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一、SOLO分类理论简介
SOLO 分类理论,认为在学习新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即“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它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该理论融合了信息加工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优点,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与其同事科利斯创立,并最早运用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主要应用于开放式试题。
SOLO 分类评价理论源自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不同的阶段之间的认知水平有质的区别。
SOLO将学生学习的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前结构(prestuctural)、单点结构(unistructural)、多点结构(multistructural)、关联结构(relational)、拓展抽象结构(extended abstract)等。这五种结构的基本含义如下:
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
单点结构:回答问题时,只能联系单一事件,找到一个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
多点结构: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事件,但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
关联结构: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多个事件,并能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
拓展抽象结构: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结论具有开放性,使得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二、SOLO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SOLO分类理论不是把学习结果简单的划分为对或错两种结果,而是把学习者确定为不同的认知水平。从SOLO五个层次的分类中可以看出,前三个层次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反映了学生低等级的思维技能),而后两个层次是理论思维的飞跃(反映了学生高等级的思维技能)。而要实现思维能力的突破,又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五个层次反映了思维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层次类型,即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且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更不在乎学生写出了多少字,只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它力求能够准确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一)SOLO的特点
1)后一水平是以前一水平为基础的,允许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问题上有不同表现。
2)区分质的差异,不作量的比较,有利于评价学生思维水平。
3)对学习反应结果分类,有利于评价发挥反馈作用。
4)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
(二)对SOLO的反思
1)评价低层次的能力效果差。
2)在有了学生的答案之后,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缺乏对试卷整体的考虑。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2:38 , Processed in 0.05908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