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虎年生人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083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如何让初一的学生学会描述地势?

热度 4已有 488 次阅读2015-3-6 22:27 |个人分类:七下粤教小康课堂|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课堂, 地势

初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很有限,如何让学生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势,这是我们七下来就面临的问题。我讲地势的方法可能有些偏,但学生还比较喜欢,现实录如下,请各位星友加以指正!

同学们,前节课我们讲了亚洲在哪里,我们今天来看亚洲长得什么样。
要看一个长得怎么样得分两步:第一、整体,第二、局部。(边比画边讲,尽量做到声情并茂)远远来了一个人:走路,哇,意气风发,发型酷,五官正,一个字,帅!
如果这个放在描述一个区域长得怎么样的话,这个就叫做这个区域的地势,也就是整体情况。
比如这一个地方的地势是这个样子的(随手在黑板上画出图一,并标准出方向。),你们说这个地方它长得哪边高哪边低?
(学生:这个好简单哟,不就是东高西低嘛!)
对!我还没教你们你们就学会描述地势了。所谓地势,指的是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也就是总体的情况。那现在看第二个(画出图二),这个地势如何?
(学生:我们弱智嗦,和第一个一样嘛,不就是换了一个方向嘛:西高东低)。
那好,我来个难点的(画出图三,但不写那个“中”字),这个应该如何表述呢?
(学生:东西低!)
就完了吗?哪里高呢?(边问边写出“中”字)
(学生:晓得了,中间高,东西低)说对了!但在描述的时候我们还是尽量用地理语言来描述,描述成:中部高,东西低。
下面我们升级了哈(画出图四),这个应该如何描述呢?
(学生:中部高,东南西北低!这回肯定对了的!)
说法是没错,不过是不觉得有点啰嗦?!能简化吗?
(学生有抢答的:中部高,四周低!)
不错哟,能够抢答。地势就是来描述哪个地方高,哪个地方低的。如果真的只这么简单的话,那地理也太容易学了。下面我整两个高难度的(画出图五、图六),你们说图五的地势如何描述?
(学生:平的;一展平;直的)
好象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到过成都的同学举个手。
(基本上都举起来了。我们这里隔成都仅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你从车内向外望成都平原,如果用写语文作文的方式你会如何来写?
(学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对了嘛,这就是地势一种描述方法,叫做“地势平坦”。因为这里起伏很小,所以找不哪里高哪里低,就叫地势平坦。那你们看图六,这又如何描述?(学生:高高低低;有的高有的低……)
乱了吧?!叫你们好好学语文还不信。你们过年和家人一块出去转过周围的山没有?语文老师叫你们写过周记没有?
(学生:写过。)
填空开始哈。我们走在什么样的山路上?
(学生:崎岖!)
对了!象图六这种高低不平,找不出哪里高哪里低的这种,我们就叫它地势崎岖!总结一下:描述地势,如何能够看出哪里高哪里低的,就用高低来描述,如果看不出来,地表比较平坦的,我们就用地势平坦来描述,如果高低伏的,我们就用地势崎岖来描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亚洲的地势我们应该如何来描述,请大家打开教材……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addyou 2015-3-7 09:44
从易到难,逐层深入,值得学习。
回复 geonet 2015-3-7 12:02
正如王竹立教授所言:何必翻转课堂。因为他的课堂模式就是没有模式。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71f.html
博文转载如下

我的教学“模式”2015-01-10
就是没有模式。自从尝试过严格按照事前设计的模式进行教学失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是喜新厌旧的,再好的模式都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超过3次,必须在学生开始厌倦之前进行必要的调整,甚至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我对那些试图按照某个统一模式进行教学的同行们,总是抱着“等着瞧”的心态看着他们,我相信他们走不了多远。​

我主张对课堂教学进行艺术化设计,所谓艺术化设计就是要用创新的、生成性的观点来对待教学,把每一次教学都当做一次艺术创作过程。这并不是说教学设计无章可循,在我的心里其实是有一条主线和大致的框架的,就像我们写诗、作画也是要讲究方法、技巧的,但这些方法技巧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需要创作者灵活机智地运用。最高的技巧就是看上去好像没有技巧,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教育教学是要讲究智慧的。​

例如,我现在主要上两类课程,一类是给研究生上的小课,一类是给本科生或教师培训上的大课。小课人数少,我的教学内容比较开放,教师的自由裁量权较大,更需要灵活多变,因时因地制宜,更多地与学生互动;大课受时间目标条件等限制,自由度就要小一些,课内的交流互动困难一些,这时教学就需要更正式一些,更模式化一些,但也必须尽可能有变化。​

我上小课一般采用的是混合模式,有时讲课--但绝不是满堂灌,注意与学生互动,有时组织讨论,有时布置任务让学生去自学或协作探究,有时让学生自己上台分享自己的所学与心得,有时带着学生到课外去实践。形式多样,变化不定,我常常是在上课前一周才决定下周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当然,正如前面说过的那样,我心里一直有大的主线与框架的。我希望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不重复,形散神不散。这里面也有自己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紧扣前沿和热点,注意采用身边的案例,面对真实问题;​

二、把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我常常会指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也会将自己最新的研究、思考向同学们分享;​

三、强调教学相长。我反复告诉学生,网络时代,师生的角色经常是互换的,有时我是你们的老师,有时你们是我的老师。所以我对学生一般会平等相待,很少疾言厉色,在课堂上我会尽量让学生多讲多表现,我从学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比学生从我这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四、不主张读死书。我在课上有时会给学生推荐教材或参考书,但我上课从来不拘泥于书本,也不主张学生学习那些过时的理论和知识。对任何理论、模式、策略、方法,我主张掌握它们的精髓就可以了,不必过多关注细枝末节;​

五、更多地进行方法示范而不是知识传授。我经常向学生展示自己学习与研究的方法,思考问题或做事情的方式,而不是让学生记住过多的概念。对概念的学习我主张通过讨论、辨析来深化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或下定义。​

六、强调学习要以“我”为主,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学习,建构个人的知识体系。为此,我要求学生课后写博客,记录每次上课后的心得体会;对学生采取多元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打分,而不是按照某个固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其中博文的数量与质量,以及课堂分享的表现,都会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如果是作讲座和上大课,我则会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上课前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尽量收集学习者的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还有就是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和做PPT,我的课件常常是改了又改,有时要直到上课前的那一刻才最后确定。但一旦走上讲台,我的讲课也会随机应变,而不是完全按照事前的计划一成不变地进行下去。我有时会跳过一些幻灯片,有时又会口头补充新内容。尽量用通俗易懂的口语,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每一个能够听懂。多讲故事和案例,用故事和案例阐述理论与观点。在这样的大课堂上,我总是以讲为主的,互动主要表现在目光的交流和穿插在讲课过程中的提问上。在这样的大课教学中,我有三个原则:新、奇、实用。
回复 长江口口 2015-3-8 11:44
多一点奇思妙想,适合学生就好!
回复 罗索的妈妈 2015-3-9 18:59
恩,我觉得这样说通俗易懂,值得借鉴。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 23:04 , Processed in 0.07445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