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42王爱民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篇地理学思想的评述第十五章第二节地理学的理论与法则

已有 209 次阅读2019-6-27 16:12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这个可以有,但地理学理论的确很难产,至今没有公认的理论和法则或许地理只能是相对的真理。

第二节地理学的理论与法则


一、理论之要义与概念

   理论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太重要了,以至于全力以赴发展它和怎样强调它都不过分。理论是科学的中心和灵魂,构成了科学中最基本的思维和思想。理论的成熟性、学术影响力、实践指导性构成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标志。哈维在《地理学中的解释》(1969)中通篇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寻求解释就是寻求理论,理论的发展是一切解释的核心”“地理学者应当创建理论结构,这些理论反过来又将给我们的学科以它目前如此迫切需要的特性和方法。没有理论,我们就不能指望对事物作出有控制的、前后连贯的合理的解释。没有理论,我们就很难声称了解自已学科的特点”。然而,不同学科和不同哲学认识论对“理论”的陈述和诠释是不同的,存在三种基本的“理论认识论”。
对实证主义和牛顿主义而言,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可在经验上严格实证、可重复、可精确预测,波普尔赞同通过验证理论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但他坚持认为.没有终极真理,我们永远无法得出一个结论说一个理论为真,只能证明它为伪。
   在关系论中,斯坦因·拉尔森在《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2001)导论中就“理论之概念”作了诠释:“理论是探寻各种稳定的关系的指导原则”:“理论提供了对很多和各种孤立现象的回答。按照这一定义,一种理论对产生于各种孤立观察的许多问题提供了一般的解释”;“一种理论是由多假设组成的,即关于一个社会中某些关系是如何出现的各种论点”:“一个理论是有关某现象(相同类型的全部或某些)以何种方式影响另一现象(相同类型的全部或某些)的论点。其公式化表达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自变量改变因变量”;“一种理论是一种思想工具,用于向一种大量复杂的现实中引入秩序”拉尔森对“理论”的这种阐述的意义十分重要。第一,它符合量子力学“关系论”对规律的诠释。第二,它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理论法则构建敞开了门户,从而使这些学科也成为科学。事实上,所有社会学、经济学和绝大多数地理学理论均是基于“关系论”理念的“理论”。第三,关系论者认为,由于社会是一种开放复杂系统,其中同等情况很少重复,因此,社会学理论不能像实证主义认可的那样预测未来和严格意义上的验证。
   第三种“理论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观念论和后现代主义强调差异性去理论化思想有关,认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只有存在于每个人头脑中的个别理论,真理存在于主观观念之中,它们被用来指导行动,并根据行动的结果修正甚至改变它们。这种“理论”诠释受到正统的理论家的严厉批判,或许这一认识论对人本主义、个人行为心理研究有意义。

二、地理学的理论与法则
(一)地理学的理论化进展

   洪堡和李特尔都注重因果关系的探讨,以归纳法、比较法来研究地理,倡导地理学“追求理论”、“建立法则”的思想,拉采尔是最热衷于建立理论和法则的地理学家,他的国家有机体说、环境论、流通论、地理史观等,虽然被批评为过于武断或过于抽象,但其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然而,在古典地理学基础上承传而来的近代地理学,“它基本上是一半科学、一半文学”状态(杨吾扬,1989)
    20世纪50~60年代的理论化和计量化革命,从早先注重区域分布结构和总体特征转变为强调相互作用行为和动态模拟模式一般法则构建。赫德森曾说,理论代表对业已观察到的规律性提供一个逻辑体系或归宿。这一思想对地理学理论的发展有普遍意义。这一时期的地理学者把实证主义哲学自然科学方法看成是理论基础与数量方法得以应用普及的主要机制。由于理论革命和计量革命两者密切地交织在一起,以至不少人把数学模型与理论构建看成是一回事。邦奇(William Bunge)的《理论地理学》(1962,1966)发展了谢弗尔(Schaefer)的观点: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关系和内部关系的科学,几何学是空间的数学,因此几何学是地理学的解释语言。分布论的观点强调的是特定地点或区域的特性和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而这为基于空间分析的地理学(它强调的是现象的几何分布和形式)所排斥。在这里,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其相对性体现为距离以各种方式计算)成为主要的解释要素。

