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悟二)
——杨九诠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次阅读任务,第24至50页)
读书可以软化人生的边界,把我喜欢的这句话送给你,最近一段时间,在看王阳明和曾国藩,忽然感觉轻微的触动了我以前的人生观。一直以为“知行合一”是执行力强,将所知道的应用到实际,也以为陶行知就是这样来的,原来所谓的知,是指良知,遵循内心的良知并把它付诸实践。
第一篇《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的关系》杨向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东上市但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
站在21世纪角度合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止于至善”,20世纪80年代“智育唯一、分数至”的“应试教育” 弊病,其实现在高中一线教师的我来说,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远远没有大的变革,我想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问题多多吧,真正能让素养教育落实,我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总说没有评价方式的转变,就没有下面的改革,也就是指挥棒的作用。
对这里的素质和素养的差别,个人感觉解释得很好“素质通常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而素养是后天习得的,通过教育可以培养的,可以更加凸显教育的价值,改了名字,赋予其新的含义,同时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意味着要抛开基础的读写等能力,在于个体能否应对在现实生活中挑战性的复杂真实任务。
本次五个需要突破的任务。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于传统教育的束缚,导致学科间的“壁垒森严,滋生学科本位思想要求教师”
二、解决“三维目标”割裂的问题,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活动方式,开展体验的、合作的、探究的或建构式的学习。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旨在改变当前的考试和评价的不足,通过创设整合性的、情景化的 、不良结构的真实任务,直接评估学生的真实性学业成就,从内涵上将改变我国的中高考命题和其他大规模的考试。重视跨学科探究的不确定主题和基于现实实践的日常评价活动,关注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提出和形成问题,发现,收集和利用信息,权衡不同方案,产生新的想法或发现新途径来解决复杂问题,有效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通过观察、讨论、展示、哪个班或自我评估、成长记录档案袋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时间和形式的多方面证据,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全面而合理的评价。
第二篇 《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
核心知识 不在于掌握的是欧洲历史还是亚洲历史;是更多的陈胜吴广还是唐宗宋祖?是更多的唐诗还是宋词?是更多的鲁迅还是胡适?是更多的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那么解决生有涯、知无涯的问题显得极为实际和迫切。
分数考试成为刺穿教师,也刺穿教育的长矛,同时刺穿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打击了我们的未来。
核心素养让教师看到了明确得让人成为人,以教育来成人的目标
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绝不是从知识教学效率不高、知识获得不多的到知识效率提高。知识本位的学生发展,是从小蝌蚪到到大蝌蚪的变化,核心素养本位的学生发展,才是从小蝌蚪到青蛙的变化。
一个人可能正确的掌握了低碳生活的知识,但他的日常生活可能完全是反低碳的。教师们总是在追求高效课堂,获得了教学的美誉,但本质上并为追问自己辛辛苦苦追求有效教学是为了什么。
第三篇 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
张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
100年以来,最重要的改革有两次:一为1992年新学制与新课程改革,一为2001年新课程改革。采用美国运行10年的“六三三”学制 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直接参与那次课程改革。
我们的课程特点是 “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继续继承并发扬我国教育民主化的优良传统。以胡适、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陈鹤琴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在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创造出我国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宏伟历史画卷。但我们也需要从孔子到朱熹、王阳明的漫长“智慧传统”的精华,以在信息时代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百年梦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用激情和智慧摆脱“应试教育”的泥沼,让每一个儿童和教师获得解放。我想着也是我们教师下一阶段的努力目标吧
第四篇《核心素养与深化课程改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 、编审
大家一个传统的观念,觉得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低效的,甚至被贬黜为额外的支出。那么核心素养会不会一样呢,是些虚招花枪。陶行知先生的“三力论”和“常能伦”是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
三维目标其中任何一个维度都包含着其他两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是“固体”的状态,过程与方法是“液体”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气体”状态,弥漫在学生学习行为中身体---心理、感性---理性交融的精神元素。
第五篇
《核心素养要落地,学习方式必须变》
尹后庆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由于目前的存在高厉害性的考试评价导向。让学科陷入了存知识点的追求,学科内容碎片化、断点化。如果教师的教学只关心知识点的局部结论和考试的要求,忽略了许多学科知识意义的内容。
虽然大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分学科存在的,但是学习的意义最终是对知识的融通和应用
教师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的来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让我们的教学有据可依)。
1、关于问题化学习
在今天的教学中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所以我们要强化问题学习,以真实的问题链、问题矩阵,让学生对问题的的追寻中,慢慢形成知识结构。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指出。
2、关于情景化教学
情景化与问题化应该伴随而生,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如果知识脱离情境,那就只剩下符号了,那知识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单元设计
单元是依一定的目标、主题所构成的学科和生活模块。分为学科单元和生活单元。
4、重视学科活动
如地理考察会使学习活动充满情趣,不仅会对学科知识的迁移、强化、调节作用,更能使学习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上、承载独特的、潜在的、综合的教育功能。
5、设计好两种课程
学科课程已经很完善、那接下来主要是跨学科也就是综合性课程。
后者往往是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应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但应该把两种学习交织到一起,能够更好的让教育和学习回归到生活。所以每所学校都应该设计好这两种课程。
张艳凤
2017年8月7日厦门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01:11 , Processed in 0.0598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