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燕滦飞雪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7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理学科微课语言研究

热度 1已有 461 次阅读2019-3-10 19:48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一、微课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是实现微课学习目的的重要工具。首先,微课需要通过语言传递知识信息,引导学生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第二,微课需要通过语言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严密的逻辑,环环入扣的分析,精辟的综合概括,有助于提高学生微课学习的兴趣。第三,微课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教师情感、影响学生情感境界。富于情感的语言表达,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教育。

二、微课讲解语言的基本要求

微课语言总体要求是:发音正确、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恰当、语调顿挫、讲究节奏、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富于条理、精练生动、情感丰富。

1.准确性

微课所传递的地理知识必须科学无误,因此要求微课语言也不能出现丝毫错误。微课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所传递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地理学科专业术语必须规范。除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规定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讲解以外,必须用普通话进行讲解,避免掺杂方言和土语。避免文白掺杂,晦涩难懂。讲解中出现的地名不能出现误读。

“某地区经常刮大风”是口语化的表述,地理术语规范表述是“某地区多大风天气”。“某地近地面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下降,气压降低,相对应的高空,因空气上升密度增大,气压升高”,各环节环环相扣,不能相互颠倒。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必须严格加以区分,因为人口增长率是由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引起的,类似的“寒潮”与“寒流”、“降水”与“降雨”、“天气”与“气候”、“荒漠”与“沙漠”、“地形”与“地貌”等地理术语也不能混为一谈。“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不能丢掉表示范围的限制性词语——大多,季风区是指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限制词“明显”也不能丢掉“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面”不能描述为“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表述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是“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口语化并不等于俗语化,如将热带雨林表述为“热雨”,热带沙漠表述为“热沙”等都不是正确的口语化,既违背了科学性又会遗患无穷。举例讲解时,所选用实例最好学生都比较熟悉,避免因实例生疏而晦涩难懂,如塔里木盆地地广人稀学生都比较熟悉,若以额济纳旗为例说明地广人稀,则会有部分学生不知所云。准噶尔盆地的正确读音为zhǔngáěr péndì、秘鲁的正确读音为 bìlǔ、涪陵的正确读音为fúlíng,类似地名不能读错。

第二,必须执行我国颁布的使用语言的相关规定。比如,常用的计量单位如公里、公斤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规定,已改为千米、千克;气压单位由“毫巴”改为“百帕”,微课讲解时注意执行新的计量法。

2.教育性

微课语言能表现出教师的思想情操从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正因为如此,微课讲解时,既要热情,又要“慎言慎行”,做到:观点正确、语态亲切自然,诚恳真挚,反对散布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反对不健康的讲解语言。例如,学习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产生的巨大灾害时,应适时地通过语言讲解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学习华北平原缺水严重状况时,及时通过语言讲解对学生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切实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学习非洲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人口、粮食、环境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时,及时通过语言讲解对学生进行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育。

3.艺术性

首先,讲解时在发音、音量、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注重艺术性的充分发挥。第一,做到发音准确、规范,即吐字清晰、圆润、流畅, “钢珠落盘”,声声有至;像京剧里的梆子点,点点清晰,这样的微课讲解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微课讲解语言切忌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囫囵吞枣。第二,音量适中。音量过低,学生听起来困难,时间稍长会处于抑制状态,音量过高,会使神经过度兴奋,容易产生疲劳。讲解重点内容时,可以适度提高音量。第三,语调运用恰到好处。在讲解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转承处,在叙述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在讲述地理分布、分析地理成因时,语调要高些,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思考,同时要注意声音高低对关键词的强调作用。第四,语速快慢得当。语速一般以200/分左右为宜。语速太快会使大脑对收取的信息处理不及时,形成信息的遗漏、积压,导致信息传收活动的障碍甚至中止。反之,语速过慢,不仅浪费宝贵时间,而且导致学生精神涣散,感官和大脑皮层细胞由兴奋转入抑制状态,降低听课兴趣与效果。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语速。比如高中学生语速可以适当快一些;重点、难点、关键处语速要适当慢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要求联贯、生动,因此可以快一些,论述性语言精练,要求有较强的逻辑性,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慢一些。第四,微课讲解时,应当通过设置悬念、控制语调的变化、加强联贯性、适当的减速以至于稍事停顿、选用启发学生思维的词汇等,增强语言的启发性。第五,停顿适当。北京特级地理教师王树声老师曾经说过:“讲课不能天衣无缝,要留有余地。”因此,微课讲解时,在句子当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应当有适当的声音间歇;按照语言的逻辑,为了强调某一内容,突出某种特殊意义,可以适当停顿;为了表现教学内容蕴含的某种感情,渲染某种情绪,微课讲解时也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停顿的时间。

其次,运用诗词、谚语、成语、歇后语、对联、民间俗语、幽默、修辞等方式对微课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和润色。对微课内容的讲解语言进行加工润色,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够使微课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微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对微课的兴趣。

