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udog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34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防止地理教学碎片化

热度 6已有 689 次阅读2016-1-17 11:19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教学

800x600

       “碎片化”原意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许多零零碎碎的小片。教学中的“碎片化”,是指割裂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思维的现象。昨天晚上有位老师网络教研时打磨优质课《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就是教学碎片化的典型表现。

     这位老师分为“心中的黄河”、“眼中的黄河”和“口中黄河”三大板块。心中的黄河让学生谈一谈对黄河的印象,眼中的是重点,分段全面认识黄河,口中的黄河是学生的总结,这三大板块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关键部分“眼中的黄河”,“碎片化”现象十分突出。

      这位老师引导学生认识黄河的概况,如发源地,流经省区和地形区、干湿地区等基础知识,然后分段认识黄河的水文特征、开发和治理。如上游段,有发电、灌溉,产生的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然后分析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又看了黄河的凌汛和水污染。中游段和下游段同样如此。这种教学安排的问题是什么?就是碎片化。即把一条黄河人为地割裂成三段,每一段有什么样的特征,有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开发,如何治理。看似知识全面,实则零零碎碎。我们之所以把黄河分为三段,一来三段的水文特征有明显的不同的,相应地,我们治理与开发重点也有所不同;二来也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但是,三段并非三条河流,这三段是密切联系的一条河流。例如,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多泥沙,直接导致了下游成为“地上河”。并且,三段并非只有差异没有相似,例如污染就是一个共性问题。

      课标对长江和黄河的要求简单而明确,就是运用资料总结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总结水文特征不是目的,落脚点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学十分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即从人类活动的视角讲自然地理,讲人类的经济活动又要联系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人教版的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时用意非常明显,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重点都是人类如何对待河流,长江治理中侧重开发,黄河开发中侧重治理。

       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讲水文特征,但我们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地理学家——我们也没那个本事,我们自己都不是——而是要培养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地理素养。我们可以从黄河的奉献说起,比如黄河的水能开发,黄河的水电站集中在哪里?为什么集中在这里?我们不必开始就看黄河流经哪几个地形区,地形区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观察一下水电站密集的段分布在哪里。有了长江的基础和方法,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上游段和中游的小浪底附近都是水能集中,都位于阶梯交界处。这些应当是学生观察出的,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这样,河流的水能开发,我们就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完成了,以后学生就能分析类似的问题。然后是黄河的灌溉,河流基本都有灌溉作用,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黄河的灌溉作用?这就用到了干湿地区,因为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下游流经半湿润地区,特别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依赖黄河的灌溉。凌汛可以放在后面讲,了解了什么是凌汛后,也需要观察凌汛发生的河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凌汛发生的河段的一般规律。

      黄河中游的多泥沙和下游地上河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可以运用“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来突破。哪儿多泥沙?为什么多泥沙?入海口处减少的泥沙到了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治理?按这个思路引导下去,学生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整体印象。

      不仅黄河,前几天我听一位高中老师网上打磨《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课,同样存在碎片化的问题。暖锋和冷锋开始就对比,如何运动,哪儿有降水,天气如何。这样,不仅做不到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归纳能力,还把锋面知识碎片化了。我们完全可以先以暖锋为例,说清楚冷暖气团如何运动,在哪儿形成降水,降水特征如何,锋面过后气压发生什么变化,天气发生什么变化,等等。把一个完整和暖锋带领学生分析完,学生自己分析冷锋,最后对比也不迟。气旋和反气旋同样如此。

      初中的冬季风和夏季风道理一样,如果我们开始就对比,冬季风来源于哪,夏季风来源于哪;冬季风风向,夏季风风向;冬季风性质,夏季风性质……完了,整个知识必然碎片化。实际上,冬、夏季风的源地决定了其性质,性质又决定了影响。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完冬季风,再让学生独立分析夏季风,最后进行对比,就不会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

     相反,张玉老师执教《埃及》一节,就十分注意避免知识碎片化。她以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为线,串起了埃及的位置特点,埃及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和旅游等诸多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特点,以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知识碎片化,昨天的黄河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不会科学地取舍,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知道,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全是重点,全是重点等于都不是重点。如何科学取舍?以黄河一节为例,一要看黄河的特性还是河流的共性,二要看整个教材前后联系。例如,污染是中国河流的共性,可以一带而过。再如,黄河源地的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危害等,八年级下册的三江源要重点分析,这里可以简化。黄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本节只需要知道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至于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下册黄土高原一节才会具体分析。

     那位老师讲后,我也跟她简单交流了一下,她不希望别人都那样讲,自己也这样讲,没有新意,没有亮点。确实,优质课需要亮点,需要有独到之处,但无论如何,尊重教育规律,符合地理学科特点,不论是优质课,还是常态课,都是底线。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fk085420131102 2016-1-17 13:15
喜欢有思想的文章,您这篇视角独特给人启迪,最近时间的碎片化利用很畅销,当时读了也想说点什么,在你这看到了。
回复 长江口口 2016-1-17 15:33
思考和逻辑,可以抵御碎片化!
回复 ludog 2016-1-17 15:38
长江口口: 思考和逻辑,可以抵御碎片化!
谢谢周老师,确实如此,教师设计问题就考虑让问题有思考价值,反映地理逻辑规律。
回复 ludog 2016-1-17 15:38
fk085420131102: 喜欢有思想的文章,您这篇视角独特给人启迪,最近时间的碎片化利用很畅销,当时读了也想说点什么,在你这看到了。
谢谢哈。
回复 ludog 2016-1-17 15:39
长江口口: 思考和逻辑,可以抵御碎片化!
谢谢周老师哈,确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尽可能有思考价值,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回复 小星星 2016-1-17 16:04
回顾自己,碎片太多,自己要多思考。
回复 zrq9988 2016-2-19 11:59
把一个完整和暖锋带领学生分析完,学生自己分析冷锋,最后对比也不迟。气旋和反气旋同样如此。值得学习,反思自己教学中需要避免。
回复 地理SS 2016-7-23 21:57
长江口口: 思考和逻辑,可以抵御碎片化!
周老师,总能一语中的!
回复 rufengxiaoxiao 2017-2-6 20:10
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开头没有看明白 )看完后觉得很受教,我觉得应该是教学应该是体系化的,记忆可以碎片化。
回复 ludog 2017-2-6 21:23
rufengxiaoxiao: 这篇文章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开头没有看明白 )看完后觉得很受教,我觉得应该是教学应该是体系化的,记忆可以碎片化。
对对,有一定的道理。记忆的时候,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也可以事半功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3:36 , Processed in 0.0698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