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潇湘如是闲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6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国人的三种乡愁

热度 3已有 633 次阅读2018-8-19 17:07 |个人分类:段义孚读书会|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有人说,出生在哪儿一半儿就埋在那儿了!

       《文化地理学(修订版)》的作者迈克·克朗在《是地方还是空间》(我把误译成地区的地方都改成了“地方”,方便阅读)中这样说:

       人们并不单纯地给自己划一个地方范围,人们总是通过一种地方的意识来定义自己,这是问题的关键。每一个地方代表的不仅是一些地点,而是一整套文化,它不仅表明你住在哪儿,你来自何方,而且说明了你是谁。……。结果是地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系物桩,拴住的是这个地方的人与时间连续体之间所共有的经历。随着时间的堆积,空间成了地方,他们有着过去和将来,把人们捆在它的周围。

       所以,当我说自己是长沙人的时候,长沙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名,而是一整套文化和历史,很多的传承已经沉浸到我的记忆深处,所以这不仅表明我住在哪儿,我来自何方,而且说明了我是谁。……。结果长沙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物桩,拴住的是我自出生以来的与父母朋友同学恋人……之间所共有的经历。随着时间的堆积,就像酒一样醇厚。就像余光中《乡愁四韵》说的: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人文地理学大师段义孚更进一步,指出人与环境之间一种爱与依恋情感关系的“恋地情结”,恋地情结是人与地方 (place) 之间的情感纽带。段先生在《空间与地方·对故乡的依恋》中指出“对故乡的依恋是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联系越多,情感纽带就越紧密,如果有一种情感纽带将一个民族与大自然连接起来,那么他们就会强烈地依恋于自然特征。当你身处游历、漂泊、流浪的地方,而那个骨子里依恋的地方、虽然恬淡但却温馨,给你安全感。
        当你回不去自己的家、此地融不进归不化的时候,你就有了痛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乡愁

回不去的乡愁是“惨”
        余光中有名的《乡愁》并不是他跪别乡土之时,而是创作于大陆取代台湾拿到联合国席位之际。此后有了大三通却并没有看到余诗人急切返回故土定居,他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无不在表达着他对那个“逝去的故国”的眷恋,那是一种孤臣孽子般的遗民情愫。你看,他的诗中海棠红居然是一张一张的——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因为这是指民国时期中国版图啊!蒙古人民共和国并没有被民国全境地图划出去,保留下来大陆的轮廓变成了一片桑叶状,以红色表示大陆或者中国全境就被余光中诗化成海棠红了。我们身处大陆的人读到了他急切回乡的愿望,而其实他只是写了一首回不到“过去”的挽歌。考虑到他的政治经历,您说是不是“惨”?

融不进的乡愁是“虐”
        当年邓公开国门“域民不以封疆”的时候,有许多人背弃父母之邦,离开公职追求自由,却到了一个不可能融入的地方,于是,着力培养自己的孩子融入其中,也就是“香蕉人”——黄皮白心的移民后代,一般指ABC,出生在美国华裔,他们的困境非常人可以理喻。他们就生活在美国,却离融入美国社会很远。他们往往从小遭遇系统系歧视,比如其他族裔的孩子往往骂他们是FOBFresh off the boat)意为“刚下船的人”,往往特指亚裔。这种伤害对孩子来讲刻骨铭心,所以,香蕉人融入了吗?并没有!总是在FOB的边缘徘徊。

       香蕉人的尴尬本质是一种“虐”——离开父母之邦对先一代移民可能并非太错的选择,但错误的地理选择可能带来一连串的地理灾害。就像本来你在父母之邦的人生舞台有一个堪比主角的角色,你不要!选择到异邦跑龙套,辛苦不说就想为孩子某个像样的角色,不再跑龙套,结果没有!这种失落就是人生的地理陷阱。上赶着到美国去生孩子的富豪们其实是对地理的无知,笃信“美国是种族大熔炉”一心想“融入主流社会”,进而开始抵制原属种族文化,最后落个两头不是人。美国根本不是什么熔炉,而是搅在一起的拼盘沙拉。生菜还是生菜,萝卜还是萝卜。大家只不过是靠着政治正确的白酱(或者说润滑剂)维持不打架的关系而已。生菜从来不会因为裹了白酱就变成萝卜。

        虐,关键在虐心。一个大活人会当成“在场的不在场者”,直接被忽略或无视就是虐(你明明在现场却被人当成空气一样无视,这或许是ABC孩子的日常)。偏见或隐形歧视深植于种族主义者世界观中的刻版印象,他们并不观察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对一个族群贴标签,把某个缺陷或者莫须有的事儿泛化成群体的特性去歧视,比如将傅满洲当成华人的形象。当年,土耳其排华烧越南国旗、砸泰国餐馆的人他们懒得区分中国人是谁,种族主义者眼里者不是一个问题!

