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wanan镜子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对一个青年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回眸——与“苦墨斋主”面对面》读后感

热度 1已有 751 次阅读2018-6-21 20:42 |个人分类:读后感|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一篇论文,让我从一定角度“认识”了在博客里自称“苦墨斋主”的龙泉老师。其实缘分也不是才开始,早在之前就已读过其写的博文《看电影<后天>,学地理知识》,不过也仅仅是注意到这一篇而已。这次读罢《对一个青年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回眸——与“苦墨斋主”面对面》这篇论文,又专门点开“苦墨斋主”的博客,细看了一上午竟也不觉疲惫。除开他的那些思考随笔,意境悠远的国画和视角独到的自然景观照片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我再一次感受到地理之美,也深深体会到“教师”这份职业里所需要的信念和创造性。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几个真实的故事来展现了龙泉老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从最开始大学录取时被调剂到“地理系”的失落,到重新发现地理学科的魅力,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我也略有体会。开始时,我也担忧我一个理科生要怎么去上地理课。经过这两年的学习和交流,地理在我心中的形象有了很大的改变。它不仅唤起了我心里对于大自然的那份热爱,也让我有了把知识成功运用到生活的成就感。我们每天都在和地理打交道,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

看了龙泉老师写的那些博文,我感触最深的两点就是创造性和信念,这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两大法宝。

一、走进“苦墨斋主”的课堂

他“忽悠”学生的课堂实录让我忍不住去想象当堂课的情景:轻松的讨论氛围、积极的思考探究、好奇的大眼睛、强烈的求知欲……这一切,让做老师的他该有多么幸福!他可以以轻松的谈话或者与学生探讨问题的方式把地理知识融入课堂并从学生的回答里提炼出来,看似漫不经心或没有联系,实则在一步步地往地理知识上靠近,而这种靠近又不是简单地牵强附会或者显得突兀,这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我也想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但是又担心会把握不好度而使学生尽顾着娱乐却没有学到知识。进一步思考,这种驾驭能力从何而来?我想,这得益于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认识和热爱,得益于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对地理教学的思考。总觉得他的地理课堂很不一样,从开始到结尾都很自然,看似轻松却又暗藏“玄机”。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是装有好奇心的,只是成长中的某些经历将其部分掩盖了,而龙老师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用一些奇怪而有趣的问题来唤起学生心底的好奇,于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就开始发挥其巨大功效了。他巧妙地构思,把学生一步步地引入他预先设计的“陷阱”,然后让学生发现矛盾之处,利用这些矛盾之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思考,一旦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老师的引导解决了这些矛盾,那么前后的因因果果也就基本搞清了,而且会理解得更深刻,因为这是一个自己思考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大家一起进行“头脑风暴”的专注感和成功找到解释后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前我们高中语文课上,老师提出了很有趣的问题,大家便绞尽脑汁地去想办法,那种投入的程度就像同学后来描述的“感觉脑袋都要炸掉一样”,这种带着思考的学习才是有益且有效的。

