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陶瓷的窑变与岩石的形成

已有 301 次阅读2023-7-28 16:32 |个人分类:思绪如风|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看到一些陶瓷器物,表面釉色流动的痕迹与岩石的纹路非常相似,于是想到陶瓷的窑变工艺与岩浆岩的形成是否非常类似呢?确实如此。

一、出窑万彩的窑变工艺
  河南省禹州市被称为钧瓷之都,钧瓷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集中在神垕古镇。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区东北部设置官窑,因窑址邻近古代春秋战国的钧台,故名为“钧台窑”,简称“钧窑”,所产瓷器即为“钧瓷”。
  钧瓷器物的造型简洁凝练、端庄大气,烧制中釉料会出现窑变现象,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含有铜质的釉料经高温窑变后会形成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等釉色,彼此渗化。加上钧瓷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故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2003年7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钧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窑变现象是指釉料在高温下出现熔融流动,釉色变得绚丽多彩,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给人一种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美感。陶瓷烧制过程中,当窑内温度超过1000℃,无论是坯体还是釉料,都会出现液相,釉料中的很多物质开始熔化,釉料熔融、沸腾、冷却过程中会产生气孔、流动的纹路、新的矿物结晶、开片等各种效果。好的窑变效果出现在1300℃~1390℃。
  除了钧瓷,景德镇的一些类别的陶瓷制品、其他一些柴烧工艺的陶瓷(比如日式的志野烧)、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的建盏,也都是有窑变工艺的,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盏”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也就是说,看到窑变特征明显的陶瓷制品,烧制过程中的窑内温度基本都会达到1300℃上下。

钧瓷的窑变工艺,一个特别喜欢的茶杯,“荷塘月色”的釉彩。喝茶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开片。


一件传统宋钧瓷工艺的茶杯,天青点紫斑的釉彩,看着很像遥感影像图中的河流三角洲。


二、高温的岩浆与岩石结构
  溢出地表的岩浆,火红而炽热。据测定岩浆的温度一般在900℃~1200℃之间,最高可达1400℃。在晴朗的天气和良好透视的情况下,看到火山熔岩流的颜色和温度有着对应关系:
  白色≥1150℃
  金黄色≥1090℃
  橙色≥900℃
  亮的鲜红(樱桃红)≥700℃
  暗红色≥550~625℃
  隐约可见的红色≥475℃
  岩浆在流动、冷却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典型的纹路,会有一些残留的气泡、气孔构造,里面的矿物质会形成晶体颗粒。
  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以及一些变质岩的一些常见特点,同样可以出现在高温陶瓷制品的表面。经过精心选择的陶土、瓷土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变成各种精巧的器型,再施加各种矿物釉料,绘制不同的图案,在高温的窑口内浴火重生,就成了我们爱不释手的一件件陶瓷工艺品。
  左手拿一块自然界的岩石标本,右手拿一件人工制作的古朴粗放的粗陶或者柴烧、盐烧、苏打烧的瓷器,一起观察、比较一下,他们之间其实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呢。
  一块普通的陶土瓷泥,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地变成一件精美的器物,是经过了世世代代手工艺人煞费苦心地不断尝试、研究、创新的结果。而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可能也是一位工艺巨匠呢!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 07:21 , Processed in 0.07138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