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灵石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7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让“判断”更有建设性

已有 684 次阅读2010-1-29 14:33 |个人分类:教育思绪飘扬

判断更有建设性

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沈斌

判断,可分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后者基于前者。事实判断在于回答“是不是”,价值判断在于回答“好不好”。教师在日常实践中时常遭遇需要做出判断并决策的情境,准确的判断是进行决策的依据和基础。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是三大批判(另二部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中的最后一部。在前两部“批判”中,康德分别探讨了理性认识和道德意志的先天法则,认为世界分为现象界与物自体两个领域。前者受自然必然律支配,属理解力的认识范围;后者属道德意志范围,行使的是自由的道德律令。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寻求两个分割世界的沟通,认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现实世界实现出来,其中介是反思判断力。既带知性性质,又带理性性质,从特殊去寻求普遍的反思判断力按照自然合目的性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两大领域,实现自然界的必然王国与道德界的自由王国的和谐。

反思判断力是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中介。

当教师进行了相关判断后,他将需要将判断呈现出来。如何呈现?特别是在师生相互作用过程,怎样使得教师的判断的呈现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建议一:减少使用反问句。

如果你对他人的言说,感觉不太可信,你可能会使用反问句:“是吗?”。这样的语气置言说者于“被怀疑”、“不信任”的位置。相对而言,语气比较生硬。如果在地位相等的两个人之间使用这种句式的话,常造成“隔阂”。若“地位”较高者队对“地位”较低者,如教师对学生这么说,反问就特别含有暗示的味道,容易造成学生“见风使舵”式的投机。同时,反问,其实有个潜在的前提,即反问者,自居“高位”。

如果你怀疑,那么采用“你的意思是——”这是释义倾听。

让我们学会“揭示”而不是“遮蔽”言说者的真实。

建议二:减少使用“你错了,你不对”。

这常常是教师用于表明不同意见的开头语,换之以“我是这样认为的”会更好。

“你错了,你不对”,直接将人作为了评价对象。而采用“我是这样认为的”,是提供一个参照物,结论由对方做出,也可以帮助对方在对比过程中,学会认识事物,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这是建设性的。“你错了,你不对”,这样言说的人,潜在地将自己摆在“裁判”位置。

让我们努力学会去“挖掘”,去养成言说者的“判断力”。

建议三:减少“自以为是”的胡乱揣测

日常的判断中,由于占有信息的不全面、不完整,人们常常比较多地借助自身的经验加以推测,在这种情况下,判断结论的轻易做出,往往是不利的。“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不等于全部”,这是我们需要记住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么想”。这是帮助学习者学会“有证据地说话”、“占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

让我们学会倾听,减少急不可耐。

建议四:用呵护之心,呈现判断

教育意味着冒险。教师的判断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后续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己之身”来体会和感悟。请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几个问题:你的“短处”或者“长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这是你的短处或者长处的?最初是谁那么说的?他那么说的时候你是怎样的心理?我们从一个人的现状可以向前追溯,追问到他的家庭环境、以及最初所受到的教育。因而,教育教学中的谨慎,在此可以获得某种启示和意义。我们的一两句话、一两个肢体语言,将传递出你的判断,我们需要谨慎从事。

让我们学会谨慎地教育教学,更多地呈现出教育的善意,而不是“无心”、“无言”的伤害。

人的先天禀赋是有差异的,即使在他的先天不足部分,后天的教育依然是可以让他表现出通常的水平。而在他的天分中的优势部分,我们却可以促进其更好。多元智能,尽管有人说那理论不够严谨,是教师的“救命稻草”,但是至少它试图从理论上阐述人在智能部分的差异,并让我们更能呵护,为什么不采信呢?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1 00:02 , Processed in 0.0649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