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安龙五中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735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浅谈初中生的同伴关系

热度 1已有 445 次阅读2016-5-25 18:13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初中生

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同伴,并与之一同玩耍、学习、交往、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心理学家把这些年龄或心理发展水平相仿的伙伴称为同伴,同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相仿的个体在玩耍、学习、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就是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初中生社会能力、认知、情感及人格的形成、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初中生的影响

(1)产生社会归属感,获得社会认同

初中生正经历着少年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他们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困惑,迷茫。他们一方面试图证明自己长大了,希望能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寻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一方面又在寻找新的归属与依恋对象。从更大的方面看,初中生的独特性使他们希望通过归属于群体而归属于社会,通过参与群体活动而参加整个社会生活。学生群体不仅是调节社会对学生个人影响的“传导体”,而且也是个人表达才能和实现追求、欲望、理想的舞台。学生在群体交往中形成了个性,又在群体中对社会作出反馈反应,群体是实现学生个性社会化的中介环节。每个人都希望在所在的集体中有安全与友好的关系,这才会给他尊严感和重要感。初中生通过遵守集体的行为规范来加速社会认同。初中生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困难,发生问题大都不愿意对父母、老师倾诉,而只是放在心里或者跟要好的同伴诉说。对他们来说,最不愿意受到同伴的指责,更害怕来自同伴的公开或私下的排斥,因为在其一心中最大的惩罚莫过于被孤立在同伴朋友之外。他们开始经常把自身所持有的态度观点与同伴们的态度、观点做比较,并以同伴们的态度、观点为依据来调整自己原有的态度,使自己与同伴们保持一致。

 (2)体现自我价值,产生真挚、愉悦的情感。

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得初中生获得了关于社会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初中生在建立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的同时,也有机会体验到冲突、谈判或协商。同伴间的讨论和争论也是道德判断能力发展所必须的。成长旅途中的这些交往经验对初中生的社会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羡慕自己,他就会感到自豪;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都嘲笑自己,他就会感到自卑和羞怯。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能缓解经常遇到的压力,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为人所需要,这种安全感和满足感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愉悦。

 (3)促进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形成。

在与同伴的交往碰撞中,初中生学会了肯定自我,反省自我,发展健康自概念,习得新角色、新技能、新行为。同时,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同伴不仅为初中生传递了多元化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还传递了不便或未能由父母传递的信息、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初中生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学生通过班集体、少先队和而后加入的共青团组织,参加了各种有社会意义的活动,大大扩展了社会交往范围,提高了掌握社会价值,形成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的可能性。

(4)完成学业的坚实基础

良好同伴关系也是初中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不良的同伴关系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学校适应困难,甚至影响成年以后的社会适应。当自己没有受到或没有受到太多他人关注时,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疑问,很有可能怀疑自己的社交能力,缺乏信心,很少对成功有积极的期待,感到更多的压抑、焦虑和孤独。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初中生完成学业的坚实基础。

二、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1、与小学相比,初中生与同伴共度的时间显著增加,同伴互动更为频繁、复杂、持久,初中生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选择同伴作为交往对象的比例都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对父母、老师的选择则递减。

2、初中生在与同伴的交往较少受到成人的监控,有了较强的自主性,可以单独在一起聚会、交流。

3、对于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同伴互动中的“性别对立”现象逐渐消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特点驱使他们有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望,对异性伙伴接纳性也逐渐提高,他们的交往明显打破了性别的障碍。

4、出现较大规模的同伴集团,即团伙。

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方法

在同伴群体中,个体的社交地位具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初中生受到同伴普遍欢迎并拥有很多朋友,而有的却被同伴普遍拒绝,甚至没有朋友。那么,怎样与同伴交往才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

1、克服同伴交往中的认知偏见,调整认知结构。

初中生都喜欢真诚友好的人,讨厌自私、奸诈、冷酷的人。高接纳的初中生被认为乐于助人、友善、服从规则、有幽默感并富于支持性,低接纳的初中生被描述为破坏性强、爱欺骗、破坏规则、太敏感、无吸引性等。因此,只有在认识了自己的状态之后才能更好地使自己的行为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才能更加有效地选择交往对象,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活动。其次是认识他人,包括对他人外在行为与内在个性心理特征的认知,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对他人的情绪情感进行体验。初中生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可以进行心理角色互换扮演法,通过互换角色来提高互助的理解和体验增进相互关系。

2、培养交往意识

同伴关系是在“互动”中发生联系和变化的。同伴关系要密切,彼此的交往是其前提。交往水平高,同伴关系就越容易密切。初中生应该经常与他人自由交谈和讨论,让别人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也从中获取他人的反馈信息,从而提高个人的社会敏感性,促进个体在群体中互相作用的理解和体验。

3、重视地缘关系

同伴之间居住距离越近,彼此交往的次数相对越多,关系也越亲密。居住近,同伴间更容易相互了解,更容易预测对方的行为,更容易有一种安全感。一般来说,同伴之间交往的频率越高,越会增加喜欢的程度。初中生都期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同一个村子、镇区的同伴更容易走到一起,以便在遇到困难时能互帮互助。

4、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赞扬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当一个学生感到周围的同学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更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同伴之间难免有被人误解,被人嫉妒和被人背后议论之类疙疙瘩瘩的事情发生。我们必须宽容别人,礼让别人。希望得到别人赞扬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赞扬别人也并非是件难事,因为每个人多少总有些值得赞扬之处。重要的是要诚心地赞扬别人。

5、提高和增强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在接受同伴的原因中所占的比重从小学到存在有明显下降,但初中生一般还是喜欢聪明能干、学习能力强的同伴,因为聪明能干、学业优秀的同学在某些问题上更可能给人以帮助,至少不会找麻烦,他们也是老师偏爱的对象,他们的言行常使人感到恰到好处,觉得应该和他交往甚至交友。

6、更正心理理解能力

每个人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内在心理层面归因时,都具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式,这是心理理解能力的核心内容。不同个体的心理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推测他人心理是否准确、推测他人是有意还是无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个体在同伴中的被接纳地位。一些初中生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到同伴拒绝,是由于同伴不喜欢与自己交往,而这些中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遭到同伴拒绝。另有一些初中生认为,同伴的拒绝是由于碰巧有事等客观原因。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提名为受拒绝的个体。所以,中小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的理解会影响同伴对他们的接纳。因此,可以训练被同伴拒绝的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从而改善其同伴关系。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xiena523 2016-5-27 09:32
学会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09:24 , Processed in 0.0750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