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锦江渔夫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6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实践到理论?还是理论到实践?

热度 9已有 663 次阅读2011-9-17 22:14 |个人分类:学习反思|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教育, 学习, 理论, 实践, 新课标, 教育, 学习, 理论, 实践, 新课标

实践到理论?还是理论到实践?
             ——由读《经验主义的胜利(和新课标斗争到底)》一文想到的
  
  明月千里在其博文《经验主义的胜利(和新课标斗争到底)》中提到:“我们为什么不能由理论来指导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而背本趋末走从实践(分析案例)到经验而至于形成理论这一过程呢?我想这也并不是新课标的本意吧。”
  我不知道新课标的本意究竟是怎样的,但我猜想新课标的本意就是要让学生走从实践至经验而至于形成理论的这一过程。明月千里所说的教材中的“分析案例”就是最好的明证!
  从博文可以看出,作者似乎认为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走理论到实践的路子,而不是相反。理由是“理论能让我们更快更直接更透彻识认客观世界”、“理论指导实践,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知识快速进步和成长的阶梯”、如新课标教材那样从实践到理论会“把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系统肢解得鲜血淋漓”……
  我认同 “理论能让我们更快更直接更透彻识认客观世界”,我也认同“理论指导实践,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知识快速进步和成长的阶梯”,但我并不认为这就能成为中学生学习应该“由理论来指导分析实践中的问题”的理由。时代需要学生学会应用理论,但指导我们今天实际工作的理论从何而来?或许我们可以说是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化而来。那前人的理论又从哪儿来呢?前人的前人的理论呢……追根溯源,理论一定来源于实践。事实上,多数新理论的出现,虽很可能不完全直接来源于实践,但一定与理论家们的直接实践脱不了干系。时代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而理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所以,时代需要学生学会应用理论,但时代更需要学生学会从实践中抽象出理论。
  遵循从实践到理论路线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从某种程度上的确把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给肢解了。我想:中学生的确需要有一定的地理理论知识,但这个理论知识一定要是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么?中学生有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有什么用?现在回过头去我想想我们中学阶段学过的那么多知识,我现在还记得的有多少?真正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帮助的有多少?个人认为:中学生不需要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因为中学生不需要对某一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个别确有兴趣的学生除外)。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那是大学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中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我们所做的是教育吗?想想这个问题,再看看我们实际做的,我不禁脊梁骨发麻!
  对于中学而言,让学生学生会思考、学会探究,形成良好的主动探究意识,或许比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专门针对地理学科而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不管是对于学生本身,还是对于社会来说,都比让他们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更为重要。相对于知识的掌握,意识、能力及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更为长期的过程。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样的地理?很值得我们思考。
  不同版本的新课标教材的确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做了不同程度地肢解,但我认为还肢解得不够(我是不是有点极端?)。我现在还没有发现新课标的理念有什么问题,而要在现行新课标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规定的众多内容,新课标理念的贯彻无疑会大打折扣。
  现行的各个版本的新课标教材招致了不同程度的批评,很正常!我也对新课标教材也有意见,如前所述,我认为新课标教材肢解知识体系还不够,但我不会对其进行批评。新课标教材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为什么我就一定要要求其达到完美的程度呢?我们的老教材就完美了吗?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应该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就有如我们人一样。让我们给教材编写者多一些宽容吧!
  记得前国家教委主任(那时好象还称为国家教委吧)枊斌曾经说过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一句话:“改革,我们或许会走向死亡;但不改革,我们则会必然走向死亡!”与其选择必然死亡,不如选择或许死亡。
  呵呵,似乎扯得有点远了。
  
  2011年9月17日夜

  以前自己写的一篇关于新课改的博文,供各位参考:《知识与能力、精神与意识,孰更重要?——局外人谈新课改》
  
 已同步至 锦江渔夫的微博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锈斧头 2011-9-17 22:49
见林同志理解深刻!学习了!知识来源于实践,重复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效益不言而喻。
回复 YC阿福 2011-9-17 22:53
“对于中学而言,让学生学生会思考、学会探究,形成良好的主动探究意识,或许比让他们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
同意这个说法。功利一点,就是现在要对付高考,你单单注重构建知识体系而缺乏能力的培养,恐怕也很难取得高分。
回复 向往神鹰 2011-9-17 23:0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回复 长江口口 2011-9-18 06:07
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多的是兼而有之。
回复 刘承志 2011-9-18 09:27
相辅相成,理论要可以实践的,实践是需要理论指导的
回复 tzzxywx 2011-9-18 14:52
同意口口意见。要过程,也要效率,要进度,也要效果,两者兼顾,顺势而为。
回复 明月千里 2011-9-18 19:03
问题的讨论此也许刚刚开始。
    第一、从实践到理论,然后从理论到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不断获得新的理论。这是唯物主义对于客观世界认知过程的观点,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认知的过程。我们对于新课标的认知也应该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第二、文章也提到到课标的新生事物,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作为新生事物,在批判中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新生事物的生命力决定它不会因为批判而会被扼杀,它只会在批判中不断完善和成长。
    第三、上文中充分体现了一个中学老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体现了对中学生的深切的人文关怀。如果说我们的观点存在矛盾,我认为,锦江渔夫体现了其中学教育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则固执地强调学科责任感,或者说是对地理理论的理想化的崇拜,这种理想化是对本学科的宗教情结。
    第四、对于学科知识的肢解,本身必须是对理论透彻掌握之后,才能进行自由捭阖的,这是对某一学科理论的更高级的诠释。这个工作对于一个喜爱钻研理论的人来说,是一个莫大的乐趣。就象庖丁解牛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连一只全牛都未曾见过,而你拿一只牛脚问他:这是什么?他能给你满意的回答吗?这个比喻也许打得不太好。
    其实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社会责任应该大于其科学责任,这一点我也非常清楚,之前我也对此有过一些粗浅的认识,本身中学教学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两者不可偏废。
回复 朱庆龙 2011-9-18 19:55
很有见地的观点!先学习!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9-23 19:15
长江口口: 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更多的是兼而有之。
同意口口的意见!
回复 叶巧燕 2011-9-27 17:56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高中的知识我还记得多少?高中留给我的并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教学就冲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课中用具体的案例,不正是此用。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9-27 23:37
叶巧燕: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高中的知识我还记得多少?高中留给我的并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一种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教学就冲着培养学生解决问 ...
高中的知识我们究竟还记得多少?什么样的教育才本真教育?

的确是到了全社会反思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 12:08 , Processed in 0.0849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