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琼”究地理——感受会议内容的多元与专注

已有 1336 次阅读2023-8-22 23:21 |个人分类:活动|系统分类:关注星韵

  两天的会议,内容安排得满满的。第一天连主题报告在内有14个发言话题,第二天有19个话题。自从了解、学习了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思想之后,我们的活动会特别地考虑突出会议举办地点的地方特色。比如2021年石家庄我们确定的会议主题是“冀望地理教育”,今年的会议在内容模块上,学术组的李老师在制定会议议程的时候,特意立足地域特色把发言的话题分为:“琼”视野专题报告,“琼”究地理课程、“琼”究地理课堂、“琼”究地理实践、“琼”究地理教育等模块。

 

一、会议议程为何难以做到早点发布

会议的议程非常详尽具体,参会的老师对照议程,就能清楚具体时间的相应内容,也方便会议工作人员相互合作,确保会议的流畅性。某种程度上,会议的议程就是一个操作程序手册,或者说,和课堂学习单的设计类似,同样需要反复考虑,打磨好每一个细节。

会议议程在81日才最后定稿发布,已经是第8版了。会议议程能不能早一点发布呢?有老师还想让领导了解会议内容,方便报销出行的费用呢。

——我们的回答是,不能!我们做事有自己的节奏,不会迁就个别人的特殊要求。星韵地理网就在那里,每年的会议内容都很详细,你不会连这个都说不清楚就盲目来参会吧?

各种变数,会议的议程很多细节不到最后很难定稿。比如:有2位做专题报告的特邀嘉宾临时不能到现场,改为远程线上发言,从保障流畅性考虑就只能放在每个相应的模块的最后,不安排互动环节;有些老师的发言标题,从字面含义上看需要更加规范一点,这就需要个别的沟通;有些老师交了发言的主题意愿却没有提交后续的课件、摘要,很难知道发言的具体内容;也有一些老师临时感到会议的要求似乎很高,感觉自己当时提交发言意愿过于草率,我们只能做一些鼓励说服的工作;或者有些老师就是为了抢一个参会的机会随意提交一个话题,光看标题就觉得大而不当,或者报了名最后又决定不来参会了……

议程一经发布就尽量不要再有变动,否则就显得太草率、太随意了。

一次会议,内容才是质量的关键,内容为王。希望想发言的老师早做打算,从标题到内容尽可能深思熟虑,提交发言意愿和材料之后至少发言的名称是经过推敲的、简明扼要,能清楚地概括自己表达的内容。也希望参加会议的名师工作室的老师,能带一点成果和思考来主动交流,不是做单纯的听众,不是疏离于人群之外评论他人的水平高低,也拿点研究和思考的东西出来分享。当然,会议的内容也不排斥年轻人来展示,包括一些学科德育、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话题,看似与地理教学关系不大,其实都是地理教师的工作日常,学科育人也是重要的一块,关键是要自己工作中做过、思考提炼过。

如果觉得在星韵地理的会上发言有压力,要求过高,那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宽慰一下,这就是一个暑期休息时间的聚会交流,“个性展示的舞台”嘛,无非就是大家一起嗨皮嗨皮!

尽可能在学术规范与轻松愉悦之中寻求平衡,真诚、真实,可能就是最高超的表达技巧。“开放、平等、多元、专注、理性、创造”,我们是把这些字眼当做目标在努力贯彻、执行的。

 

二、锦旗上的文字很费心思

会议开始之前,有一段星韵地理研讨会的回顾,主要是以往一些照片的滚动播放,让初次参会的教师有一些了解。前几届会议,跟着大家一起看这些照片还有一点莫名的激动,现在,倒真的是“心静如水”了。

会议的开幕式尽量简短,避免繁琐的程序,安排2~3位领导致辞即可。

主持人鲜明的海南“椰普”,海南师范大学赵院长的“湘普”再加上专业特征鲜明的语言表达“大家一定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热情”,都让会议的气氛显得热烈而轻松,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效果。

向会议举办单位赠送锦旗的环节,是多年前就固定保留下来的必要仪式,表达感激与谢意,也提醒大家学会感恩。锦旗上的文字,倒是耗费了会务组工作人员的不少时间和心思,是反复斟酌过的,会务活动的组织,真的是需要有良好的文字功夫,创意与用心,都在字里行间呢。记录一下——

