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课堂,多数情况下,是我灵感的来源,很多的思路、灵感就来自于课堂上,感谢着学生。
絮花一
上学期在初一上“地球公转”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四个节气为什么昼夜是这样变化,备课时候,我是没有想到做实验,是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不了,情急之下我想到了做实验,刚好701基本是人手一个地球仪,找四个地球仪很容易,但问题来了,太阳呢?眼睛环顾教室四周,我看到了一个煮水的锅,立马想到把它拿来当太阳,于是便出现了如图。
在初二上复习课时候,可没那么幸运,全班只找到了一个地球仪,无奈环顾教室四周,于是我把脸盆拿来当地球仪,把锅当太阳,脸盆跟地球仪是静止的,锅嘴代表太阳直射的光线,然后边转动锅嘴,边解释,最终大部分学生给的反馈是,他们那节课听懂了。
絮花二
初一带了一个A班,一个B班,在B班上课的时候,发现他们绝大部分人七大洲都是没记住轮廓,或者是轮廓都是记不住,对地理的兴趣也不大,受之前在星韵网上看到福建有一个老师在采用拟人化来讲解四大洋的影响,便想到,非洲与南美洲学生很容易搞混,但是非洲有一个岛屿,于是就有了如下的比如“单身汉的是南美洲,有女朋友的是非洲,穿着靴子的是亚洲,孤独老人的是南极洲,独自漂流在大海的是大洋洲,嫦娥奔月的是北美洲,恐龙扭头的是欧洲”,后来在课后反思时候,觉得这几个比喻还是不够恰当,却又没想到更好的。。。。。。
絮花三
18年在上《东南亚》时候,学生在记笔记时候,我看着课件上的表格,突然想到用一句话串联起来这些国家与首都,于是就有了“老万越河捡(柬)金太(泰)慢(曼)“,拆开是“一位姓万的老爷爷,看到河的对面有黄金,越过河流要去捡金,但动作太慢”。今年在备课时候 我就顺便把这句话给添加在课件上,上完课有点小得意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说说,结果大学一位同学看到后说他看过这个视频,一开始我还以为他开玩笑,想着不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吧,跟他说,把视频发给我看,几天之后他找到了视频,我一看,惊呆了,竟然如此相识。同学问我是不是有看过这视频,这个还真的没有,我说那天就是看到学生在记笔记,然后看课件那一刻来的灵感。
课堂还在继续,絮花还在继续。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1 15:34 , Processed in 0.0613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