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45王爱民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篇第十六章第二节 地理学的危机论

已有 297 次阅读2019-6-29 11:42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这是最后一章的倒数第二节,但是最后一节已经最早贴出,所以这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后面日期是本书识别完成日期也是开始逐个章节校正贴出的开端,将近5个月时间飞逝(本来计划四个月也应该能在4个月内完成),文字已经贴完,但学习才刚刚开始。(最后一节及后记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blog-266-13888291.html


第十六章 回到地理学本身:地理学思想纵览
第一节 地理学的范式论
第二节 地理学的危机论
第三节 回溯:地理学的基本特点与基本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p311第二节地理学的危机论
  与“范式”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危机”,库恩认为,正是对危机形成的压力的响应,驱动了学科“范式”的革命。我们需要强调地理学的危机意识,同时也反对“地理学既不存在,也没有未来”的地理虚无主义。
一、地理学危机论的诠释
   自近代地理学建立以来,地理学就一直陷人危机之中。事实上,对地理学对象与性质、概念与主题、各种方法论之间的持续争论,反映出地理学者们在学科困境的压力下,寻求地理学新的发展内涵与方向的努力。学科的危机并不是仅仅限于地理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均存在其自身的发展危机。
    在第九章和第十章的第一节中,我们对从古代到近代、从近代到现代转型时期地理学面临的多重危机进行了总结。也就是说,地理学思想的重大变革出现在多种问题交织的深层化时期。克服了特定时期地理学发展障碍或瓶颈问题,地理学及其思想也就获得了它的新生。进一步,当深入到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时,我们发现,危机或问题-压力与响应-主题与学派的创新周而复始地进行着,这一特点正是波普尔强调的“常态革新”。若从承传与批判的视角看待危机,则表现为对传统的不满与挑战一新的主题或学派的创立。我们可以从地理学思想的演进中梳理出多条这种发展主线,如地理学的文学描述传统-地理学的解释性描述、民族志方法(人类学的渗入性调查方法、诠释社会学的民族志方法、克拉瓦尔所说的“深厚描述”)-数学形式化表达、理论模式化表达-后现代地理学的“文本”意义,地理学是一门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科。对学科对象、性质、核心、主题这些在学科发展之初就应基本确定的问题,至今也未能达成共识。产生地理学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方面有四个一是所有的问题都发端于“地理学对象、性质、学科特点”之中,如复杂性一方面赋予了地理学的生机活力,另一方而方法手段和理论的支撑不足又使地理学复杂性研究受阻;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点,而综合性不足则前弱了学科存在的根基;尺度问题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然而,尺度问题也是当代科学的难点问题二是与地理学内在的协调性、统一性和内在的逻辑发展等有关,而这正是理查德·哈特向(1981)的忧虑和希望所在:“我们可以希望和本世纪开始的德国地理工作者一样,解决许多基本争端,并导致关于地理学范围和性质的基本问题之一致意见……同时,正如德国的经验所显示的:对基本问题的一致意见促进了广阔制度的试验以及较高水平的新方法论的发展。”三是与科学体系中地理学的地位、学科竞争力有关。近代地理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传统地理学尤其是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要素被分出去的压力;现代地理学面临的问题则是在学科综合、交叉、渗透中,地理学的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四是地理学的社会认可度或知名度。地理学长期面临公众把地理学视为地理知识的困境。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公众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对地理学的发展、研究主题和知识基础的理解;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学术研究适应公众的期望

二、地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节所讨论的地理学发展问题,既是对现代地理学一般性思考,相当大程度上也是对我国地理学发展问题的反思。
(一)广泛性的因境与综合乏力
   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从单一运动形态的研究走向多运动形态及其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相邻、相关学科之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成为明显的趋势,与此同时,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也正进一步拓宽,研究热点日益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密切联系。然而,常常让地理学者无奈、遗憾和迷惑的是,地理学在科学融合、渗透、竞争的大潮中并未发挥其综合性的作用,成为众多相关学科靠拢的核心,反而更加剧了地理学的“裂散”状态。令地理学者尴尬不已的是,正如潘什梅尔(Pinchemel,1968)指出的那样,“地理学干涉了许多领域,而他又不具备必要的能力或专门知识”。 
