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蜜蜂家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40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第二章——慕课的时代意义

热度 2已有 344 次阅读2015-8-20 19:08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第二章——慕课的时代意义

汤敏教授,在他的《慕课革命》一文的自序中这样写道:慕课(MOOC)的理想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学到任何知识”。在这里,“任何人”是指不受国别局限、学校规模制约和年龄限制,有学习需求的人;“任何地方”是指无论是你在美国的波士顿还是中国甘肃农村,只有一台联网的电脑,你就能学到你想要的知识;“任何时间”是指,你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碎片化学到你想要的知识;“任何知识”是指你不但可以学到学校的课程,还可以学到有关工作和兴趣的知识,甚至学到目前用不着的知识。

面对慕课革命,“你”输不起!你可能是一位学生或者学生的家长,你输不起这场革命。您的子女如果不能通过慕课,用世界上最好、最新、最有用的知识武装起来,他们的未来可能是找不到好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

华东师大的陈玉琨、田爱丽的《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中也这样介绍,慕课的意义再过2030年,你会发现,其意义怎么估计也不为高。那么,今天我们如何看待慕课,它有哪些优势和创新呢?

(一)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民共享

在今天没人会怀疑,相比较古代的个别教学,产生于近代资本主义的班级授课制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巨大革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倡导“节约时间和精力”、“大量生产”的教学方式——班级教学组织;提出了依据年龄分班,各学年分别设置不同学科的方案。他之所以倡导这种教学方式除了上述理由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学生在集体中受教,可以相互激励,提高教学效果。

审视今日,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不仅在全球各角落我们都能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是移动的,可以走到哪学到哪,甚至可创复学,十年二十年后再学。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场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界限,是的优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

(二)助推教育公平

近百年来,“有学上”即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问题,大部分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上好学”即人人都享有高质量教育的权利问题上,我们的教育还非常不公平。

中国近几十年来出现的择校热、学区房等问题不就是因为学校间的教育质量不同造成的吗?多少农民背井离乡、多少学生漂洋过海、多少父母倾家荡产,不就是为了自己或孩子能上个好学吗?然而,教师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水平和差异有目共睹。不仅仅是我们,就是在宣称自由、民主、平等的西方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然而,慕课有可能做到教育公平。迄今为止,在美国开设的绝大多数慕课是免费的,这样可以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特别对那些来自家境贫困的人群更是如此。而且开设慕课的大多数是美国乃至世界著名高校,或企业与名校进行合作开设的,这就保证了慕课的教育质量。所以,慕课的兴起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传统高等教育的做法是从学生中收取大量的钱,而慕课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不收取钱或只收取最低的费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达夫妮·科勒称它为“高等教育的真正民主”。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再也没有什么比公平更让政府犯难,更受老百姓关注了。教育公平,无疑最困难的在于教师资源的公平。实践表明,优秀教师在区域小范围内流动尚且十分困难,要在全国流动更是要付出十分高昂的代价,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慕课的出现将使这一“不可能”成为“可能”。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和C20慕课联盟,正在组织联盟学校优秀教师,录制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知识点的慕课资源库,供全体学生共享。这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公平,提升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将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学习型社会

慕课,它往往以碎片式的知识呈现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移动终端上,它适应了工作在现代城市里白领们生活的节奏。无论在地铁里,还是在大巴上,无论在机场的候机厅,还是在休闲的咖啡吧,有个10分钟或20分钟,人们就能轻松地看上一段微视频'学习一堂微课程,更新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而不必劳心费神地赶往遥远的大学。

在知识和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知识甚至一些技术的保质期也都在缩短。传统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职业的“线性教育模式”已经不能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需要转换为一个更加灵活的模式。慕课就是一个更加灵活自使人在需要的时候'非常容易地学习任何新主题,在人们的整个职业生涯在使用知识和技能保持在最新的状态。

上海交通大学张杰校长也认为:“这将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影响绝不限于多对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将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大学应以在线教育发展为契机,重考自身的使命与责任。

