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7|||
悟“论文是炼成的”
2016年10月25日,旗舰群邀请到北京特级教师李宗录老师,做了一场《论文是怎样炼成的》专题讲座,群主杨老师主持了今晚的活动。李老师首先说明了论文的作用,对教师而言,主要是总结成功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学方法。接着李老师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论文是怎样“炼”出来的:论文是“上”出来的,论文是“研”出来的,论文是“做”出来的,论文是“讲”出来的,论文是“学”出来的。每一个内容,李老师都用了实际的案例来讲解。关于这个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参考,路国春老师的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1b6fd0102wpt4.html
对于“论文”来说,我自己也写得不少了,但理论高大上的论文写得比较少,而对于试题分析和教学方法的论文多一些。现在看来就不是论文了。我的论文大多数属于任务性,也就是编辑给我的任务来完成,而真的主动完成的比较少。其中原因之一是自己思考的时间少,理论书读得少,另外就是任务重,由于编辑给了约稿任务,就得完成,所以独立完成自己的论文时间少一些。今后要调整一下,出一些高质量的论文。
在后面的讨论中,蔡安宁教授提出了“论文是是逼出来的。因为毕业需要,评职称需要,不得不写。”现在不少的老师是这样的。不过我还好,我现在属于喜欢写这个东西,一则赚点小钱,二者有点兴趣,三确实对教学有促进作用。所以李特的论文的炼要加上一个逼出来的。
对于论文的创作我与李特的差距在什么地方啊。我看到了李特发表在2016年第2期《中地参》上的文章《区域地理复习中的尺度思想》,他写了五个角度,即全球尺度、大洲尺度、地区尺度、国家尺度和地方尺度。最近两年我也在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尺度问题,也写过相似的文章,但从全面性来看,差距不小。李特的大洲尺度、国家尺度和地方尺度,我基本上没有涉及,另外从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角度阐述更少。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彰显一个老师的研究实力。这一点让我找到了差距。
差距找到了,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对于我来说核心是一些重要的著作看到太少,陈国祥老师说的话让我心里面扒凉扒凉的,好多书听得没有听说过,别说看过了。还好我好学,立即边听讲座,边去买书,最快时间下单,可惜几本书也没有啊。书目是:马丁《所有可能的世界》,赫特纳《地理学——他的历史、性质和方法》,哈特向《地理学的性质》,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李特自己写的书《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应该有学的地方。
论文是炼成的,真好,有6个方面。实践是关键,写起来吧。同行们!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11:55 , Processed in 0.0602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