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关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大气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的基础内容,亦是重要内容。而热力环流则是学好大气,理解大气的重要的且唯一的核心原理,故热力环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要把握好本节课的内容并不容易,何况还要把热力环流的原理应用于大气其他部分的内容就更好不易啦。
笔者结合众多地理教师的热力环流设计方案的优点,想整合出一个适合于日常教学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方案。设计大致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导入。热力环流导入素材很多,有的以火烧上方谷的视频或者故事导入,有的以吃火锅或者烧开水启发式提问为导入,还有的直接以观察身边的暖气,冷气的运动为导入。不同导入各有千秋,一切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导入的目的主要两点,第一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要为本节内容服务。笔者在中地参读过某位教师(抱歉,名字不记得了)的独具匠心的导入:用了一组点蜡烛切洋葱与不点蜡烛切洋葱的对比实验来验证网友的提议,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其成因。
第二部分:新课讲授。课本上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并不多。重点在于讲清热力环流的过程与其常见的形式。然而,要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本课内容,还需要大气等知识的铺垫以及等压线(面)变化规律的延伸。
故设置铺垫知识点一:气压的概念以及气压与空气密度、海拔高度的关系。此部分内容是对于气压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探索,为研究发生热力环流后气压大小以及等压面的变化打基础的。若时间充裕,可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为什么会有高原反应呢?然后运用讲解法,边画空气柱的示意图边讲解气压的概念,也可在图中取不同的点进行海拔高度、气压大小的比较。当然也有老师为节约时间提前做好相关的PPT内容。笔者看过一个关于水平空气如何运动的小实验:即引导学生对两张相隔一定宽度的纸张吹起,观察纸张如何运动并解释成因,最后说出你的结论。
设置铺垫知识点二:热上升、冷下降的结论。为帮助学生得出此结论,可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热力现象。例如,空气灯、空调、抽烟、蜡烛等现象。
课本内容讲解:教师先讲清受热均匀条件下的等压线(面)(适当补充此概念)与等高线的关系,为后面受热不均匀其关系的变化做铺垫。再假设地面要是受热不均,那空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学生一步步画出其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最后师生一起总结热力环流的过程。接着,用具体数字辅助的方式来画出等压线的变化,并总结“凸低为高”“凸高为低”的规律。
至此,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的构思基本完成。课本上以及各位地理教师一般会补上海陆风,山谷风与城市风的内容。至于学生能不能领悟出热力环流是大气这部分内容中的核心原理,还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多加联系与提炼。例如,海陆风的时间尺度由一天变为一年则是什么?把热力环流地区尺度由某地扩展为全球大气则会怎么样运动?能不能运动热力环流的近地面得出先关结论解释台风等天气?可不可以用热力环流的近地面的结论解释下北方的秋高气爽?
大气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多且庞杂。其实,基于我们整个地理学习的角度,主要是学生能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内容。而大气前面的内容多为解释气候如何形成而开展,我们知道气候形成的成因中除了太阳辐射与下垫面外,大气环流就是最重要的。而大气环流正是由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构成。而这不正是热力环流的全球性尺度的应用吗?
贾益民: 王老师赞了,我保留意见吧:感觉还是有点乱,热力环流的核心是什么?哪是关键点?
csdong701007: 我也有对热力环流一节课的案例,需要的话可以与我联系。QQ:450986803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5:37 , Processed in 0.0621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