰富兴趣爱好。

  青睐课程
  语言类培训遥遥领先,兴趣类培训崭露头角,资格证书、出国留学、职业技能、中小学和考研类课程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学习形式
  视频点播更受用户偏爱,直播互动紧追不舍。

  学习设备
  用户利用电脑完成线上学习依然是主流,而利用智能手机的学习者中安卓用户庞大。

  学习场所
  对于在线学习者来说,家里依然是最常见的学习场所,不过利用在公交/地铁/火车、单位等场所的碎片化时间学习的人群在逐渐增多。

  学习时段
  工作日,小伙伴们只能晚上学习了。
  休息日,早中晚都能学,时间分着来。

  (左为工作日数据,右为休息日数据)
  每日学习时长
  现在流行快速学习,每日学习时间控制在16~30分钟的最多。随着时间的增加,脱颖而出的学霸只有1.8%。

  了解渠道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和百度搜索是用户了解互联网教育的主要渠道。

  选择动因
  用户选择互联网教育课程首先看中价格,其次是教学质量与师资力量。

  付费用户消费意愿
  付费用户中,每月愿意支付的金额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101~500元之间也存在较大部分用户。

  学习顾虑
  未参与过互联网教育的人群中,无法坚持学完一门系列课程是用户不参与的主要原因。

  未来参与可能性
  85.3%的用户表示,未来有可能会选择互联网教育。作为教育新热潮,前景可期。

                  
                                                                                                                                         分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翰教育开启“互联网+教育”时代            http://www.zgjhjy.com/Html/news/jhxw/23360.shtml             分享本内容到:0
              
                                                          京翰教育开启“互联网+教育”时代
  据悉,京翰教育已完成了从美国上市公司剥离,登陆A股进入倒计时。
  记者日前访问了京翰教育新任总裁张勇,感受到了京翰教育厚积薄发,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发展机遇。张勇总裁是IT界资深人士,原任职于惠普、诺基亚等全球500强企业,并担任中国区高管职位。以张勇为核心组建的新的京翰管理团队以京翰多年战斗在一线的核心管理团队为核心,同时新整合了互联网团队。新的管理团队,会将全球化的视野、专业化的管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移动互联的基因注入京翰教育。
  这也意味着京翰教育正式开启了全新的“互联网+教育”时代,开始着力于传统一对一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着手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O2O教育品牌,致力实现京翰教育“互联网+教育”的新飞跃。
  事实上,刚刚过去的3月,京翰教育单月业绩就已经突破1个亿的营收。下一个五年,新管理团队的目标是要将京翰教育发展成为一个有移动互联基因的百亿级教育旗舰品牌。
    京翰教育开启“互联网+教育”时代,搭建移动时代的教育O2O平台
  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并以年复合增速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专家认为,纯粹在线教育的市场尚未成熟,商业模式有待验证。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O2O平台将是近期的爆发点。那么是以众多融资成功的在线教育公司向线下结合,还是以新东方、学而思、京翰教育等拥有线下品牌和资源的老牌教育机构向线上发展,谁能胜出?
  据悉,京翰教育已经通过并购“贴身家教”等优质移动教育产品、引入实力强大的IT团队等途径,开始计划推出京翰教育“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移动O2O互助学习平台。这是一个家长、教师、学生良性互动的O2O平台。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线上与京翰的教师预约课程、咨询答疑或者学习在线课程,也可以选择线下让学生到京翰教育的实体校区接受课外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家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其实,教育机构不用特别强调线上与线下的区别,无论是线上视频的使用也好,还是线下课堂教学也好,教育的核心在于哪一个环节用什么类型的工具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习效果最大化。这也是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的核心。”京翰教育新任总裁张勇说,“移动互联的关键在于连接,京翰教育的O2O平台将人和人、人和教育服务连接起来,提供、提升各类K12的教育服务及体验,其它的事情交还给传统的线下一对一来做。所以,要想实现真正的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除搭建‘互联网+教育’的O2O平台外,还要更精细化现有的线下教育业务。”
  京翰教育的线下业务虽然已经成熟,但体系庞大、管理繁杂不均衡,要想更细致、更个性化地为学生、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就必须精细化。无论是总部对校区的垂直化管理,还是校区层面各部门的扁平化管理,以及针对学生、家长的各项教育服务,未来的京翰教育,在以张勇为核心的新管理团队的带领和管理下,都将全面精细化、专业化。
  京翰教育未来互联网战略的布局
  “京翰教育未来的互联网布局有多个维度,首先是入口型布局,其它还包括技术解决方案、内容解决方案和O2O等。”京翰教育总裁张勇表示“在入口型布局上,除了京翰网校,还会有系列的K12工具型产品作为移动互联网端的入口。此外,我们也在筹划面向公立学校和中小型培训机构提供在线学习解决方案。未来京翰教育在整个入口层面上,会聚焦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业务去做有针对性的入口。”
  如何针对不同学习目的、不同资源投入、不同学业基础和不同支付能力等多种迥异因素的学员提供匹配其需求的产品,通过京翰教育的“互联网+教育”O2O平台连接起来交互作为切入点,释放教师更多的产能,提升地面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效果,让学员学得更快、更好。这是京翰教育未来领导层要关注的核心之一。
  是否已启动A股上市计划?
  “从新的领导层入驻,对于现有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就在筹备之中。新的管理团队正在积极推动一系列的改革,首先就是我们全新的VI体系,5月份便会与大家见面。”对于近期媒体上频频爆出的上市传闻,京翰教育新任总裁张勇说到,“京翰教育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与厚爱,未来,不管京翰教育上市与否,都会守着这份必不辜负的感恩之心,继续为中国的教育辅导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为学生、家长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教育服务。不忘教育初心,关注孩子学习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是京翰教育不变的承诺。”
  转自《校长汇》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2 18: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业新闻

      
      MORE+         
  
                               
   
      
                               
   
      
                                                      
  •                           “互联网+基础教育”带来教学创新
  • http://www.zhkhh.com/bencandy.php?fid=95&id=133

  • 新华网青岛5月27日电(记者张旭东、刘奕湛)记者从近日在青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了解到,部分在线教育产品已能初步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和教学个性化需求,开始改变教学流程。但基础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还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参与,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与教。


    在线教育产品越来越多

      发行量700万的《学生双语报》,其经营方广州摩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桂云说,2003年创刊后发行量一直增长,但2014年首次出现下滑。“我们调研了解到,学校纷纷尝试在线教育产品。我们也转型做在线产品和APP。”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说,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分布式、去中心化和协作式特点,加速了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可能,以前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模式将进行重大转变。

      据了解,今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联网学校实现课堂教学常态化、普遍性使用,50%教师和30%初中以上学生拥有网络学习空间。

    基础教育改革加快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刘兆义说,“互联网+基础教育”必然会带来新的教学生态和学习生态。

      互联网除了弥补传统基础教育形式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流程的变革。本次展览上的一些在线学习产品通过记录在线练习、作业、测验和考试,可以形成知识点、章节、学科、学期等多维度的学习测评报告和分析图谱,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

      此外,在线学习产品极大地解放了教师,从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作业、了解每个人和班级知识点掌握情况,只要点击鼠标即可。这让老师有精力和条件进行个性化教学。而“大数据”支撑的测评报告,也让教师能迅速找到学生普遍未掌握的知识点,重点讲解和练习。

    传统的教学理念亟待改变

      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趋势,但“互联网+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还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各方共同参与。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曹文指出,现在虽然在线教育产品很多,但是鱼龙混杂,真正基于课程、以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设计的系统化产品很少。

      曹文认为,教育信息化产品要求教学活动、科研评价和推广培训互为融合,这需要一些校长、老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尽快转变。

      刘兆义说,教育信息化并不是要全盘颠覆原有的生态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互联网+”也不是算术中简单地加上“技术”,而是为了更加高效的学与教,用技术增强学与教,对原常态教学的改变和超越。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作者:信息来源: 新华社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a-dccb95be8f6c.html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走向

  近日,在青岛举行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的变革,成为大会期间各方面关注和探讨的主题。

  需求紧迫的宏大工程

  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万所、在校生2.6亿、教师1500多万。地域广、差异大,中国既有上万学生的“超级中学”,也有仅几个学生的“乡村教学点”,推动教育信息化既是紧迫需求,也是宏大工程。

  2010年中国颁布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2013年中国明确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说,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校差异显著,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发展教育信息化。要积极鼓励各地各校开展创新探索,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积累宝贵经验。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难点在农村、西部和老少边穷岛地区,必须对这些地区实行倾斜扶持。”他说,目前全国6.4万个教学点全部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400多万教学点学生实现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

  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重大突破。互联网作为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成为催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动力。

  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推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可以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可以汇聚“海量知识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说,教育信息化能够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我们希望教育信息化能够为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做出贡献。

  “三通两平台”建设促教育公平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6.5%,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教育差距问题。

  袁贵仁表示,对中国而言,发展教育信息化,既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破解教育发展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佳结合点和着力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

  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平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整体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

  目前,“校校通”进展迅速,2014年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74%,有73%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班班通”也成效显著。“人人通”实现新突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已达3600万个,350万名教师开展网络教研。

  此外,在“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方面,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学生、教职工、中小学校舍等基础数据库,1.77亿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入库,实现全国学生“一人一号”。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实现教育高位公平提供了机会。

  教育信息化需打造教育“引路人”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线教育将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观念,目前很多老师仍停留在原始的教学基础上,缺乏对在线教育的认识。”杨宗凯说。

  在他的眼里,数字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沟通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方法的创新者和反思者;教学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必须有‘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变革、创新和完善来整体、系统地构建新常态的学与教的关联、共生、和谐和平衡。”英语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刘兆义说。

  刘兆义认为,教育信息化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教育信息化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途径。教育信息化并不是颠覆原有教学。而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学与教,将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中,对原常态教学的改变和超越。

  目前,刘兆义正在承担着全国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基于TPCK(整个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的基础英语学与教数字化平台及其资源的开发与实验”。

  他说,这一项目以“翼课网”作为课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中介,依托全国多元实验地区和学校,采用行为与实验方式展开平台设计、实验与完善,为学与教减负增效。

  对于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信息化装备成为“摆设”的现象。任友群说:“要通过广泛培训和宣传,以及典型应用案例的推广,使教育工作者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时代的微课
作者:赵超 薛军 董成稳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3-efa1f6341844.html

  当下热议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也称慕课,从教学大块上分成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视频单元多是3至8分钟的教学视频片段。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片断,能称为“微课”吗?

