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高考地理卷(九套)农业考点剖析
关于农业,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明确的:“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看,高考十分重视对农业区位选择及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内容的考查。以这部分内容为载体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见下表2016农业考点统计表)。
2016高考农业考点统计表
高考卷 |
题型 |
试题主要考点 |
能力与素养要求 |
分值 |
全国甲卷 |
选择题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
读表获取信息 阐释地理事物 比较思维 |
8分 |
全国乙卷 |
综合题 |
农业类型 区位条件对比 |
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区域认知和比较思维 |
14分 |
全国丙卷 |
选择题 |
农业(林)对地理环境影响 |
读图获取信息 调用知识储备 比较思维 人地协调观念 |
8分 |
北京卷 |
选择题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
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 |
4分 |
天津卷 |
综合题 |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
读表获取信息阐释地理事物 比较思维 |
6分 |
浙江卷 |
综合题 |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
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 比较思维 |
12分 |
江苏卷 |
选择题 |
农业类型及特点 农业可持续发展 |
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能力 人地协调观念 |
8分 |
上海卷 |
综合题 |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
读表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能力 人地协调观念 |
8分 |
海南卷 |
选择题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
读图获取信息调用知识储备 |
12分 |
从以上统计表可以看出,农业部分的高考考查方向主要有: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因素及其变化;某种农业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
一、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含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农业区位选择实质就是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首先,综合考虑某区域影响某种农业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生产历史(经验)、饮食习惯(偏好)、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其中气候中的光照、热量(年均温、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积温)、降水等往往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其次,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限定性条件(因素)分析。如判断某区域农业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前提条件、优势条件等。第三,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随时间变化进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随时间变化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市场、交通和政策最富于变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在作用。而科技的发展可以改造微区域的自然条件,也可促进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改变,从而影响到农业区位在选择。最后,把握分析农业分布区域的空间尺度。宏观的农业分区如美国农业带分布;微观的农业分区如奶牛场、花卉、粮食等农业在小区域在空间布局。
二、某种农业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类型的划分相当复杂有按劳动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有按投入要素多少划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也有按产品用途划分为商品农业和自给农业。此外在平时训练中还会遇到诸如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蓝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型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等农业类型。在解答这类试题,我们要充分利用图文信息,归纳概括农业的特征,并进一步从农业的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农业类型形成条件。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形态、土壤和局地小气候等发生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解答这部分试题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以此作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20 00:11 , Processed in 0.0398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