     在某种意义上,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广泛的关联性和交叉性意味着知识的多样性与强势。但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地理学的悲剧也许正是因为它研究对象的广泛性。随着研究场地的扩大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地理学已经不能满足于表面上的泛泛而谈,应该寻求深层次上的解释,这就要求地理学家对某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地理学分出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学科,这些学科借助于其他相关学科的力量独立发展壮大,倾向于同原来共同的主干分离。地理学由于定义不确定,导致研究中心不明确,而使得地理学长期游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地理学对象和学科性质的特点使地理学处于微妙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地理学作为一门复杂性学科和关联性学科,学科内部的日益专业化与其他学科之间广泛的关联化不可避免。对地理要素缺乏深入研究,要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若只关注于地理环境个别因子独立的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地理学就已进入到相关学科,从事地质学、土壤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工作。一个学者兼做多领域的工作,而他们对于其他领域的基础较薄弱,加上对本学科的研究范围不清晰,随着各分支学科在本领域里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就显得力不从心。斯图达特(Stoddert)警示道:人文地理学应该单独作为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张,可能导致它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而消失,“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纯粹性的社会科学失去了它特殊的身份—一它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竞争,但是在它们的领域内,而不是我们领域”。综合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之一。然而,地理学贵在“综合”,也难在“综合”哈维对此提醒:“从相邻学科派生概念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搞不好会使地理学者们陷入根据对相邻学科的一知半解的肤浅解释来赶‘知识时髦’的陷阱。”综合不是一种缝合、叠加,综合是一种艰难的创新过程;综合不是单纯的广度或深度,综合需要广博与精深的结合。由于深入研究专题会更容易获得声望和成果,“专窄化”就成为地理学者实现个人价值的首选取向,地理学的综合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无力从根本上对地理学现状和未来发展构成严重冲击。
专栏16.1爱德华·威尔逊《论契合——知识的统合》思想评述
  爱德华·威尔逊是当代国际上一位著名的生物学、社会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著有《蚂蚁》、《论人性》、《生物多样性》、《海岛生物地理理论》、《昆虫社会》、《社会生物学》、《生命的未来》、《论契--知识的统合》等论著。他因其生物决定论文化-基因协同进化论人类进化是根植在大脑中的空间与时间的乡土观念等惊世骇俗的观点而受到批判。新蒂芬·古尔德|认为:没有证据支持(生物)决定论,而且过去几百年粗陋决定论已被明确|否定了。这里我们聚焦于爱德华·威尔逊(2002)在《论契合一知识的统合》一书中的一些思想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对地理学思想的启迪与恩考。
1)作为跨生物学、跨社会学的多栖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有着难以克制的综合和契合知识的欲望,力图寻求从人的生物特性到人的社会特性、文化特质的关联关系中寻求知识的统合性,生物源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又是由生物进化而来。人类的社会性、文化性必然带有生物密码或基因,这一特性应该引起地理学的哪些关注?
2)知识的契合是爱德华·威尔逊思想的核心。契合就是通过将跨学科的事实和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理论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统合,从而创造出一种共同的解释基础。爱德华·威尔逊认为生物学是统合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与社会学最佳的桥梁,而其理论和方法的先进性又为这一桥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地理学也长期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自居,显然,在科学分化、拓展、综合的浪潮下,存在诸多各有特色、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桥梁。地理学以综合性为特色,一个传统而经典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地理学的契合与桥梁?
