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芮妮6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32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在初中地理课堂学中适当运用时事新闻

热度 2已有 518 次阅读2015-4-7 21:42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初中, 课堂

新课程注重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时事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以下是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时事新闻配合素质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适时引入时事新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众所周知“要我学”与“我要学”两种效果迥异。故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当前地理教改的关键所在。

初一开学第一堂课,最大的任务就是引起学生对地理这门新课程的注意和兴趣,考虑到学生都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知识积累不够,于是我从暑假收看世界杯的时间差异说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接着我又说到暑假袭击我国东南沿海造成我们耒阳本地遭受百年难遇的洪灾的台风“碧利斯”。为什么东南沿海会频频受到台风的袭击?学生顿时紧跟着疑问:为什么呢?听说地理知识可以解释这些现象,他们顿时有了了解这门课程的决心。适时运用时事新闻可以让学生自觉进入听课的最佳状态,进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在讲《天气与气候》时,联系美国弗罗里达州遭到飓风“伊万”、“伊莎贝尔”的连续袭击,虽为美国的宇航中心,但由于及时的天气预报将损失减少到了最小的程度。引出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由此学生们认真学习天气预报的程序并争先上台当小小天气预报员。

2、拓宽知识面,增加趣味性。

地理趣闻是报刊乐于刊载的题材,恰当地结合到教学中,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撒哈拉沙漠的气候是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时,补充介绍:撒哈拉阿加尔山区有在已过去的20世纪的8年里未下过雨的记录,其干旱程度可想而知!这里的气温日较差特别大,一日之内温差可达40-50℃,当地人常用“白昼烈日如烧,夜晚寒风似刀”来形容当地的气候特点,在起伏山区,当太阳下山以后常可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初到这里的人还误以为是鞭炮声,其实这是由于热胀冷缩使石头爆裂而发出的声音。地理趣闻的引入使学生乐于上地理课,他们盼望教师给他们带来奇闻异事,浓厚的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二、适时引入时事新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提供准确数据,理解课堂知识。

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笼统,报刊杂志新闻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数据。

例如:讲到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时,适时引入发表在《中国经济时报》中的一段短文:“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的一项预测表明,在目前使用速度下,全球的石油最多还能用39年,天然气为60年,煤为221年。”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用一点少一点的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些新闻牵涉到一定的地理学专业知识,可以用这些事例引导学生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去观察、分析、解释当今世界的重大自然、社会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这也是培养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例如我提到200412月印度洋大海啸引起东南亚国家伤亡损失重大,死亡人数达18万,在学生在惊讶于海啸的破坏力的同时,我问到为什么这里会发生大型海啸,学生马上用所学的板块构造学说很好地进行了解释。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满足学生了解家乡的需要。

从学生身边的新闻说起,例如耒阳市新开的必胜客,恰好是学习全球经济化的典型例子,也可以考查区位的选择。在提到自然资源时,我提到了耒阳市丰富的煤炭资源,同学们的自豪之情顿时溢于言表,而我讲到本市的滥采滥挖,一方面耒阳市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时,同学们又开始为城市的经济转型献计献策,对家乡的关注使他们的情绪高涨。这样同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的愿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为寓德于教提供生动具体的事例。

网络、报刊杂志、电视新闻中的许多介绍我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及祖国建设成就的资料,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学生感觉可信,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例一:比如在讲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时,我提到了南极代表性动物企鹅,继而提到了20041220号新闻中的南极因为冰山阻挡3万对企鹅觅食,这一事件使企鹅的总数减少70%的事,学生们深深关注。我还说到本来北极地区也是有企鹅的,但因为各国的对北极的考察中企鹅全部灭绝,学生们感受到了开发中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还提到了当时天天播报的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查,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决心。

例二:我在讲述《世界的人口》一节内容时,联系当时的《经济半小时》提到的华南大旱,讲水资源的宝贵,联系耒阳煤炭涨价讲资源的紧缺,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树立节约资源的决心。

例三:在《日本》一节的教学中,在讲解日本的领土面积时,我提到了当时报道的中国民间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被日军扣留的事件,学生们深切地体会到,国家要强大,要“寸海必争”。

例四:在讲到中国的四大高原中的内蒙古高原时,补充我国的神五神六的返回着陆地点都选择在这里,要学生结合这里的自然环境特点来分析为什么,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活学活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达的自豪感。

一些反面事例也能对学生道德情感起到很好地震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如讲到我国水资源问题时,介绍作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的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断流的河段也不断向上延伸,1997年断流时间达到126天,断流河段700公里。造成黄河断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上游地区对黄河水的过度引取和利用的结果;而长江近几年来一直受污水和垃圾的困扰,约6300千米的长江,已经形成了500多千米的近岸污染带。在重庆、涪陵和万州等江段,已形成14千米长的超标准污染带,造成守着长江无水喝的现象。对这种情况学生感到十分震惊,纷纷表示在发展工农业生产时需要保护水资源,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节约用水。

四、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使学生紧贴时代脉搏。

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多看电视中的“新闻联播”和“人与自然”等栏目,多读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发展等的重大事件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讲能源时,可让学生从能源、政治、经济、人权及全球战略等方面分析美国插手中东问题的原因及实质;讲核燃料时,让学生讨论朝鲜的核试验对东亚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的威胁;讲全球气候变暖时,让学生分析其原因,讨论其危害,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时事新闻对地理素质教育的帮助在多方面,但也需适时适度。否则会主次颠倒,有喧宾夺主之感。这需要教师在平时做个有心人,注意积累资料并与地理知识有机联系,才能使引入的时事新闻恰到好处。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长江口口 2015-4-8 08:10
网络书写,美观规范,必须的。信息素养就是在平台运用中不断提升的。发布日志,如何设置段首空格?http://dwz.cn/FlE44
回复 zkzyw 2015-4-8 08:40
身边的例子到处都是,只要善于发现,用的得当,就能起到好的效果。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0 19:23 , Processed in 0.0742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