  微课之“微”有两个含义,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时间服从于内容,以讲清楚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知识点为最终目标,点小则短,点大则长。通常,高校普通课堂教学以两节课(90分钟)为单元来设计、组织教学,而“微课”是以教学知识点为基本教学单元来设计组织教学。微课这种知识传授形式在高校教学中有什么价值,与慕课有什么关系?

  微课虽微“五脏俱全”

  微课虽微,五脏俱全。微课不能是随意截取的教学视频片段,而是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一件“作品”。授课设计是微课制作的核心,包括内容和教法的匹配,主题的导入,教学工具和教学软件的合理搭配,教法和教学语言的实施等。与现实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在授课设计上要求结构更紧密、层次更清晰、更丝丝入扣、更引人入胜。

  微课在制作上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能在网上展示的技术手段,怎么简洁、直观、有效就怎么用。微课的制作,可以由教师本人承担,但更高质量的微课制作不能光靠教师单打独斗,要有团队,有策划、有导演、有摄像、有技术支持,有演员。一个好的微课制作,就是集众人之长,用最简洁直观的方式讲清楚一个教学知识点。

  构思、设计、制作一个微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表达的基本功力,这一点对当今高校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微课”与慕课互化

  在现行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恰当地引入微课教学形式,可以活化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对于某些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内容,先制作出几个相关的微课,作为学生的学习先导资料。

  对于某些用研讨模式进行教学内容,首先拟定若干研讨题目,学生按组选题后,集体制作完成微课件,并以此参与讲课和研讨。

  对某些教学点,从公共教学平台找出多个微课,帮助学生讨论分析各自的优劣。

  把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把一些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制作出微课件,上传到教学网上,方便学生反复多次学习。

  以网络为平台,每一个微课都可以成为展示教师风采的一个亮点,每一个微课都可能给学生带来灵机一动的思考。

  在此,有必要说一说,慕课的教学视频片段在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不足。那么,“微课集”的出现可承担慕课视频单元的全部,也就是说微课的慕课化,慕课的微课化,两者最终牵手融为一体是发展趋势,而不是各行各的路,各干各的事。

  “微课集”既是工具也是资料库

  目前微课只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使用,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资源,而非教学的全部。微课是应网络之运而兴的知识传授方式,把大量的微课资料与网络的运用特点结合起来,对于有些课程来说,可以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如果把一门课程分解为N个知识点,制作出的N个微课,一个微课讲清楚一个教学知识点,就可以形成一个“微课集”。开发“微课集”有三个要点:统一的标准、开放的平台和竞争的组合。

  “微课集”要有统一的标准。一门课程的N个知识点如何分解必须达成统一的意见。以便所有的参与者按照共同的教学知识点标准来制作微课,这样产生的每一个作品才具有可比性。这样的标准,应有权威人士、权威机构来颁布。

  “微课集”要有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课程名称为类目标签,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搜索到任何一门课程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微课。不管他是初学者,还是为了复习,或是因为需要而查找资料,不同团队制作的各个课程的“微课集”传到这个平台上,任由学习使用者自由选择,优者列前,次者列后。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各有所精,不同教师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阐述当中最简洁、最精炼、最容易让人明白的微课,会通过学习者的自由选择而显现出来。

  “微课集”要有竞争的组合。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选择最多的“微课”,就自然构成了平台应用范围内该课程的“最佳微课集”。这样的“微课集”既是教学工具,也是资料库。教师如能在其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应当是一种荣耀。当然,也会不断有新人参与进来抢占一席之地。

  微课带来的变与不变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知识传授模式也会做出改变。微课带来的变化是知识传授模式和载体,从现实空间课堂走进网络空间课堂。模式的变化必须引起理念的变化才会产生变革。要充分发挥微课传授知识的功能,就要跳出现实空间授课概念的束缚。教师是教学知识点的阐释者,是教学基本资源的提供者,是设计生产作品的待选择者。一门完整课程的全部教学知识点,是由学习者自由选择集合而成的。

  微课作为适应于网络的知识传授方式,改变的是知识传授形式和载体,而不变的是教学的核心授课的设计。就好像现在淘宝网改变了商品流动的传统模式一样——实体店越来越少,网店越来越火,但不管在哪儿卖,商品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赵超 薛军 董成稳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赵超系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3日第7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
作者:赵国庆信息来源: 教育信息化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6-9403abae7291.html

  如果要评选2015年度热点话题,“互联网+”无疑会成为有竞争力的候选。

  随着“互联网+”在年初的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各行各业莫能避之。

  不得不说,教育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之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开展了一轮又一轮,“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通了一年又一年,网络课程建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你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你会发现,课堂还是那样的课堂,除了PPT替代了传统的板书外,与十几年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我们不能简单认为这是教育本身的错,只能说是之前的互联网发展对教育的冲击力度还不够,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

  但如果您认为互联网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估计您又错了!进入到2015年,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其“连接一切”的特征开始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横扫一切”的霸气向传统行业发起了攻击。

  那么,“互联网+”会给教育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在迎接“互联网+”的挑战时,教育又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而又不会成为车轮碾过的孤魂野鬼呢?

  旧教育生态的毁灭,新教育生态的重建

  我们不可低估“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深至骨髓,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重塑一个开放创新的新的教育生态。

  “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可在“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的“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和学生成为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教育机构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

  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

  “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育将面临三大挑战

  互联网给教育生态圈带来种种利好,但在这种强有力的冲击下,教育自身也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开放教育生态中,教育的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面对面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会将德、智、体、美的育人工作融入其中,给孩子以美德、艺术等层面的熏陶感染。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中,师生之间更多是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被弱化。

  学习者,尤其是低龄学习者,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道德判断能力,若在没有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熏陶下独自面对开放的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信息,如何保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一有问题就网上搜索,如此一来,学习者几乎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任何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然而,长此以往,凡事一“搜”了事,真的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加工和学习者本身的智力发展吗?长期运用各种互联网设备辅助学习,网络游戏逐渐替代了日常的线下游戏,对学习者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言而喻,如何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培养意志力?“足不出户遍知天下事”的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学习方便快捷,但是他们与学习伙伴日渐疏远,与大自然渐行渐远,真正用多种感官去接触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学习者的艺术教育何来灵感呢?

  学习的碎片化让学习者专注度下降,学习深度下降。互联网降低了人们学习的门槛,随处可见的知识分享和信息传播给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学习的广度大大增加,人们可以涉猎学习自己熟悉的、不熟悉的各领域知识。然而,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却严重碎片化,学习者会利用乘坐公交车、课间休息、睡前十分钟等等的零碎时间,学习了解一些零碎知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对于唾手可得的大量碎片化知识和信息一目十行而不加以思考;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从而学习者学习到的都是很多零散的点,而难以加工成为有意义的知识网络。如此,学习者的学习深度很难保证。

  在海量信息和知识前,学习者学习能力面临巨大挑战。传统教育中,学习者面对的知识量相对固定,知识的复杂度不高,学习资源匮乏,因而传统教育下的学习者会以这些固定的需要学习的知识为核心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和反复练习。而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加强,信息以指数式增长,可用的资源虽丰富却也鱼龙混杂。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如何应对指数式增长的信息?如何选择自己需求的资源?这对传统学习环境下成长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不足的学习者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互联网+教育”:我们需要冷静应对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这些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应对。

  第一,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指导原则,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胡作非为,让教育自身褪了色。我们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第二,要发挥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主体作用。“互联网+”时代,要想充分利用“风口”,就不能把“风口”堵死,顺势而为是最佳选择。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是“互联网+”时代改革教育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尊重并保护其自主地位,要避免从政策层面对其进行多重限制,从而束缚这一新生力量的发挥。同时,为了避免互联网企业、高校、中小学进行重复的低水平建设,政府的宏观引导和调控也不可少。政府要把握好情报员和裁判员的角色,而非直接冲进赛场参加比赛。

  第三,学校教育要敢于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教育应该有明显的分工,学校教育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就得在知识内容上删繁就简,将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为主的教育向思维为主的教育转变。

  总之,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教育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让教育在“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怎样撬动课堂创新?
作者:谷玉婧 刘庭梅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3-5f27e8304079.html
  协同备课?教师信息化?班班通?慕课平台?信息化时代,老师们有了更多丰富课堂的教学手段。

  利用好互联网,可以让教育实现创新,丰富教学课堂,提高工作效率,好处多多!

  5月23日,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2015年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在美丽的青岛举行,原本计划1500名校长、教育局长报名参加,结果竟然吸引了近3000名教育人士,太火爆啦!

  中国教育报微信曾经推出了一些学校的经验,用户们反响热烈,今天,小编再针对论坛上一些学校的特色给您讲一讲,赶快来看看,相信一定会有一个可以帮到您!

  数字平台协同备课,打造精品“每时美课”——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

  个人备课有点孤单?需要更多的头脑风暴?

  机会来啦,在新的时代里,不止有美图,美文,还会有“每时美课”哦!

  为了将集体备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同时又引领教师把该花的时间还给钻研教材、自主备课,学校推行“每时美课”教研活动:针对“集体备课”进行二次研课,每周一小时,以备课组为单位研讨教学设计、梯度学案和课件。

  学校还在学校数字平台上建设了“协同备课”模块。由主备人先在平台上发起研课邀请;备课组成员边听主备人说课,边运用“在线批注”功能进行教案修改,协同研课。

  而且这“每时美课”如今已经升级到了3.0版哦,既实现了线上线下的空间升级,也实现了互动联动的交流升级,更是实现了留痕热度的评论升级,真是三位一体棒棒哒!

  【校长有话说】“协同备课·每时美课”,升级常态教研,创设跨时空、跨学科、共成长的现代化研课氛围,形成高效的校本教研体系,在合作、学习、共享中,均衡教学资源,培养“勤于、敢于、善于”教学研究的教师群体。(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校长刘秀芬)

  【专家点评】集体备课已进入“互联网+”时代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文革:人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说从新中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走了两百年的一个现代化进程。在这样一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功不可没。

  然而,人们又同时发现,中国教育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实并不占优势。这样的队伍怎么支撑了中国现代化多年的快速发展呢?香港的教育研究者把中国教师一周的工作时间和西方发达国家教师一周的工作时间做了对比,从内容上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就比如新华小学的集体备课有2.0版、3.0版等,甚至集体备课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只有教师“疯”了,课堂才会颠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九中学圝圝如果不从学校改起,从教师开始改良也是可以的哟,而且是非常关键的呢!

