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关于“提问”

热度 2已有 490 次阅读2012-1-31 20:58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德勤地理, 读书, 杂谈, 德勤地理, 读书, 杂谈

关于“提问”
——读郑金洲的《零散的提问》
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 孙德勤


近日读郑金洲教授的《教学课堂的50个细节》,中间有一篇《零散的提问》。郑教授在文中对“问题”进行了划分。他认为:“一般说来,课堂上的提问从包含的智慧含量来说,大致有四类: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之类的问题;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看法和认识。”同时,郑教授认为:“据我的观察,现在的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提问属于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数量较少的是应用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甚至在一些课堂上几乎不曾出现。问题结构的不合理,布局的不完整,有时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的意识与欲望,缺乏提出自己独到观点的勇气和智慧。”的确是这样,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对基础知识掌握和测试,并在解题中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堂远离了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记得有一次,我曾在高三地理课堂上提问同学:我们这里的气候和自然带分别是什么?学生都能很快地回答出来: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当我偶然间有随口问了一句“你们见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吗”时,学生显得有些茫然。很显然,他们只是记住了长三角地区的气候和自然带,但对身在其中的自己——对周围自然的植被却望而不见!就张家港而言,举目皆是的香樟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植被,学生们却不能辨认,那么也就是说,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有多少是建立在对生活的印象之上的呢?对他们而言,又如何谈什么学以致用呢?

郑教授的这篇文章,让我切实地感觉到,我们在课堂上多提“应用性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一直觉得,现在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的问题。营养不良主要就是指学生知识面狭窄,对知识的理解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撑,他们的记忆乃至理解是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之上的;消化不良是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虽然他们记住了知识,但其对知识的理解是不深刻的或者是不全面的,或者二者兼有。我想,要解决营养不良的,我们上课就要多提应用性问题,解决消化不良,我们就要注意使用评价性问题了。


附:郑金洲教授的文章《零散的提问》
 
有些课堂上,老师的提问非常零碎,几乎是用不断的提问来推进教学,比如:老师列了个等式,询问,这个等式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什么?第二个条件是什么?得数是什么?两三分钟,就有可能提出三四个问题。一节课统计下来,有时不下七八十个问题,我记录的一堂课,最多有120个左右的问题。这些“零敲碎打”的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确实有点是从满堂灌转向满堂问了。
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提问也不是启发式教学的根本标志。有的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反映,其实并不正确。灌输式教学,也可以通过不断提问来反映,将知识点分解为若干细小问题,将整体知识掰碎揉烂,用问题的方式“循序渐进”,本身就是灌输式教学的一种表现。反过来,没有提问,也不见得就没有启发式教学。

课堂上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恰当?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大程度上需要取决于具体的课堂情景。一般说来,课堂上的提问从包含的智慧含量来说,大致有四类: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之类的问题;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看法和认识。四类问题,包含的智慧以后由高到低,不断深入。在课堂上,四类问题需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统筹安排,需要有所兼顾。前述的现象就在于过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前两个层次的问题,而忽视了后两类问题的呈现。


应用性和评价性问题,在课堂上不是以数量多取胜的,而是以是否能引导学生将学会知识进行迁移、评价为基本导向的。这类问题常蕴含较大的思维跨度,是需要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的。据我的观察,现在的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提问属于记忆性问题和理解性问题,数量较少的是应用性问题,评价性问题甚至在一些课堂上几乎不曾出现。问题结构的不合理,布局的不完整,有时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的意识与欲望,缺乏提出自己独到观点的勇气和智慧。


评价性问题着眼于学生对事物的自主评判,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分析判断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一定程度上激发的是学生批判意识、问题视野、立体思维。这类问题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联,与创新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其实远不止通过单独的课程形态来表现,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以及教师的细致引导,同样对这种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上,问题要提,但教师还要进一步思考:应该提出怎么样的问题;哪类问题才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哪类问题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需要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反映在课堂教学上需要以哪些问题为支撑。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锦江渔夫 2012-2-1 10:23
学生脱离生活学习地理,原因在于教师脱离生活教地理!将生活与地理教学联系起来, 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
回复 fahai 2012-2-6 12:39
难怪我实习的时候做的课堂观察上评价性问题基本无法观测到,还以为是我理解有误,原来是普遍现象啊。呵呵。
理科教学,尤其更要重视学生的有意义学习。
回复 chinasun 2012-2-20 08:44
其实,问题的分类很复杂,比如还有学者认为:“从问题类型而言,一般可分为3类:“呈现型”、“发现型”、“创新型”。所谓“呈现型”问题,就是靠提取记忆就能回答的问题。所谓“发现型”问题,是指通过探索研究、推理论证才能解决的问题。所谓“创新型”问题,多指答案具有不确定性,通过想象、创造给予多元回答的问题。了解了问题的类型,”但我想如果从提问的主体来分的话,问题的分类或许更有借鉴和指导价值。比如,如果提问主体是学生自己,怎么提问?又可以怎么分类?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8 08:53 , Processed in 0.0794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