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北纬39东经121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118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创设交流平台,与大家共同进步!

日志

三省三校同课异构的思考

热度 9已有 570 次阅读2012-12-26 10:28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三省三校同课异构

    2012年12月13日和14日两天时间,江苏连云港市新海高中、河北唐山开滦一中、辽宁大连二十高中进行了2012-2013学年度新一轮的同课异构活动。十一月份三所学校已经在新海高中进行了政治、数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本次在大连二十高中进行了物理、化学、历史三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明年也就是2013年春将在开滦一中开展英语、语文、地理同课异构活动,届时我也将代表我校地理组参加地理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
    一、同课异构
    本轮同课异构是不同的老师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各自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参加同课异构老师之间没有集体备课,只告知教学内容,各自准备。由于是三所学校,当然也就是三所学校相关教研组的展示过程,老师的上课水平不排序(本就不该排序,每个人的课堂都有闪光点),评课活动由三校的教研组长先对本学科的每位教师的课例进行评课,最后请专家进行评课、理论指导(比如,在2011-2012年度的同课异构中,我校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戚业国老先生进行听评课,并进行专门的理论讲座,真是一场教育教学的盛宴)。
    二、我对历史学科三位老师课的点评
    历史本次的教学内容是《改变世界的高新技术》,本节课内容其实比较简单,就内容而言实在谈不上难,更谈不上抽象,甚至我个人认为本节课内容历史味道不是很浓,我听课时甚至觉得这怎么能是历史学科讲的内容呢。以下是我个人对三位历史老师本节课的评价,纯属个人意见。
    第一节课是我校李老师在二年一班上的,本节课我个人认为有这样几个优点:
    1、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文科知识逻辑化的理念,李老师经过精心设计,巧妙的运用了爱因斯坦的三段话将本节课知识串接起来,显得逻辑性很强。(个人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2、李老师的语言流畅优美,过渡自然,驾驭课堂能力强。李老师的语音语调拿捏得很好,问题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发散性,而李老师之所以敢于设置这些发散性很强的问题,是基于她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基础上的。听课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很多问题具有意外生成性,而李老师每次都能够像如来佛祖一样降服了“孙悟空”,实在是佩服之极。
    3、李老师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层层设问,问题的设置具有较强的生成性,问题设置在了学生思维的生长点上。这使得整节课思维含量很高,学生的思维可以说整节课没有停止过,而与问题意识直接相关的就是过程意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生成性的问题将本节课本来看似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逻辑化。整节课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和过程意识,是知识生成性的课堂。
    不足:
    1、新课改强调要将思维的权利还给学生。李老师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虽然是动的,但我个人认为学生的思维在本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就是说学生的思维是被迫的,而缺少积极主动地思考甚至质疑。从这一点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并不充分。
    2、新课改的理念还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做好导演,要调动学生做好演员。显然本节课,老师导的作用体现的并不是很到位,更多是老师是主体,我个人认为好像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按新课改理念有点本末倒置(或许有点夸张)。
3、课堂气氛有些沉闷,我想这是和李老师的问题设置有很大关系的,问题过于密集,学生思维负担较重,自然活不起来。由于气氛沉闷,课堂显得不够激昂,不够热烈。
    4、学法指导上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有欠缺,引导的还不到位。一堂好课应该是师生都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共同提升,一节课下来,学生既要充满热情还要觉得学的盆满钵满,而老师也应该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得到启发和理念的提升。
    5、历史课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我不是教历史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教会学生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指导学生的生活和工作,正如人们常说的读史可以明鉴。从课标角度讲,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施;从高考角度来讲,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关键。从这个维度来讲,本节课略显单薄。
    第二节课是开滦一中张老师在二年七班上的,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整堂课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效率高,师生情绪激昂。做到了活跃而不混乱,快乐而不浮躁。
    2、导学案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通过导学案,张淼老师恰当的补充了教材单薄的内容,既没有脱离教材,也没有局限于教材,从这一点讲,张淼老师的课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

