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7||
区域地理教学中,“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程标准中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在大洲、地区和国家三个尺度的区域中均有“位置”,且都放在第一条。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第1部分就是“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又被放在第一条。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许多老师在区域教学中,无论创设了什么情境导入,第一个环节总要扯到位置上。
案例1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节,老师问,“你对北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许多学生回答“雾霾”,然后老师说,好,这一节课我们学习北京,先看北京的位置……
案例2 《欧洲西部》一节,老师用课件播放了欧洲西部的风景名胜,然后问学生,想不想去欧洲旅游?学生说“想”,然后老师说,好,想去我们就学习欧洲西部,先看欧洲西部的位置……
案例3 《俄罗斯》一节,老师用课件播放了一段视频,有唯美的芭蕾舞,有白桦林,有雪景,有俄罗斯建筑等。然后就“组团”要到俄罗斯旅游,先看俄罗斯的位置……
案例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节,老师用准备了黄土风情图片,展示了窑洞和安塞腰鼓,然后又是先看黄土高原的位置……
不难看出,许多老师上区域地理,“位置”总是摆在第一位,可谓是“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区域地理教学中“位置”重要,是否就意味着必须放在一堂课的第一个环节?是否就必须看了纬度位置看海陆位置、甚至要加上半球位置啥都要看?
位置是影响自然环境的重要方面,所以“位置”部分,一定要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不能为了看位置而看位置,也不是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一个也不能少”。
“位置”不一定开始就讲。我在讲欧洲西部的时候,从西餐的餐具说起,出示刀和叉,问学生,为什么他们的餐具跟我们不一样?学生说吃的不一样,人家吃牛羊肉多,用我们的筷子可没法整。然后为什么吃牛羊肉多?这样一步步分析到畜牧业发达,分析气候特征,最后才到了位置,以及地形。为什么不先看位置?有人习惯于有这样的位置所以有这样的气候,有这样的气候所以有这样的农业,有这样的农业所以有这种饮食结构……。我的感觉是,学生容易感受到的,不是位置和气候,甚至也不是农业,而是生活。我们地理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培养学生用地理的眼光来观察、欣赏和感受这个世界吗?所以我感觉从生活入手,最后用位置分析,比先看位置要好。
我以前讲俄罗斯的时候,恰逢习主席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我就展示了习主席在俄罗斯和坦桑尼亚的照片,设计了一个“找茬”游戏,让学生看不同。这游戏太容易了,学生马上看出服装不同。然后我就问反映了两地什么差异,什么原因。好啦,俄罗斯的纬度位置不出来都不行了。俄罗斯纬度位置出来了,还不能轻易放过,分析完了气候,纬度较高对气候的影响,对人口的影响,对交通线的影响,一并拉了出来。当然,现在这个情境就不能用了,新闻情境时效性非常强。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并非“永不分离”。我在讲东南亚的时候,从一则假新闻入手:有人声称中国企业要在泰国修建克拉运河,以突破“马六甲困局”。那么,“马六甲”在哪里?马六甲海峡有什么重要的地位?然后自然引出东南亚的海陆位置。之后是东南亚的纬度位置,并与东南亚的气候、农业紧密联系。
随着学生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思维的培养,位置教学就可以越来越灵活。位置不仅可以先看,还可以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结合。比如我在讲台湾的时候,就让学生观察台湾的位置,问学生,你找到哪条标志性纬线?学生说找到了北回归线,然后我说根据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位置,你推测台湾有什么气候类型?气候有什么特点?这些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容易回答。然后我说,根据台湾的气候,会选择哪些农作物?然后学生说了几种。我让学生看台湾农矿产品图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哪些说对了,哪些漏了。
总之,“位置”是用的,不是“摆”的。摆的位置再高,不用位置分析,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用“位置”分析,用“位置”推测,才能真正发挥位置的作用。套用一句话,“有为才有位”,不知是不是恰当。
叶片水滴: 位置放前面这种做法我们在高中复习区域地理一般顺序也是这样的,不过按路老师的这种做法其实更好,这样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位置与其他要素的相关性,更能体现地理与 ...
长江口口: 提醒的好,一篇博文就是要把一个细小的问题表述清楚,值得大家借鉴。区域地理的教学,一直强调避免八股文似的罗列,一般重点是把握特征性的地理事物吧。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3 01:32 , Processed in 0.0665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