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灵石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7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敬畏传统:课堂为什么是45分钟呢?

已有 189 次阅读2010-1-29 10:02 |个人分类:教育思绪飘扬

敬畏传统:课堂为什么是45分钟呢?   

一般,中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45分钟,为什么呢?现在有不少学校先是从45分钟改成40分钟,后来又改回45分钟,为什么呢?这问题困扰我n天了。首先有一点需要确认,45分钟肯定是个传统。其次,课的长度的传统应该是从有班级授课制时开始。第三,班级授课制下人们为什么就确定45分钟而不是其他的30分钟、40分钟、60分钟呢?第四,这其中是否蕴涵着一定的道理?和这个问题类似的还有,考试试卷长度(测试时间),有60分钟的,有90分钟的,有150分钟的,为什么呢?道理何在?唉,怎么人人会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呢?思考这问题是不是有点傻?不管它,先傻一下。

  1.关于传统的隐喻。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提琴家在一家偏僻的乡村小店发现一旧的布满灰尘的小提琴竟然是原产意大利的名琴,很是喜欢。于是问店主能否转让,店主也不知道旧琴的价值,觉得一把旧琴既然有人愿意购买而且出价不菲,很是过意不去,于是说你第二天来取琴吧。小提琴家第二天来取琴,发现店主不仅将琴擦洗干净了而且还用油漆给梳妆打扮了一下。一把旧琴就这么毁了。毁在店主的善意,毁在店主按照自己的意愿的改造。

  1.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针对当时学校中个别教学法效果差、效率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授课制。根据这种制度,学生被组织成班级,每个班又分成几个小组;一名教师向全班授课,一个教师可同时教几百个学生;学生组长协助教师维持课堂纪律。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教师易于产生热情,并从而感染学生。班级授课制的实施改变了自古以来的个别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对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重大影响。

  3.对课堂教学45分钟的颠覆。

  长沙某校尝试长短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兴趣自己选择一个小时的长课,而一般的学习课程则由45分钟缩短为40分钟。http://www.csonline.com.cn/news/bobao/t20050413_317089.htm这样改的理由是什么呢?笔者特别关注其在短课时方面修改的理由,新教材实行后给了教师们很大的拓展空间,一节课的内容在多媒体等现代设备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在40分钟内讲完。多媒体以其直观性和动态性代替老师的多讲,在不增加学时,不减少学生课堂中的活动、训练的前提下,缩短5分钟,按质完成45分钟的教学任务

  《中国教育报》2001881版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三堂课将被分成课时长短不一的四堂课上,以提高课堂效率。青岛市四方区小学的英语课一般都是一周讲一课,分三个课时讲完,每节课时间都是40分钟。而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好玩、爱动,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通常只有1020分钟,在40分钟里灌输太多的难点重点,有些学生难以消化。为提高课堂效率,该区尝试将强化难点与重点的第二课时分成两节小课,分别与思想品德、健康等课结合各上20分钟,注意循序渐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内容。   

  4.人们对时间的知觉方面,知觉时间=生物钟的值×客观时间。目前,人类还没有实验数据,将这个生物钟的值准确测量出来。

  5.注意力集中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情绪二是认知水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用横坐标表示情绪兴奋的水平,纵坐标表示选择性注意力,则会出现一个倒“U”字形。情绪在横坐标从0到一定值之间,选择性注意力会逐渐上升,但很缓慢;到一定值时,选择性注意力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值,然后随着兴奋水平的增加逐渐下降。所以,要想让注意力集中,就必须克服困倦、抑郁的情感状态,同时又要去掉过度激动、过度兴奋的状态。认知水平是影响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另一个因素。认知就是针对注意的动机和目的,认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人们就容易主动集中注意力把事情做好;反之,注意力则很难集中。