  那么第一,确立方向——学校的教师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多看多培训,了解教育信息化。

  第二,找到自己学校的杀手锏——比如说,具体到追踪式的培训,手把手、一对一,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第三,抓主干——抓牢了主干教师老教师,年轻教师还跑的了么?信息化走起!

  第四,保环境——教师不但要有心态,也需要网络应用环境,那么跟公司合作,寻来“傻瓜式的操作方式”无疑会是一个好办法!

  第五,多方向媒介——学校也是要有一个平台的,就像非常“6+e”,“e”是什么,e是网络,e是资源,e是技术,e是应用!

  最后,寻找融合点 ——融合那些重难点、关键点、抽象点、生成点、创新点。

  【校长有话说】只有校长“疯”了,学校才会改变;只有教师“疯”了,课堂才会颠覆。当然,“疯”是一种状态,是可控的,否则,都进精神病院了。 与此同时,多与企业合作,让应用更便捷。当学校的需求与企业的需求一致时,免费的午餐就来了。(黑龙江七台河市第九中学校长白继贞)

  【专家点评】从骨干资深教师找突破口推进学校信息化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文革:很多时候,人们认为信息化的主要参与者应该是骨干力量,是50岁以下的教师。但是,超过50岁的白继贞校长就不信这个邪,他专门从骨干教师、资深教师中找突破口,改进学校信息化的成效。在很多创新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阻拦和绊脚石,其实是你头脑中的不正确观念。

  用好班班通,学校氛围也能变了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石人子乡蒙哈汉小学

  信息化的学校流行什么?班班通!目前学校的网站、班班通设备已覆盖所有教室,各班安装了同步监控设备,实现了会议室听课和录课的目标。实行在线管理信息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

  学校借助现代信息强大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基本解决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了以“教师设计—学生设计—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学校氛围。

  此外,实施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提高民族创意教学质量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与海内外教育资源的共享,安装民营专线让课件经过开发用于课堂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过程中,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校长有话说】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新型手段,具备了突破教学难点的优势,变抽象为具体,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孩子,同时也打破了边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让我们不再是封闭的教学模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石人子乡蒙哈汉小学校长和平 )

  【专家点评】西部远程教育工程的落实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文革:今天从和平校长的分享中,可以看到西部远程教育工程创新的火种,在和校长这样的优秀教师的坚守和坚持下,一直在燃烧,为一代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长点亮一盏指路灯。虽然他们的设备相对比较简陋,但是从他提出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这一点来看,他的理念一点都不落后。

  我一直在研究教育信息化问题,包括国家的政策支持,我们呼吁政府在宽带战略发展过程中,应适当向教育领域倾斜,在支持教育均衡化基础设施长足发展及在推动教育公平上,要持续努力。

  另外我也希望在场的学校和企业,把你们好的产品和资源送到西部去,让少数民族孩子也能享受“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资源。

  “慕课”平台,拆掉学校的围墙——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圝圝千里之外的“慕课平台”能使学校拆掉围墙!

  “慕课”的课程融合了科学、天文、地理以及舞台表演等多个学科的支持,课程中呈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音频、视频、图片等数字媒体资源,孩子们便可以边玩边学啦!

  慕课还有各种小绘本,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分成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会逐渐发现教材的错误,课后可以将自己的提问在网上与他人分享;也可以继续阅读平台上的电子图书。

  有了“慕课”,甚至可以“云游欧洲”!

  可见,当“慕课”遇到小学生需要重新解读,它会产生许多的奇迹!

  【校长有话说】“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挖掘教师集体智慧,构建信息技术背景下专业师资的培养环境。“慕课”在新的学习理念可以构建和谐的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人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张岩)

  【专家点评】中小学“慕课”创新教育信息化的表达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文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加入“慕课”创新阵营里的大学。这两所综合性大学一直在研究“慕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影响。今天,看到中小学生对“慕课”的认识和见解,让我很受启发。这两个案例的特色就在于它建立了若干个活动课程,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使用网上免费、开放的学习资源。我认为,无论是看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域的“慕课”大潮,还是看教育信息化发展,首先要看的一个点,那就是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重新表达。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信息化从“强者主导”到“应用驱动”
作者:杨洁 傅宇凡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网络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a-bd2c0b343ee7.html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对于教育信息化阶段性目标的顺利完成和“十三五”目标的快速推进具有承前启后的决定性意义。教育部在年初公布的《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教育”的概念逐渐风行,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中,相信教育信息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新的阶段。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体到细节的设计和规划,使目标更加清晰,从而避免走弯路,正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决策者与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5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开幕致辞中谈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四点体会“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协同推进、拓宽渠道多方式、坚持应用驱动”,对未来高校制定教育信息化规划将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路。

  教育治理现代化对规划的新要求

  高校信息化规划单列,这从2010年起,就在高校范围内被不断提倡和呼吁。在2011年及2014年针对120所高校的调研中,信息化规划单列的高校,从原来的64所上升到77所,而无成文的规划,则从原先的12所减少到现在的3所。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规划中,高校信息化规划单列,应是大势所趋。

  信息化规划在高校常常被视为“强者规划”,不分是哪个部门,“强者主导”的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当然,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向来是核心业务,占据信息化主导地位,也是发展的必然。

  当下,技术变迁,管理模式相应变化,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得到各高校的响应。而新一阶段的信息化规划显然也会相应随之调整。

  上海交通大学总会计师刘牧群认为,当前大学信息化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变成人事管理的科学、财务管理科学、资产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和金融科学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与未来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管理,有着密切的关联。刘牧群认为,标准化的规划应该是信息化的“第一规划”,“信息化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工程,它必须是统一度量衡的。”

  从4月底开始,部属的76所高校,在晚上12点时,学校里的所有数据均汇集至北京,这意味着,所有的数据将进入统一的标准数据库。刘牧群介绍,标准数据库,是这个工作的关键点。也就是说,从预算开始,所有的数据均统一代码,资金往来出入,统一编码,所有的数据进入到教育部的教育信息网。由此带来的,各高校的预决算、规划,均需要在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中。

  中国海洋大学总会计师王剑敏也从大数据的角度分析认为,以用户和客户所需要的信息与服务为中心,是未来信息化规划中需要重视的。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哪怕是在一个小小的局部得到运用,都会从中改变我们惯有的工作方式,甚至我们过去苦苦追求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都能柳暗花明产生许多新发现。”

  那么,如何在信息化过程体现大数据的应用?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宓詠提到,在新技术的环境下,需要充分利用与结合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新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应用、管理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过去的实践中,复旦大学以数据管理支撑并建立了一站式的信息化平台,对数据、业务和服务层进行整合重组,在决策主导服务、建立数据循环机制、体现个性化方面,获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智慧校园”

  2014年下半年起,发端于清华大学的教育综合改革,吸引全国上下的密切关注。清华大学的一系列改革方案与实施办法,引发新一轮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讨与争论,也预示了中国在人才培养标准方面的悄然转变。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未来的教育改革将是大数据支持下的改革,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现代社会越是常规性的、逻辑性强的技能知识,都有被机器替代的可能”,因此,未来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运用知识本身,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迁移性和拓展性的非常规性知识的需求。换言之,不是对知识的需求,而是对“智慧”的需求。

  一直以来,打造“智慧校园”被纳入高校信息化规划中。许多高校,如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制定了智慧校园的规划,并付诸实践。虽然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但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开始认真思考和讨论智慧校园应具备哪些特征、实现路线,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有益尝试。在创新人才培养标准的新需求下,“智慧校园”的内涵得到新的拓展。

  从最初的电子化校园,到后来的数字校园,以至于今天的“智慧校园”,高校信息化规划其实也是伴随着这些概念与内涵的延伸,从而不断得到确立的。面对“智慧”的呼声,在各高校的规划里,或多或少,均会涉及这个名词。

  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蒋东兴认为,高校“智慧校园”具有互联网络高速泛在、智能终端广泛应用、团队协作便利充分、集体知识共生共荣、业务应用智能融合、外部智慧融会贯通等特征。“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能力。”

  制定规划的四个考虑

  本期重点推荐了不同类别学校智慧校园典型案例:大连理工大学在支撑平台、业务平台、数据平台、应用平台等四个层面实现智慧校园的规划设计;海南大学将在“十三五”期间加大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建设力度,如后勤集团提出构建绿色、节能校园计划,后勤处提出能耗监控系统、基建处提出管网系统等。在琼州学院“智慧校园”规划中,则是设计了一些情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未来校园的需求蓝图:学生在学校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图书馆资源,减少了对图书馆阅览室座位的需求;对于不同校区的学生,也可以实现同上一堂课,免去学生在不同校区间的来回奔波。

  综合各方观点,学校在制定信息化规划时,大体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设定以服务为主的目标,如数据化服务和服务的信息化。比如构建高效网上虚拟社区、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教师交流与发展平台,建设智慧型校园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提升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上海大学在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时就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信息化建设一定是服务和服从于学校的战略发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据管理为核心”。该校通过设立信息管理委员会,突出了信息管理,确保信息化的相关建设是服务和服从于学校的战略规划。通过整合学校各类数据,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二是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也就是应用驱动。从为建设而建设,转向以适应用户、业务部门的需求出发进行投入和建设。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了解学生、教师、职工的真正需求,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学校发展需要的规划;

  三是规划的落地与实现。规划的制定往往是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更好的思路,规划的执行既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丰富发展的过程。“计划赶不上变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如何更好地将规划落到实处,需要规划编制和执行部门及时跟踪,科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四是要具备新的思维模式。在新的环境下,要充分借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功的经验,积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规划工作中去。

  总之,制定信息化规划,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撷取部分高校关于教育信息化规划内容,希望了解高校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情况,从而共同探索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应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时代“微课”与慕课互化
作者:赵超 薛军 董成稳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6-657ca070c4fd.html
  当下热议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也称慕课,从教学大块上分成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视频单元多是3至8分钟的教学视频片段。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片断,能称为“微课”吗?

  微课之“微”有两个含义,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时间服从于内容,以讲清楚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知识点为最终目标,点小则短,点大则长。通常,高校普通课堂教学以两节课(90分钟)为单元来设计、组织教学,而“微课”是以教学知识点为基本教学单元来设计组织教学。微课这种知识传授形式在高校教学中有什么价值,与慕课有什么关系?

