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17届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在这第一届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着。记得我第一遍看到17年高考全国三卷的地理试题时,心里舒了一口气,因为按照平时的经验,我觉得这套题和平时训练的情况差不多,至少说明努力的方向是对的。选择题难度不大,当时仔细看了一下综合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应该不存在学生一点都答不出来或者某小题出现零分的情况,感觉对于班上的地理优生而言每道题至少是可以拿到一半以上的分。然而,最后成绩出来却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学生选择题全对,但是总分却只有五六十分。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也不仅仅出现在我自己的班级,整个市里面的学校,甚至其他市的学校都出现了这种状况。一时间,身边的地理同仁们都在纷纷感叹“不知道地理该如何教了”。于是,大家开始询问身边有参与17年阅卷的地理老师,也只能大概了解到其中一个小问的答题和评分情况。总之,在大家的抱怨中,似乎出现这种大规模的二卷得分率低主要是阅卷严格的问题,我们也只能安慰学生大家都是一样的。直到18届高考前夕,我去听了我们学校一个高三老师的一堂课(地理综合题为什么不易得分——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异之对比分析),才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
整堂课在设计方面,廖老师选取了三组对比题,三组对比题均是近几年的高考题或者调考题,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选修(旅游地理)角度。廖老师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已经完成三组对比题,同时廖老师还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选取了一部分学生的答案作为课堂展示(拍照插入PPT的方式)。课堂一开始,廖老师先通过2017年地理高考相关数据引出话题:地理综合题难吗?难在哪?。接下来,课件上呈现出第一组对比题以及某学生的答案,并请一个同学为该生打分,指出给分点,然后廖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打分情况以及给分点。紧接着,廖老师在课件上呈现参考答案,让该同学再次打分,并板书第二次得分和给分要点。学生打分完毕后,廖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打分情况及给分点。从这一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学生打分和老师打分之间差了2~3分。坐在下面听课的我既吃惊又惭愧,因为如果是让我来打分,可能我的打分情况和学生差不多。分数差异出来后,廖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注意题设条件的分析,一步步教学生如何更精准地剖析题目并找准材料有效信息。第一组对比题分析完成后,廖老师让大家找到这两道题考查知识点的共同之处:两道题均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于是再一次对这一部分知识点进行了简单梳理。接下来的第二组对比题也是类似的流程,由于时间的关系,第三组对比题还没有讲完就下课了。意犹未尽的一堂课带给我很多启发。
其实在这之前,我也会跟学生讲,让学生订正题目的时候多想一下:为什么参考答案里有这一点?是直接从材料中分析得来还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储备分析而来?自己答的这一点,参考答案里没有,那到底可不可以、能不能得分?我也会带着学生去解读材料,分析题目。但是,说实话,在这一点上,我要求学生这么去做,可我自己做的并不好。大多数时候为了偷懒,自己做大题时就只写关键词,也往往为了图快,有些题没有深入思考只想个大概之后就看参考答案。遇到参考答案里有的而自己没有答出来的要点,就回过头去看材料寻找要点依据,觉得能给学生解释清楚就行;遇到参考答案里没有,而自己答了的要点,也没有深入思考是否能够得分,往往是“应该也行”,当学生问到时只能解释出“也可以,但是最好答能直接在材料里体现的或者其他更直观、与这道题关联程度更大的”。没有经过思维努力的答案,理解不深,印象不深,下次依然容易忽略。长此以往发现,遇上稍微难一点的综合题,浅薄的自己就原形毕露,不管是分析要点还是组织语言都不尽人意,而简单题也似乎总是难以得全分。廖老师的这一堂课,无疑在教学上随意的我敲响了警钟。我们常常说,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知识的广度,而忽略了知识的深度。昨天,川师大的一名教授到我们学校做了一个培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进”,李教授提到“深度学习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路径”,感触颇深(随后也会将所思所想整理成文与各位同仁分享)。反思自身,“随意”的坏习惯只会导致自己愈加不专业,降低自己的价值,进而也就可能变成能轻易被别人取代的人。最近在整理自己大学时期写的文章,感叹自己当时的阅读广度和思考深度,明显感觉工作后大不如前。工作四年,在专业上的成长很少,究其缘由都在于内心的浮躁与惰性,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些专业著作。今年的全国三卷有一整道大题考了“锋面”的相关知识,整道大题都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也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可细细想来,这就是地理的专业性。不是没学过地理的人也可以答的,也不是没接受过专业地理教学培训的老师就可以教的,不是大家所说的游遍各地就能说清楚的。突然间感觉,高考不仅是对学生的考查,也是对老师的考查。高考除了具有选拔功能,也具有导向功能,它让我开始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也促使自己潜心学习,变得更加专业。对于一个东西理解越深,才能越通俗易懂地把它讲出来,勉励自己不要再只是停留于皮毛,也给学生做好榜样!
附:习题指导课学案及板书
地理综合题为什么不容易得分
——学生答案和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
一、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引领学生认真品味高考题,品味高考题答案,提升问答题得分率
二、教学过程
第一组对比题:
(2016·全国卷乙)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温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017·全国卷丙)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6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6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第二组对比题:
(材料见上题)(2016·全国卷乙地理)(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6分)
(2012年全国卷)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木家具广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今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第三组对比题:
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18届乐山二调)4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产业结构调整中,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称为“退二进三”。湖南省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是湘江新区规划建设的“退二进三”重点旅游项目。其中“欢乐冰雪世界”项目利用原有水泥厂落差近100米的采矿坑,2019年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世界首创冰雪、水主题乐园综合体。
分析湘江新区建设欢乐冰雪世界的优势条件。
板书:
第一次:3分(热量、光照……)
第二次:4分(给分要点) 差2-3分
我 :1分(给分要点)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3 , Processed in 0.05595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