(四)让学生远离家教

在中国,或许还包括韩国等地,慕课还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远离家教。网上或者下载下来的视频材料,可以方便地将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最生动的课程带圆家给学生学习。有便捷网络的家庭,学生学习或者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可以随时请教老师或者寻找其他同学的帮助。如此,则可以免去家教带来的高昂成本和由各种原因(比如遥远的路途、滥竽充数的教师,甚至还有商业欺诈)产生的低效学习。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慕课的创新(汤11

汤敏教授对比网络视频课、电视大学、网校课程后,总结出慕课的五大创新点。

第一,知识点,短视频。与过去的远程教育和公开课只是简单地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录下来放到网上去不一样,慕课根据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把一个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节课程都由1015分钟的短视频组成。因为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最适合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15分钟。这样做的效果是可以更多的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第二,随堂考试,满10分过关。与过去的视频课不同的又一个特点是,慕课借鉴了许多网络游戏的方式方法。这种游戏的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成为其坚持学习的动力。每讲完一个十来分钟的知识点,计算机就自动跳出一些问题让你回答。而且,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一样'你只有全部答对,才能继续上下一堂课。差几分都要回去重看一次课程视频,看完后再考。考后马上给分,有时候还给出你在考过这个题的人中的排名。这样马上就挑起了学生的斗志。不少人学着学着就“上瘾”了。

第三,兵评兵,机评兵。随堂考试,即时奖励,固然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带来了又一问题,慕课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选一门课。这么多作业,还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老师如何改卷呢?不用着急,慕课们早就想好招了。对于简单的随堂测验,就用机器直接判分。而对问答题类的考试,就让学生互评。以前人们把学习者教学习者的方式叫“兵教兵”o借用这种说法,学生互评就可以叫“兵评兵”。学生之间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来互相评价。为防止串通起来作弊'5个左右的互评者是系统随机匹配的,取一个平均的分数来保证评分公正性。

第四,虚拟课堂,规模PK人们常说,教育是要有体温的。很多人一直在质疑:在没有课堂、没有老师、没有同学的慕课上,学生能学好吗?尽管慕课以网上个人学习为主,但也在尝试通过网上论坛的方式,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联系起来,形成远程的讨论模式。有的慕课还设计出虚拟教室,有座位,有小组,有班长,以每天或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把学习者联系起来,发挥“兵教兵”的作用,这也能克服同学在网上学习的孤独感。举个例子,在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组成的edX平台上,每个课程甚至每个10分钟的课都有一个对应的论坛。你有任何问题,挂到相应的论坛上,平均23分钟后'就有人给你回答了。因为你的同学分散在世界各地,24小时内任何时候提问题,不用老师出面,就有人给你解答。通过同学点击率,计算机还自动地把那些问得好的、答得好的问题,点击率高的问题置顶。事实上,你都不用自己问问题,看看别人的问与答,几乎你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第五,大数据分析,小机器跟踪。一个慕课参与人数极多,你能不能在其中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没门!小小的计算机早就把你盯住了。你在什么时候上了多少分钟的课,答错了几道题,你的强项在哪里,弱项在哪里,机器都清清楚楚。机器还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这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多少人答错,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分析出课程设置的问题。

不仅如此,在慕课的几大平台中,大量数据采集和分析是关键所在。数据库把学生回答的每一道题、修改的每一次作业,参与的每一次论坛讨论等都收集起来。还会定期给教师发报告,分析哪一堂课有效,哪一堂课无效。

从根本上来说,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慕课,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众人可以同时发言、倾听或回应”的功能。这就从根本上有别于传统课堂以及广播电视课堂的“一对多”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大范围的探究式;_讨论式、参与式学习方式。这就有可能改变当前教育中的老师“满堂灌”,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5-8-20 20:42
很好,继续。
回复 北纬31度 2015-8-24 15:20
分析的很到位,通过计算机技术解决评价、监督等客观问题。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2 18:06 , Processed in 0.2684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