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了一部分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内容,感觉自己讲的烂透了,从学生反映来看确实也是烂透了。回来仔细研究,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自己的设计思路出了问题,而且出了大问题。明明重点是要讲清大气的受热过程,然后从这个受热过程中得出大气热源的两个重要结论,大气的两个热力作用以及三个受热步骤。而我刚用认知冲突导入,引导学生探究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源,然后就很突兀的讲起大气对太阳的三种削弱作用。导致内容主次不分,逻辑混乱。讲的人乱,听的人更觉得乱。
为什么我会这么设计呢?会这样去讲了?我想应该是我自己对这部分的内容理解的不通透,不能站在更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地理过程,不能更好的来理解这个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地位。所以,像我这样的新手,很容易照本宣科,依照教材的逻辑走,依照资料书甚至是试题引导的方向走。我看过一些课件,也试着参考甚至是模仿那些优秀课件的内容,却模仿不了那些优秀的课堂。为此,我深深感觉到,一定要在多学多思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主心骨。上好课的前提必然是要备好课。备好课要做很多工作,而最后都需要教师自己去整理,去设计,去化繁为简。这个教学设计的过程很重要,尤其是设计的思路,老师自己心底要非常的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然后其他的内容与方法应该是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的。这个展开的过程应当如写文章一样,写文章有很多结构,最最最重要的、最常见的便是总分式或者是总分总,当如总分里面可能又会夹杂并列与递进等结构。那我们在做教学设计与讲课时,也应该参考写文章结构或者手法。或许这对于我们把握课堂的教学目标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