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这是上岗的第一个月,经历了换班主任,调课等事儿,慢慢静下心来坐班、教学、看书。在这段日子里慢慢观察着身边的老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教了20—30年的书,大多都有倦怠之意,对于学校提倡的课改多数保持沉默。若干年后,我和他们一样评上了高级教师,孩子上大学,生活富足,我还会保持着教学的激情,学习不止的欲望吗?
我们常常把老师誉为“教书匠”,这有些贬低之意,如古时候的私塾老先生,古板有架子,没有创新意识,就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开学的这四个周,我对自己说,要做一个“教书匠”真不容易,要做一个快乐潇洒的教书匠更不容易。至少你要对得住“匠”这个字。首先,匠在古代指的是有手艺之人,技能强。如木匠。一般成为匠,要从徒弟开始。入职成为新老师,虽为师,其实是学徒状态。备课把课本吃透,梳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来,算好课时,安排好进度。课后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的,课堂有没有按照计划都落实了,学生的反应情况是好还是差。教学环节哪些简单的知识点应该放手自学,哪些重难点可以设计成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何种形式展开等。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就是学徒状态,距离成为匠还有3-5年的路程。其次“匠”就得有匠人精神,伟大工艺产品都离不开匠人的辛勤的付出及创新,这种精神凝聚在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乔布斯就是一个具有匠人精神的企业家,产品iPhone便是经典。目前我对教书匠的匠人精神的理解是,对教书育人的热爱,对学生的专注,对专业的追求。追求一堂好课,钻研喜欢的课题,积累经验。或许若干年后,我也教了20年,依旧会保持着教学和课改的热情,有学习不止的欲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06:21 , Processed in 0.0660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