  微课虽微“五脏俱全”

  微课虽微,五脏俱全。微课不能是随意截取的教学视频片段,而是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一件“作品”。授课设计是微课制作的核心,包括内容和教法的匹配,主题的导入,教学工具和教学软件的合理搭配,教法和教学语言的实施等。与现实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在授课设计上要求结构更紧密、层次更清晰、更丝丝入扣、更引人入胜。

  微课在制作上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能在网上展示的技术手段,怎么简洁、直观、有效就怎么用。微课的制作,可以由教师本人承担,但更高质量的微课制作不能光靠教师单打独斗,要有团队,有策划、有导演、有摄像、有技术支持,有演员。一个好的微课制作,就是集众人之长,用最简洁直观的方式讲清楚一个教学知识点。

  构思、设计、制作一个微课,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表达的基本功力,这一点对当今高校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举办,对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微课”与慕课互化

  在现行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恰当地引入微课教学形式,可以活化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对于某些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内容,先制作出几个相关的微课,作为学生的学习先导资料。

  对于某些用研讨模式进行教学内容,首先拟定若干研讨题目,学生按组选题后,集体制作完成微课件,并以此参与讲课和研讨。

  对某些教学点,从公共教学平台找出多个微课,帮助学生讨论分析各自的优劣。

  把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把一些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制作出微课件,上传到教学网上,方便学生反复多次学习。

  以网络为平台,每一个微课都可以成为展示教师风采的一个亮点,每一个微课都可能给学生带来灵机一动的思考。

  在此,有必要说一说,慕课的教学视频片段在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不足。那么,“微课集”的出现可承担慕课视频单元的全部,也就是说微课的慕课化,慕课的微课化,两者最终牵手融为一体是发展趋势,而不是各行各的路,各干各的事。

  “微课集”既是工具也是资料库

  目前微课只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使用,只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资源,而非教学的全部。微课是应网络之运而兴的知识传授方式,把大量的微课资料与网络的运用特点结合起来,对于有些课程来说,可以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如果把一门课程分解为N个知识点,制作出的N个微课,一个微课讲清楚一个教学知识点,就可以形成一个“微课集”。开发“微课集”有三个要点:统一的标准、开放的平台和竞争的组合。

  “微课集”要有统一的标准。一门课程的N个知识点如何分解必须达成统一的意见。以便所有的参与者按照共同的教学知识点标准来制作微课,这样产生的每一个作品才具有可比性。这样的标准,应有权威人士、权威机构来颁布。

  “微课集”要有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课程名称为类目标签,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搜索到任何一门课程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微课。不管他是初学者,还是为了复习,或是因为需要而查找资料,不同团队制作的各个课程的“微课集”传到这个平台上,任由学习使用者自由选择,优者列前,次者列后。每位教师各有所长、各有所精,不同教师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阐述当中最简洁、最精炼、最容易让人明白的微课,会通过学习者的自由选择而显现出来。

  “微课集”要有竞争的组合。通过一定时期的运行,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选择最多的“微课”,就自然构成了平台应用范围内该课程的“最佳微课集”。这样的“微课集”既是教学工具,也是资料库。教师如能在其中占据一定的份额,应当是一种荣耀。当然,也会不断有新人参与进来抢占一席之地。

  微课带来的变与不变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知识传授模式也会做出改变。微课带来的变化是知识传授模式和载体,从现实空间课堂走进网络空间课堂。模式的变化必须引起理念的变化才会产生变革。要充分发挥微课传授知识的功能,就要跳出现实空间授课概念的束缚。教师是教学知识点的阐释者,是教学基本资源的提供者,是设计生产作品的待选择者。一门完整课程的全部教学知识点,是由学习者自由选择集合而成的。

  微课作为适应于网络的知识传授方式,改变的是知识传授形式和载体,而不变的是教学的核心授课的设计。就好像现在淘宝网改变了商品流动的传统模式一样——实体店越来越少,网店越来越火,但不管在哪儿卖,商品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轻松架构一堂高质量微课,这几招你得学会
作者:刘庭梅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5-fd7b01b246f1.html

  亲爱的老师,您想必对“微课”这个词并不陌生吧?

  微课现在俨然成为教育界超火的热词,不同于慕课的复杂构成,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灵活高效的授课特点,而深受中小学师生欢迎。

  目前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微课视频,既可以方便学生们的学习,也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可谓好处多多。

  “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作为老师的您,是否也想试着做一堂微课?

  别担心,中教君来教您!怎样轻松架构一堂好微课?

  什么样的视频可以称之为微课?首先需要明确微课的含义,事实上,微课之“微”有两个含义,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

  1、时间:

  “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时间服从于内容,以讲清楚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知识点为最终目标,点小则短,点大则长。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知识量: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如何设计高质量微课?

  核心—授课设计

  授课设计是微课制作的核心,微课不能是随意截取的教学视频片段,而应是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一件“作品”。包括内容和教法的匹配,主题的导入,教学工具和教学软件的合理搭配,教法和教学语言的实施等。与现实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在授课设计上要求结构更紧密、层次更清晰、更丝丝入扣、更引人入胜。

  原则—简洁、直观、有效

  简洁:鉴于微课的时长限制,需要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讲明一个知识点,

  微课在制作上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能在网上展示的技术手段,怎么简洁、直观、有效就怎么用。

  高质量微课—团队

  微课的制作,可以由教师本人承担,但更高质量的微课制作不能光靠教师单打独斗,要有团队,有策划、有导演、有摄像、有技术支持,有演员。一个好的微课制作,就是集众人之长,用最简洁直观的方式讲清楚一个教学知识点。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研讨模式、共性错误探讨、建立微课集“资料库”

  翻转课堂:

  对于某些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内容,先制作出几个相关的微课,作为学生的学习先导资料。

  研讨模式:

  对于某些用研讨模式进行教学内容,首先拟定若干研讨题目,学生按组选题后,集体制作完成微课件,并以此参与讲课和研讨。

  共性错误探讨:

  对某些教学点,从公共教学平台找出多个微课,帮助学生讨论分析各自的优劣。

  把一些教学重点、难点,把一些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错误,制作出微课件,上传到教学网上,方便学生反复多次学习。

  建立微课集“资料库”:

  在此,有必要说一说,慕课的教学视频片段在主题独立、目的明确、内容完整的教学设计上还存在不足。那么,“微课集”的出现可承担慕课视频单元的全部,也就是说微课的慕课化,慕课的微课化,两者最终牵手融为一体是发展趋势,而不是各行各的路,各干各的事。

  微课的变与不变

  变化:知识传授模式和载体

  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知识传授模式也会做出改变。微课带来的变化是知识传授模式和载体,从现实空间课堂走进网络空间课堂。模式的变化必须引起理念的变化才会产生变革。要充分发挥微课传授知识的功能,就要跳出现实空间授课概念的束缚。教师是教学知识点的阐释者,是教学基本资源的提供者,是设计生产作品的待选择者。一门完整课程的全部教学知识点,是由学习者自由选择集合而成的。

  不变:教学的核心授课的设计

  微课作为适应于网络的知识传授方式,改变的是知识传授形式和载体,而不变的是教学的核心授课的设计。就好像现在淘宝网改变了商品流动的传统模式一样——实体店越来越少,网店越来越火,但不管在哪儿卖,商品的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教育信息化要解决三问题
作者:刘 淼信息来源: 青岛日报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4-43fed80270fc.html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产生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不仅肩负着重塑传统的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不断创新的使命,是一个需要全球共同面对的课题。昨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谈起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诉求。

  杜占元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此中国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并坚持运用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

  中国政府在共享优质资源,激发教师应用活力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做法。如通过“专递课堂”共享优质资源,帮助边远地区开启国家规定的课程;通过“名校课堂”促进校际协同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激发教师活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多元化创新学习方式,培养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通过“网络学习空间”重构教育教学生态,促进教育方式变革;构筑一体化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他透露中国教育信息化下一步将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教师对信息化的认同度;二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更加自然地嵌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三是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资源,使教师研究信息化教学运用到课堂设置和教学方法上。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互联网+教育“如何擦出火花 教育信息化专家为你解读
作者:信息来源: 微言教育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c-8dcc40c76127.html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如何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的深刻变革?近日,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通过教育部新闻办官微“微言教育”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变革,让“个性化”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人。

  【本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将通过”高级别共同声明“等成果文件】

  问: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到底要解决什么?

  任友群: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能够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我们希望教育信息化能够为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做出贡献。

  问:“三通两平台”具体指什么?

  任友群: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是刘延东同志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的“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

  问:为啥召开这个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

  任友群: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教育理念、方法,学习环境和模式的深刻变革。世界各国都将这次教育革命视作本国国际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大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政府合办,以“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为主题,就2015年后全球教育目标的实现展开讨论。来自90多个国家的300名代表参会,汇集各国教育官员、专家学者、校长、教师以及企业界代表。

  问: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主要有啥内容?

  任友群:大会将举办教育和信息技术领导者论坛,邀请各国教育部长和企业领导人共同就如何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确保2015年后全球教育目标的实现展开讨论。本次教育信息化大会还将举办一系列全会与分会,围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化,提升教育质量,创造开放泛在的学习环境、促进终身学习,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监测、评估等进行深入研讨。大会将通过“高级别共同声明”等成果文件,为在全球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广泛应用提供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期间还将举办全国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

  问: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为什么选在青岛?青岛教育信息化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

  任友群:据我了解,青岛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近年来已先后投入10多亿元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目前青岛已全面建成了涵盖市、区(市)、校三级的教育城域网;2013年,全市1089所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2014年,青岛中小学建设交互式多媒体教室1.3万个,教室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到2016年,青岛将全面实现“人人通”,85%的学校将建成数字智慧校园。我认为青岛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成绩是选择青岛办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教育信息化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纽带】

  问: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会产生那些影响?

  任友群:我认为影响大致有几方面:首先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创新,如机器人学习伙伴、3D打印技术促进动手实践、教育游戏改变学习观念、虚拟社区支撑合作学习等;另外,新型资源和工具带来教学形式的变革,如微课程、MOOC、开源硬件、学习分析技术等。此外,虚拟环境催生课堂形态的改变,如云计算技术、虚拟实验室、同步课堂等。这些新技术,提供了新型资源和空间,更是不断在刺激教育理念的变革。

  问:教育信息化如何更好地应用于职业教育?

  任友群: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发展的空间巨大,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制造”的基础之一。我们希望借助此次教育信息化大会,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长处;特别是在职业学校学生见习、实训等方面,在高端技能训练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

  问: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没有什么案例可以参考?