二、走进“苦墨斋主”的生活

前几天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课程的教案,主要看了其教学目标,也粗略看了一下教学过程,发现这些教案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目标空泛型,不够具体,无法检测。以前有人批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就好像人人都没有责任”,应该改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我想,这个例子和空泛的目标也有相似之处吧;第二类目标倒是响应时代的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一个也不少。那问题又出在什么地方呢?对于这一点,我比较赞同龙老师的看法:三维目标是课程的总目标,而不是说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样样俱全,它总有侧重之处。当然,除了这两类教案,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教案或者说每份教案都有其可取之处。而我讲这个例子是想说说明什么呢?我是想从这个例子里找到现代人的浮躁。社会上的风气我暂且不谈,只是想简要说说学术、教育这一方面。教学目标是课堂讲授的方向,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我们所上的这一堂课到底想要教会学生什么,然后才是如何教的问题。且看那些空泛的目标,岂是仅凭一堂课就能达到?也许连引导作用也谈不上。这些没有经过深入思考的东西,体现的就是一种浮躁的心态,是浮于表面的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教育的敷衍。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浮躁和懒惰会促使人像“娃娃鱼吃自来食”,大行“拿来主义”,把别人的东西照搬来用。这样千篇一律的重复抹杀了人的创造性,人一旦不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就会觉得无趣,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来。可能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社会,人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浮躁心态的影响,尤其是现象众多、真假难辨的时候,浮躁会让人丧失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事、培养一些兴趣来恢复自己内心的宁静,就像“苦墨斋主”龙泉老师一样,他热衷于画画,而且是画国画。齐白石谈到国画创作时说“太像为媚俗,不像为欺世”,所以画画需要的是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这就离不开思考。国画很讲究意境,而意境又取之于画家的心境。龙老师的挥毫泼墨并非炫耀,而是在运笔之间享受宁静的乐趣。同时,他还将自己的特长融入到地理教学,其一体现在钢笔手绘地图,生动形象、独赋韵味,令学生佩服;其二便是将自己的作品作为奖品来奖励班上成绩进步大的学生。这种从绘画里获得的宁静心态,对其他方面也有所影响。比如,人在内心安宁的时候更容易思考,在当今教育界大谈课改的时候,龙老师并没有随口附庸、空谈口号,而是坚持自己的理解。他说,“我也不是反对改革,相反我也在积极尝试改革。但我理论水平比较低,总是不能‘站得高,看得远’,因此总在一节课的细节上思考,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动脑筋。谁让我是老师呢?我不关注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只关注它对一节课效果的影响,学生接受了吗?学生轻松了吗?学生快乐了吗?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了吗?我就关注这个,这就是我评价教育改革是否有效的标准。”对于某个事物,如果我们没能深刻地理解,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后作出判断,那么我们就很难心服口服地去接受它、认可它。龙老师对于改革,有自己的见解,他从细节上入手来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再比如,他把自己的课件全部“招供”,将自己的课堂实录及教学感悟发表出来供大家分享,宁愿丢掉金钱利益也要保证其所出的题的质量,不误导学生。这种胸怀,岂是一颗浮躁的心所能容得下的?真正宁静的心是谦卑的,龙老师深深地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对于他所讲的知识有疑问时可以随时打断他的讲课,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他不仅向学生学习,也向他的儿子学习,感动于儿子观察蚂蚁时的专注和好奇。

看到龙老师的博客里还有不少他假期出游的照片,拍得真的很美!而且几乎每一张照片下都附有简短的说明文字,多是从地理的角度来解读的。这些照片除了可以带给人美感,也能作为地理教学的素材。自己亲手拍摄的景物并尝试着去解释,这自是比直接用书上的图或者网上找的图来讲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同时,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两个观念:其一,生活中处处有美;其二,地理无处不在,用地理的角度看问题,会有另类收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好比榜样的作用,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学生心里。

三、随想

记得初中毕业的时候,一同学在我的留言薄最大的梦想那一栏里写的是“拥有一点吹嘘的本钱”,现在想来觉得这句话还真有点意思。“苦墨斋主”龙老师能轻松地驾驭课堂,能够侃侃而谈,就是因为他腹有墨水、胸有成竹,他也许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有的老师对于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准备的”。要进行这种准备,就要不断地学习、读书,而读书是出于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地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了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看了“苦墨斋主”的博客,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思想有了更进一步地理解。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路要亲自去走,才知个中滋味。有时候,我在想我可不可以也像龙老师那样来上课,而不是循规蹈矩地“导入、概念、讲解、小结”。但是想归想,目前我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都还达不到那要求,但是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尽可能地设计有趣一点的课堂,寓乐于教(这也许就是自我认识的意义之一)。同时,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法,常教常新,享受充满创造性的教学工作。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皖皖 2018-6-21 21:20
我也看了
回复 wanan镜子 2018-8-6 16:00
皖皖: 我也看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21:06 , Processed in 0.0602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