    3、从三维目标来看,无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很饱满。更是通过老师的优美语言时刻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比如在讲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时,张老师说:我毕业都好几年了,大家看老师的板书仍然写的不好,这就是老师过度依赖电脑的原因等等。
    4、课堂设问贴近学生生活。比如讲到互联网时,张老师让学生说出对学生自己的影响和对老师的影响等。这样的设问更容易引起学生思考,更能引起兴趣,并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设问潜移默化的完成了三维目标,这一点实在是值得借鉴。
    5、师生互动充分、彻底,尤其是各小组分工明确、到位,使学生一下就清楚自己要完成哪些任务。学生在发言时,张老师也能充分考虑组间的评价(即生生互动),可以说整节课掌声不断,高潮迭起。
    不足:
    1、问题设置的思维含量不高,探究问题不具有发散性,探究问题的讨论价值不是很高,学生很多时候是在看材料得答案,学生的思路被严格的限定在材料之内。
    2、导学案固然很好,但是材料过多,体例有待改善。导学案步骤不是很清晰,有点走形式的感觉。课前预习以幻灯片出示题的形式考查,这样处理也可以,但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以至于课后我问学生,学生都说没时间看题干,直接看答案选的(不过我很佩服我班学生,回答的全部正确)。导学案的目的是利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张老师的导学案我个人认为真正用到的就是导学案上的几个材料,显得其他部分只是混个脸熟。
    3、这可能是个人素质原因吧,张老师的气场明显较李霞老师差一截,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张老师和李霞老师结合一下,找到一个结合点就是完美的历史老师了。
    第三节课是新海高中张老师在二年二班上的,本节课是我连续第三节听课了,真是有点头晕目眩了。总体感觉本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目标完成的很好,在知识与技能上也比较到位,最欠缺的是过程与方法上。很显然本节课张晓自老师个人讲的太多(这也和学生的状态有一定关系),学生没有活跃起来(这和张老师幻灯片上大段的文字材料有关),再有就是张老师有些紧张,每个问题发出问题指令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甚至几乎没有,也是学生没有动起来的重要原因。
    另外,大段的文字材料,都是学生现场接触到的,而且还是老师代劳阅读材料,加之幻灯片上的文字颜色设置不是很清晰,也影响了课堂效果。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幻灯片上最忌讳大段的文字材料,由于信息量太大,学生短时间根本无法获取有效信息。
   三、本次同课异构的收获与思考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观就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一言堂,单边模式,启而不发等等),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显得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要从骨子里更新,不是口头的说一说,做一做那么简单。使我切实体会到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教学实践检验的理论是谬论。从现在做起,研读理论书籍,在每节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新课改,把张校长有效教学理念深入推进。
    2、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是为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如果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背离那么这节课的设计一定有问题。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统一的,不能割裂的。否则就是低效的课堂,粗放的课堂。
    3、探究问题应该确实具有探究的价值,简单的问题不宜探究讨论,要避免假探究,假讨论,假欢乐。而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分解设问, 需要注意的是分解的子问题间要具有生成性,否则得不偿失。
    4、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在我看来关键在导,不能完全代替学,怎样使导学不流于形式呢?怎样使导学案切实服务于高效课堂呢?导学案源起于山东,我们高二备课组正在运用导学案,自编自导,绝对原创。我们备课组研讨了导学案的形式,即三段六步模式。
       第一段,课前。这里分为两步,一是学生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二是完成学案,训练应用。训练应用主要让学生先自主完成学案上的选择题部分。
    第二段,课中。这里分为三步,一是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这是自主的基础);二是学生展示点评、总结提升(这是亮点所在);三是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第三段,课后。学生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关于导学案教学问题,我现在面临的困惑有以下几点:一是怎样将课堂师生知识的构建与导学案完美的结合,使导学案更好的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二是探究问题怎样设置;探究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哪个环节探究更有效,探究问题怎样探究才能不至于使课堂旁逸斜出。我现在越发觉得课堂上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过程意识的重要性。那种死教学,教学生死学的手法是绝对应付不了高考的,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地理素养。三是由于时间比较紧,有些比较重要的探究问题我运用小考本作业的形式补充,当然这个作业是必须要点评的,否则就会使学生云里雾里(对学生而言,不明确不如不知道)。不知道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幻灯片的制作。新海高中幻灯片的制作显然不合适,投影上大段材料学生是很难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动作的,这为我以后的多媒体教学积累了经验教训。
    6、老师课堂教学中给的材料。材料是教材的重要补充,但是材料也要具有发散性、生成性,否则就是为了得到答案而用材料,不是教材料而是用材料教。
    7、课堂的有效设问。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但不是满堂问,不是随意问,也不是问到为止。设问一定是预设的,一定是有生成性的,一定是利于学生知识构建的,一定要问在学生思维的生长点上。课堂上要避免没有思维含量的设问、摸不着头脑的设问、没有生成性的设问。问就要引发思考,问就要醍醐灌顶,问题设置的目的必须要明确。总之,有效设问的课堂才是真诚的课堂、深刻的课堂。
    8、课堂教学师生的精神面貌、教师的气场很重要。好的精神面貌一定是激昂、兴奋、紧张、有序。
    9、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意识很重要。优美的语言,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赞许是师生深度互动的前提;遇到难度较大问题时,教师的引导、激励的语言很重要,正所谓台上四十五分钟台下N年功啊。苦练内功是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否则和修鞋匠没有两样。
 
   
总体而言,本次同课异构三位历史老师的课都是精心准备的,都有各自的优点。这次同课异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正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这些经验也好,教训也罢,时刻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自己课堂教学的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探究意识。切实将有效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生产力!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谭tan 2012-12-26 13:10
讲得真好!
回复 庆龙梦幻之地 2012-12-26 16:00
博主的评课思考写得很精彩,分享学习!
回复 窗含西岭千秋雪 2012-12-26 17:24
写的好!真希望我们也可以搞一搞同课异构
回复 北纬39东经121 2012-12-26 19:11
庆龙梦幻之地: 博主的评课思考写得很精彩,分享学习!
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回复 北纬39东经121 2012-12-26 19:12
窗含西岭千秋雪: 写的好!真希望我们也可以搞一搞同课异构
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才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课异构是很好的交流平台。
回复 桐殷 2012-12-26 20:48
令我耳目一新,谢谢博主的分享!
回复 geonet 2012-12-28 11:03
谢谢分享,值得学习借鉴思考。
回复 hbhdljpqz 2012-12-29 20:15
很受用。谢谢
回复 sgzgeog 2012-12-30 09:31
谢谢分享!
回复 Destiny 2013-1-2 19:08
很受用。谢谢!如学生的思维是被迫的,而缺少积极主动地思考甚至质疑,我们公开课大多是教师指导学生思维,应该是被迫思维。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6 13:39 , Processed in 0.0854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