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高四了,经纬网知识为什么仍没有过关?

热度 9已有 1201 次阅读2011-12-3 01:05 |个人分类:经营课堂|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经纬网, 建构主义

高四了,经纬网知识为什么仍没有过关?

   复读班的第一节课是绪论课。第一节正课是《地球和地球仪》,今年是我的第三届高三毕业班教学,授课班级共有八个文科班(含复读班)。屈指算来,这部分内容在学校至少教了八遍以上。平时工作之余偶尔受人之托,辅导过一些艺术生和文化课生,少说也教了五六遍以上。这一节地理学科的基础铺垫入门必备知识,教了这么多遍,教得怎样呢?请先看这样一份教案。(抄书《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王民主编)加网络下载拼凑而来)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案之

基础工具篇 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程标准要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设想出若干种办法,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地球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也有一个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网地位

【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

2)知道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3)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和纬线。

4)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形成数字地球的观念。

6)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纬线与经线概念,建立空间观念。

2)能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经纬网的意义,增强创新意识。

2)试着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增强探索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2)半球的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考试大纲】

旧课程卷: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新课程卷:(安徽省2011年考纲)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概要介绍高三总体复习思路,即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讲解和示范记笔记的方法。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2、大小:

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图,标示赤道半径、极半径、周长等。

二、地球仪

1、地轴  

2、南、北极  

3、纬线:概念、特点和重要纬线。

4、纬度: 概念和划分(画图讲解)

5、经线  概念、特点和重要经线。

6、经度  概念和划分(画图讲解)

小结:利用表格对比经线和纬线,主要从指示方向、长度、形状、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

教学活动:教学主要直观教学法推进,如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绘制多幅地球板图等等。

训练反馈:      

经纬度练习的三组练习:

练习一:写出ABC三地所处的东、西,南、北半球。

教学活动及学情反馈:这组练习随即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答案。其中一位同学把东西半球写错了。这证明东西半球的划分确实算是一个难点。纠正错误耗时很短。

练习二:

教学活动及学情反馈:这组练习共有四幅经纬网图,包括侧视图和俯视图。要求根据给定的经线度数,写出其余所有的经线度数。随即请四位女同学标注。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五十。错误的图主要是第二、三两图,给定的是160°、170°经度。这个数值挺有检测价值。不少女生无法正确把东西经度标对。这着实让人感觉很苦恼。原以为这帮复读生这部分内容不成问题的,复习课可以推进快些,直奔后面主题的,看来必须返工。于是灵机一动,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图,即练习三。

练习三:

教学活动及学情反馈:这三幅图均为俯视图,随即喊上来的三位同学标注仍然没能全对。看来,就教学的有效性来讲,我的这节复习课需要深入思考。

【教后反思】

经纬网知识要不要教?

“地球和地球仪”部分复习我预计用3-4节课完成。经了解,这帮复读生在应届高三均对此有所复习,有些可能缺少扎实有效的训练,学习习惯差且又缺少强有力督促的同学估计几乎很少做题。经纬线知识是解决地球运动、关照图、时间问题等必须的前提,是必须掌握的入门基础铺垫知识。不少文科女生,地球运动的题目几乎都读不懂,一问原因方知经纬线(网)判断都没有过关,抽象的、立体的、空间的很多东西无法想象。经纬线知识,尤其是经度的判读,没有过关,直接反映了复读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

经纬网知识能教会吗?

   经纬网知识的训练题多如牛毛,但具有合适梯度的试题罕见,现在比较新的高三一轮教辅资料,基本上以历年高考题和近几年模拟题为主,根本没有紧扣经纬网知识的基础的、常规的训练题。即便有了基础的常规的训练题又怎样呢?通过增加练习数量和练习频率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吗?若盲目增加训练量,依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判断,也可能会造成一种新形式的死记硬背,即熟能生巧,企求考试中遇到类似题目。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对于这部分知识学习就是小菜一碟,你的经纬网图一画出答案就出来。而空间思维能力差的同学,需要思考较长时间,最后还可能得出一个错误答案。大班额的课堂中,教学的分层指导、因材施教真是非常无奈。

                         建构主义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吗?