赠海南省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教研精思,行远自迩;育德树人,放眼未来。

赠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地质勘察保民生,地理教育暖人心。

赠海南中学:木铎金声守初心,滋兰树蕙育梓材。

赠四川寰视乾坤科技有限公司:寰宇山川共日月,数字教育助发展。

赠北京天域北斗图书有限公司:小学科观天察地识奥秘,大市场风生水起有作为。

赠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大好山河入图卷,广阔天地行万里。


 

三、集体合影与会议拍摄记录的改进

本次海口会议,全体参会人员留下了一张非常正式的合影,是外请专业人员拍摄的,带了专门的铁架子,200多人分为7排,每个人的脸部都很清晰,是星韵地理研讨会举办至今质量最好的一张集体合影了。

每年精打细算地准备会议,这次为什么要增加额外的开销外请拍摄呢?其实拍摄集体照技术含量很高。以往都是我们自己拿着相机拍摄,偶偶也会拿出三角架,但毕竟每次匆忙集合,拍摄人员自己也心绪不定,手忙脚乱中调试相机。虽然事先都会在会议举办学校寻找物色好最佳的合影场地,但都只能算勉强凑合,找到的台阶高差很少能达到要求,前后人员的景深距离大,前后被遮挡的现象经常出现,镜头中心和边沿区域的透视变形严重,有些参会人员只能见到一张模糊的脸……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能力之外的事情就外请,这样也可以省下心思专注听会。



每次会议,都希望尽可能全方位地记录下会议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和生动细节,包括:主讲嘉宾的近景、主持人、参会听众的反应、会场的全景、会议间隙的活动花絮……,需要保证会场各个位置都有拍摄人员,能及时、敏锐地预测、捕捉到关键时刻的精彩瞬间。

但总体上,大家对会议的拍摄还是缺少一些事先的沟通与分工,海南的志愿者工作人员中有45人拿微单拍摄,加上江苏的钱老师和我自己,更多的时候我是利用拍照可以自由走动进行一些小细节的及时沟通。有时大家几乎集中在会场左前方同样位置拍摄,会错失一些重要的拍摄时机;照片也应该以横幅为主,竖幅的照片基本就没什么采用的价值。事后整理照片,发现总归还是有一些人和事情被忽略了,比如操控台的小伙伴们就很少留下照片,他们不能轻易离开岗位,成了真正的“幕后”人物。

希望每次会议能有更多摄影高手自觉参与进来,研究拍摄技术,也可以训练自己敏锐的观察能力吧。

 

四、会议的发言与互动环节

伴随着会议的发言进程,会场左右两侧有两个互动屏幕,通过本次会议的QQ群,及时显示场内与场外人员的感受(以后可以换成微信群,习惯使用QQ的人数在逐渐减少)。但总体上看,能活跃表达的是少数,在很多场合,似乎大家表现得越来越谨小慎微,有点无奈,这对于会议组织者来说可能并非积极正向的反馈。

“早上好:记得带好参会证和就餐卷。上台的嘉宾可以正式一点,比如:男老师西装,女老师旗袍。多拍照,多发朋友圈,这样下次出来的时候报销费用就会容易很多哦。”——这是在群里善意而略带戏谑的提醒,着装的确应该正式一点。

“发言,一定要讲出来,千万不要读稿子,不要怕出错,我们都是正常的普通人,出点差错很正常。真诚即可。”——看到确实有老师发言认真准备好了课件,却还是在念准备好的文稿,可能是过于追求完美,怕自己紧张,怕说错话。这种情形在日常教研活动中也经常出现。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会议拍摄的难度,很难抓到发言者抬头睁眼的瞬间;发言者也看不到会议倒计时牌的提醒,更难以察觉听众的反馈。



工作人员给发言嘉宾和提问互动的听众准备了小礼品,有海南的特产鹧鸪茶,一款钥匙扣是椰子壳做的海南地图。会后考察发现这款小礼物真好,很有地方特色,有地理味也很实用,对照每天的行程就能很快熟悉海南,记住这张简图。


 

五、两次明知故问的提问

会议中间,自己有两次举手参与互动提问,都有点明知故问、活跃气氛的味道。

海南的姚老师的发言是:浅谈原创地理音乐创作教学。姚老师学的是音乐,阴差阳错中成了乡镇中学的初中地理教师,学生基础薄弱,他结合自身的优势,独辟蹊径创作地理知识与音乐相融合的歌曲,把学生眼里枯燥难懂的地理知识变成轻松有趣的“说唱”形式。“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爱人、爱己、爱家、爱国,对社会、对未来充满期待和爱心。教育是要让人的生命绽放得更加灿烂,从而让灿烂的生命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姿。”这种教育的情怀赢得了大家最热烈的掌声。

“我非常好奇,你的学生地理学习成绩怎么样?”

