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证义孚之一《回家记》是我自我探索地方感的福报
(8月23日潇湘如是闲)
在和段义孚先生相遇之前,我其实有至少五年不碰书、不碰新闻,但是我的职业敏感需要我具备对自己所生活城市敏锐的地方感,我办法是自行车,结果在长沙城内外转悠了5000公里,这是我最得意的地理实践;
怎样去发现一个地方的美呢?我用玩胶片相机的办法,迫使自己预想规划,有时候10张一卷的胶卷要作一个月的文案设计,以期“在正确的时间、到一个正确的地点,去发现最美的风景”,这是我最昂贵的地理实践;当然品评各色茶叶、咖啡、啤酒、白酒和洋酒的实践更具日常化,在美国2000公里、在新疆3000公里的自驾,为朋友们量身定制长途旅行方案……也是苦哉乐哉的美事儿。
对我来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和“路”都是人生经验的一部分,能行“路”当然是好,可惜的是一直没有好书,碰到段义孚《回家记》油然而生的兴奋好似"众里寻他(地方感)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地方感≈段义孚)却在,灯火阑珊处。",可以说,读段义孚是对我这一段人生之“路”,被“(段义孚之)书”开示的福报,段义孚至少是我地理人生的拯救者,我不是从“书”出发与段先生的“书”相遇,我只是在寻找做“人”的地理意义(做人就是生活在一个有意义的地方)的“路”上,偶遇了段先生“书”里的“人”。
昨天有一个学文史的朋友说,孩子要去甘肃、陕西,他要求孩子读完《读史方舆纪要》《史念海历史地理》相关篇目才能上路,我于是庆幸,学地理的人有段义孚,不教你知识但是给你视角,举重若轻,是不是可以超越文史的繁难?甚至,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岂不更妙(年纪大了,浪不起来了,也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