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8|||
灵活运用地理简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湘教版《中国的地形》为例
茶陵云阳中学 叶爱华
地图被誉为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运用地图教学是地理学科的最大特色。“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明确要求。对于初中生而言,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地图教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运用地理简图教学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在《中国的地形》教学中,课标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非常明确而又具体的要求教学必须运用中国地形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相应的给出了“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等地图。有效的运用这些地图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但是针对这些地图的读图学习容易让学生的学习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因缺乏对学习内容的再加工而导致容易快速遗忘,从而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能够共同对学习的材料和内容进行再次加工,则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利用绘制地理简图的方式不仅可以深化教材,还可以提升地理学习的技能。
在“中国的地势特征”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在用好教材的正文以及“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图的基础上,边讲授边在黑板板画两幅简图。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所学并观察图1和图2哪个更能反映出中国的地势特征,学生会选择图1,让学生利用对比简图的方式可以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关注了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而忽视了“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同时避免出现中国的地貌总轮廓是和缓地降低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利用图1进一步讲述阶梯的分界线以及分析中国地势对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边分析边画两幅简图。
图3包括了中国的地势特征、阶梯分界线、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图文并茂的使知识体系化,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图4是在了解阶梯分界线的基础上按照这些山脉的相对位置和走向绘制而成,绘制这样的简图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中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山脉是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
在“中国的地形特征”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点主要包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内容。如何在中国地形图中准确的找到并记住这些地形区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仅仅按照往常一样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中查找并识记这些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我一般是在讲授完上一环节的知识后,首先引导学生一起绘制图4,边绘边讲授绘图时要注意山脉的走向、山脉的相对位置以及山脉的大小等注意事项,同时观察学生绘的简图,及时点出学生在绘图时存在的问题,并将共性的问题做全面的讲解分析。然后指导学生先读“中国地形分布”图,按照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顺序依次找到并填写在简图4中。再请以为学生讲这11个地形区分别写填写在黑板上的简图4中。最后师生一起共同修改确保简图的准确性,也可在简图上写出一些地形区的典型特征,如图5。通过读图、绘图的方式学生也就理解了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的的特征。
通过对教材的运用和再加工,《中国的地形》的主要内容最后就体现在图3和图5中了,当后面学习《中国的河流》时还可以在图5的基础上加画上长江和黄河以及河流流经的省市,最后那幅图被学生戏称为“中华山河一统图”。
当学生最终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绘制的地理简图时不仅学到了知识,提升了学习地理的技能,还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决心。灵活运用地理简图还可以避免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有利于地理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地理课堂,促进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了地理教学的活力,也切实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3:34 , Processed in 0.07968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