归不化的乡愁是“丧”
       玻璃天花板,是指理论上灯塔国(美国)每个人都有直达云霄的前途,但是华人面前总有一个天花板挡住成为精英的去路。天花板之上是所有美国top阶层的精英人士。精英固然具备超高能力,但top阶层是社会地位,是那种能把握全局的大资本家,是那种社会组织中的灵魂人物、是那种能左右社会社区进程的人!而不是仅仅能吃好喝好的人、不是文明社会的小小螺丝钉,所以美国华人为了追逐美国梦要接受“平庸”的条件:You are not going to be the best. 移民与精英阶层的隔阂,早已与歧视无关,是社会资源缺失下的先天不足。如果你不甘平庸,如果你依然雄心勃勃,那么就如易中天说的“悲剧”——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自负的人永远有大计划等着他完成、踌躇满志的人往往坚信自已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会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万念俱灰当然是“惨”,而踌躇满志就是“丧”。
      “丧”的痛苦还在于这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会是一种“得到了天空,失去了大地”的酸楚。

       首先,当然是“人往高处走”。美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发达国家,在移民较多的地区、在移民较多的行业,比如IT、科研、金融、制药、生物科技,向上发展的空间还是较大的,而传统行业、传统地区(如红州)越是不能用实力区分的领域(区域)歧视越多,发展空间越趋逼仄。我国赴美留学者大多数是理工科精英学子,据施一公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清华每届毕业生当中往往近三分之二出国留学,海归的人却十不足一,大多数人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定居。201780%的留学人员“裸归”其实是没有规划好进入或者没有能力进入足可生存的行业。

       接着,事情发生了变化。美国还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高端留学群体所从事的新兴产业,对于资本来讲,更愿意雇佣更便宜、更年轻、更有创新活力的人取代“老人”!多老?——2017IBM裁减 40 岁以上员工,聘用年轻员工,目标是实现创新!Just no country for old man,新兴产业吃的是“青春饭”,干 IT 的都得给自己找一条能长期走的路,不然等到40岁只能唱“论成败,人生豪迈……”。

       那么,此时回国如何?尴尬的是,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或者称先发国家,中国快速发展在创新产业投入和创新文化上是与美国不同的“时空维度”,直观地讲美国社会现代化水平很高,而且律师治国,人与人之间处世规则明晰,处处可以讲道理,而中国人崇尚的还是“是非之外、对错之外还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第N种状态”,在美国多年养成的思维方式无疑与中国的现实不在一个频道,先一代移民勉强可以穿越生存,而下一代ABC几乎再一次无法融入自己父母的父母之邦。


        乡愁之惨、乡愁之虐、乡愁之丧就像《海的女儿》告诫的那样——
        有的人和自己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放弃自我去成为那个世界的人,最终只能成为一堆泡沫。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回复 csdong701007 2018-8-19 17:59
有没有乡恨呢?我记得我小时就有。
回复 geonet 2018-8-19 19:12
汤老师真是功力深厚,十篇博文手到擒来。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20 09:37
geonet: 汤老师真是功力深厚,十篇博文手到擒来。
星韵地理贵州年会门票是我动力的源泉,以此向星韵致敬!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20 09:39
csdong701007: 有没有乡恨呢?我记得我小时就有。
国祥兄大处着眼让小弟叹服!我想作为对立的一种地方感一定是有的,陈焜老弟说有人研究负面地方感,真是开阔了眼界。看来原计划写一个乡原的地理,资料还待完善。不日奉上。
回复 长江口口 2018-8-20 12:42
感谢汤老师在介绍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方面的专一和执着,没有这次长沙之约,估计很难有机缘对段义孚产生青年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那种浓厚兴趣,这几天都在搜罗购买段大师的汉译本著作,散文风格的《回家记》看完了。
1.地方感、恋地情结、乡愁,三者是什么关系?
2.汤老师自己有浓郁的乡愁体验么?
3.这里罗列的乡愁,貌似都是消极和负面的么?那我们还干嘛还要呼吁“留得住乡愁”?
4.按段大师自己的说法,人文主义地理学不属于任何系统地理的分支,是独立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那么,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对我们的地理教育有什么启发价值和意义呢?仅仅是满足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兴趣么?毕竟,我们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即便是专业的地理研究人士,更倾向于实证和数据分析,也未必都能接受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妙趣和要旨。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20 13:00
长江口口: 感谢汤老师在介绍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方面的专一和执着,没有这次长沙之约,估计很难有机缘对段义孚产生青年人时代才可能产生的那种浓厚兴趣,这几天都在搜罗 ...
到底是大学教授啊,有一个国祥的大处着眼就把闲哥打出翔来,您这一连串的问题啊足可深思。受教了!

容小弟慢慢读、慢慢想,慢慢写、慢慢发,一年为期为段义孚写满100篇札记罢。

感谢星韵!感谢给我鼓励的诸兄……
回复 geonet 2018-11-11 20:47
空间、地方感与恋地情结的文学抒写http://www.doc88.com/p-6631330810540.html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14:51 , Processed in 0.1037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