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fahai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0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反思

热度 2已有 215 次阅读2012-3-26 16:31 |个人分类:课堂实录|系统分类:教育技术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反思

 

上午按设计思路上了一堂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未完成教学任务,确切地说,40分钟的时间只完成了设计的20分钟内容。

首先对自己本节课做个反思和梳理。

上课初,班主任在班上不知道干吗,在教室里估计还有事,黑板上的数学题还没有擦,有个别学生说还没抄完,让不擦。班主任厉声喝道:擦,没抄完的自己负责。于是值日生擦黑板,但孩子太小,够不着,只有我代劳。

没有“上课、起立”,直接让学生打开书复习之前学的内容。从花到花、果实与种子的关系拉了一遍。然后问植物开花结果是为了什么?引出种子植物主要靠种子繁殖。再问: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用的是向日葵林,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能很快发现,种子如果都掉落在近旁存活的几率很小,引出植物总是想方设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用教研组给的PPT,直接问:屋顶上的小草是这么长出来的。学生有答风吹的,有答小鸟带来的,感觉这个素材没用好。主要是想证明种子想方设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很快带过,然后同样是教研组的PPT,出示凤仙花的种子(因为是三年级学过的,只是为了唤醒前概念),问学生凤仙花种子成熟后怎样散播种子。再出示油菜种子(教材上的素材),说明目前油菜种子还没有成熟,用“不知名的野草”类似的种子来代替。此处处理也过于随意,一是出示给学生的必须是确定的东西,至少是自己确定的东西;二是既然用的是野草种子,就不该用油菜花做底图,显得很混乱。

接下来就让学生分小组领取实验材料:野草果实和放大镜。此时由于课堂调控没有经验,没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学生只知道让他们观察和体验靠弹力传播的种子,没有别的要求。但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在玩的同时能够发现很多细节,比如种子很小很多,豆荚弹开后卷曲起来……从分实验材料到实验结束,让学生尽情体验,没注意时间,后面可能有学生就是纯粹在玩了。要让学生结束观察也很困难,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让大家都安静下来。其他老师都是用表扬某某坐端了的办法,我一时没想到,直接用的“请大家安静下来”,孩子们玩的兴趣还很浓,要重复几遍才行,下次上课一定要在之前定好规矩。而且要抓住学生喜欢被表扬这一点来树立榜样进行管理。

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这种种子选择靠弹力散播,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直接引导,种子的特点,豆荚的特点,然后学生就很轻易地说出这种结构和散播方式的关系了。这里有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什么时候是必要的,学生的发现和探究需要的脚手架应该在何时出现,多高为宜?

接下来分发另一种散播方式的种子,让学生观察两种种子的不同,用上一种方法来探讨种子结构与散播方式的关系。每个小组一朵蓟的花冠(不准确,是含很多种子的复杂球状物),继续观察体验。不时有学生跑上前来跟我报告他们的有趣的发现,也有学生跑来告状,某某拿着花冠不让大家玩,下去一看才知道一位女生害怕被其他人把种子都吹散了,小心地保护着。于是我小心地取了两三颗种子下来让小组的其他孩子一起观察,没有批评任何人。

观察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这样的结构为什么适合靠风传播。学生不仅说出冠毛的降落伞特征,还发现了冠毛有粘性,建立起了结构与散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最后三分钟总结,两种种子结构和他们各自散播方式的联系,问学生还见过哪些相似散播方式的植物。

总的来说,这节课没有完成任务。观察和体验的时间太长,有低效之嫌。低效主要在几个方面:课堂管理不力、观察目的、要求和方法不明确、素材呈现方式不恰当。不过其实我也挺矛盾的,如果按教学内容的完成度来说,的确是很低效。但按学生的收获来说,未必是低效的。下课的时候我听到有孩子对旁听的他班科学老师说,这节课好好玩。那是个很活泼爱动的孩子,以前听他们班队活动时就他就闹。让学生充分体验之后的问题,只需要适当点拨学生就能想明白,而如果不体验没经验,也许再怎么引导也是徒劳的。这是从观察目的、要求和方法的指导上来说的。从课堂管理来看,虽然要求安静的时候难以立刻安静,但学生是活泼的,自由生长的,投入在观察和体验中的;正好中午在办公室看了几页《静悄悄的革命》,讲到虚假的手势应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课堂管理强调整齐划一是不是就一定是好的?在最想表达的时候不能充分表达,久而久之到了初中高中就失去了表达的欲望,佐藤学在书中说,幼儿园和小学要负责,所以课堂到底是松好还是紧好,我目前也还没有定论。最后,从素材分发来说,听课的老师说给孩子的种子太多了,一朵花冠上有那么多种子,孩子都在玩,没有认真去观察。其实,孩子在玩的过程都感受和体验到了所需要观察的东西,而且,也许比直接观察记忆更深刻,甚至还发现了种子以外的一些东西,这些也可以说是影响了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发现,也可以说是让学生产生了发现独特东西的成就感,就看怎么理解吧。只是的确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不过我还是觉得值得的,因为孩子需要在等待中长大,对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芥蒂的。