  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未尝不是一种尝试?查阅《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建构主义的特点:1)学习者以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知识(2)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当前的理解(3)社会互动促进学习(4)最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解决现实世界任务的过程中

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了“协助者”、“指导者”、“同伴”。对课堂实践的建议包括:(1)提供多样的教学实例和知识表征(2)把所有内容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3)不要过分依赖解释(4)促进高水平的互动

 

   参照建构主义理论,直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必要的,我的原先以习题训练为主的课可以变成活动探究课,比如,把学生分组后,给他们提供篮球、西瓜球等,让学生们观察、思考、分析、表达,弄透经纬线的含义,说出经纬线的特点等等。直观教学法由实物图到立体图到平面图到抽象图,这种遵循认知规律的、逐步推进的教学应该值得尝试。但是这种方法在70来人的复读班操作性强吗?教室内拥挤不堪,学生水平层次不齐,考试压力很大,学生心态特别功利,复习备考时间有限,想想都觉得极不现实。于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直观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泡汤了。

发表评论 评论 (23 个评论)

回复 zbzhg 2011-12-4 20:00
“经纬线(网)判断都没有过关,抽象的、立体的、空间的很多东西无法想象。”在辅导个别学生时可否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己在球上想方设法来确定一点的位置,然后在掌握经纬网的建立。一点想法!
回复 qlzhu2003 2011-12-4 20:30
zbzhg: “经纬线(网)判断都没有过关,抽象的、立体的、空间的很多东西无法想象。”在辅导个别学生时可否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己在球上想方设法来确定一点的位置,然 ...
谢谢前辈指点!下次辅导时一定试试!这部分教学张老师您还有什么创意呢?可否发上来让我们学习一下?
回复 张昕 2011-12-4 21:25
zhu老师的思考很有价值!我的办法是:要学生学会考场举一反三,需要教师课堂举一反三,需要师生一起探究怎么变形、创新。
回复 qlzhu2003 2011-12-4 22:08
张昕: zhu老师的思考很有价值!我的办法是:要学生学会考场举一反三,需要教师课堂举一反三,需要师生一起探究怎么变形、创新。
谢谢张老师指点!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改变教学方法!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12-4 22:31
  按照北师大钱志亮的说法,孩子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要想人为改变,难啊!如果是大班教学,那就更难了。
  估计让那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每人一个小地球仪,经常摆弄可能对提高其空间想象力会有一定帮助。
回复 qlzhu2003 2011-12-4 22:39
锦江渔夫:   按照北师大钱志亮的说法,孩子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要想人为改变,难啊!如果是大班教学,那就更难了。
  估计让那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 ...
这第一句:“按照北师大钱志亮的说法,孩子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要想人为改变,难啊!如果是大班教学,那就更难了。”我以前也听说过,不过,果真如此,那地理教育还要搞吗?这批孩子只能任其自生自灭?困惑中。。。。。。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12-5 08:24
qlzhu2003: 这第一句:“按照北师大钱志亮的说法,孩子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要想人为改变,难啊!如果是大班教学,那就更难了。”我以前也听说过,不过, ...