  任友群:我们也有一些案例,如上海普陀区探索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中的个性化教与学,形成预学/翻转式、课堂/辅助式、个别/辅导式等三种应用模式;山东昌乐一中探索了“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6个年级试验推广。哈尔滨香滨小学探索形成5种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应用模式;武汉三道街小学组织开发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和碎片资源,利用云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研;郑州二中设立10个教育信息化创新试验班,建立“移动自主学堂”模式。

  问:现在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已经在全国普及,教育教学如何运行好这些工具,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

  任友群: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工具的变化是非常快的,任何一种新型技术工具的出现,我们都要考虑它在教育中正面和反面的作用,微信也不例外。目前,不管哪一种新工具,一定是在云、网、端这三个层面以及之间的连接中发挥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并积极研究“互联网+教育”中的各种新情况。

  问:信息技术在家校合作中有哪些应用?

  任友群:广泛连接是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有效配合。教育信息化当然应成为三者之间的纽带。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可穿戴技术进一步成熟及网络学习空间的普遍应用,就学生学业水平、思想行为、身心健康等问题的家校互动将大大加强。

  问:独立学院辅导员如何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呢?

  任友群:对所有的辅导员,我们都建议:一是要掌握新型社交网络应用技术,二是要学会大学生的网络交流语言和交流方式,三是要了解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真正走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空间。

  问: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还有许多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严重不足,每年的相关培训机会也不多,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任友群:教育部2013年底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全员轮训,全方位多用途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普遍深入应用。

  【通过“互联网+教育”消除信息鸿沟 促进教育公平】

  问:“三通两平台”未来怎么发展?

  任友群:下一阶段,将在数量和品质上提出更高要求,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德育工作、教学模式创新、网络安全建设、教育信息化产业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加快建设资源和管理两大平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问:现在“互联网+”概念那么火,它能带来什么改变?

  任友群:我最期待的信息技术发生在教育领域产生的“化学效果”是消除信息鸿沟,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让“个性化”的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人。

  问:您认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任友群:我觉得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大的障碍还是观念和认识问题,有的地方和学校仍然不能充分理解教育信息化是什么、为什么,信息化装备成为“摆设”。要通过广泛培训和宣传,以及典型应用案例的推广,使教育工作者乐于、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管理。

  问:在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中国能起到什么作用?

  任友群:要处理好本土经验和国际视野的关系,借助多边和双边国际教育信息化合作平台,共享国际资源和借鉴先进做法,同时要主动分享中国经验和资源,推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和领军企业,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问: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和别的国家教育信息化有啥不同?

  任友群: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在顶层设计方面,体现了国家统筹的强大力量,瞄准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问题,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道路正在形成。

  问: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产业存在哪些差距?

  任友群: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总规模超800亿元,平均每天产生近3家在线教育公司,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达近千亿。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才刚起步。但是我们的发展空间很大,一方面有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后发优势。

  问:中西部地区硬件条件较差,有啥办法推进教育信息化?

  任友群:“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三通两平台”建设,补足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短板。同时,通过“分层推进和帮扶机制”,帮助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慕课+翻转课堂”创教学新模式
作者:华东师大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陈玉琨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5-05-16浏览次数:17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随着我们的慕课网络开放课程和可汗学院微视频的兴起和走红,中小学将再次掀起“翻转课堂”教育变革的浪潮。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已经有了不少令人鼓舞的成果,相信以后会有更大的进展。

  我们知道,在基础教育,慕课的核心概念是“微视频、小测验、在线互动”,这也是其广受中小学学生欢迎的理由:容易获得,容易学懂。与以往动辄四五十分钟、没有激励机制、没有互动交流的在线课程不同,慕课平台上都是“微课”,一般时间持续在10分钟左右,甚至更短,正是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段;慕课借助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在课程与课程之间设置了许多进阶式小问题、小测验,学生只有全部答对才能继续听课;学生如果有疑问,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无论是同步还是异步,最终会有来自教师或学习伙伴的解答。这些都是慕课能得到关注并引入到基础教育的前提。

  而慕课能否成功地运用到中小学教育中,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但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中外教育在推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都发现,一些患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的、多动症的小孩,在微视频的刺激下,有相当比例的孩子有了良好的表现。看来,这并非是偶然的。美国有位教授做过一个叫“割裂脑”的实验,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人的左脑是理解语言的中枢,主要完成语言、分析、逻辑、代数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右脑则负责可视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与行为。观赏绘画、欣赏音乐、凭直觉观察事物、纵览全局,这都是右脑的功能。由于微视频具有充分调动学生大脑全部功能的作用,因而,它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就会有很大帮助。

  此外,慕课的另一个魅力在于人性化,这种人性化表现在:学生在家学习时,可以完全自主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以一种比较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学生在已经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实现课堂学习的真正翻转。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慕课:大规模的、在线开放性课程。这种课程可以是大型的学术讲座,比如,美国耶鲁大学的“死亡哲学”,也可以是由可汗学院创造的教学微视频。微课是一种微型的课程,一般包含了微视频、作业和在线互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微视频并不就是微课,微视频只是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当前,我们探讨与研究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实践。它借助微课带动课堂翻转,实现从“依教而学”向“先学后教”的转变。而随着我们的慕课网络开放课程和可汗学院微视频的兴起和走红,中小学将再次掀起“翻转课堂”教育变革的浪潮。

  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上的探索,已经有了不少令人鼓舞的成果,相信以后会有更大的进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的课堂,翻转的学习
作者:邱旻玮信息来源: 上海教育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7-3c09ca41a691.html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声音吗?声波呈现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教师陆露璐把一堂科学探究课《我们看见的声音》带到了第四届“白玉兰”国际教学论坛现场。课堂上,陆露璐采用“可视化探宄”的方法,使用声音传感器模块,让学生第一次用肉眼“看”到了声波;再通过分享、讨论等丰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声音的轻响、高低与声波的振幅、频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让抽象的概念更为直观。

  而在另一堂《计算比赛场次》的数学课上,民办丽英小学教师陆秦岭则利用课前的微课学习和“电子书包”的课后反馈系统,现场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用时及其背后细节的分析。信息技术的介入,让教师有了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的可能,并为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

  两堂课呈现出了一个共同的特征: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试图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途径、学习的策略。正如点评专家所言:“两位教师尝试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来支持孩子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翻转课堂’的影子。”

  翻转学习的“星星之火”

  本届论坛的主题“改变学习方式,主动赢得未来”,是由问题倒逼而引发的思考。如何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数字化课程环境,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虹口区的多所学校带来了他们的探索。

  如江湾初级中学借助专业信息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完成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在这个同时计算机已经开始统计这个孩子的出错分析,出错的情况,然后可以调整出题的几率,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薄弱环节来推送专项练习题,人脑和电脑联合诊断这个孩子在学习当中的问题,个性化、更精准的教学在技术的配合下已经成为现实。

  北虹初级中学把近20位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聚集在一起,在“电子书包”开展项目推进过程中,为教师们形成了促进观念转变、帮助专业发展的知识系统。备课、说课、修改、实践、反思,让教师不断改变自己。

  广灵路小学更是探索了翻转课堂的更高境界,其“聚焦核心问题、探究核心问题、巩固核心知识”的三步五环方法的定制,不仅帮助学生实现了从前置学习到课堂学习的无缝连接,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利用“翻转”出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个别化辅导,并结合“同质、异质分组”,让学生享受个性化教育。

  “我们之所以坚持不懈地改革,推进‘电子书包’项目的发展,就是因为有这样一大批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虹口区教育局局长常生龙说道,“当然了,在确定了学科信息化这一主场之后,下一步是如何规模化、常态化,我们有几个思考,首先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而培养有创新思想、有创造意识的教师科研队伍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亚里士多德说,科学的产生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闲暇、自由、好奇心。让‘电子书包’这个项目在我们的校园里面更好地推进,也需要这样一批特别喜欢信息技术,特别善于在这个领域深入探索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依托“电子书包”,实现五个“变”

  虹口区每一次被各界关注的时候,都是在大力推进改革教育的过程中.从上个世纪的现代学校的制度建设,分层递进教学到本世纪的“电子书包”项目,虹口区一直进行着实践和探索。

  经过了前期在数字环境方面的探索实践之后,虹口区已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2013年虹口区重点推动绿色生态教育,让学生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学习方式,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让学习者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来主动赢得未来。

  “围绕学科教学信息化的运用,把课堂教学作为我们的主战场,相信占领了这个主战场,才会有后续的大规模和常态化。”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推动整个学习变革的过程中,实现五个“变”是虹口区特别关注和强调的内容。

  首先是教育行政的“变”,即变单一部门的工作为区域整体的实施,比如“电子书包”项目,虹口区教育局组成了由三位教育局局长、两位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的核心推动团队,在六个方面组成了工作组,将教育信息化的各种工作融入既有业务中。

  专业支持的“变”。当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以后,教研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出现了缺陷,因此教研员要变指挥为现场的支持,要变单一的培训为整个教学的研修,要变单打独斗的培训为团队的推进。

  学校实施的“变”。变平推单一应用为多样化的发展,各所学校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探讨,比如江湾初级中学从数学学科的探讨出发,扩展到科目群、扩展到植物梦工厂等各个领域。曲阳第四小学从科学课程出发,然后扩展到数学课程、英语课程、美术课程、音乐课程等等。每所学校都有一条与众不同的实践道路,但学科教育教学的应用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解放教师,促进教师教的“变”。重点关注三个领域:教学资源的建设、积累和共享;配置先进的设备和软件,方便教师进行操作;重视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成效。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再造学习流程,关注学科的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开展学习。

  技术是手段,目的在教学变革

  作为本次论坛的嘉宾,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教育学院的张佐臣教授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关于加拿人中学生和中国中学生使用ICT(信息通讯技术)的调查。在对拥有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学生统计中,不管是哪个数字,都是中国学生比加拿大学生高。但当问及学生在家会不会进行网上的学习,有75%的加拿大学生每天会访问有关学校或者教师的网页,包括网上学习的系统来了解学校的信息以及课程内容,而中国的学生只有10%。中国学生认为,学校的网页很无聊,而教师又没有有关的课程网页,所以他们找不到有用、有趣的内容。这就是造成10%和75%悬殊对比的原因。