3爱德华·威尔逊特别强调还原论对复杂性研究的重要性,自从笛卡儿基于二元论哲学创立还原论思想以来,分解一还原法就成为持续推进科学分化和发展的基本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系统科学的发展重振了整体论思想,而还原论则陷入令人不齿的境地,但一心追求知识统合的爱德华·威尔逊却为还原论大唱赞歌:还原论是科学锋利的尖刀,还原论剖析自然的构成,不过分地说,还原论精光锃亮,就像手术刀和医用导管一样。批评科学的人有时把还原论刻画得令人迷糊紊乱,径直地就到达一位作家最近所称的过分还原的状态,可以指控这种刻画是一种误诊。一线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做出可以待检验的发现,他们完全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还原论:还原是一种策略,目的是要找到可以进入难以摸清的复杂系统的入口。科学家所感兴趣的最终还是复杂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东西。还原是了解复杂性的途径,热爱复杂性而不用还原论可以创造出艺术,热爱复杂性而用还原论可以创造出科学……如果科学是走这样的路径,还原论便成为科学中基本而本质的活动。但是科学不只是要从事剖析的工作。综合也很关键,还要加上哲学上对意义和价值的反思。即使关心面最狭窄的研究者,包括那些致力于研究组成要素的人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杂性的问题。(爱德华·威尔逊2002)。地理学是典型的复杂性学科,如何处理好整体论还原论综合还原的关系,仍然是困扰着地理学思想与地理学方法的基本问题。
4爱德华·威尔逊认为尺度问题对生物学很重要。他指出:生命科学中的契合建立在对时空尺度有一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研究,比如从分子到细胞或者从器官到生物,需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很好的协调,正是使用了这种尺度概念,在过去的50年里,生命科学已经变得比较契合了,根据研究者所采用的时空大小,从大的时空到小的时空,生物学可以划分为如下分支;进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指动植物、真菌、原生动物、原核生物等)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社会科学存在空间转向,生物学将别是生态学早就把尺度作为学科发展的引擎。那么,地理学如何对时空尺度及层次关系达到透彻的理解?
5)爱德华·威尔递的文化一基因协同进化论引发了对地理学更多层次上的协同进化的思考: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与基因、文化与人工环境、文化与工具装备系统、文化与社会系统、不同文化之间如何实现协同进化?这些多层面上的、共同的、协同的进化是整个地球和整个人类和谐的关键,是全人类的终极目标,地理学在多层递阶中如何把握协同?
(二)科学高度分化下的破碎性
   地理学的破碎性既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学科广泛的关联性有关,也是地理学自身整合与综合不足的现实反映。在图书馆和书城,地理名录下多为旅游类方面的书籍;而在其他分类目录下,均可以找出地理学者需要阅读的地理学或地理学相关书籍来。地理学分支过于庞杂,缺乏学科内部深层次的综合。地理学的破碎性主要表现为:地图学与地理学的分割、计量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分裂、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学的分裂并越来越转向于测绘工程和计算机技术、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分裂、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之间和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之间的分离。地理学的破碎化,尤其是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之间的断裂,影响到地理学的整体发展,削弱了地理学发展的根基。由于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和渗透性极强,很多地理学者为了完善本学科的理论体系,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手段、方法引用过来,但随着各分支学科的不断分化,学科交叉程度的增强,这些分支学科的离心力就越强,各理论就越不成系统因而不但形成不了系统的属于本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研究方法,在应用领城上更是与相关学科的应用重叠失去本学科的优势。高迪(Goudie,1986)评论道:“地理学被分成两个独立的子学科将不利于它的继续存在及合理性。这种分裂有悖于地理学的很多传统,并造成地理学的狭隘性,这违背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地理学所表达和观点。”
三)科学承传中的代际断裂
   地理学的代际断裂指的是地理学发展中的代际鸿沟问题。今天的青年地理学者在外语、计算机等方面拥有优势,然而,与地理学前辈们相比,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①兼具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地理学与历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深厚功底的学者已日渐稀缺,地理“专家”取代了地理“学者”,在地理学层面的领军人物已日益稀缺。②重野外实地调查、重区城综合研究、重乡土地理学的传统已日渐式微,而更多地依赖于统计资料,热衷于国外理论方法的实证与应用,③在时下的社会风气浸染下,知识功利化、工具化和利润最大化已达到难于竭止的地步。④前辈地理学家们致力于整个地理学的发展,关注于地理教育、地理学的平衡发展和统一地理学的建立、地理学在科学发展与竞争中的地位。今天,这种对地理学整体发展的关注已更多地转向“自我”和个人学术声望
(四)复杂性研究中的理论薄弱
   地理学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使得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困难。从整体上看,地理学的实践应用性一直强于理论性。一些学者抱怨地理学未能像物理学的相对论、生物学的进化论、天文学的宇宙大爆炸等理论那样,建立起引起公众持续关注的理论。事实上,科学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其理论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在这方面,地理学存在明显弱点,缺乏特征明显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在学科融合和竞争中处于依附地位。以经济地理学为例,教科书中绝大多数理论源于经济学,地理学需要造就一批像洪堡、拉采尔、索尔、哈维等在地理学之外富有影响力的学者。
(五)科学渗造中的竞争力不足
