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潇湘如是闲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6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同行评议《人的城市化》

热度 4已有 729 次阅读2018-9-5 16:32 |个人分类:地理科学方法论|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最近《人的城市化》一课再起风云,一个白丁(在读英国博士?没有什么教学经历的学者?)三场同行评议让闲哥忍不住,貌似她也是华东师大毕业,作为在华东师大以第一个教师节大会作为开学典礼的我来说,忝为学长,以34年教龄(在读算教龄?)进行同行评议应该够格了吧。

        闲哥以为,一堂好的地理课应该有世界观的跳脱,尺度的转换,于此才能创造打通学生世界观的教育机会,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徜徉于各种视角,体验同样问题的不同情境,从而丰富地理现象,并为其注入有温度的能量,有厚度的体验。美国人地理课标强调Doing geography,用什么“做地理“呢?地理思维、地理信息、地理视角(空间视角和生态视角)!这里的地理信息当然是图表图像、地理思维无非是归纳推理、分析综合等等,地理视角则是一堂地理课弥足珍贵的东西,一堂精品地理课一定是在地理视角上出彩的,星韵年会上张艳凤老师、符永权老师无不是以地理视角取胜(地理视角这个说法更经典,说成空间想象力有点散漫而缺乏焦点)。

       試以尺度和视角的变化来看这节课:以地方感切入,尺度是小的,但是城市化是一大群人的客观过程,势必引导到更大视角,更大尺度来分析这个过程,暴力拆迁的小尺度事件放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阶级视角下来剖析,虽然有点简单化,但不失为一种可用的理论工具。人变成了一个能鸟瞰全景的超人?

       第三个视角很有意思,看起来有人,实际上已经只是测量到以人为几何中心及其距离,这种将人的属性模糊化、抽离本质的行为地理学方法又回到了小尺度,因为貌似客观使学生便于把握城市化的场景。但从次序排列上好像行为地理学方法更先进,其实这里是有问题的,与学科发展的实际进程有差异,找到了人却放弃了人把人变回了机器人,有点可惜。但纵观三个视角开合有致,颇为自洽和精致。这种组合不是唯一答案,但是提供了产生问题的可能,多年以后学生在回想这节课,可能会对人的城市化有新的思考,这不就是教学的良性衍生吗?

       从教学素材上讲,清华自主招生试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一般大,让学生保持对主题的关注效果不错,也够镇楼压轴了。但是这种暗示就是我们的教学困境,不讲,此课完全虚空玄谈,对当下的情形来说,学校和学生都以为不会讲考试的老师都在浪费时间,纯讲理论肯定是空对空,所以从理论的角度有些狗尾续貂的尴尬,从实务的角度呢却是锦上添花的一个赛艇。

       一堂好的地理课,是对当下地理教育处境有所突破,或者试图走出大家没有看到、没有意识到的盲区。当下人文地理教学最大的盲区就是忽视“人”的体验的玄谈,一则老师缺乏人文素养(没有足够的理论工具,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二则教材没有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没有足够的方法论或者理论视角支撑,最后演变成一顿乱讲。这里的“乱”,以闲哥自己教训而言,特别乱在讲人地关系时对“人”的处理——忽而是抽象的、忽而是具体的,抽象和具体之间被忽悠得无缝对接,学生懵懂啊,你这么一通讲只好当成听故事了啰!陈老师这一堂课,显然不乱,更好在讲“通”了,以学生没有察觉的方式讲清了——理论是可以通过学生的体验,以情通理的(何东春老师的发现)。

       如果,我们的教材配置了关于城市化几种理论工具,学生完全可以组合起来,通过情感教育或者“地方感”的铺垫“通识”理论而达致对课堂问题“共识”的。陈老师探索的可贵在教材缺失情况下凭借深厚功底驾驭了一堂好课,但是如夏朝安君想知道的——有几堂?还是仅此一堂?此类探索难以推广的原因只怕也在教材,教材文本的匮乏,让我们一线教师可以选择的空间大大缩小。星韵年会中教材专家(湘教版汪文达老师曾和我探讨中心地理论在高中教材中的合适地位,有不少不同的意见,看来人文地理教材打破以往格局的探索性改革已经在启动。

       陈老师这堂课最让人跃跃欲试的是,我也能上吗?且慢,这里至少有三个前提,第一,学生的城市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具备对城市化有所经历,体验了而不是听说了一些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说积累了足够的关于城市或者城郊结合部的地方感;第二,足够的教材资源或者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理论工具;第三,教师思想上、组织教学上的精密转换、联结、对话,换言之,足够的理论教学素养足够的教学技巧,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地设问和引导,不把学生带偏也不让学生把自己带偏。

