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灵石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7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作者提供文字,读者赋予意义

已有 178 次阅读2010-1-29 10:53 |个人分类:教育思绪飘扬

作者提供文字,读者赋予意义

很偶然,在网上读到一位老师对我发表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的文章(《新课程呼唤主体间性地理课堂》)的读后感。

  一个人写了东西,无非是三种情况:有人赞同、有人商榷,很多人就当那东西不存在。下面摘录了来,也好自己再二次学习呢。

http://www.zbyz.cn/upload/07042808163457.doc

  关于主体间性地理课堂的思考

 ---------读《新课程呼唤主体间性地理课堂》有感

山东淄博第一中学高一地理组 栾曰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课改的启动,继承式教育应转型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呼唤洋溢爱心,富有创意,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人性化地理课堂教学。

  当看到主体间性这一新概念时,感到很抽象,当看完沈斌老师的文章时,才豁然开朗。主体间性实质上是新课改后课堂上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高度概括。作为一种理念贯穿始终,它可以作为地理教材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理论基础。

  文章首先将主体间性作了说明,它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使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内在相关性,他批判和摒弃了传统的非主体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式教育。传统教育强制压抑的特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重担,造成许多学生性格的转变。因此,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但过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生活及消除来自外部权威对其思想的干涉,会使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时造成泯灭教师责任和使命的倾向。主体间性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也不失其权威。正如文章所说,教师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助手、顾问或建议者,帮助学生发展自己,找到其发展自我的方法和道路,提供达成的建议,而且为学生确立观念指明方向成为批判性的导师和灵魂的向导。主体间性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和谐的教学关系。教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本质问题。新课程的教学是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师生交往就、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适当参与者、促进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分析、合作探究,形成与学生对话的意识,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引导、控制和支持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课堂上,学生被赋予更多的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见解的权利,甚至质疑和批判教师、教材的自由和权利,这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识与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从而共同发展。学生个体参与实践,在与他人的对话、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主体间性的课堂就是主体和主体的对话,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对话过程中,在团体中寻求理解和被理解,并确立主体在团体中的地位,进而形成有特色的团体文化,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主体间性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权利,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设计者;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再次,主体间性课堂设计给予了学生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同时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精神。

  课堂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造的新时空为目的,就要求改变教学方法,多设置情趣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巧妙用地图,演示模型,播放音乐,角色扮演,自由辩论等,利用探究型、研读型、情景型、体验型等几种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预期性、参与性、创造性、有效性为特点的学习方式。

  当然,关于主体间性地理课堂的思考与研究远不止这些,为了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还需要多实践,多学习,多和学生一起探讨。

  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把主体间性的地理课堂教育搞好。最后用温总理的一句话作结语:知难不难,迎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1 03:03 , Processed in 0.0748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