   科学的专业化与综合化一方面导致学科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学科之间激烈的竞争,这在应用领域尤为明显。地理学应用方向集中于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环境变化与治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管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地区性和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众多学科,如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科学、大气科学、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都纷纷转向这些问题的研究。地理学长期面临着科学分化形成的强大压力以及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与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这些强势学科相比,地理学一直在理论、方法的较量上处于劣势。相当多的科学,如地图学、地质学、气象学、环境科学、GlS等,源于地理学面又脱离了地理学。地理学面临着科学竞争下传统领域不断被侵蚀的生存发展问题:当主流经济学家对“空间(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重新关注时,地理学家的经济地理研究面临着挑战;随着地质学、年代学对第四纪地质的关注,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在第四纪环境方面的研究形成竞争;气象学利用全球卫星系统、全球气象观测站点、大气动力模拟等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收复了“气候学”这一留给地理学的失地;随着环境科学从“污染”小环境拓展到自然生态、地理大环境,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构成了大幅度叠置;随着生态学向应用方向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同样成为生态学关注的主题,地理学竞争力的培育有赖于地理学理论的构成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从整体综合角度对地理要素的深入研究,有赖于地理学的区域研究、全球地理研究、人地系统研究的突破以及在当代科学技术、数学、系统科学、复杂性理论支撑下地理学研究方法的重大进展。
(六)学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受“学术热点效应”的影响以及地理学对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的关注,地理学少数分支学科的“热”与相当多领域的“冷”形成鲜明对照。自然地理学以第四纪地质、环境变化为研究热点,人文地理学则以城市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最为热门。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本身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地理学内部结构性严重失衡已影响到整个地理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各大专院校长期有一批从事世界各国地理和分区地理研究的学者,随着地理学对全球及分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关注的减弱,地理学者在国家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展战略决策中的作用和话语权也削弱。作为地理学核心课程的区域地理学已弱化为选修课,一些地理院系干脆将其取消。农业地理学这一门被前辈地理学家们全力推进的学科,已经从大学课程体系中消失多年,农业地理学、地貌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行为地理学、医学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后继乏人的问题已十分突出。
(七)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地理教育问题
   面对教育市场化的强大冲击,各高校地理系和研究机构纷纷以城市、规划、环境、旅游、资源等称谓改名换姓,这种形式上的术语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立竿见影之功效。然而,其边际效益随即快速递减。从长远看,这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茧自缚,对某具体的研究领域的过度强调必然导致对地理学整体的忽视和对其丰富内涵的丢弃。
   地理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要求在地理学人才培养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有机的、整合的、活的知识体系。这种有机知识对过去所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交融力和进一步提升的力量;这种有机知识具有强大的知识活力与持续张力,对新的知识、理论、方法具有快速吸收、理解和再反思的能力;这种有机知识不会因时间而消逝,而会产生一种“滚雪球”的积累循环效应,不断驱动着知识高层次化和精深化发展;在这种综合的有机的知识体系中,多种思维(逻辑思维、反思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交互生辉,浸染着思想与智慧的启迪,引导学生将个体特质和潜能充分发挥与展现然而我国目前过度专业化、技能化、适用化和功利化深刻地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发展模式的选择。地理学教育中的过度专业化必然使学生知识碎片化和浅层化,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知识的整合上同时衰退。
   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减缓就业压力,显然需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博土研究生层面培养一批广博与精深兼备的人才,这种人才就是既能准确把握相关学科的前沿又能在研究中加以综合应用以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地理学者;二是在硕土研究生层次培养理论与技能复合型人才,可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判断与研究,并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影响者;三是在本专科层面侧重于“三基”和地理学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为学生终身的发展提供知识、技能和持续的学习能力支撑,同时结合社会的需求在多个应用方向实行分流。(2019.02.03)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7-4 08:58 , Processed in 0.0937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