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jswxqhf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77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什么才是河南?

已有 462 次阅读2017-10-23 15:16 |个人分类:旅游|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河南

造山、造水、造中华

来源:星球研究所(xingqiuyanjiusuo)

作者:星球研究所

要解答“什么是河南”是异常困难的

人们会说豪爽山东、天府四川

却很难用一个词来准确描述河南

因为它并非一个特质鲜明的省份

就如同它所处的位置

不南不北、不偏不倚

相当“中庸”

不过从历史角度看

河南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都算起

河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引领中华风气之先超过

3000年

而从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算起

河南的衰落时期也高达

800年

这种衰落几乎是断崖式的

即从北宋时期的繁华巅峰直接跌落谷底

从此成为中国内地最为动荡、最为保守的地区之一

反差之大,令人唏嘘

正所谓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语出自北宋司马光《过故洛阳城》,因感慨汉魏洛阳城的凋敝而作)

中国再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这样

跌落得如此突然、如此深重、如此漫长

以至于人们对它的负面印象根深蒂固

即便近年来河南经济已经逐步振兴

许多人的脑海中依然抹不去其贫穷与落后的标签

(河南在2016年各省区市GDP总量排名中位列第5,增速达到8.1%,虽然人均GDP有待提升,但整体成绩单可谓优异;图表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长时间的衰落加之巨大的人口基数

河南成了“地域黑”们最热衷的调侃对象

人们以偏概全、人云亦云

真实的河南反而变得面目不清

最为显著的一点便是:

许多人以为河南只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殊不知它同时也是一个山地大省

其山地丘陵合计占全省面积的

44%以上

可谓一半山地、一半平原




这一地理特征正是理解“什么是河南”的关键

因为上帝之手在中原大地上一次次造山、造水

不但塑造了极佳的山川景观

更是接连创造了一段段历史奇迹

河南逐步被推向辉煌的顶点

甚至直接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

第一段奇迹当属河南的

太行山时代

1亿年以前

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西北俯冲

欧亚板块内部引发巨烈活动

远古大陆的一侧开始隆升

另一侧则开始沉降

时间到了距今260万年前

相对高差达1000米-2000米的太行山全面隆起

它沿着河南西北省界呈弧状分布

山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

与北京市的面积相当

这样的造山过程

使得太行山面向河南的一侧

出现了一系列极为陡峭的丹崖绝壁

位于林州的太行山大峡谷气势尤为恢宏

其南北全长50公里

相对高差接近1000米

山势伟岸、壁立万仞


在山中生活的人们只得劈山开路

道路或直挂绝壁

或盘旋山谷、艰难上下

高大的山体拦截了充满水汽的东部季风

沿着山脉迎风坡形成了一条多雨带

最多之处年降雨量接近1000毫米

与长江流域许多地方等同


再加上山地中遍布石灰岩含水层

使得河南境内的太行山

成了华北水景最出众的山脉

高差达数百米的瀑布沿着岩壁飘然而下 

如同银练
当流水冲出山谷

坡度变缓,河道变宽

河水携带着泥沙肆意横流

形成一个如同折扇的广阔台地

名为冲积扇

这里土质肥沃、水源充足

尤其冲积扇的扇缘

既可得水源之利,又可避免洪水之患

古人逐水而居

在冲积扇的扇缘建立起许多古村落

公元前1300年左右

商王盘庚亦将都城迁至太行山麓的

漳河、洹(音huán)河冲积扇扇缘

史称盘庚迁殷

于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稳定的都城

安阳

出现了

(安阳古称北蒙、殷邑;下图为殷墟王陵遗址卫星影像,图片源自@Google)

太行山为殷人提供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可以捕猎、采食、制衣、建屋、筑庙

强烈的造山运动还让原本深埋地下的矿藏易于开采

甚至直接裸露于地表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铜矿

殷人因此得以大规模冶铸青铜器

包括礼器、乐器、武器、酒器等等

应用之广,技艺之精

令人叹为观止

(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安阳,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公斤,技术相当复杂,是目前已知最重的青铜文物;图片源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殷人在安阳经营长达254年

其间建设有气势恢宏的宫殿区

惨绝人寰的祭祀坑

以及无以伦比的妇好墓

他们将所知的天文地理、征伐田猎、农牧祭祀等等

通通记载于甲骨或青铜器之上

创造了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系统

殷商之后

安阳地区以邺城为中心

先后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国的都城

是为七朝古都

这便是河南的太行山时代

太行山之后河南将迎来更为辉煌的

秦岭时代

1.5亿年前中国北方的华北陆块

与南方的扬子陆块开始互相逼近

位于两者之间的秦岭地区倍受挤压

大地如同褶皱一般向上隆升秦岭山脉的形成简化示意图,这种类型的山在地质学上被称为褶皱山,地层表现为壮观的层理弯曲)