  “ICT(信息通信技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C(交流)’在教育中比IT(技术)本身更重要。如果没有人会用那些新技术的话,它再新也没有用。”张佐臣补充说,“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了解用户,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应该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起点。”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主任董玉琦深表赞同,“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确实面临不少问题,因为教育信息化非常容易走向关注技术,而往往忽略人”。他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是要给出解决方案,当前要纠正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导向,信息化应用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目标,应用后不见得自然而然产生效果,“这一点从全国角度来看,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美国有一句话叫‘火车已经开出了车站’,意思是指这个事情已经这样了,如果学校不能改变自己,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那我们就真的落后了。”作为“翻转课堂”创始人之一的亚伦·萨姆斯,对于发生在中国课堂里的翻转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到底是做讲台上的圣人还是做学生身边的导师?在翻转模式中,我们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美国或者中国。但我们要知道翻转学习只是一种方式,并不唯一,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更有意义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用的技术不管翻转不翻转,关键是看有没有激发学生思维,有没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能不能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期待、挑战的愿望,这就是翻转”。正如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张民生所说,在面对新的情景和新的问题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前提是你的知识必须是情境化和结构化的,把知识深度理解内化,然后用信息技术创设概念图,创设各种情景,让它在不同情景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擅长的。这种课才是未来我们需要的。我们的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终点,只能在不断追求中更进一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学校建设的三层境界                作者:尚俊杰信息来源:        基础教育课程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5-69977240a73f.html                  近年来,未来学校备受各界关注,中国教育研究院也召开了首届未来学校研讨会,共同探讨未来学校的建设事宜。大家期望通过打造一批未来学校,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指明方向。
  不过,对于未来学校的定义,却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到底多少年后算未来呢,10年,20年,还是50年呢?究竟怎样就算未来学校呢?校舍建设的像科幻小说的未来世界一样,教室里装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全息投影远程授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联系其他地方的学生和老师,这样算未来学校吗?
  笔者认为,未来学校建设有三层境界: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方式变革、教育流程再造。
  第一层境界:基础设施建设
  这里说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舍、硬件和软件建设,是未来学校最基本的需要。
  先看校舍,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设计的看起来真的像未来世界一样的校舍和教室,比如澳大利亚设计的利用太阳能的未来教室。但是,笔者认为,未来学校其实不需要在这方面花太多经费,比如日本几年前在全国选了10所小学、10所中学作为未来学校,他们的校舍和其他学校基本没有差异,只是给他们配备了电子白板、可触摸笔记本电脑和数字教材而已。当然,如果真的有条件,不妨将学校设计的漂亮一些、实用一些、温馨一些、未来一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设计漂亮的教室,还要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实验室,各种活动空间。这些空间最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再说软硬件建设。Intel曾经拍过一个名为《桥》的宣传片。在其中,教师在一个铺满整面墙的屏幕前讲课,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可以随手调出各种资源,学生也可以在自己平板上完成学习、实验、设计等任务,并可以通过网络和远方的工程师即时互动。学生分组设计的大桥模型可以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并现场测试其性能。这个片子最初就是预测未来的教室的,现在看来,基本上可以很快就实现了。所以,如果是未来学校,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肯定是必需的,平板电脑恐怕也是必须的。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我特别想强调云计算。所谓云计算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简单的前台功能交给普通用户使用,把复杂的后台功能交给专业的机构去管理。为什么要采用云计算呢?主要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际上IT功能越来越复杂,一般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和能力管好这些复杂的IT设备和技术,所以云计算就逐渐发展起来了。当然,可能会有人有疑问,如果将服务器和资源放在其他地方,万一上课的时候网络断了怎么办?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许多去过芝加哥的人都纷纷赞叹芝加哥的摩天大厦,说现代化建筑原来也可以这样漂亮。大约100多年前,芝加哥市中心发生一场大火,全部烧毁了。但是因祸得福,一个崭新的芝加哥拔地而起,成为现代化摩天大厦的代表城市。不过,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这些摩天大厦的老板在争论,大厦究竟应该靠外部电网供电,还是自己在地下室发电呢?之所以他们会自己发电,主要是当时的外部电网不够稳定。当然,1930年左右,人们就不再讨论了,因为几乎没有大厦再自己发电了。所以,按着这个思路想一想,今天我们对云计算的指责和当年对外部电网的指责可能是一样的,未来有一天或许互联网会像电网、水网和煤气网一样成为一种标准的外部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考虑,未来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仔细思考究竟买什么,不买什么,什么应该放在学校,什么应该交给区里、市里或企业?
  第二层境界:学习方式变革
  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最基本的需要,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方式变革。新媒体联盟每一年都会颁布地平线报告,其中会预测未来几年各种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综合新媒体几年来的报告,我认为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和虚拟学习或许是未来学校应该比较关注的学习方式。
  首先来看移动学习。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苹果专卖店门口排的长队,我们就知道移动设备对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了。今年双十一天猫交易总额达571亿,其中移动端交易占比为42.6%,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的威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自然会想到是否可以将移动设备应用到学习中。简单而言,我认为移动学习有三种模式:碎片式学习、情境感知学习、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互动式学习。
  第一种是碎片式学习,就是让学习者利用零散时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比如利用坐公交车的时间听听英语。
  第二种是情境感知学习,根据你的地理位置给你推送学习资源。这是博物馆、科技馆经常使用的学习方式。香港的学校曾经搞“城市穿山甲“活动,让学生带着电脑到城市里去穿行,去解决问题。
  第三种是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互动式学习,一个学生一台平板电脑,老师也有一台平板电脑。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是这样的: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呈现一道连线题目,然后发送到每一个同学的平板电脑上。同学做完了以后,提交到服务器端,教师就可以在白板上再呈现出同学的答案,并对其进行点评。对于这种学习模式,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互动”来总结它的最大的特点。在传统课堂中,老师提一个问题,一个同学互动,我相信旁边还有一些同学,在脑子里也跟着互动,这些同学都进入了互动场,是真的在学习,但是班里可能有个别学生,他从来都不想,因为他知道老师一学期都不会提问他,就算问到了说不会这事儿就过去了。但是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答案都被系统记录下来了,就算老师不管,父母会不会看一下呢?
  其次来看看游戏化学习。为什么要研究游戏化学习呢,网上曾经有一幅图片,孩子们坐在水里打游戏,原来是有一年发大水,网吧老板把电脑放在桌子顶上,孩子坐在水里打游戏。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自然能想到是否可以将游戏用到学习中呢?有专家说,尽管游戏有很多负面作用,但是游戏可以使学习更有趣,使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等高阶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一篇文章《网络游戏:领导力的实验室》,其中说的是未来的跨国企业,将越来越像今天的网络游戏,人与人之间,靠信息技术联系,团队临时组成,完成任务就解散,因此,游戏中玩得好的孩子,在未来的跨国企业中,领导力就比较强,所以说网络游戏是领导力的实验室。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倡让学生设计帮别的孩子学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游戏,最后设计的成果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对相关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
  游戏到底有没有教育价值呢?先来看一个英语排序题的教育游戏(如下图),排对顺序了,猴子就走过桥了,排错顺序了,猴子就掉下来了。这个游戏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动机呢?
  再看一个猜字游戏(如下图),你可以随便点开一些方块,猜下面是什么字,猜得越快得分越高,这个游戏首先有助于学习字的结构,其次,在想一个字的过程中,学习者在脑海中过了好多个字,肯定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
  还有一个《蜡笔物理学》游戏(如下图),这是一个羊皮纸风格的蜡笔画游戏,其中有一个小球,用鼠标单击一下小球,小球就会滚动。你可以画任何东西,你画的任何东西都具有质量和重量,都符合牛顿运动定律,借助你画的东西,让小球砸中画面中的星星,这一关就过去了。
  这个游戏做的非常好,让玩家可以重回儿童时光,重温小时候神笔马良的梦想,最大的精髓莫过于自由度,随便你画什么,可以尽情展示你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游戏可以用来学习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力的种类、杠杆、滑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用游戏学知识的好处,首先趣味性增加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而不是知道。更高的教育价值,因为它每一关没有固定答案,需要玩家多角度思考,去解决问题,简单说是创新的解决问题。比如下面这张图是其中一关,是一个玩家的解决方案。他搞了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经过几十次调整,终于砸住了星星,大家想一想,这个游戏是否给玩家提供了一个有趣的培养创造力的平台呢?
  最后再来看虚拟学习。所谓虚拟学习,就是在近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比如之前很多人利用虚拟世界《Second Life(第二人生)》开展的虚拟学习,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了解人体的组成、分子和原子的组成等等。也有人用虚拟实验室开展生物(如下图)、物理、化学实验等等。
  虚拟学习方式的好处是能够开展做中学,杜威很早就提出了做中学,但是在真实环境中做中学比较难于操作,但是在近似真实的虚拟环境中做中学就比较容易了。
  除此此外,虚拟环境还有许多优点:可以开展一些比较危险的实验;可以开展一些比较昂贵或很难开展的实验,比如人体解剖;可以自由地增加和减少控制因素,使学习者专注于要掌握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因为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不断地融合,所以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几乎就相当于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比如对于微创手术,当医生将三个洞打好以后,就只能看着电脑屏幕做手术了,此时旁边躺的是真人还是假人实际上没有任何区别了。
  当然,虚拟学习并不意味一定都要在虚拟环境中,可以利用外部设备和真实环境开展增强现实的学习,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曾经开展过研究项目,让学生拿着掌上电脑到城市里穿行,在移动中解决问题。
  除了移动、游戏化和虚拟学习以外,实际上还有很多学习方式,比如社会化学习、探究学习等等,目的都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传统技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等高阶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层境界:教育流程再造
  有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仍然不足够,还需要对教育流程进行再造。
  目前,信息技术对许多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1992年就在《哈佛教育评论》中发表的《组织化的新社会》中谈到:自二战以来的50年里,从没有哪个组织中出现过像美军那样彻底的变化。军服未改,军衔依旧。但武器装备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点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军事观念和概念的变化则更加激烈,与此类似的还有武装部队的组织结构、指挥结构、单位隶属关系和职责。
  芬卡特拉曼也曾提出信息技术引导企业转变的5个层次:局部应用、系统集成、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经营网络重新设计、经营范围重新设计。比如淘宝几乎可以让任何人将任何商品卖到任何地方,对零售业产生了巨大的颠覆式影响。
  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德鲁克在1992年还曾说过:可以有把握的预言,学校和大学,自从300年前以印刷品为核心重新组织以来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形态,但他们也将发生越来越激烈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动力部分来自新技术如电脑、录像和通讯卫星;部分来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知识工作者终身学习的需要;部分则来自人类学习机制的新理论。美国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简称NETP)中也提到教育部门可以从企业部门学习的经验是:如果想要看到教育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就需要进行由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
  到底怎样实现流程再造呢?笔者认为可能包括如下方面: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组织机构再造,管理方式再造。
  教师角色再造,指的是在信息技术支持的下,教师角色可能更加多元化、职业化和专业化,比如依托MOOC课程建立教师团队,团队内部各位老师分工合作,有主讲教师、助教、教学设计专家、美工等等;课程模式再造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出以前开不好的课或者开不出来的课程,甚至借助翻转课堂,实现学习模式创新;组织机构再造指的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重新打造学校的各个机构和工作流程,比如北京十一学校推行走班制,取消班主任;管理方式再造指的是采用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用数据说话而不是仅仅用经验说话。
  当然,对于未来学校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或许还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再造”,我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究竟什么样的学生才是最成功的学生。笔者认为,所谓成功的学生,就是根据每位孩子的天赋,根据他的兴趣,把他培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有用人才。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成功的学生,我们的未来学校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孩子的成长乐园。
  (作者注: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教育研究院召开的“首届未来学校国际研讨会”上的报告改写而成,发表在《基础教育课程》2014年第12期。感谢中国教育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王素主任和《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刘荣编辑对本文提出的宝贵建议。)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MOOC发展6大趋势
作者:信息来源: 中国科学报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4-e00828308bf2.html