      闲哥在想:如果把我们人文地理学的问题列出来,同时建立一个工具包,建立一个案例库,让一线的老师们来组合借鉴运用,也许能把人文地理上得更准确点、更好一点。这个工具包怎么弄?就好像语文课,国外并没有语文课,只有一个课程标准,没有专门的语文教材,学生都是一本本书地读。人文地理学自段义孚以后取得了很丰富的成就,其实用一种地理学史的方法去概括不如把每一个理论家的美文(一本本的书可能读起来费劲,比如《回家记》中《思考》那一节就写得结构完整,可读性理论性俱佳,是不是堪称美文呢?)整编出来,让老师们、孩子们去读去用去思考,不是很好吗?

       孔夫子治学“述而不作”(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把古人的智慧心得加以陈述并没有加入自己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开展人文地理教学也提供了一个镜鉴。我们老师讲得多,我们老师(也包括学生)甚至都是野狐禅,接触不到真正的人文地理学思想,我始终觉得,段义孚的阅读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把段义孚、甚至大卫·哈维、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简·雅各布斯(《大城市的生与死》)、陈从周(《说园》)、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某段简短的千字文汇编出10篇来如何?各位星韵地理人,如果我们一起来汇编一本《星韵人文地理学美文集》,您认为那些篇目可以入选呢?或者已经用过此法的老师,您对此如何看呢?

        想想就不错,以此不成熟的想法对陈国祥老师今秋开学《地理学12武士》理论讲座致敬吧!

       何老师的评课链接——
       闲哥对何老师评课的评课链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8-9-5 18:21
对陈老师的课(人的城市化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MyMDEyNDk0MA==.html),我一直不敢评,因为对于陈老师拓展的内容,我所知几乎是零。既然网上乱评了,我就说些旁的话吧:我越来越认识到地理教育的脱节,脱离国内社会发展现实,脱离国外地理学科发展。所以陈老师所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是难能可贵的。其二,高校当然离得近的应该是高师院校与中学教学脱节,两个世界的鸿沟越来越深。第三,现在好像地理学科专家学者与地理教育也越来越疏远,专家眼光是向上看的,地理教育者尤其是中学地理老师,只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是考试和成绩。当然高手在民间,像陈老师汤老师这样的民间高手也很多,还有一批新入职的高学历的年轻老师,知识和视野都比较广。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9-5 20:26
geonet: 对陈老师的课(人的城市化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MyMDEyNDk0MA==.html),我一直不敢评,因为对于陈老师拓展的内容,我所知几乎是零。既然网上乱评了 ...
我们最大的战场在课堂,用先进的思想占领课堂使我们的天职,我倒是真的想向明年的星韵年会献上《星韵人文地理美文集》,集大家之力,把我们的人文地理课(当下最不靠谱的常规课)处境改善一下。
回复 geonet 2018-9-6 06:32
潇湘如是闲: 我们最大的战场在课堂,用先进的思想占领课堂使我们的天职,我倒是真的想向明年的星韵年会献上《星韵人文地理美文集》,集大家之力,把我们的人文地理课(当下最 ...
支持汤老师的提议。
回复 angoshine 2018-9-6 08:28
期待《美文集》,看了大师推荐的书目《说园》等和一众人名,感觉自己孤陋寡闻。思想之花确实很美,但也很高深吧?我倒希望能加入一些经世致用的文章,如经济视角方面的。从教虽只有几年,我感觉学生没有地理常识很可怕,然而更可怕的是没有经济常识。人文地理中的产业活动等是典型的经济活动,如果梳理不出些规律来,真理何在?纵观人文地理,“工业化”是个高频词,但又没有那节是专讲工业化的,不知各位高贤是怎么处理的?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9-6 10:50
angoshine: 期待《美文集》,看了大师推荐的书目《说园》等和一众人名,感觉自己孤陋寡闻。思想之花确实很美,但也很高深吧?我倒希望能加入一些经世致用的文章,如经济视角 ...
大师者,都是能写好小文章的人,举重若轻啊。我今年和历史老师、政治老师正在合计如何对这一届新的高一开设《学术阅读》课程,我说的美文计划是和这个同频的,或者说是陈老师启发我拿出了的地理解决方案。您说的经济常识很好,我们可以从地理的角度去选编,我试试看吧,看能不能做好这件事儿。
回复 端木 2018-9-6 23:51
好文章  说的很实在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9-7 11:23
端木: 好文章  说的很实在
谢谢端木君鼓励
回复 clerk231 2018-9-7 14:30
很实在的观点。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9-7 22:35
clerk231: 很实在的观点。
被星韵老人翻牌子还是很激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02:13 , Processed in 0.0682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