 “越过贺兰山,越走越悲观,到了苏海图,一看就想哭,到了清河口,扭头往回走: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沙滚滚天畔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描述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民间俗语;“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这是描述福建省境内低山丘陵对交通运输影响的民间俗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描述长江三峡和江西庐山的诗词语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这是描述浙江钱塘江大潮的诗词语句。“蜀犬吠日”,这是描述四川盆地多阴雨多雾气候环境的成语,“百川归海”,这是描述海陆间循环的成语,“星移斗转”是描述天体运动的成语。“上联——天涯海角隆冬暖,下联——青藏高原盛夏寒,横批——景观各异”,这是描述自然景观差异的对联。“风景秀丽的广西漓江已成一半青来一半浊的鸳鸯江”,这是运用比喻手法对漓江遭受破坏后景象的形象写照。“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这是通过变形谚语这一幽默方式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生动描述。

微课讲解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上述艺术方式进行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微课内容的印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4.启发性

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启发性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探究意识、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分析了上海港的区位优势以后,随即设疑:珠江入海处有广州港,莱茵河入海口处有鹿特丹港,黄河入海处处为什么没有国际性的大港口呢?这样的讲解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探究逆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我国稻米主产区,但是,新疆、黑龙江却是我国优质稻米主产区,二者形成原因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具体原因又是怎样的呢? 这样的讲解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发散性思维意识和能力。

5.精炼性

微课语言力求做到精练,在微课设计阶段,对微课语言的取舍、详略程度要仔细推敲,做到“多而不失一词,少而不余一言”,既不冗长、又不过分概略,恰如其分地表达所要讲授的地理内容。微课讲解时,切忌脱离教学内容,漫无边际地泛泛而谈;切忌因为担心学生听不懂而不断重复,不断出现提示性语言;切忌出现连篇累牍的口头语和废话。

6.情感性

倾注情感的微课讲解,会产生拨动心弦的力量,而毫无情感投入的微课讲解,则容易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对微课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够以饱含激情的语言讲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则能够起到感染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情感。微课语言中所饱含的情感,应是真情实感,而不是虚情假意,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不过,切忌故意矫揉做作、拿腔作调、情绪过激,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烦躁和厌恶的感觉,降低学生听课质量。

7.逻辑性

学生接收微课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时,需要经过译码和编码的处理过程。如果微课讲解语无伦次,势必会给学生理解讲解内容带来障碍。微课语言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总体要求是:概念要表述清晰;各部分知识的关系要交待清楚;判断、推理的层次要清晰,重点要突出等。表述地理事物时,必须注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例如学习中国邻国时,可以以朝鲜为起点,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学习。分析地理现象成因需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主从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逻辑关系。例如这是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成因的答案: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太阳能丰富,各要点之间具有严密的因果关系,因此讲解时不能相互颠倒顺序。

三、提升微课语言水平的建议

1.充分认识微课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语言是一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行为,运用语言是中学地理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对于微课而言,语言同样是微课学习的重要工具。科学准确、合乎逻辑、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是实现微课学习目标的重要前提。充分认识到微课语言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平时注意搜集相关素材,努力提升微课语言水平。

2.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微课语言水平,需要科学理论知识作指导。例如,音色、音调、音高、音强需要语音学理论知识作指导,哪些内容需要提高音调,哪些内容需要重读,哪些内容需要放慢语速,哪些内容需要适当停顿,这些问题需要教材教法知识作指导。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有利于避免微课语言运用的盲目性,甚至是错误的应用方式。对微课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时,需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相统一,不能单纯追求形式而辞不达意。

3.注重平时积累素材

诗词、谚语、成语、歇后语、对联、民间俗语、幽默等语言素材需要平时点滴积累,需要调用时才能做到顺手拈来。随时将遇到的素材记录下来,可以以纸笔形式记录,可以通过相机拍下来再整理,甚至可以通过录音设备录下来再整理,如不及时记录,可能好的素材会转瞬即逝。对搜集到的素材,需要认真分析其适用范围,这样才能做到运用得体。

4.充分挖掘网络资源

想要了解与某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相关的诗词、谚语、歇后语、成语,对于不完全了解的问题,尚未彻底遗忘的素材,均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查询、搜集,然后整理加工,运用到微课学习中,提高微课语言质量。

5.积极向语言优秀微课学习

当没有思路时,当需要提升微课水平时,多向具有语言优势的微课学习,学习其生动的表述,学习其丰富多变的词汇,学习其诗词、谚语、民间俗语的恰当运用,不失为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9-3-11 17:35
这些东西虽好但是能认真读完的不会多。我们也就应该知道为什么抖音会火而滔滔不绝报告总会令人昏睡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6 17:43 , Processed in 0.07412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