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先说学习形式。不知什么时候起,小组合作成为一种重要学习形式,甚至成为基本模式,地理课堂似乎离不开小组合作。更离谱的,有的学校座位排列都是小组排在一起,而不是面向黑板。前段时间听的几节《欧洲西部》的课就是这样。上课的时候,无合作不成课堂,有事没事来个合作,啥问题也敢来个合作。
其实,小组合作有严格的条件,既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宜合作,也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合作,更不是小组合作越多越好。学习本质上是个体领悟、习得过程,而非主要是集体活动。我不知道小组合作的理论基础,是不是“头脑风暴法”。据说头脑风暴可以激活创新思维,大概是这个原因,小组合作被引进?这个我不清楚。但学习和创新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小组合作只能是一种补充,当成一种主要学习形式,甚至是唯一的学习形式,那是非常荒谬的。实际上,许多地方强推小组合作,已经走进一个死胡同,学生面对面坐着,老师在黑板上讲的时候,学生要扭着脖子看。哈哈,请那些强推小组合作的领导和专家们自己试一试,把脖子扭过来,时间不用长,5分钟吧,舒服不舒服?
关于小组合作,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问题需要合作探究,哪些问题不可以合作。以《欧洲西部》为例,位置需要合作吗?描述位置当然不应当合作,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位置评价的要求就更进一步,要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或许有小组合作的必要。再如,描述气候特征,指出某种气候的分布范围,这类问题需要合作吗?也不需要。归纳地形特征道理一样。也就是说,位置与分布类的问题,通常不应当小组合作。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相对复杂,这就需要小组合作。再如,旅游胜地分布在哪个国家,找出即可,还需要合作找出来?用得着这么矫情吗?但给定几个旅游景点,要求设计出合理线路,拟定简单的导游词,这类问题恐怕需要小组合作了。
其次是合作前的准备。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前,要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只是交流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取长补短,形成最佳方案。另外,小组合作前,教师要有详细的活动指导,如何合作,合作什么,合作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都要交代清楚。一句“小组讨论一下吧”,怎么讨论,讨论什么?不流于形式才怪,学生不混水摸鱼,趁机偷懒才怪。
再说学习环节。学习环节大同小异,基本是导入新课,然后是位置、工业、畜牧业、旅游业。位置教学更是麻雀虽小,无脏俱全。什么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样样都要看一看。我就纳了闷了,半球位置在欧洲西部这一节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非要看经度位置?纬度位置一定要精确描述一下所跨纬度范围吗?
研究位置的原因,是因为位置对某地的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影响气候。但位置教学一是没必要啥位置都要看,更不是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国家啥位置都要看,例如,经度位置对欧洲西部自然环境有意义吗?看东西半球想干啥?二是位置一定要开始就看吗?以欧洲西部为例,什么时候要用位置分析?是气候特征的形成。分析一下这里的纬度,也不必非要精确读出纬度范围,只要能看出位于中高纬度,大部分在中纬度即可。至于半球位置,大可不必去看。
其他的学习环节也一样。教材的顺序有其合理性,但在教学时,并非不可改变,要看自己的学生情况、情境设计及自己的教学习惯等。只要能衔接好,串珠成链,就是成功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3:19 , Processed in 0.0675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