姚老师的回答也很直截:“可以说,不怎么样,有一种拿水浇在石头上的感觉。”

在微信群里,姚老师后来又做了详细的解答:“昨天周老师问原创地理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成绩怎么样的问题。说实在以分数评价他们是不咋滴!但是从地理技能来评价的话,这些成绩不咋滴的学生参加我们琼海市地理技能知识大赛却获得了多个一等奖和二、三等奖的好成绩。记得一个有获得讲地理故事的一等奖孩子的家长说,获这个奖有什么用呢?我说所有伟大人物的第一技能就是演说,如:孙中山、毛泽东、丘吉尔等等,这是很多人没有具备的技能,也是我们的教育较缺少的,注重不够的!我们评价学生不是看目前的考多少分,或者是考上清华、北大或211985大学才是成功的,要看他们的内心是否种下了爱、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是否为家庭为社会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我在群里的回复是:“姚老师是本次会议的热点人物之一。正式和姚老师说一下,会议提问有即兴搞气氛的成分。我经常在教研场合说,善待那样学业成绩普通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一样不可限量,他们很可能就是我们当地将来的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我们的孩子、孙子,可能都是受他们教育、管理的哦。优秀的清北孩子,是要奔赴星辰大海的,要去拯救米国的。”

这其实是一个教育评价的问题,教学如何兼顾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除了关注极少数学优生,还要能宽厚对待大多数普通的孩子。

 

北京张老师的发言是:哈维的空间观转型对地理基础教育的启示。通过介绍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学术研究的几次重大转变,提醒地理教师要多研究地理学的思想史,正确对待逻辑实证主义的地理学方法。

可能这样的发言有点深奥,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有点远。或许不少人是头一次听说大卫·哈维吧?很多时候,我们思考得不够深入,发现不了问题,缺乏见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得太少。所以,持续的阅读,才有思考的能力和勇气。

我的疑问是:“50多年前新地理学的圣经,哈维的这本《地理学中的解释》,现在还有必要去阅读吗?纠结中。”

张老师的回答也并不意外:“如果从学科的发展来说,不能说完全不要读,需要辩证地看,《地理学中的解释》有许多方法类的东西,与基础教育有关的还是挺多的。”江苏的陈老师也觉得“有必要”,安徽的孙老师表示前两天还翻了一遍。

那就说明:只有一个大卫·哈维,不是三个。

通常“转型”这种说法也是外界的评论,从人性的角度看,一个人很难说与过去的自己会有脱胎换骨的决裂,一般都会坚定地保持自我的一致性,觉得“我一直就是那个我”。

正好搜到202111月,86岁高龄的哈维在“Human Geography”杂志发表的回顾文章“我的学术生涯”,里面正好就有相应的文字可以佐证——

“我坚持认为要注意科学方法(能够为调查提供重要工具)和哲学观点(它以社会关切为导向,致力于社会真理与意义的探索)的不同。在《社会公正与城市》(1973)一书中,我试图把社会正义的伦理问题和地理学的方法结合起来。……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本书标志着我的作品在认识论上的彻底断裂,直到今天,我还经常被要求解释这种断裂。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地理学中的解释》(1969)是关于方法和科学方法论的应用。《社会公正与城市》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关系的性质、相关性、伦理和人类意义。我自始至终认为这两种视角应该相互补充,而不是形成冲突——即使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明显的紧张关系。”

某种程度上,科学实证的方法目前依然是更为普遍的方法,你看我们的地理研究的专业论文,如果没有公式和模型可能都得不到编辑的认可,很难发表吧。

所以,还得认真研读《地理学中的解释》,地理学家哈维走过的路,可能依然是很多人的生存、通勤的必经之路吧。

 

33个发言话题,不敢说每一个都精彩,但多元、多样的话题确实反映了我们地理教学领域各自的专注探索和个人兴趣所在,对于参会者来说提供了众多可能的选择。我们可能无法穷尽地理教学方式中的所有可能性,我们一定要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再去深入学习,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你优秀了,世界就美好了。”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06:57 , Processed in 0.0577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