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每节课堂上,都想让有个惊喜。不是说哪天学生突然开窍了,或说他们做的异常的好,而是能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一位同事讲述了他的一个经历:课堂上,对讲过的内容、知识利用半节课的时间来进行随堂练习检测,其实在课堂上做这样的练习题难度都不是太大的,并且还是平时需要掌握的。可就这些,学生十有八九做不成,要么就是坐在座位上不动,仅有的几个答案还五花八门样样齐全,真有点张显个性的嫌疑。老师无奈,只好将参考答案放到投影仪上让学生抄下记会。这时,一位学生发话了:我们在小学就是这样的。“在小学就是这样的”,显得多么理直气壮。
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墨守成规,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去做,只想等现成的结果,到了初中阶段依旧如此。其实这也不能完全说是学生的做的不对,他们六年或七年养成的习惯,一下子让他们改过来是确实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而做为老师,只能在课堂上想办法去打破这种场面,让学生动起来才是主要的。毕竟不是每节课,每门课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抄抄记记就能完成的。
因此,在课堂上怎样教,教给学生什么成了我们应该思考。
在备课时,我们有时会针对每节内容反复思考,考虑出多种可能,学生的想法、教师的语言等等,设计不同的方案以求效果最大化。但有时正是这种过于的思考,束缚了学生对手脚,让学生失地了自己的田地。因此,课堂上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纰漏,出现一下问题,让学生来发现、解决,为学生去做创造尽可能多对条件。如在一节课上,学生问到:法国对总统府是哪里?一时自己愣住了,没有反应过来,说了一句:这个真不知道。学生会心的一笑,自己找资料去了。事后想了想:如果当时自己说出了答案,学生或许就不会自己去找了,他们也就又失去了一次独自去做的机会。也正是这一次次机会,让学生养成了习惯。
地理课堂上,至今一些学生不会看地图,不能用地图来学习,更不用说从各类地理图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了。甚至一年过去了还有的学生在看地图时依旧还说上下左右,不是没有用心做或做不好而是真的做不了。
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案。认识到了学生的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就要从最低最基本的要求入手,循序渐进,不能怕耽误一节课,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去做,不断地做,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尽可能地让他们能有一个好的习惯,知道课堂上应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有效。也许一节课的内容要分成两节、三节来做,但这总比在课堂上徒劳无功要强些。毕竟让学生学会了一些方法,掌握了一些学习的技能,他们如果能独立进行思考,充分利用起他们灵活的脑子,开拓的思维,学习起来并不是问题,课本上的内容也毕竟没有多少。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转变观念,改变以往的想法,让他们亲自去做,去动手,在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收获,而不是如以前那样一味的坐着干等。何况结果也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也许一次也许两次,但只要肯做,就一定会有成功。而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耐心的去引导他们,不在急于一时,只为不断有效。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20 03:33 , Processed in 0.0650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