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诸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地理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更应该练就一双“地理眼”,发现生活中的地理,获取更多的教学素材。因此,我在闲暇时间到身边各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用“地理眼”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
一、济源市坡头郝山篇
2017年3月,学校组织去坡头郝山徒步游。3月的天气比较晴朗,但依然凉风瑟瑟,林木还处于冬的萧索中,未换新衣,景色倒没有出奇制胜的地方,但是我却发现了很多地理现象,正好可以作为地理学习的素材。
1、河漫滩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讲到河流中下游发育河漫滩,并且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此处的河流很好地呈现了该地貌的发育。
2、黄土地貌
黄土的垂直节理
垂直节理更适合挖“窑洞”
从上面剖面图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岩层的层理结构,这就是典型的沉积岩的特征。
左侧土质岩体,松软
右侧石质岩体,坚硬如图所示,两侧的岩体属于不同的性质,说明这里的岩体发生过断裂错位,导致两侧岩层不一样
5、滑坡
(1)岩土类型:结构松散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被各种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故植被稀少的斜坡更容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暴雨等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5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
(6)外界因素和作用诱发滑坡,如地震、爆破、水库、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如图所示,该处为一斜坡,岩体破碎,且无植被保护,再加上修路等工程原因,发生了滑坡。
二、山西阳城圣王坪篇
6月是去圣王坪的好时机。
圣王坪,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析城山顶部,南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与著名的中条山舜王坪东西想望,故又称东坪。总面积8.51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主峰四面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
景区主打的名片就是“不去内蒙古也能看到的草原”和“狼毒花”,对于没见过草原的我来说,还是有点吸引力的。而前往的路上又了解到,这里还是典型的火山地貌,与济源的小沟背景区一脉相承,更增加了我此行的期待。
大巴车沿阳城的盘山公路欢快而上。到景区门口就要下车徒步前往草原了。徒步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自然带的变化,山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山顶是高山草甸,如图所示:
山腰 |
山腰:针阔混交林
2、火火山地貌
这里随处可见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侵入型岩浆岩,说明这里确实存在火山活动。
3、
岩石破裂风化
水土流失易导致土地退化,其形成条件如下:
(1)地形:沟谷发育,陡坡;
(2)降雨:强度较大的暴雨,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3)植被。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4)人为因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
图片中该草原地区的沟谷纵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三、小浪底篇
今年3月份利用周末时间去的小浪底,主要是读了熊老师的《为你行走》,颇有感触。这个出门在外不舍得花时间睡觉的老师,用他坚实的脚步、动人的文字和柔软虔诚的心深深打动了我。虽然没有熊老师的慧眼和质心,但我希望能追随熊老师的脚步,为自己行走。先从身边开始,以一个初出茅庐的地理老师视角,感受身边的风景。
这张照片不是我自己拍的,因为当时去的时候天气不太晴朗,设备只有手机,所以拍不出效果这么好的照片。可以看出,峡谷的形成与黄河的下切作用密不可分。
2、水位变化
2016年听范素洁老师讲河流水文特征优质课时才知道,小浪底水库的水位特征是冬季高夏季低,再联系小浪底的蓄水功能很好理解,所以特地查了一下2015年小浪底的水位,(取每月最高水位)如下:
时间(月) |
1 |
2 |
3 |
4 |
5 |
6 |
水位(米) |
269.06 |
270.02 |
269.35 |
263.59 |
261.91 |
254.00 |
时间(月)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水位(米) |
244.83 |
231.05 |
238.63 |
243.55 |
247.94 |
252.57 |
每年6月份是小浪底大坝调水调沙的季节,有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调水调沙的作用是腾出库容迎接雨季的到来,故夏季水位较低;冬季需要蓄水发电,故水位较高。
四、洛阳研学篇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身为与洛阳只有一河之隔的济源人,对洛阳一直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想法,所以一直也未亲临洛阳一探究竟。这次学校组织研学旅行,正好给了自己一个非去不可的理由。
出发的前一周,为使此行有更多的收获,我自己先粗略学习了洛阳的历史演变和地理特征,并为学生印发洛阳的相关资料介绍。在了解洛阳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比较好的纪录片,例如《天地洛阳》、《龙门石窟》、以及《地理中国》对龙门石窟的探秘等等,这些纪录片详尽地介绍了洛阳的相关知识,非常全面,收获很大。我也有选择地推荐给学生观看。
参观龙门石窟过程中我特地留意了一下这里的岩石。大部分为石灰岩,层理结构非常明显,而且东山和西山的岩层倾斜方向竟然完全一致,可见是伊水硬生生地切分开了东山和西山。根据《地理中国》对龙门石窟的探秘,我知道这里有许多溶洞隐藏在山里,而龙门石窟的开凿工人竟然懂得利用地势,引水排水,尽量减少对佛像的流水侵蚀,所以最大的卢舍那大佛完好无损!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
五、结语
很多学生觉得地理难学,学了也没什么用。其实,我觉得地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了解自然地理,能让我们“看山不是山”,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了解人文地理,能让我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活中的地理,能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体验知识的魅力。对于教师而言,时常观察生活、发现地理现象,不仅可以获得一手的教学素材,更能提升知识素养,能更好地成为一名师者、一名学者。今年,济源市各中小学校都已经开始研学旅行活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转变,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都能够练就一双“地理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2:15 , Processed in 0.0624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