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涌先生曾经有一个比喻:如果说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无形的手”,那么地理学的规律就是决定区位优化的“无形的脚”。人类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区域发展的方向,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应该遵循地理学的规律。但过去和现在,我们很多的活动都是凭着经验、冲动会决心,忽略甚至轻视地理学这双无形的脚,造成了很多问题。即便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一些违背基本地理学思想的试题依然大行其道,比如我一直提的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问题,例如化工厂的选址:如果布局合理的话,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答案:位于河流的下游,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小……这是一种典型的“城本位”和“官本位”思想。我们一直在这样教学生,等他们长大走上社会,手中有点权和有点钱的时候,在事关民生的布局事情上,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牺牲一部分人而保护城市里的人、牺牲环境而谋取暴利!?这种区位选择的思想和答案既没有从人地和谐的整体角度出发,也没从人人和谐的社会政治角度出发。它所关注的只有城市——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关注城市不应该以不关注城市以外的人和环境为代价。
育人先育心。我们的教育尤其不能缺少的是善良、公平、正义和慈悲等这些人性中最温暖的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部分。如果一开始我们的地理教育就错了,那么,以后纠正的成本和代价会让人恐惧。怎样的化工厂布局才合理?我们首先应强调是尽可能的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次,在其周围要留有卫生防护带。而不是仅仅布局在下游和下风向。因为,下游和下风向都是相对的。
最基本的地理学思想我们必须要坚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所以近期在复习时,一直在努力提升着学生看待地理问题的高度,强调从宏观的综合性和区域分异的角度,并从系统的角度,动态地看待地理问题。力求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完善学生的学科逻辑。在一摸考试前,我就花了大约三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从区域入手,构建一个相对完整而开放的知识结构:
并以新疆地区为例,从宏观到微观,较为详细地按此结构进行了分析。
牛文元先生说:地理学要研究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交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阐明地域系统、空间结构、时间过程、人地关系以及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生、克、竞分、协调等一般图式和总体规律。它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我想,复杂体系的研究和学习都应该找到一个落脚点,而地理学的落脚点就在具体的区域。
作为一门科学,其最初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人服务,它的基点首先是人本的。而科学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所以当代地理学家哈维(D.Harvey)说:“只有把一个意外的结果变成一个意料中的结果,把一个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当然的事件时”,地理学才具有“现代的”品格。哈维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作为一门科学,地理学应该能够利用其学科严谨的逻辑推测以前、预知以后。
地区或区域发展该走向何方,这个很难找到现成的道路可走,但我相信,地理学,也只有地理学,它的发展和完善,可以而且能够成为区域发展的无形的脚,因为,行走的方向需要科学的指导,路需要靠脚才能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