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近期教研组一起研究和梳理的课标内容解读和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内容主要是
一、地球和地图
二、世界地理
三、中国地理
四、河南地理
1.地理内容的能力要求及能力层级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河南省地理学科教学改革的实际,义务教育地理学科内容的能力划分为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感知能力:主要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在《课程标准》中有关的表述为:“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如地理学科出现的具体事物、现象及其空间分布状况;还指在阅读地图、数据、图表、文字数据等内容时进行的活动,并能说出其大意和要点,并落实在地图和地理图表上,经常用知道、说出、指出、描述、找出、举例、识别、了解、指认、确定等词汇来表示。对于一部分要求记忆的内容,是指能够再认、再现所学的地名和数据,能够交空到地图上,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理解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等方面的能力,指对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模式的说明和解释,对地理事象和演变过程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规律等有理性认识,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表述,是指运用地图及数据,解释、说明、比较、归纳、判断、区别地理概念、地理现象的过程。具体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出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相关的行为动词如: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和整理等。
在《课程标准》中有关的表述为“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封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问题解决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迁移、应用、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指能够运用已经知道和理解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说明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包括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合理联系等。相关的行为动词如:应用、运用、设训、编辑、撰写、总结和评价等。
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表述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进行学科能力范畴及其不同水平做如下描述
学科能力范畴 | 学科能力层次标准 |
感知能力 | 水平1:对地理图片、图像、数据及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等进行初步的观察初步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 |
水平2:能阅读地图、数据、图表、文字数据等内容,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及特征。 | |
水平3:能阅读地图、数据、图表、文字数据等内容,对所学过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再认和再现。 | |
理解能力 | 水平1:能运用地图、数据及所学的知识等,初步分析地理事物、现象和过程。 |
水平2:在日常生活体验和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地理规律。 | |
永平3:能运用地图及数据等,解释、比较、判断、分析、归纳地理现象和过程。 | |
问题解决能力 | 水平1: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地理问题形成合理的解释。 |
水平2:能提出地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 |
水平3:灵活运用地图及相关数据,分析、整理地理信息,能够解决地理问题,并能用图、表、文字等方式呈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论。 |
备注: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而获得的。三维目标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要素和路径。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四大方面。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效的整体,不是割裂的单一组成,其中感知能力中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地理基本常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理解能力则开始涉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关系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求,问题解决能力则比较接近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整体训练和评价考核要求。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讲,从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到问题解决能力呈现层层递进的过程。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2:11 , Processed in 0.0692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