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灵石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7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学困•援助

已有 199 次阅读2010-1-29 14:28 |个人分类:教育思绪飘扬

学困援助

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沈斌

古之学者必有师。为何?道统传承、技能相习、困惑排解均需要。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职责所在。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里,我们将“师”理解为周围能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的所有人,而并不一定是“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

学习中是否有困难?有。

是不是每个人的学习中均会遭遇困难?有谁能说从来也没有遇到过学习困难?我不会这么说,你呢?

遇到困难怎么办?想办法解决。自身努力是必须的,但是,人得学会从他人那里获得帮助和指导。从这点上说,人的学习,最先需要学会寻求帮助:知道自己的困难所在,找寻可以帮助我们的人,用言语表达自己所需要的帮助,接受帮助,致谢。

如何知道自己的困难所在?没有自身的努力过程,是不能知道的。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的前提是愤和悱。学和思的关系,也同样是“努力”所揭示的状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困难”在学习这个事情上,至少有两种情形:愤和悱。

谁是我们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教师。假如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在诸多答案中,教师排在第几位?这个排位是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事实上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起到作用的大小?

如何用言语表达自己所需要的帮助?凄苦的眼神、自暴自弃的行为并不具有明确的表达力,言语是直接的也是比较清晰的。用言语表达所需要的帮助,基础是分清楚哪些是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哪些才是别人可以帮助你的事情。你不能要求别人完成本应是你自己必须完成的事情。那不是寻求帮助,而是依赖。如果你自身不努力,但是却四处嚎叫着所谓的帮助,那叫做死乞白赖。为此,表达所需要的帮助必须说明的内容包括:自身的努力过程、自身的努力结果、自身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希望得到对方什么样的帮助(越具体越好)。

自身努力基础上的寻求帮助,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尊敬和崇尚!

如何接受帮助?接受帮助的过程,就是你自身提高的过程,就是你修炼的过程。首先得学会倾听。其次是学会结合他人的意见获得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向。

为何要致谢?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必须致谢。否则,你就成了白眼狼。你不想成为白眼狼吧,我们都不想。“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帮我”、“对帮助了我的人要心存感激”、“这种感激传递的方式就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给其他人以帮助”。我们将这种意义上的帮助看成“接力棒”,将这种帮助基础上的感激理解为“爱心倍增”。

假如,学习者的学习一切顺利,那,还需要教师做什么?这里,其实还揭示了教师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差异。教师专业资格,并没有一个教师团体自己确立的边界:当教师数量稀缺时,人们会通过降低门槛的办法首先求得数量上的满足。大量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就是明证。而其他专业,却往往通过专业团体自己确立的标准,抬高入行门槛,维持专业的稀缺性,刺激对专业准入的需求。所以,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不在教师自身,甚至不在教育系统自身,而在于系统外。假如其他条件一概不变,你现在提高全国各地的教师收入水平到其现有的两倍,情形会怎样?可想而知。人们常常说尊师重教,似乎这两者是对应的,尊师就等于重教,重教就等于尊师。我却不以为如此。

教师发挥作用,从学有困难处着手、开始,在困难的排除和问题解决中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在这里更呈现为高效率、高效益:帮助学习者勇敢地面对挑战,保持学习者遭遇失败后依然具有的勇气,呵护学习者持续学习的意愿,提醒学习者形成学习策略。

何谓援助?无心之好是第一位的。有人遭遇到了困难,其自身不能解决,你有能力解决,你伸出了你的手,你帮助了,问题解决了。这,就结束了。你不能期待感激,不能寻求回报。否则,就不是援助。即援助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你不会在意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会在意他是否曾经帮助过你,更不会在意是否有回报。

援助之手的伸出,意味着我们有爱心、有责任感、有能力。适度、适时、适当的援助,表明我们有智慧。援助而不求回报,说明我们是个德行之人。

作为教师,你需要考虑这样几个关于援助的基本准则:

第一,不努力的人不值得帮。俗话所说的救困不救穷,不要将它理解成刻薄。这其实是最大的善意,因为你用这样的态度和行为营造一个鼓励努力的社会氛围,而不是养成一大批懒汉。如果你对不努力的人给予了帮助,那么,这不是援助,而是同情。同情,是不平等的。同情是将对方置于弱者地位。学生不是弱者。你不应该将学生人为地置于弱者的地位。这不道德!这违反了师生平等的要则。对于一些不努力的人,你得让他尝到自身放纵的自然后果。这就是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其前提是,没有人身伤害的后果也不存在那样的危险。假如,学生正遭遇着可能的人身伤害的情景,而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所造成的,此时,你需要提供的援助是:强制停止其自伤行为。这是守望者的含义。“你站在悬崖边,发现了那些奔向悬崖而不自知的孩子,你拉住了他们”。

第二,援助中,一时的激情不值钱,持久的热情才可贵。偶尔施予援手,几乎人人能做。你是教师,对援助的持久热情恰恰是你职责范畴内的要求。这不是号召。毛主席号召我们学雷锋,他老人家并没有要求我们学雷锋。号召,就是号召者认为那是好的,但是并不是人人能做到,同时,不做到也没有什么害处。要求,在你的能力所及范围内,在你的“义务”范畴内。要求的东西,若不能做到,就一定是有害的。要求的东西没有做,就是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第三,将没有说清楚努力过程以及困难所在的所谓寻求帮助,理解为寒暄。寒暄,就是真诚地向对方表达敬意。如此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寒暄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沟通技巧和方式。如果你的学生没有与你寒暄,这只是说明他们没有发现寒暄的必要:缺乏诚意或者缺乏敬意。当然,我们还有必要分清楚寒暄和讨好。讨好,说明他在意你的表扬而已,假如你曾经以你的好恶为标准要求过你的学生,那么,他们将学会讨好你。这不是学习者的错,而是你的错。更需要我们分清楚寒暄与奉承。奉承是因为看到你所能给予的功或利,顺从你。奉承,施加奉承的人有奴性,接纳奉承的人是养成他人的奴性。若学生奉承教师,这就是教师的罪责了。

第四,你不能单纯地等待用语言表达的寻求帮助。首先教会你的学生怎样寻求帮助。其次运用你的教育教学智慧洞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了解其关节所在。

第五,援助不等于包办代替。你只需要做好对方需要、自身不能解决、你所能提供的事情,而不是替代对方做好一切。替代对方做好一切,一者是你过于自大试图“包打天下”,二者上你剥夺了对方努力的空间,三者说明你不够善意。“三分帮人真帮人,七分帮人害死人”,帮助他人,也需要把握尺度和火候。

学困,才需要援助。援助,不等于包办。

相互援助,在一定的集体中,营造其氛围、构建其机制。

需要援助,不等于你是笨人。

请求援助,不表示你是弱者。

提供援助,不说明你是上帝。万能的上帝啊,仁慈的上帝啊。人们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上帝是万能的,是无所不能的,他高高在上,俯看芸芸众生,他同情世人;世人对其膜拜、仰视和赞美。你不是上帝,因此你只需要怀有一定的仁慈之心,收获一点点小赞美,内心享用一下,得意但不忘形即可。

援助结果。有闲淡之心用于欣赏这个世界,世界才变得美好和可爱起来。援助的结果,是学生获得了发展。你给予欣赏、聆听花开的声音。这是欢欣的态度。对于世间绝美的事和人,你似乎只需要欢乐和欣赏。

援助的基础是被援助者的自主和援助者的能力。相互援助,才是真的合作。因为相互援助,人们学会平等地看待彼此,尊重各自的权利、履行各自的义务,才有可能获得自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1 00:30 , Processed in 0.07946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