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张芳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405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磨课:思维碰撞,迸发智慧火花

热度 3已有 621 次阅读2016-2-25 20:14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火花

      记得有一天,在网络学习群,听山东的张蕾老师讲《海陆变迁》。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内容:1.播放冰河世纪的视频导入新课;2.播放喜马拉雅山脉的化石及荷兰的围海造陆的图片;3.在“穿越时空”环节,给学生讲魏格纳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用PPT展示各种证据;4.在“预见未来”环节,先出示地球构造图,再出示板块构造假说的基本理论,然后出示六大板块分布图,由学生用手演示板块挤压,用视频演示板块的挤压及张裂,让学生预言地球面貌,最后将表格内近些年地震发生地,落实到地图上,并与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示意图进行叠加。整体来说,这节课环节流畅、PPT精美,是一节精彩的课。

      评课环节,邓昊源老师说了两点:1.导入的视频和紧接着的例子,形成了双导入,建议二选一,且让其作为一节课的线索,或首尾呼应;2.将地震发生点落实在世界空白地图上,指导学生对照板块分布图,寻找两者间的联系: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且多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及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这个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归纳的过程,可以很好的落实课标要求“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李萍老师则建议更换情境,用视频——“末日崩塌”里的震憾地震场景,引导学生步步探究原因。

      两位老师的精彩、精准的点评,激发我积极思索,灵机一动,想了一个“一境到底”:1.看过导入的《冰河世纪》后,提问学生,小松鼠为了拿到松果,导致大陆分离,这是真的吗?(学习过程:魏格纳提出假设,并经过艰苦的过程,寻找证据,从而形成“大陆漂移”学说。)2.过渡:这种由内而外产生的运动,短时间内发生时,并不像动画片里那么“搞笑”,而是以会带来灾害的地震和火山形式存在的。(学习过程:教师将近年来的地震发生地标注在地图上,由学生寻找这些地点与板块分布的关系,从而知道世界两大山系及两大火山、地震带,并了解防灾知识)3.过渡:有时,这种运动是缓慢发生的,我们不易发现。(学生观察板块交界处的运动方向,理解板块挤压、张裂带来的现象。)4.过渡:地球面貌不是由一枚松果而改变,而是一直存在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预言地球未来的面貌(学习过程:学生观察板块分布图中板块运动的方向,预言红海、地中海、非洲东部等地的未来。)

      我的这个教学设计,缘起于张老师导入时所用的有趣视频,受邓老师强调“学生学习要依循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总结问题的步骤”的启发,按照李老师“由果推因”的思路,进行了大胆的情境创设。因为时间有限,这个设计还很不完善,但它是磨课时思维碰撞的结晶。这一智慧的火花虽小,却点亮了我的内心,让我坚信——磨课让你我成长!

      期待今后更精彩!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16-2-25 20:50
通过“过渡部分”来看教学设计思路很清晰的说,因果递进很有条理,我觉得这堂课如果上的话,应该是很流畅的
回复 渝-李丽欣 2016-2-26 08:02
再读一遍,思考。听他人课发现闪光点亮自己。
回复 xiena523 2016-2-26 10:02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找到证据和数据----合作交流---新的问题可能更合适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3:47 , Processed in 0.0683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