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谈义孚之五十 《年的地方感?》
邵春林:
年是我们回家的理由,乡是代代相传的情结,家是我们最终的牵挂,不管多远都要回家。
为什么中国人对回家有如此执念,宁愿背上大包行李或是挤上火车或是堵在高速,拼命也要回家看一眼父母吃一顿团圆饭呢。
因为有的饭一天三次,有的饭一年一次,赶了上千公里的路,才让脚步迎上他们的目光。
因为有的饭吃的匆忙,有的饭是你一辈子不想散的宴席,家的温暖足以驱散寒冬里的任何严寒。
因为家里有我们最熟悉的味道,就算我们走得再远,吃过再多山珍海味,最怀念的依旧是小时候妈妈做的饭菜的味道。
因为家里有最关心我们的家人,在他们面前,我们不用假装做大人,在别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他们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因为家里是我们生命最开始的地方,是我们成长的地方,那里仍然保留着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印记,那些印记提醒着我们跨越山海,勿忘回家。
邵春林:年的地方感?
汤:好文章@长沙.雅礼书院.邵春林 [强]
汤:@长沙.雅礼书院.邵春林 我昨天也研究了一下年的地方感,思路:
年是什么?
年的空间感是否来自时间的张驰?(段著有线索)
祈年和除年是如何形成年俗的?
年俗的空间感如何表现?(段著有线索)
昨晚学习了第二个,基本梳理了,成文后汇报![握手]
潇湘如是闲:
@长沙.雅礼书院.邵春林 歪诗一首。交作业先……
潇湘如是闲:
己亥祈福,题白沙井
祈福城南拜灵泉
白沙氤氲舞寒冬
忽听爆竹破云去
童声烂漫树暮云
硝烟弥漫童子笑
直将硫磺敬春雷
把握一杯天地水
也似厚霾祛岁邪
闲哥短评:邵春林的命题作文和贾老师的一样勾人一样刁钻。一个好的问题总是有让人上下求索的空间。年味见淡是当下很大的文化危机?我们想让人重回老日子的办法解决这个危机是不是也是一个危机?如何让人把握年味?或者有哪些我们无法把握的,比如城市化造成的乡没了只有乡愁恐怕难以解决,总不能逆城市化来回到乡愁时代吧?有没有可能从地方感中找到年味呢?尽管春林兄的问题我可能答不好,但是我已经为此睡不好了,希望……这也是这一篇迟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