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fahai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0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略记

热度 5已有 251 次阅读2010-2-21 23:28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

《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略记

 

 

云南民族大学和少英教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3版第3次印刷,321千字。

因为在一次师兄回校交流的讲座中,第一次听说了人文地理的研究可以结合人类学中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加上在上李珊泽老师《教育研究方法》课的时候提到了人类学中田野考察法的运用,于是有了想要了解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想法。趁寒假找来参阅,对人类学有了概貌性的了解,甚至也由于其方兴未艾的势头都有点蠢蠢欲动的研究热情,不过也只是一念而已。

这本书介绍了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及世界上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主要论说,同时对国内外的人类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可谓纵贯古今中外,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科背景和远见卓识。不过限于篇幅,留下自主探索的余地也很多。重要的是,给初学者铺垫了一个学术的广阔空间。

综合评价类的书评写不了,只能就我看的时候触动我心的一些内容作一点呈现。

根据目前国际学术界普遍公认的人类学分科方法,可将各分支间的大致关系图示如下:(P2)

           社会文化人类学

             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

人类学-         语言学

      体质人类学

 

可见人类学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本书则主要介绍的是社会文化人类学范畴。

绪论中引用了台湾清华大学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在20世纪80年代末对“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作出的界定(P7):“大致说来,‘文化’是一个事实的概念(Concept of Fact),而‘文明’则属于一个价值的概念(Concept of Value)。因为文化是指一切人类所创造的东西,无论是有形或无形的,凡属人类所创造出来者,都是‘文化’,所以这是一种事实的指称;但是文明则指某一民族的文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指为‘文明’,因为牵涉一定水平的判断,所以是有‘价值’的含义在内。”这一论述虽然有断章取义之嫌,不过却可以让人很好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在我们上文化地理部分时可以讲得更加透彻些。当然,如果想将文化地理上得更有味道,则有必要深入了解文化人类学的东西。

第四章介绍了博厄斯及美国文化历史学派。(P31-38)“弗郎兹.博厄斯(Franz Boas)是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建者与主帅。由于他在人类学界大力提倡独树一帜的‘文化’研究,对整个学科门类作出了合理清晰的划分,并身体力行地对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以及语言学这四大分支领域的研究均有十分突出的贡献,而且为美国人类学界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因此享有‘文化人类学之父’与‘美国人类学之父’的美誉。”

博厄斯1858年出生于德国,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对物理学、地理学和数学最感兴趣。1877年至1881年,他先后在海得堡、波恩以及基尔大学攻读物理学(主修)与地理学(辅修)等课程。大学期间他一直在两种兴趣之间摆荡:一方面是一种纯知识的追求(物理学),另一方面则是对周围现象的一种感性的兴趣(地理学)。他的博士论文《论海水颜色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两者之间暂时妥协的结果。

博厄斯1881年获得基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曾服了一年的兵役,1882年冬又到柏林就学,1883年6月动身前往巴芬兰(Buffin Land)从事地理学与民族学的调查,在爱斯基摩人当中生活了一年多时间。重新回到德国后,在柏林的皇家民族志博物馆工作了一年,整理出版了在巴芬兰调查时的民族志作品《中部的爱斯基摩人》,接着应聘到柏林大学担任地理学讲师。为了寻求一个更佳的学术氛围与社会环境,博厄斯于1886年动身前往美国,刚抵达美国之初,他曾在纽约、芝加哥等地替报刊撰稿或做编辑,没有什么固定的职业。1889年受聘担任了克拉克大学的讲师,并于1892年培养出美国的第一位人类学博士张伯伦,但不久后又遭解聘。博厄斯只好到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人类学收藏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等处打工,直到1896年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师,他的这十年动荡生活才算开始稳定下来。

其后的10年,是博厄斯春风得意、硕果累累的时期,他得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酷爱的人类学研究之中,将比较研究等新颖的方法引入这一领域,写出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还培养出一大批人类学博士。其中,仅1911年这一年,他就一口气接连推出了《美国印第安人语言手册》、《移民后代的体型变化》以及《原始人的心智》三部新著,震惊了美国以及国际人类学界。据不完全统计,博厄斯自1884年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学报》上发表处女作开始,到他逝世的1942年为止,已发表的单篇论文竟达600余篇,即平均每年都有十多篇论文发表。此外,他还出版了《孩子的成长》、《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种族、语言与文化〉以及〈原始艺术〉等许多论著。他所培养出来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一时间遍布美国各大学的人类学系,将这位被尊为“弗郎兹老爹”的祖师的理论到处传播……美国人类学界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博厄斯时代”,同时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人类学研究的中心。