70万年前

横跨甘肃、陕西、河南三省

长达1600公里的秦岭最终形成

东端直接伸入河南西部

诞生了嵩山、崤山、熊耳山、伏牛山等一系列山脉

是河南面积最大、山地最密集的区域
这些山脉特点各异,精彩纷呈

中岳嵩山最高峰海拔只有1512米

却在平地之上拔地而起

显得高大突兀

与太行山不同的是

嵩山缺少石灰岩含水层

造成地表流泉明显减少

但仅有的少数瀑布却依然不减风采

伏牛山为豫西最大的一条山脉

其规模巨大,山势高峻雄伟

1500米以上的山峰广泛分布

作为褶皱山系的伏牛山

没有太行山那样巨大的断块山体及绝壁悬崖

却也呈现出另一种险峻

主峰之一的老君山海拔在2200米左右

山脊呈锯齿状

尖峭的山峰突出其上,十分独特

伏牛山群山连绵、水汽充足

山间往往植被浓密、云蒸雾绕

从这些山地中发源的河流

形成了密集的水网

据《水经注》记载

古代豫西地区大小河流多达170条

众多的河流汇聚在一起

所形成的冲积区域远比冲积扇更大、更深厚

我们将其称为
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地域广阔

更加适宜人类发展

百水汇流的洛阳盆地便属于此例

再加上它群山围合,可以御敌于外

水系纵横,可以通达四方

古人对此总结道

“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

自夏朝肇始

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洛阳是为十三朝古都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政权最多的都城

唐代时武则天着力营建神都

洛阳的发展步入巅峰

其时广建宫殿,气象万千

开凿大佛,万人顶礼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更为深刻

时人向往洛阳

出现了许多以洛阳命名的地方


今日江西、福建、重庆、广东、湖北、湖南、台湾

仍可以见到洛阳村、洛阳镇等等名称

就连日本京都也以“洛阳”为别称

这便是河南的秦岭时代
 
同时

河南的第3条山脉也登场了

其影响广度、深度不及前两个山脉

但却是未来更为波澜壮阔的一幕出现的必要条件

我们将其称为

大别山次时代

大别山的形成同样源于

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地的挤压

地质学上统称为秦岭-大别山造山带

大别山脉岩石古老

加之区内岩浆活动频繁

造成该山系常见怪石突兀

最独特的当属嵖岈山

其巨石浑圆

或犬牙交错


或赫然独立

(嵖岈山,摄影师@高山流水视野/Pconline)


总体而言

大别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

冷暖气团在此交替频繁

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便发源于该区域

山中常年云遮雾绕,阴雨不断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信阳商城县黄柏山;摄影师@韩自豪)


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大平原时代

这次出场的主角不再是山岳

而是一条大河

位于河南三门峡的群山之西

一个大型古湖不断吸纳上游来水

15万年前

愈来愈大的古湖终于切开山体

喷薄而下,直至大海

现代黄河形成了




它所面对的是一个极为广阔的舞台

西北太行山、西部秦岭余脉、南部大别山

三座大山如同一个怀抱

怀抱之中黄河可以肆意奔流


北夺海河、南侵淮河

每年携带的泥沙多达数亿吨到十多亿吨

数万年之后

一个大型的冲积平原诞生了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的河南部分,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华北平原共计30万平方公里

横跨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

谓之沃野千里,毫无半点夸张


河南部分更是最为膏腴之地

平原之上水系纵横

除了天然河道

古人还大量开凿运河


其中汴河起源于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

可以连接黄河与淮河水系

它发达的漕运在唐代就有了非常高的评价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出自唐代李敬芳《汴河直进船》)

到了北宋

东京汴梁(开封)凭借平原与水系

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也是华北平原南部历史上最后一个超级大都市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城,图片源自@故宫博物院)


然而大平原时代的最大成就

已经不是一城一地之发展

而是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引领宋代达到了

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语出自《中国大历史》)

它更接近于商业文明,而非农业文明

从真宗朝开始

来自工商税与征榷的收入超过了农业税

北宋熙宁年间农业税的比重甚至降至30%

相比之下明清两代的田赋收入占比都高达70%


人们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生活

据经济史家赵冈的《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北宋的城市人口占比高达20%

同样作为对比

清代中叶的城市化率仅有7%


国民更加富裕

据香港科技大学刘光临教授的估算

宋代人均国民收入为7.5两白银

相比之下

600年后的康乾盛世人均仅6.45两

这便是河南的大平原时代



山地、水系、大平原

和它们所带来的

太行山时代、秦岭时代、大别山次时代

以及最辉煌的大平原时代


一个完整、清晰的河南形成了


(华北平原的河南部分,星球研究所制作,底图源自@MapsForFree)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繁荣时期河南不断向外辐射文明

在衰落时期河南也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


每一次战乱、灾难

当人们四散逃离中原

客观上也是一次文明的传播扩散


以南宋初期的临安为例

其居民达26万户

上至将相臣僚,下至底层

河南迁入者占了多数


商店、药铺、寺庙都由开封人开设或建造

直到明代还有人感叹杭州人的开封口音

江苏、福建、江西等诸多省份也都有类似现象

“(杭州)城中语言好于他处,盖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与汴音颇相似”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


今日学者们不完全统计的4820 个汉族姓氏中

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 个

300 个大姓中源于河南的有171 个


正是河南繁荣时期、衰落时期持续不断的传播

才有了今日中国的人口、文化格局


造山、造水、造中华

这就是河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7 02:30 , Processed in 0.0873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