总之,孩子们觉得这堂课很开心我还是很满足的,不过一些问题还要继续深入思考和实验验证。

下午又听了该老师在另一个班上的同样内容的课,觉得上得挺好。

她上课的主要环节是:植物开花后会怎样?结出果实的目的是什么?屋顶上的小草是怎样来的?先自学书本知识,再小组合作讨论,大约6分钟。(此处有个可以研究的问题:看书后讨论原因和直接根据前概念回答原因有什么异同?)学生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他们的猜测结合书上的知识回答出来,很有想象力,如有的认为是鸟衔来的,有的认为是鸟排泄出的,有的认为是风吹的,还有认为是瓦片上的泥土从地上拿上去时混有的,还有认为更高处的草直接掉下来的,人工播种时掉在屋顶的,发洪水的时候留下来的,小孩丢上去的等等,这个教学环节的意义我还没有仔细去想,但我觉得这样上也可以。

接下来是观察油菜的豆荚(未成熟)和蓟的种子(每个小组两颗,即一个班一朵就够了)。老师先说要发两种种子,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发?学生很快猜出为了比较散播方式。老师接着问,你怎么能够知道它们用哪种散播方式?学生想到:观察结构。然后老师提观察的要求,画下看到的,写出你的猜测(哪种散播方式),用文字记录下观察到的事实。接着就让学生小组排好队领观察材料。组织非常有序,的确很高效。

6分钟后,让学生展示记录本,对油菜的种子的散播方式有学生猜测是鸟吃了、自然脱落掉在地上、裂开爆破弹射的方式……老师提示,“主要”是依靠弹力散播。然后老师让学生把双手当成豆荚,在双手中放满乒乓球来演示豆荚爆裂的瞬间。这个很形象。对蓟的种子的散播方式,学生说出种子有粘性、轻、暴露在外等特点让蓟的种子可以随风散播。

教师追问:哪一种传播得更远,为什么?为什么植物要把自己的种子传得越远越多越好?学生回答:让后代遍布全球、遇到危害不易被一网打尽、不跟自己抢资源……可以说学生的思维更发散些,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对这同一个问题呈现时机和呈现情境不同造成的,还是由学生特点造成的。这个也是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的。

最后几分钟该老师还讲了点靠动物传播的种子的特点,不过她是用图片显示的特点让学生猜属于哪一种散播方式。这样也比较高效,不用真实的东西来观看,省时省力。

她的这堂课其实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感觉和我的设计思路很不一样,在细节的地方她的确比我做得好,不愧是经验丰富的老师。

有时间了要比较一下两种设计思路体现的教育观念有没有差异,是观念的问题还是经验的问题?现在暂时还没有精力和能力来思考这个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opensea 2012-3-26 20:17
各有千秋,都不错。
回复 fahai 2012-3-26 22:05
opensea: 各有千秋,都不错。
   我这是实验上法,原班老师才是真正科学课的样子。呵呵。
回复 长江口口 2012-3-28 17:41
学生分小组领取实验材料之前,似乎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习任务做出明确的布置,呵呵,这也许是导致后续的课堂管理难度增大的一个原因。
回复 fahai 2012-3-28 17:49
长江口口: 学生分小组领取实验材料之前,似乎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学习任务做出明确的布置,呵呵,这也许是导致后续的课堂管理难度增大的一个原因。
说得对,刚发下材料我就发现了,跟听课的原班老师讲,她也正好想说这个问题。不过作为实验课,也有价值。自我安慰一下,呵呵。还是有点紧张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5 02:14 , Processed in 0.0720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