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fahai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0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区时与时区教学反思

已有 391 次阅读2008-10-10 20:57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

  今天上时区和区时。

  因为看到shuiqi老师用一张时区图就能将这部分内容讲得头头是道,思路清晰,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不同能力,所以认为可以借鉴。在备课的时候就把问题的思路照搬过来了。

  先导入,我国最东端的乌苏里江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上的两个人相约在某日某时在网上碰面,乌地的人早早去了,等了2个多小时还没看帕地的网友出现;帕地的人上网的时候也没看到乌地的人在网上。他们到底谁失约了呢?

  引出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时刻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引出北京时间,接着指出在全球范围内的时区划分。

  接下来就是介绍时区和区时。将教材上的简单描述说一下,引入理论时区图。

  问的问题和shuiqi老师顺序一样。本以为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节课下来,我却觉得自己的思路混乱极了。虽然该讲到的知识都讲到了,可是总觉得衔接不好,不连贯。一开始不明白哪里出了问题,因为shuiqi老师的思路看起来如此清晰。

  在课间的10分钟情绪低落的仔细思考了一下,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读图太快,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看完图上到底有些什么我就开始问问题然后噼里啪啦地问问题,学生跟不上;第二,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我由于不信任他们,急于代替他们说出规律;第三,板书的时机不对,导致学生思维出现停顿甚至遇到阻碍,使思维不连贯。

  第二节课我注意克服发现的问题,尽量给学生留时间,一条一条规律的总结,不着急。效果比第一节课稍好,虽然我自己觉得好一些了,但学生的反映看起来还是觉得困难,甚至有的学生在计算时都很不耐烦,不知道是认为太简单了还是觉得太难了。

  课间,我突然想起,以前老师说过,就算是一模一样的教案,不同的人上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何况还是不一样的学生呢。所以,我尽量从我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觉得时区和区时很简单呢?我想起以前大学上《世界自然地理》的时候,很多原因老师都没有代替我们思考,而是让我们自己找出原因。所以后来考试的时候都不用去背书,直接心里有图就把答案写出来了,而且至今都不曾忘记。

  何不让他们直接看图发现一些规律呢?一来可以让他们记忆深刻,二来还可以养成看图总结规律的习惯。

  主意一定,我马上调整了教学程序。

  在四班,先导入,了解时区和区时,读图。读图时,我没有急着问一个接一个思路清晰的问题,而是先让他们将整个理论时区图上的内容看仔细,有些什么。然后让他们试着归纳从图中可以看出些什么规律或是让自己容易把整张图记下来的好办法。

  渐渐地我听到下面有学生小声地说出自己总结到的一些规律。然后我走到堂中,开始问谁有了初步的想法,不一定是规律,只要发现了一些可以用来记住这个图的都可以,甚至你看到了什么都可以说。

  学生最初不敢说,怕说错。后来有人起来说了,每个时区相差15度。是个好现象,虽然说他并不一定是看出来的,但是个好开端,我于是开始用激励的语气表扬他,然后分析,到底他所要表达的是中央经线还是时区间隔为15度。把他发现的规律大声重复给全体学生。其他学生默默点头。

  后来又说出了很多规律,有的不是很规范,我在重复的时候都做了纠正,但看起来所有的需要讲的内容都被他们看出来了,既然是他们发现的,自然就不难了。接下来就是应用了,举例,通过例题得出一些公式。效果稍微好一点,但还是不够理想。这个时区和区时怎么感觉比地方时还难讲?

  反思:通过这次不负责任的照搬,我领会到不加思考就借鉴别人的教学是不可取的。不仅自己得不到提高,连学生也未必受益。很多看起来简单的知识,仔细推敲就会生出很多问题,能不能成功解决问题,还要看自身过硬的基础,所以,应该多思考教材,要用教材教,对知识的呈现过程应尝试多种,选择最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思路。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shuiqi 2008-10-10 22:03
的确是这样,如果搬用别人的课堂思路,有时会打乱自己原有的思路。 不好意思,让我感到有一种误导人的感觉。:lol 听课时,我有个建议,最好是先看懂别人上课这么问、这么做的目的,再设想,如果我来上解决这个内容,我会怎么做,是否比他做的更好。他的哪一部分环节是处理相当不错的,我该怎么用? 记得有人评我的教学过程,一句话,各人怎么用,见仁见智,实在是很有见地。
回复 shuiqi 2008-10-10 22:20
当然,我的第2个问题是有难度的,当然我和他们说这相当于小学数学竞赛题。:lol 在引导的情况下,是有个别能回答出来。 实践中,还有第6问题算地方时,也比较难产。 问题到什么程度,需要对自己学生的水平比较了解吧。觉得有困难,或者降低难度重新设计。
回复 fahai 2008-10-10 23:40
您别这么说,是我自己想偷懒。我其实还是做了一定思考和调整的,考虑到时间可能不够用,我没问国际日期分界线和实际区时,想下节课和地偏力一起上。 主要是我结合了您的思路又要把四个计算公式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归纳出来,所以一不小心就搞混乱了。
回复 tzzxywx 2008-10-18 09:13
善于反思,必成大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1 18:53 , Processed in 0.0714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