  6.王绪红、夏正江.简论课堂学习环境的设计.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9)。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时间安排的主要特征是:每节课的课时长短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在一个学日的几乎所有课时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做着基本上相同的事情:教师的任务不外乎讲解,学生的任务不外乎看书、听讲、记笔记、背诵、做练习;而且,通常一节课内各个教学环节要花多长时间,要做什么,也都有相应的规定。我们认为,课堂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与利用,必须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即课时利用的高效化,课时类型的多样化,课程长短的弹性化。在许多课堂里,课时的利用并不充分。如有的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检查学生的出勤或维持课堂纪律;有的教师用放电影、使用计算机设施、随意的谈话等来打发教学时间;有的教师教学准备不足,课讲到哪里算哪里,通过让学生看书、做练习来填充剩余时间。课时利用的低效除了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关以外,也与课时类型的单一、课时长短的固定有关。现有课时基本上是同一类型的课时:在课堂上,学生分科学习,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静学”(所谓看书、听讲、记笔记、背诵、做练习,本质上都是一种静态的、诉诸言语的活动)个学”(学生虽在同一教室学习,但由于彼此隔离,无互动,无交流,故这种学习本质上是个体化的活动),基本上没有安排学生通过动态的操作活动、团体交流互动进行学习的课时,也很少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学习、运用所学知识的课时。为了促进建构式教学,我们认为,在学校课时的安排上,有必要为学生的活动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设置专门的课时。在这些课时里,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机会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访谈、动手制作与设计、评价等实践性的活动,亲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与创造的乐趣;有机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学习的成果,和同伴一道交流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发现与看法。尽管我们不能明确地规定,在一个完整的学日或一周当中,学生用于实践互动综合的具体时间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课时的安排应努力在静学动学个学共学习得应用分化综合之间取得某种平衡,而不是严重地偏向前者,忽视后者。 关于课时长短的问题,不考虑学习任务(课型)和学生年龄的不同,千篇一律地采用相同的课时,显然是不恰当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20分钟,这段时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据此,教师应在这一最佳时域内,尽可能地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此外,也有心理学家研究认为,710岁的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的儿童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儿童约为30分钟。这为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确定每堂课的课时长短提供了参照与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同一课时的内部,学习时段的划分也应体现多样化、弹性化的要求。不能要求学生从头到尾都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因为学习既有正式的、集中的、有意识的学习,也有非正式的、散射性的、无意识的学习。迷漫性、散射性学习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可选择性、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学生可以用他喜欢的方式,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对象,如记日记、与同伴谈话、创作等都属于这种学习。

  7. 充分考虑课时安排弹性因素。张晓瑜.课程表:问题与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06(5)

  在我国的中小学里,几乎都是统一的时刻表、划一的课时长度,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下面的这些情况:美术课上,学生刚调完色彩,下课铃声就响了,教师只能结束上课,学生也只能匆匆放下画笔;语文课上,教师与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阅读课文以等待下课铃声…… 这些情况的出现,表明目前我们的课程表在课时安排上还缺乏足够的弹性。尤其当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引入学校后,每次学习活动的方式、时间都会依据任务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提高课时弹性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才能体现课时安排的弹性呢?最为常见的模式就是将课段block time)这一概念引入课程表中。即课程表打破原先一律以课时为单位(每节课45分钟)的结构,加入一些以课段为单位的课。可以是两个课时(90分钟)作为一课段,也可以是二个半课时或三个课时等等,总之可以依据具体各门课的特点与需求来适当调整课段的时间。虽然每次上课的时间增长了,但每周上课的次数会相应减少以保证总课时量的平衡。

   8.课时的连排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向——访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 200411期《人民教育》刘然 余慧娟 赖配根 文http://blog.cersp.com/userlog/2160/archives/2007/289989.shtml

 

  建议将学术性课程两节连排。两节连排的好处是学生一天最多上三门学术性科目,一天的作业也只涉及三门,一个学段内相对集中学习68门学术性课程;两节课连排,可减少换教室的次数,延长课间时间,方便学生走班;同时,有利于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一课题(或学科核心概念、重要原理等)系统而深人地开展实践活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因为随着学生理性程度的提高,学习难度加大,需要学生深刻地思考,高质量地合作学习,这一切都要有时间的保证。两节连排,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方便教师集中教学。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3 19:07 , Processed in 0.07610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