  “MOOC”在快速发展,其所带来的变化是信息技术诞生以来的重大变革之一,将深刻影响未来的高等教育。就目前所见,我们大致可以预见到其未来发展有如下六大趋势。

  MOOC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MOOC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MOOC的供应商也会继续增多。除了现在三大供应商还在继续竭力扩展外,类似的机构也在迅猛发展,如可汗学院、点对点大学、人人学院等。他们都是与MOOC相类似的组织。

  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在2006年创立的非营利教育机构。其使命是“要为世上的所有人提供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目前,可汗学院的网站上已经提供了成千上万的教育资源,在YouTube上有超过5000段的教学视频,这些内容全部免费向世界开放。据介绍,可汗学院每月登录的学生超过1000万,而其课时数已经超过了3亿。数目相当可观。

  点对点大学建于2009年,也是非营利性的网上教育机构,但它主张建立一种学习社区,特色在于帮助学习者组织起来,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小组中,就某些具体的话题进行讨论式学习。现在一般的MOOC还算得上是传统的课程,而在点对点大学,任何人都可以开设一门课程,即任何人只要对这门课感兴趣,就可以学习这门课程。

  人人学院建于2010年,作为网上学习平台,使人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其特征是允许教师主导课程的学习。人人学院的特色体现在教师可以在网上出售自己的课程,课程主创者可以获得收益的70%~85%,还可以保留个人知识产权。

  新型MOOC将走向独立

  MOOC的雏形,实际上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用现代技术进行加工,再搬到网络上。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被教师个人魅力以及新型教学方法所吸引。而随着人们将先进的网络技术用于高等教育,人们不仅发现了新天地,更充分发挥了人在MOOC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在MOOC中的作用),从而将MOOC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

  目前,几大MOOC供应商所提供的课程主要还是传统的课程,即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只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方式表达出来。但这样的MOOC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加新颖的MOOC正在出现。新型的MOOC强调的是关联主义的教育理念。著名网络教育与新媒体的设计师和评论家史蒂芬·道恩斯将这两类分别命名为“关联MOOC”和“传统MOOC”。

  所谓关联MOOC,即遵循关联主义教学法的MOOC,其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特征和结构。比如他们强调聚合体,保证学习内容可通过通讯或网页让学习者随时接触;重组性,讲究课程内部人员间分享各种学习资源;重新定位,梳理与重组各种不同的学习资源,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需求;正向输送,将重新定位、重组过的学习资源与其他人员分享,并传递给世界上所有感兴趣的人。专家认为,关联MOOC最有助于合作对话与知识建构。

  由此可以看到,关联MOOC在走向独立、成熟,并在努力与传统学习方法乃至大学教育融为一体。由此不难推断,传统MOOC在未来网络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会逐渐减少,而关联MOOC将会成为未来MOOC的发展方向。

  教师教育理念与方法将产生巨变

  MOOC无疑将会改变教师,而这种改变是从网络技术改变教学方法开始的。最初,由于网络课程吸引大批网民,授课可以影响更多的学生,这是很多教授愿意将自己的课程放到网上的原因。而一旦成为MOOC课程,教师很快会发现,自己已不再是课程的唯一建设者了,而只是课程组的一员,唯有与技术员、传媒顾问、视觉专家等一起,才能制作出一期MOOC课程。这就使课程成为一种合作产品。这无形中也促进了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平等关系。

  由于课程是全程录像,也使教师能回头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而不再像过去只能依靠测验、考试或论文考查学生。千百年来,教师授课究竟如何,只有学生才知道。但现在不同了,放在网络上,所有人都能说三道四。由此一来,教师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换句话说,教师也可以成为观众——学生,有机会反省自己的教学及其效果。这对教师能力的提高,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如今,很多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果学生能在网上随时看到名家课程,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去选修相同主题的课程呢?面对这样的问题,美国一些大学的教授已经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听这样的课程,而将个人课堂教学改为解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完成集体项目。从结果看,这种方法更有效,也颇受学生欢迎,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与主题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方法将大为改观

  MOOC的发展也将对学生如何学习、怎样有效学习产生重大影响。过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能聆听主讲教授授课,而现在则可以在网上搜寻众多的网络课程。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再从头听到尾,而是可以跳过自己已掌握的内容,重复播放难懂或还没有掌握的部分。而且目前很多网络课程不仅能自动回复学习者的问题,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提问提供相应的帮助。

  MOOC的广泛流行,使人们在认识到技术、网络在教育上的重要性以及快捷便利之处的同时,将会更加依赖技术,也会出现更多基于网络的学习方法。比如有些学校将在线学习与离线学习结合起来,已经出现了被称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即要求学生在家或课下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完成相应的学习项目,课堂上则主要与教师进行互动,解决在线与离线时所遇到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但其效果远好于传统教学。据圣何塞州立大学与教育在线(edX)在2012年秋季的测验发现,这种新教学方法将过去传统课堂教学仅有的55%的通过率提高到了91%。

  网络技术将推动教育的巨大变革

  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大,甚至会推动整个教育的巨大变革。MOOC元老特龙教授曾表示,MOOC课程所带来的是挑战,而不仅是课程的变化。他说,这种方法打破在人们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教师效能与学生成果评价的教学神话,而代之以基于证据的、现代的、数据驱动的教育方法论,这种变化会带来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MOOC发展的一个重大结果,将会是用现代网络技术取代现有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传统的学习方法,除了使人学习新知识外,教科书还具有保鲜知识的作用。但现在,先进的网络技术既能使人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同样能够达到传递知识的作用,其所具有的艺术乃至动漫效果,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教科书所能带给读者的愉悦感。而有些人认为,MOOC所提供的视频以及相关材料本身,就是新型的教科书。

  现行教育体制将深受冲击

  MOOC对高校的影响还将进一步加剧,且将对整个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MOOC中,这股浪潮将席卷全球;其次,MOOC的变革将会影响大学的教育生态系统,自然也会影响到大学的管理。如何应对MOOC所带来的对传统教学与方法的巨大变化,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教育,是教育管理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再次,MOOC带给高等教育的一大“破坏性”变革,是其对现行教育运行体制的冲击。一般来说,传统的大学商业运作模式大都是单个或分类提供服务,也因此单个或者分类进行收费,比如学术研究、课程设计、书本、教学、评估与获得学位乃至学生安置等。而现在的MOOC则提供一揽子的全方位服务。这就对现行的大学运作模式提出了挑战,也有人称之为是MOOC所带来的一种破坏性创新。

  而更具威胁意味的是,一旦将来MOOC供应商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学分,还可以授予学位,而这样的学位又能获得世人的认可,那么,这将对现有的高等院校带来怎样巨大的冲击,人们是不难想象其后果的。到那时,高等教育的变革不仅是巨大的,也是不可逆转的。而我相信,这样的变革,人们在今后的10年内就能够看到。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16: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破与转型:数字校园及其智慧化发展趋势
作者:余胜泉信息来源: 《中小学管理》微信平台http://www.fjedu.gov.cn/html/jyy ... 9-8fba196ed96a.html

  校园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领域。1991年,科利华公司研制开发出中国第一套基于PC机的教育软件—“科利华校长办公系统”,是早期数字校园建设的代表性探索。2000年11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推动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普及。目前我国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信息孤岛等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工作,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启动了“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中央电教馆在2012年推出“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并发布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提出中国基础教育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规范。本文尝试从数字校园建设的技术新动力出发,探讨在云、网、端一体环境下,如何有效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一、数字校园建设的技术新动力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发展,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显著影响:宽带、融合、泛在的基础设施正加速普及,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了互联网潜力,驱动了经济增长、开放创新、创造力提升和全民参与。网络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如通信、计算、软件技术融合,3C终端融合,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等多网络形态的融合等,使信息产业正形成立体化融合发展态势。云计算正重构信息产业竞争格局,大数据、人工智能、语义网络等智能技术,正在重构软件产业结构及软件开发组织方式,信息系统正在向大众普遍参与、形成群体智慧方向发展。人类正进入后PC时代,云、网、端一体是大势所趋,智能服务正在加速普及。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了校园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学校领导者在进行数字校园建设之前,应对数字校园的技术新动力有所了解。

  1. 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虚实融合的世界

  当前信息的生态化大趋势已经呈现。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网络和聚合海量数据的云平台,构建了无处不在的计算空间。未来社会中,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界限不再明显,人类的未来将是一个虚实融合的世界。这个智慧星球中的三大空间—社会空间(人类社会生活、个体生存的空间)、物理空间(真实存在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存在于计算机和网络中的数字化的信息、服务、计算和通信),将通过信息汇聚,实现协同感知,进而实现泛在聚合、三元融合。

  人们将面临无处不在的感知、无处不在的通信、大数据处理等新挑战。在物联网中,人们可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感知技术,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再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 计算模式正在转型:普适计算、实时协同、信息生态观

  Mark Weiser认为:“最深奥的技术是那些消失了的技术,这些技术将它们的自身交织于日常生活中,直至不可区分。”一种好的工具可能是不可见的工具,这一工具并不进入你的意识,你只是专注于任务而非工具。如书写技术、电的技术,就是“消失了的技术”;人们使用的眼镜、盲人的竹竿等,就是“不可见”的好工具。这些技术和工具,使人们专注于任务本身,而不去关注其作为技术和工具的存在。

