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谈义孚之二十五 (2019年1月27日《地方感也有不可说之处》
沪-周光明:@长沙汤江波 短评是精华,厉害了。十个词语或许就能归纳出地方感。长沙的地方感,排在前面的关键词是什么? 沪-周光明:臭豆腐是不是首位?
沪-周光明:目前本群充满了清谈,只是几个人的玩耍。如果每位老师介绍一种本地的美食,一定要带有人文情感的因素,也就是个人的看法,那就好玩了,过年了,吃吃吃第一位。
沪-周光明:黑黑的长沙臭豆腐,和各处的不一样呢。
沪-周光明:我这里,有马桥豆腐干。
岳阳 许彩云:各位大师谈的话题都很高深,我都会看,但是大多看不懂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以及邱宾贵,八月份我们要到贵州,不如说说贵州的风物,请贵州的老师普及一下贵州独特的地方感吧。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我正在研究重庆人的地方感,完成杨清老师的作业(准确的说是他撩发了我放假想做作业的奔腾的心),开始写第二部分了。长沙的地方感关键词是“里手”,臭豆腐应该算不上。这是周振鹤先生排的序呢!
沪-周光明:确实,老段这种学者谈论的地方感,还是侧重于文化地理的视角。美食之类属于形而下的话题,主要还是市井酒肆之间。老段很少正面谈论美食,应该正常的。
沪-周光明:小时候生活在茶楼,当地自豪的是茶陵牛的称呼。
潇湘如是闲:愿闻其详……
沪-周光明:[Link]《毛泽东赞茶陵》
沪-周光明:[Photo]《茶陵铁牛亭》
沪-周光明:再见茶陵牛:南宋县令刘子迈在城墙南边用铁铸造而成。铁犀卧高约1.5米,体长2.1米,宽0.8米,重约3.5吨,系用亚共晶白口生铁分三次浇铸而成,其状似牛,俗称“铁牛”,昂首而卧,逼视洣水,栩栩如生。铁犀的眼睛也十分传神,其直径比一枚一元钱的硬币稍大,其制作材料为风炮铜,据称比黄金还要贵重。铁犀自1228年-1233年建造后,至今已有780多年历史,虽日晒雨淋,却浑身不锈不蚀,锃光乌亮 ,茶陵铁犀为省级文物。科学的看法是,铁犀是古人铸成预报水位的,洪水若淹过铁牛的头,就要淹进城门了。
沪-周光明:2017年高中同学聚会,我特意再去认真看了一下这头铁牛。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1988年钱塘江旁看了铁牛
潇湘如是闲:茶陵人最突出的骄傲浓缩在“茶陵牛”上,把自己和大人物的地方感链接起来,于是自己和大人物就有了关联,突出茶陵人不是一般人的价值认同?@沪-周光明
潇湘如是闲:@岳阳市外国语学校 许彩云 地方感高深吗?月初到岳阳,那个风啊把我吹成了高烧!
雷锋中学夏朝安:不然怎么叫云里梦里(云梦泽)
潇湘如是闲:@长沙市雷锋学校夏朝安 哈哈!趣解!
潇湘如是闲:今天的上海南京路。悬日!(闲哥注:悬日以北美的城市为最。街道依据地势却绝对的纵横交错,这种秩序感也只有北美的城市才有,正因为街道平直,当太阳方位角与其街道走向一直的时候,或日落前或日出后,太阳可能悬在街道上方被两侧楼房夹住,街道上金光泄地,是为“悬日”)
潇湘如是闲:[Photo]悬日照。
沪-周光明:@长沙汤江波 茶陵牛和大人物无关,和那只县城护城河旁边的铁牛文物有关。当地居民口头闲聊经常会说到这只铁牛呢,能不自豪么?
沪-周光明:上个世纪70年代,铁牛的眼睛被凿过,有农民当作黄金想凿下来,留下了伤痕却未得逞,被判了几年刑。
潇湘如是闲:毛对茶陵人的夸赞应当是新中国时期茶陵人的持久主题吧?如果有之前的方言调查也许就可能无关了?@沪-周光明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被领袖点赞过的文物岂容破坏!这也可能是至今失去功能的铁牛能被保护起来的原因吗?
潇湘如是闲: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地方感的物化!铁牛成了茶陵精神的纪念碑!
沪-周光明:一种文化暗示,毛的夸奖在几十年前一般老百姓并不知晓。但茶陵牛的自豪感一直在。主要就是呷得苦,霸得蛮的意思。
潇湘如是闲:段义孚主张,“一个真正有根的社群可能拥有圣地和纪念碑,但它不太可能用博物馆和协会来保存过去”(Tuan,1977:198)……这些可见的标志物可以使一个民族更有意义,它们可以提高地方意识和对于地方的忠诚度。潇湘如是闲:@景荣 没有没有,转发大学同学的朋友圈而已。她是天文咖!
潇湘如是闲:[Link]《走过一条营盘路,看尽长沙千年往事与传说》
陈焜浮生若梦:以前住过的一家青旅的老板的公众号(我也不知道算是私人还是集体),写的颇有点感触,也不知道和谁分享,就发过来了
陈焜浮生若梦:[Link]《如果你也恰好在厦门》
闲哥短评:地方感就是找到地方的意义。 但是对很多人来讲,地方的价值是基于属于特定人际关系!所以,我的同乡在上海工作,一天到晚醉心于“悬日”和天上的故事,显然上海对她而言无法扎根?而我对岳阳的湖风没有好感却不能抹杀岳阳人有关的亲切感受。故乡是一个亲切的地方。它可能平淡无奇,缺乏历史魅力,我们却讨厌外乡人对它的批评。所以,地方感中的意义之下还有潜藏的潜意识的东西。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