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9|||
高四了,经纬网知识为什么仍没有过关?
复读班的第一节课是绪论课。第一节正课是《地球和地球仪》,今年是我的第三届高三毕业班教学,授课班级共有八个文科班(含复读班)。屈指算来,这部分内容在学校至少教了八遍以上。平时工作之余偶尔受人之托,辅导过一些艺术生和文化课生,少说也教了五六遍以上。这一节地理学科的基础铺垫入门必备知识,教了这么多遍,教得怎样呢?请先看这样一份教案。(抄书《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王民主编)加网络下载拼凑而来)
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教案之
基础工具篇 之 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课程标准要求】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设想出若干种办法,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地球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也有一个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利用经纬网地位
【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及作用。
(2)知道经线与纬线的特点。
(3)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和纬线。
(4)掌握纬度与经度、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观察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形成数字地球的观念。
(6)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纬线与经线概念,建立空间观念。
(2)能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经纬网的意义,增强创新意识。
(2)试着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增强探索精神、克服困难的意志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2)半球的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考试大纲】
旧课程卷: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新课程卷:(安徽省2011年考纲)
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概要介绍高三总体复习思路,即基于地理要素整合的高三复习课。讲解和示范记笔记的方法。
新课教学: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
2、大小:
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图,标示赤道半径、极半径、周长等。
二、地球仪
1、地轴
2、南、北极
3、纬线:概念、特点和重要纬线。
4、纬度: 概念和划分(画图讲解)
5、经线 概念、特点和重要经线。
6、经度 概念和划分(画图讲解)
小结:利用表格对比经线和纬线,主要从指示方向、长度、形状、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
教学活动:教学主要直观教学法推进,如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绘制多幅地球板图等等。
训练反馈:
经纬度练习的三组练习:
练习一:写出A、B、C三地所处的东、西,南、北半球。
教学活动及学情反馈:这组练习随即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答案。其中一位同学把东西半球写错了。这证明东西半球的划分确实算是一个难点。纠正错误耗时很短。
练习二:
教学活动及学情反馈:这组练习共有四幅经纬网图,包括侧视图和俯视图。要求根据给定的经线度数,写出其余所有的经线度数。随即请四位女同学标注。结果令人大吃一惊,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五十。错误的图主要是第二、三两图,给定的是160°、170°经度。这个数值挺有检测价值。不少女生无法正确把东西经度标对。这着实让人感觉很苦恼。原以为这帮复读生这部分内容不成问题的,复习课可以推进快些,直奔后面主题的,看来必须返工。于是灵机一动,又在黑板上画了三幅图,即练习三。
练习三:
教学活动及学情反馈:这三幅图均为俯视图,随即喊上来的三位同学标注仍然没能全对。看来,就教学的有效性来讲,我的这节复习课需要深入思考。
【教后反思】
经纬网知识要不要教?
“地球和地球仪”部分复习我预计用3-4节课完成。经了解,这帮复读生在应届高三均对此有所复习,有些可能缺少扎实有效的训练,学习习惯差且又缺少强有力督促的同学估计几乎很少做题。经纬线知识是解决地球运动、关照图、时间问题等必须的前提,是必须掌握的入门基础铺垫知识。不少文科女生,地球运动的题目几乎都读不懂,一问原因方知经纬线(网)判断都没有过关,抽象的、立体的、空间的很多东西无法想象。经纬线知识,尤其是经度的判读,没有过关,直接反映了复读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
经纬网知识能教会吗?
经纬网知识的训练题多如牛毛,但具有合适梯度的试题罕见,现在比较新的高三一轮教辅资料,基本上以历年高考题和近几年模拟题为主,根本没有紧扣经纬网知识的基础的、常规的训练题。即便有了基础的常规的训练题又怎样呢?通过增加练习数量和练习频率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吗?若盲目增加训练量,依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判断,也可能会造成一种新形式的死记硬背,即熟能生巧,企求考试中遇到类似题目。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同学对于这部分知识学习就是小菜一碟,你的经纬网图一画出答案就出来。而空间思维能力差的同学,需要思考较长时间,最后还可能得出一个错误答案。大班额的课堂中,教学的分层指导、因材施教真是非常无奈。
建构主义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吗?
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未尝不是一种尝试?查阅《教育心理学——课堂之窗》(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建构主义的特点:(1)学习者以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知识(2)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当前的理解(3)社会互动促进学习(4)最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在解决现实世界任务的过程中
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了“协助者”、“指导者”、“同伴”。对课堂实践的建议包括:(1)提供多样的教学实例和知识表征(2)把所有内容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3)不要过分依赖解释(4)促进高水平的互动
参照建构主义理论,直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必要的,我的原先以习题训练为主的课可以变成活动探究课,比如,把学生分组后,给他们提供篮球、西瓜球等,让学生们观察、思考、分析、表达,弄透经纬线的含义,说出经纬线的特点等等。直观教学法由实物图到立体图到平面图到抽象图,这种遵循认知规律的、逐步推进的教学应该值得尝试。但是这种方法在70来人的复读班操作性强吗?教室内拥挤不堪,学生水平层次不齐,考试压力很大,学生心态特别功利,复习备考时间有限,想想都觉得极不现实。于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直观教学法、活动探究法泡汤了。
zbzhg: “经纬线(网)判断都没有过关,抽象的、立体的、空间的很多东西无法想象。”在辅导个别学生时可否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己在球上想方设法来确定一点的位置,然 ...
张昕: zhu老师的思考很有价值!我的办法是:要学生学会考场举一反三,需要教师课堂举一反三,需要师生一起探究怎么变形、创新。
锦江渔夫: 按照北师大钱志亮的说法,孩子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要想人为改变,难啊!如果是大班教学,那就更难了。
估计让那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 ...
qlzhu2003: 这第一句:“按照北师大钱志亮的说法,孩子空间想象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要想人为改变,难啊!如果是大班教学,那就更难了。”我以前也听说过,不过, ...
长江口口: 经纬度模型呢?应该有这个教具吧?实物模型最直观,一方面讲情境教学,另一方面把最直观有效的手段扔弃了。
zbzhg: “经纬线(网)判断都没有过关,抽象的、立体的、空间的很多东西无法想象。”在辅导个别学生时可否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自己在球上想方设法来确定一点的位置,然 ...
qlzhu2003: 我校没有经纬度模型,我上课时用画图解决的。
云山飞鹰: 呵呵,我上课是把自己当经纬网仪来用。自己是地轴,外面包着一个西瓜。西瓜切完了,课也上完了。经纬网本质就是一个坐标系,如何浅显透彻将球面坐标系讲清楚,自 ...
cocoon_r: 初中在六年级教经纬网,可关于坐标系数学中学生还没学到,经线纵向,纬线横向,经度的排列是横向的,纬度的排列是纵向的,光这些学生就糊涂了,上课时用经纬仪直 ...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9 19:16 , Processed in 0.0640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