  (1)普适计算(PervasiveComputing):让人的注意力回到任务本身。该技术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融合的技术,在这个融合的空间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透明地获得数字化的服务。普适计算是虚拟现实计算的反面。虚拟现实计算致力于把人置于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世界里,普适计算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使计算机融入人的生活空间,形成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Anytime,Anywhere,Invisible)的计算环境。普适计算技术把人类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知觉,如视觉、听觉和触觉,与计算机生成的电子信息相互融合,并以自然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中,计算不再局限于桌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常规与非常规计算设备,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如在用户前方通过半透明型显示器,将视线前方的景物和与景物相关的、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文字和图形相融合后进行显示。

  普适计算技术让人的注意力回到任务本身。在主机时代和“PC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是主体,人更多地受限于计算机;而在普适计算时代,我们强调的是“平静”,人是主体,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注意的中心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当人在使用计算机时,人依旧处于比较自然的、安定和控制的状态中。

  (2)实时协同技术:提供“随时随地”和“透明”的服务。随着4G/5G、卫星网络、光纤网络的快速发展,未来网络将会如同空气和水一样,自然而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网络不再被动地满足用户需求,而是主动感知用户场景的变化并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分析人的个性化需求主动提供服务。网络以多种接入方式、多种承载方式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无缝接入;任何对象(人或设备等)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合适的方式获得永久在线的宽带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存取所需信息。无处不在的智能网络将提供“随时随地”和“透明”的服务,“随时随地”指人们在工作、生活的现场就可以获得服务,不需离开这个现场而去端坐在一个专门的计算机面前才能获得服务,即服务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透明”指获得这种服务时不需要花费很多注意力,即这种服务的访问方式是十分自然的,甚至是用户本身注意不到的,即所谓蕴含式的交互。不同终端、不同网络间的互连及协同计算,将形成无处不在的信息生态;各种技术无缝协同,嵌入到生存环境中;各种系统融入社会的主流业务,信息无缝流转,形成信息生态链条。

  (3)信息生态观:信息技术成为生态环境。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将从“媒体观”、“认知工具观”转变到“信息生态观”。随着普适计算技术、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泛在网络技术的使用和发展,计算技术的形态越来越以生活中的物品形态来出现,技术将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空间中。未来的世界,因特网就是计算机,“生活就是计算机”,技术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成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移动中,与计算机进行更加自然的交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像黑板和粉笔一样融入日常教学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生态。教育信息生态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由人、教育实践和技术化的环境构成的一个自组织与自我进化的系统,人与技术化环境之间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以最优化地实现系统价值而形成的一种均衡化的运动系统。处于均衡状态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拥有最优的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和最大的系统价值—也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信息生态”这一概念的引入使教育信息管理活动不再局限于技术方面,而愈来愈重视人、信息、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信息环境的相互关系。

  (4)学习的信息生态模型:以学习者为中心。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于2010年11月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提出了一个学习的信息生态模型,如图1所示。模型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信息无缝转换的信息生态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各个方面的支持,让他们能够获得有趣味性且有效的学习体验。在该模式中,技术通过提供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技术还提供了相对课堂更广泛、更多变的学习资源,同时技术也将学习者与包括教师和课堂外的家长、专家和指导者在内的“教育者”团队连接起来。

  图1:学习的信息生态模型

  在此模型中,技术不再是单独的工具,而是蕴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专业资源、人和工具,它们以互补的方式共同运作,革新了学生及其学习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和维护了一种创新性的生态圈或者学习文化。学习者在这种生态圈中,他们彼此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长之间以及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同于当前形态的互动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显出来。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每个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消费者。技术从作为支持个体的工具更多地转变为一种支持泛在学习、自由探究、知识建构、交流协作的无缝学习环境。学校和教育机构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而是通过网络汇聚作用,形成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地方;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仓储,而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式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空间。这种生态环境不是一个割裂的学习空间,而是通过网络连接全球性社会的,连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未来生活的环境。

  二、数字校园智慧化发展趋势

  学习的信息生态新理论、云-网-端一体的智能新技术的最优化融合,会使数字校园的核心特征和建设范式发生根本性的转换。新一代数字校园总体发展趋势是越来越智能化,能够支持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智慧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

  1. 新一代数字校园及其建设的核心要点

  新一代数字校园是以云计算、普适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内容、教育活动、教育信息等进行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改造,并通过网络互联而构建的虚实融合、信息无缝流通、智能适应的均衡化生态系统;是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来最优化地提高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生活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成长环境。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有以下四点:

  (1)建立智能学习环境。要建设具有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可视化、智能交互、按需推送、智能管控等核心特征的环境。如建设不同功能的智慧教室、未来教室等;建设基于RFID、NFC等无线射频技术或传感技术的智慧型教育装备,构建开放、创新、协作、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智能无线网络互连环境,使其能实现各类物体的互连、识别,以及智能化的数据传递服务。形成师生能随时随地全面感知不同的教学资源,获得互动、共享、协作的环境支持,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分析、应用和服务。

  (2)教育活动信息及相关支持系统的数字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实现信息的共享、数据的汇聚,推进技术与教育服务的融合、人和技术的融合、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更好地将人、技术、实践与价值融合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一个基于数据的智能服务新形态。

  (3)构建信息无缝流通的教育信息生态。我们要促进各种数字化技术与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横向互联、垂直贯通,要将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业务领域,实现各种信息系统贯通融合、互联和协作,信息在不同业务系统中无缝流转。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互联和信息无缝流通的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优化群体关系,提升群体互动的深度与广度。要从已往的对单一、静止要素的关注,转变为对系统信息流通、共享以及要素之间嵌套关系的关注。要革新学生及其学习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强调技术与技术之间、技术与人之间信息的无缝流通、认知的均衡分布,要建立和维护一种创新性的生态圈或者学习文化。

  (4)提供以人为本的信息化智能服务。我们要从整体优化的视角考察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与定位,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智能服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技术系统,而且是基于技术提供的新形态教育服务,在创新服务应用中更好地将人、技术、实践与价值融合在教育活动中。这种服务将从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站在生命的层次上研究和处理数字校园的各个要素。

  2. 数字校园智慧化发展的核心特征

  智慧化的数字校园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新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能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能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让学校成为开放的学习社区,可以支持移动学习、大规模协同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

  智慧化的数字校园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分担大量烦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教与学的任务及管理任务,让师生将更多的心理资源(如注意力、创造力、动力系统)投入到更为复杂的、更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中来,从而促进学生批判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平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发展。智慧化的数字校园是对校园教育与学习系统实施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具有如下核心特征。

  (1)智能学习环境的主动适应。智慧化的数字校园环境应该能够感知学习者所处的地点,根据地点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主动推送与学习者所处环境相关的学习资源,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换;能为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智能学习环境可根据学习者模型和学习情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资源和工具,以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智能学习环境能识别学习情景,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伙伴和学习活动等。智能学习环境能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控空气、温度、光线、声音、气味等物理环境因素,为学习者提供舒适的物理环境。

  (2)教育信息无缝流通。智慧化的数字校园学习环境应该贯通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的内在需求,适应学习者学校学习、家庭学习和社会学习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无缝学习(seamless learning)”的理念。在智慧化的数字校园环境中,对物理环境的感知、监控和调节功能进一步增强,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使虚拟环境与物理环境无缝融合,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内容、媒介的限制,实现教育信息的无缝流通。

  (3)教育业务智能协同。智慧化的数字校园应该使各类教育业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方式下都能进行便利、快捷、高效、智能的连通与协同,所有的教育业务系统形成互通,实现管理业务、教学业务、培训业务与服务业务的智能协同,在协同的基础上,实现业务流程的重组,创造新的服务形态。

  (4)优质教育资源的按需供给。智慧化的数字校园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的媒体材料、在线或离线的数字化课程等。在形式上,提供的学习资源结构清晰,形式活泼,具有自组织化、富媒体化的特点。在获取方式上,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需求、特征、知识结构、学习主题等,主动推送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

  (5)学习机会的人人平等。智慧化的数字校园要提供“人人都可以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要把网络学习有机融合到常态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提供更符合其个性能力与特征的学习服务。要使学生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的知识构建者,借助功能更加强大的智能感知设备,学习者能够将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对照、融合,学习成为一种自发和自觉的过程,将学习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当技术无处不在,学习也就无处不在”的学习机会人人平等局面。

  三、走向智慧教育的转型与变革

  建设数字校园的核心追求是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内容、教与学的关系等教书育人模式的创新。数字校园的智慧化转型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1. 教学转型:认知建构

  智慧教育下的教学,将从知识传递转型为认知建构。较之传统的数字教育,智慧教学更加高效、开放和多元。教学活动参与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通畅,互动更加深入,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教学评价更加智能化。基于物联网技术,智慧教室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及远程控制于一体,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室的高端形态。

  2. 课程转型:线上和线下的双重融合

  在智慧教育中,在线课程将成为学校日常教学的常规设置,课程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线上和线下双重融合的特点。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将融入学校教育。课程实施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翻转课堂等成为必然。真实的社区、真实的活动、真实的学习空间、真实的生活体验等真实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课程中。

  3. 学习转型:主动学习

  富有挑战性、培养学习智慧的主动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新的重点。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许多活动都发生在教室围墙之外。真实的生活体验将成为学习的重要形态。正规与非正规的学习方式正在实现互补融合。尊重个体特征的个性化学习将是主要的发展方向。新的学习形态诞生,如自定步调学习、网上研讨、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社交学习、仿真学习、悦趣学习等将成为常态。学校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学生带电脑上学日益成为一种事实。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启动“带着你的手机上学”项目(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

  4. 管理转型:走向智能管控

  管理将由人管、电控走向智能管控。校长可以通过对教育设备的智能化管控,实现设备的科学使用,降低能耗和管理负担,节约开支。校长还可以通过对传感设备所采集的数据以及信息系统所汇聚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与对比分析,对教育基础设施、教育信息系统、教学活动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干预。

  5. 评价转型:走向“数据主义”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提供了技术条件。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境、连接学习社群、感知学科学习环境是智慧学习环境的核心技术特征。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采集到教和学的全过程数据──不仅仅包括网络教学平台上记录的档案数据,还包括更多的有关学习情境的数据,如地点、时间、个体特征、所用设备、周围环境等。

  6. 学校转型:重新设计学校形态

  21世纪将出现一些从根本上进行重新设计的学校,或许未来学校的形态是自组织的,它们将展现出一系列重组教育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学校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在座时间或其他因素来组织学习,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课程安排,更适合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固定的课程节奏来组织教学;学校开始将网络学习融入其中,为广大的学习者拓展学习的机会,学生及其家长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学习与活动方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19:20 , Processed in 0.0987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