(二)地理学中的法别与理论

    自近代地理学发展以来,探求因果关系、建立理论法则一直是地理学者孜夜不倦的追求。自然地理学应用了许多物理学、化学的原理和定律,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和牛顿的运动定律,但地理学也发展了自然地理学的法则和理论:豪尔顿的河川数目定律、克鲁宾的海滩发展剖面法则、彭克的坡面后退法则、戴维斯的地貌循环说、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地域分异规律。
   人文地理学借鉴了大量的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如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区域增长与发展理论、劳动地城分工理论、空间结构组织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决策和选择理论等。人文地理学家们也提出了不少对人文事象解释的理论,如中心地理论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距离衰减法则、地缘政治学理论、环境(决定)论、生存空间论等。
阅注:河川数目定律出自何顿定律,指的是河川数目随次元数目增加。
彭克的坡面后退法则:坡面在被剥蚀后退过程中,其坡度保持不变的理论。
戴维斯的地貌循环说:侵蚀循环学说是美国地理学家戴维斯于1884~1899年间提出的一种地形发育理论。戴维斯强调地形侵蚀循环发育过程中有3个要素,即构造、作用和阶段。他将循环过程中地形的发展分阶段。即幼年期早期地块急速抬升,地形起伏不大,排水不畅。随着剥蚀作用的加强,形成深切"V"形峡谷,但河间地仍非常广阔而平坦;幼年期末,谷坡地形占优势,河间地变窄;随着抬升作用的削弱,剥蚀作用进一步加剧,地形切割达最大深度,地面主要由谷坡及狭窄的分水岭构成,地形发育进入壮年期;随着抬升作用及剥蚀作用平息,形成具有残丘的准平原,进入老年期。侵蚀循环往往因气候变迁或基面变化而中断,当气候由间冰期向冰期转化,或侵蚀基面下降时,会出现回春现象(rejuvenation)。
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发生学:俄国自然地理学家和土壤学家,曾任圣彼得堡大学地理学教授。从历史发生的观点研究土壤形成,指出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种因素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一个有发展历史的自然体。
地域分异规律(rule of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对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虽然目前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都承认有几种分异规律存在:①因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均引起的纬度地带性;②大地构造和大地形引起的地域分异;③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从海岸向大陆中心发生变化的干湿度地带性;④随山地高度而产生的垂直带性;⑤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下水埋深不同引起的地方性分异。
三、对地理学理论化的评述
   中国台湾学者王洪文(1988)对建立理论和法则的重要性进行如下阐述:①使地理学科学化.如果说没有原理和法则,则地理学无法列入科学之林。美国理论地理学家邦吉(Bunge)指出“科学的三要素:理论、事实、法则”,“所谓法则,乃是把观察所得到的事实,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赫特纳曾说:“科学的地理学之所以能进步,乃依赖一般性概念的发展以及普遍性相互关系原理的建立和应用。”美国戴维斯更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发展,包括小心的量度和如何去建立理论与法则,彭吉更进一步解释说:“所谓观察事实,乃是对事实做观察,以获得正确的描述以及特定的事实。所谓法则,乃是把观察所得到的事实,加以系统化、理论化。”②方便学者的研究。地理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复杂,牵涉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故研究某一问题或事象时,所牵沙范围极其广泛,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法则指导下才能进行工作。③使地理学更趋向于应用。地理学原理、法则的发展和应用使学者们能够对将来加以预测或设计,从而达到高度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加拿大地理学者伊恩·伯顿(lan Burton)在《计最革命和理论地理学》一书中说:“科学方法的核心,在于把事实组织成理论,再用它来预测未知的事实。”
地理学为了简化世界知识浩繁的细节,力求确定各地区各相似部分组合的概括图景,然而这图景在概括的限制所能容许的限度内,却仍然是近乎正确的;力求确定现象或现象复合体共同特点的一般概念,这些概念应可靠地描述这些特征实际上具有的共同特点。在这些一般概念的基础上,地理学力求确定相同或不同地区在地区上联系着的现象间的关系原理,以求正确地解释任何地区这种现象的相互联系(理查德·哈特向,1996)

   建立理论法则的意义已成为地理学家的共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时常对理论是否有用、能否建立争议不休。少数反对者认为:①地理学研究的要素十分复杂,有些超过现有的分析能力,有些也非人力所能控制。故不似自然科学和少数社会科学那样,所研究的领域、组成的因素、相互的关系比较简单,发展理论和建立法则较容易。一切科学的一般性理论和法则的建立须依据下列三个条件来决定其是否可能:一是供实验或分类的有价值相似情况数目的多少,相似的实例越多则越容易正确;二是各种独立性或半独立性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是否简单,越简单越容易;三是分析因素是否超出我们的能力。地理学则在这三个条件上都处于不利状况,尤其在“文化”和“行为”等难于量度的因素上则更为不利。②认为地理学的原理、原则、定律常有例外,而不能普遍性地应用。地理学的原理、原则、定律常有例外,这并非是不能建立理论和法则的主要原因。地理学的理论法则难于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精准水平。实际上,地理学的原理、定律并不必务求它与其他自然科学原理和定律一样,具有绝对的准确性、数学性和普遍性,而且,其他社会科学的原理、定律也都允许例外。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理论是“类似法则”和“解释的略图”。(王洪文,1988)
    乔莱(Choricy)认为,无论如何,许多地理学家都就未来空间科学创新可能出现的方向做出过预测,许多做出过贡献的人认为空间学派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全新的方向,而有些人则对空间科学研究方法的各个方面进行批评。哈维(Harvey,1973)也背叛了空间学派,并声称;“计量革命已经趋于平淡,边际回报递减效应明显地开始呈现出来……我们没有处理好范例……是时候推翻它了.”布鲁克(Broek)指出,如果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源于我们身边所处的这个世界,并可以将这个模型当作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然而当我们在用这个模型衡量不同国家的不同环境时,我们会发现它会背离它本来所构建的理想的结构,基于西方文明世界研究的模型不可能达到四海皆准的程度。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7-4 08:56 , Processed in 0.0653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