博厄斯主张通过各个文化单独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去认识人类文化的一般发展规律。根据博厄斯的看法,文化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逻辑,而不仅仅是个人和社会产品的累积,应当从整体与结构之高度去分析和看待人类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现象是极其复杂的,是人与社会各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每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生态的、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以及政治的等各方面的原因,各种影响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无疑都是决定因素之一,但文化决不会为单一因素所决定。上述诸种因素虽然都能影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但其影响程度则要看文化本身的性质而定,而且文化本身也反过来可对这些因素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他举了很多例子去说明这方面的问题,譬如:地理环境因素只能在细节上影响现存的文化,因为同样的环境下可以发展出完全不同的若干种文化。……

正是由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博厄斯更主张对各种文化进行“主观地探究”,即透过可观察到的现象的层面,把重点放在把握文化的观念上,真正深入到“内部”去看待文化。……他曾反复告诫弟子们: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之前先要有事实,而获得事实的最主要方法就是进行深入细致的民族学田野调查,一旦搜集到了足够有用的资料,理论问题自然也就会得到清楚正确的答案,这也是摆脱形形色色的未经证实的理论指导的最有效的途径。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博厄斯文化相对论的观点,以及其“文化区”的概念。

从对博厄斯的生平和思想介绍中,不得不使人对博厄斯无限景仰。

首先是其人生经历给人的启发。博厄斯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的,尤其是他动荡的初入美10年。可惜的是,本书对其介绍太过粗略,不能完全弄明白其一生的选择原因。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出于哪些考虑让博厄斯选择远走他乡,放弃看起来也还不错的祖国教职,来到异国他乡颠沛流离。然而最终他成功了,并且声名显赫,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神话。从他的经历中,似乎可以给一些目前仍觉得怀才不遇不得志的人一丝光明,众多事实证明,很多杰出的人物并不是一路走向成功的,即使暂时遇到坎坷,坚持自己心中的理想并做一定的变通也未尝不可。反过来,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在其风光无限时由于婚变导致其再不可能涉足学术界之后,依然靠撰写通俗文章等为生。一方面让众人要珍惜学术荣誉,一方面也告诉世人,无论是愁云惨淡的奋斗期,还是晚景凄凉的落魄时,没有什么会绞杀尽“金子”的光芒。

其次,博厄斯的事迹也给跨学科研究挪出了一角天空。从物理学、地理学转向人类学的研究,不仅没有使博厄斯寸步难行,而且还为他打开沉闷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自然科学的严谨实验方法对人类学这类人文社会科学也产生了影响,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打着科学的旗号振兴心理学,此处博厄斯的民族志观点也是务实,用事实说话,减少主观判断和评价,当然这也仁者见仁。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是有利于打开局面的。至于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方法应用到人文地理的研究中,更是未尝不可。

上学期在对本校“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进行采访时,我们就对一个学院名叫两个“学院”感到奇怪,并特地询问了张院长。如今看了〈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一书,方觉自己问得愚笨,历史、文化、民族这三者,根本是不可能单独剥离开而存在的,有的也无非是各学科各有侧重地研究人类的社会生活。

真是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浅陋不堪,一定要学会敛锋芒而谦虚低调,否则当时不觉得丢人,过后也要后悔不迭。

2010年2月13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fisherman 2010-2-22 17:58
“真是越读书越觉得自己浅陋不堪。”

同感!
回复 ygldy 2010-2-23 11:31
现在俺已经痛苦到没办法的地步了,绝望!
回复 fahai 2010-2-23 12:04
刘登宇: 现在俺已经痛苦到没办法的地步了,绝望!
您老痛苦啥啊?
回复 ygldy 2010-2-23 12:06
因为已经到头啦,可自己还这么浅薄。。。
回复 fahai 2010-2-23 12:26
刘登宇: 因为已经到头啦,可自己还这么浅薄。。。
大师,您的经验经历都是巨额财富啊,我等无限钦羡着呢~!!何况,50知天命,正是人生大好时节。
回复 saimen 2010-2-27 22:40
法海文字玩得越来越顺手了啊。
将个人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写出来分享,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提升。现在人都比较浮躁,长篇大文往往没几个人有足够的耐心,认真细读。
由博客而变为微博,似乎正印证了这点。
回复 fahai 2010-2-27 23:51
saimen: 法海文字玩得越来越顺手了啊。
将个人读书的经验和感悟写出来分享,对人对己都是一种提升。现在人都比较浮躁,长篇大文往往没几个人有足够的耐心,认真细读。
因为看得比较粗略,所以才写点东西来让自己放心,觉得已经看过了而已。看书是不能这么看的。谢谢您的肯定。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3 09:38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