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门外听语文

热度 7已有 622 次阅读2011-9-21 12:09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德勤地理, 课堂, 德勤地理, 课堂

语文课很难上。

下午参加了语文组的“同课异构”(即两位老师上同一课题的课)活动,学习了徐志摩的一篇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两位老师的课堂都能建立在对学生作业高度概括和深度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学目标清晰,针对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学重点突出,对散文阅读中如何概括段意指导的比较到位。

 

坐在下面听课,让我深深感觉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地理教学中的文本阅读同样如此,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精细分析地理学科严密的逻辑关系、细察地理综合性的全面呈现和差异性的精确对比。在大力提倡情境营造和联系生活的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试题的呈现也依托了大量的文本。材料阅读的能力和“现场学习”的能力对考场的发挥显得至关重要。所以不单单是地理,其他学科都日渐认识到培养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文本的阅读更多的是注重对字词的理解及其对整片文本价值取向的感悟和认识,对字词等细节的前后联系和逻辑分析,相反是弱化的(这只是我听语文课的印象),所以,地理的文本阅读是基于丝缕分析的细节之间逻辑的关注,是“科学”的,是“考证”;而语文侧更注重于宏观文章整篇的把握。是“艺术”的,是“赏析”。所以,语文课要上完容易,要上好很难。

 

散文是作者对文字的一种“意淫”。散文的阅读和教学,在于诵读、解读和品读。在于充分的诵读、适度的解读、个性的品读。《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德,才情之佳会也。”关于“隐秀”的含义,刘勰说:“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一篇好的散文,应该是秀隐俱佳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便是这样的一个代表。表层的秀需要充分地诵读,深层的隐需要个性的品读。借助文本需要练习的相关阅读能力——“概括”,是需要去适度的解读的。

 

标题“山居”之意,两位老师都解释为“做客山中”,对“在山中居住”的理解都做了否定。但我的理解,山居,本就是居住在山中,或许只是短暂的居住而已。为何一定要曲解至文中的“在山中做客”呢?这是不是一种过渡解读?

 

听课期间,我一直在想以下几个问题:

课堂上教师如何提问?

课堂上如何处理好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的关系?

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或不敢高声回答问题?

我对语文教学是一窍不通的,所以以上关于语文教学的相关想法,都是一些胡思乱想,门外听语文而已,专业人士路过,一定要拍砖。

发表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回复 长江口口 2011-9-21 16:27
翡冷翠,居然是徐志摩对佛罗伦萨的翻译。法国拿破仑的王宫Fontainebleau,徐志摩笔下是“芳丹薄罗”,徐志摩喜欢华丽轻佻的用词,呵呵, 现在一般用朱自清翻译的“枫丹白露”,真正的诗意。
回复 朱庆龙 2011-9-21 17:26
由孙老师的听课感悟,可见孙老师的文学修养很高!门外汉说不定是真正的专家呢,呵呵!
回复 长江口口 2011-9-21 17:36
貌似语文教材喜欢这种辞藻华丽的文章,怎么培养思维的力度?“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怪不得学中文的文章许多都是华而不实,呵呵,偏见也。
回复 fahai 2011-9-21 21:47
我倒听过一节睿智且充满感情的语文课——《鸿门宴》,不过那是节传统教学课,胜在教师个人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文质彬彬的佳作的确少,不过也不是非得全都这么要求,对于学生来说,美的,能够引起共鸣的才更能打动他们。
我中学那会就比较喜欢何其芳郁达夫席慕容三毛这些,朱自清的倒是被老师分析得不喜欢了。
回复 明月千里 2011-9-22 07:56
写文章不仅要有文字的优美,还要有意境的深远。文字的优美除了用词外,还要讲究语言的韵律美。“在山中做客”和“做客山中”,从语言的韵律美来说后者更胜。
    从意境来看,我们可以选三个词比较一下“居住”、“客居”和“做客”,这三个词所表达的意境完全不一样,“居住”是一种现实,“客居”是一种无奈,而“做客”则是一种出离。
    对先生的文章未有三读,文以随意,也许是自说自话。哈哈。
回复 海百合 2011-9-22 08:24
我自己以前蛮喜欢语文,但是却不喜欢语文课~有时候明明是很好的文章,但往往被那种传统的语文教学分解得支离破碎……所以现在倒想像孙老师一样去感受一下新课程语文教学的魅力了,呵呵
回复 tiantiantianlan 2011-9-22 10:05
“课堂上教师如何提问?课堂上如何处理好集体回答和个别回答的关系?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或不敢高声回答问题?”这些问题我也一直很困惑啊,还有提问问题的时间如何把握?特别是有时学生会不积极,单个提问,磨磨蹭蹭,耽误时间,集体回答时会有不张口的学生,他们掌握那些知识了吗?
回复 chinasun 2011-9-22 12:09
长江口口: 貌似语文教材喜欢这种辞藻华丽的文章,怎么培养思维的力度?“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怪不得学中文的文章许多都是华而不实,呵呵,偏见也。
我也看到这个现象
回复 chinasun 2011-9-22 12:11
朱庆龙: 由孙老师的听课感悟,可见孙老师的文学修养很高!门外汉说不定是真正的专家呢,呵呵!
很多是课堂的问题,不仅仅在语文课堂上。但对语文,大部分我们只是置身之外的观察,因为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清楚。
回复 chinasun 2011-9-22 12:13
明月千里: 写文章不仅要有文字的优美,还要有意境的深远。文字的优美除了用词外,还要讲究语言的韵律美。“在山中做客”和“做客山中”,从语言的韵律美来说后者更胜。
    ...
明月先生过谦了。不同的人,看相同的文字,会看到不同的重点。
我喜欢明月先生这样的“自说自话”。
回复 chinasun 2011-9-22 12:15
海百合: 我自己以前蛮喜欢语文,但是却不喜欢语文课~有时候明明是很好的文章,但往往被那种传统的语文教学分解得支离破碎……所以现在倒想像孙老师一样去感受一下新课程语 ...
听不同学科的课会有一种“跳出此界”的感觉。在语文课上,我感觉我写的字也“飘逸”了很多
回复 chinasun 2011-9-22 12:16
fahai: 我倒听过一节睿智且充满感情的语文课——《鸿门宴》,不过那是节传统教学课,胜在教师个人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文质彬彬的佳作的确少,不过也不是非得全都这么要求 ...
“朱自清的倒是被老师分析得不喜欢了。 ”都是过度解读惹的祸  
回复 明月千里 2011-9-22 19:01
chinasun: “朱自清的倒是被老师分析得不喜欢了。 ”都是过度解读惹的祸   
我也不太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除了《背影》以外。不晓得什么原因。
回复 贾晓鹏 2012-2-26 10:22
一直不喜欢朱自清。。。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15:24 , Processed in 0.0751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