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校本课程的认识及开发策略(一)

热度 5已有 506 次阅读2014-4-9 11:12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德勤地理,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认识及开发策略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孙德勤

 

一、基本概念

要比较全面的认识校本课程,我觉得首先要从相关概念入手。这里涉及的主要地点一个概念是“课程”。什么是课程?在2009年我做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时候,曾专门收集过对这个概念的解释,结构让我有些失望:关于课程的解释太多了,以至于有教育专家把课程视为“一个用得最普遍但却定义最差的术语。” [1]让人觉得课程“具有一种神秘的味道”奥利瓦 Peter F.Oliva)。利瓦对课程本质探究中所呈现出来的五花八门的课程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解释也有13种之多。利威主编的《课程国际百科全书》也对不同的课程定义进行了总结,列举了9中较具代表性的课程解释。另外,根据美国学者鲁尔的统计,课程这种术语至少119中定义。这种现象着实让我有些沮丧:看来教育真的不是一门科学——或者说不是一门很成熟的科学,因为我们连这么基础和重要的一个概念都没有研究和界定清楚。这在自然科学中应该是很少见到的。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因为既然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说法,那么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无论是哪个形式或方式的校本课程,我们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理论支撑。

赫德永先生在其著述《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中认为:从总体上看,对课程解释存在维度上的偏失与扭曲,对课程的种种界定,几乎都没有明确的揭示出课程的本质内涵,而且造成了课程理论研究中的种种悖论及课程实践中的混乱局面。课程一词应是由“课”和“程”两部分构成的,“课”为课程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内容的来源,“程”则为课程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依据与规范。无论是在课程理论探究中,还是在课程实践中,广为流行的、被普遍认同的课程,都显现出外在化的、他律性的指导思想及“投入——产出”式的旨趣与逻辑、机制,缺乏教育内在价值导向及底蕴。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手段或媒体,就其本质属性而言则是静态性的方案,而不是动态性的活动;而从词义上讲,课程无疑不是目标、结果,而是预设性的计划。因此,课程是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经验的计划或方案

本文借用赫德永先生的观点,并不是想对课程的界定“盖棺定论”,而是想让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一个基本的落脚点。

新课程改革把高中课程分为三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所谓国家课程,就是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比如我们现在每个学校都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而地方课程是指地方开设的统一的课程。比如我们张家港的高中学校,每一届高二学生都需要到“社会实践基地”去参加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就是本校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由本校自主开设的课程。

二、课程及校本课程的结构

要想全面认识校本课程,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新课程所设置的课程结构,并从中找到校本课程的位置。

新课程改革将高中课程分成三个层次:领域、学科和模块。新课程将高中课程设置成八大领域,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的设置,主要目的是增强高中课程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学科之间的统整,提高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具体知识的载体和划分。模块就是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的每个国家课程中,具体学科下的那些必修和选修内容。模块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增强教学活动中课程设置的灵活性。

1 课程结构和基础学分分布

新课程实行学年学分制。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三毕业时至少要修满144个学分——我将其称为基础学分。表1所呈现的就是各领域的基础学分的分布情况。在这张课程结构和学分分布表中,我们所说的校本课程在哪儿呢?我个人认为,表中红色所覆盖的,应该是校本课程有待开发的空间所在。

表中“选修学分Ⅱ”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这个应该是比较清楚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这个领域,虽然已经明确了具体的科目,但具体科目下应该开设那些模块、这些模块如何实施等更具体的内容,却需要每一个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组织实施,因此个人认为也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

为了进一步规范课程的编写,新课程改革提出课程设置的三个原则,即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时代性,即要求课程内容要删除那些繁难偏旧的东西,要立足时代,呼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基础性,即强调课程内容要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尽可能选择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选择性,新课程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最基础和重要的含义之一就是全体学生的获得有个性的发展。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需要能提供相应的课程,所以课程设置要尽可能丰富,供学生选择,以满足其不同的发展需求。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制定出了学校校本课程结构。

结合我校“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崇真人”的教育目标,我们将学习进行重新统整,划分出五大学习领域,分别是体艺修养、文学素质、科学素养、综合实践、崇真文化。各模块下对应一些学科(参加表2)。在各模块中,为了便于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时的定位,我们又将模块主要分为“学科探究”和“学科拓展”类。学科探究主要是哪些加深学科学习的模块。学科拓展主要是那些加强学科之间联系的模块。同时,我们将研究性学习放到各学科下的模块中去,进一步增加了课程开发的灵活性。

课程整体结构的设计中,我们明确了培养目标。和国家课程结构相比,我们统整了领域、拓展了学科、丰富了模块。

2



[1] ScotterR.D.V and OthersFoundations of EducationSocial Perspective1979P.272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北纬39东经121 2014-4-9 22:49
我们学校也在开发校本课程,不知孙老师对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什么好的机制。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校本课程有效实施才是关键,可焦点就在于什么时间开,什么人来上,怎样评价。
回复 景荣 2014-4-10 09:47
把我们想做且能做的事情做好,这是第一原则。不爬山又如何知道对面的风景?且行且思。
回复 chinasun 2014-4-10 14:22
北纬39东经121: 我们学校也在开发校本课程,不知孙老师对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有什么好的机制。我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校本课程有效实施才是关键,可焦点就在于什么时间开, ...
校本课程的时间应该由学校提供,比如缩减那些占据大量课时的学科教学时间。最好由课程开发者自己上,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还有一些东西稍后整理。
回复 ppzys 2014-4-11 16:10
学习
回复 李兴科 2014-4-11 19:22
校本课程目前我们学校感觉只是做过上级领导看的,没有调动老师来参加,更多地为学校高中考的成绩而服务,我们的学生只能叫考生了。
回复 北纬39东经121 2014-4-12 13:03
有道理,多向孙老师请教、学习。
回复 shuiqi 2014-4-13 14:10
chinasun: 校本课程的时间应该由学校提供,比如缩减那些占据大量课时的学科教学时间。最好由课程开发者自己上,评价方式力求多样化。还有一些东西稍后整理。
感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两个方向,但都应该是一线教师所要考虑的,孙老师研究的东西很有意义,期待后文!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5 03:50 , Processed in 0.0916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