当然不是,说“难”并不是说“不能”。只不过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我们变换使用更多的教学方式,且对效果不能期望太高。当然,如果我们能把这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一定会很有成就感。
回复 长江口口 2011-12-7 08:22
经纬度模型呢?应该有这个教具吧?实物模型最直观,一方面讲情境教学,另一方面把最直观有效的手段扔弃了。
回复 qlzhu2003 2011-12-7 19:30
长江口口: 经纬度模型呢?应该有这个教具吧?实物模型最直观,一方面讲情境教学,另一方面把最直观有效的手段扔弃了。
我校没有经纬度模型,我上课时用画图解决的。
回复 长江口口 2011-12-8 12:18
qlzhu2003: 我校没有经纬度模型,我上课时用画图解决的。
建议去淘宝买一个,160元左右一个,实物模型要直观得多。
回复 qlzhu2003 2011-12-8 12:50
长江口口: 建议去淘宝买一个,160元左右一个,实物模型要直观得多。
这样的教具淘宝网上也有卖的?谢谢推荐!我肯定会买的,谢谢!
回复 一米阳光敏 2011-12-24 23:39
长江口口: 经纬度模型呢?应该有这个教具吧?实物模型最直观,一方面讲情境教学,另一方面把最直观有效的手段扔弃了。
对啊,直观演示出来学生记得牢,也容易举一反三,以前我们老师经常会用实例来演示,感觉效果挺好
回复 半壶满乾坤 2012-1-16 22:12
没有过关?我想,这些人,不想过关。想过关,难道过不了?
或者,有些人的智力,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回复 云山飞鹰 2012-2-17 11:59
zbzhg: “经纬线(网)判断都没有过关,抽象的、立体的、空间的很多东西无法想象。”在辅导个别学生时可否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己在球上想方设法来确定一点的位置,然 ...
这个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设计问题的功力。有过类似想法,课时限制没有实行。不过这个设计一旦成功,会很有突破性。真正在地理学家的角度建构思考问题。
回复 云山飞鹰 2012-2-17 12:02
qlzhu2003: 我校没有经纬度模型,我上课时用画图解决的。
呵呵,我上课是把自己当经纬网仪来用。自己是地轴,外面包着一个西瓜。西瓜切完了,课也上完了。经纬网本质就是一个坐标系,如何浅显透彻将球面坐标系讲清楚,自己也还在探讨。
回复 云山飞鹰 2012-2-17 12:08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600607-1-1.html 简略设计一个,具体过程从略。基本上处理经纬度时,还原成线面角和二面角,方向以正负表示。高二学生接触时,感觉效果还行。
回复 qlzhu2003 2012-2-18 20:18
云山飞鹰: 呵呵,我上课是把自己当经纬网仪来用。自己是地轴,外面包着一个西瓜。西瓜切完了,课也上完了。经纬网本质就是一个坐标系,如何浅显透彻将球面坐标系讲清楚,自 ...
经纬网一节的教学感觉就是上好几何课,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上好几何课并不容易!呵呵!
回复 cocoon_r 2012-2-28 16:54
初中在六年级教经纬网,可关于坐标系数学中学生还没学到,经线纵向,纬线横向,经度的排列是横向的,纬度的排列是纵向的,光这些学生就糊涂了,上课时用经纬仪直观观察演示,用乒乓球绘画经纬网,归纳绘制成图示帮助记忆和判读,但总不能做到人人过关,今年我尝试了围棋棋盘来设计导入和练习,课上的呼应看似还行,到了期末考试,还是差强人意,这才一学期,三年后升入高中,还不是全忘了!其中有两年根本没有地理!!
像这样由于数学知识还没学地理中就得应用的还包括比例尺(比例)、时差问题等(有理数加减)……这些都是得分较低的部分。
    初中老师好难,就像要给没长牙齿的孩子喂食肉块,学生们只是囫囵吞枣,没法咀嚼,不消化啊!
回复 qlzhu2003 2012-2-28 17:31
cocoon_r: 初中在六年级教经纬网,可关于坐标系数学中学生还没学到,经线纵向,纬线横向,经度的排列是横向的,纬度的排列是纵向的,光这些学生就糊涂了,上课时用经纬仪直 ...
初中在六年级教经纬网,不是七年级吗?您在哪里任教?使用的是什么版本教材呢?
回复 cocoon_r 2012-3-1 09:29
上海的,六年级教世界地理。第一学期地图中有经纬网知识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8 20:26 , Processed in 0.079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